1995年,54集学术专题片《中国电影》编导、撰稿。
1995年,46集电视剧《英雄无悔》定稿剧本撰写,该剧获飞天奖长篇剧一等奖,最佳编剧奖。
1996年,中央电视台7集电视剧《太阳乐土》编剧。
1996年,20集电视连续剧《中国机长》编剧,该剧获飞天奖长篇剧三等奖。
1998年,20集电视连续剧《风雨澳门》编剧。
1998年,18集专题片《银幕上的新中国故事》编导、撰稿。
1999年,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50周年国庆特别节目《与祖国同命运》撰稿。
1999年,35毫米胶片外宣影片《中国文化》编导、撰稿。
2001年,长篇电视剧《桃花扇传奇》编剧。
2001年,48集电视剧《梦断紫禁城》编剧。
2001年6月起,被聘为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电视电影剧本审查小组成员。
2006年,30集电视剧《子夜》策划、编剧。
2006年4月,获聘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电视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
主要专著1、《镜像与文化:港台电影研究》(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出版
2、《中国电影:观念与轨迹》(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年出版。2005年3月,该专著被“中国学术年鉴”编委会评选为2004年影视学学科优秀著作,入选《中国学术年鉴》2004卷。
3、《大学美育—电影鉴赏指南》(合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出版。
4、国家教委重点教材《新中国文学史略》(合著),1996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5、《改革与中国电影》(合著),1994年中国电影出版出版。
6、《中外影视大辞典》(撰稿人之一),2001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
7、《中国电影名片鉴赏辞典》(撰稿人之一),1997年长征出版社出版。
8、《北京影视艺术研究报告2005》(主编),2005年同心出版社。
王海洲先生
9、《北京影视艺术研究报告2006》(主编),2006年同心出版社。发表论文1、《〈安妮。霍尔〉的剧情分析》,《当代电影》1993年第4期
2、《邹文怀:从“邵氏”到“嘉禾”》,《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3年第1 期
3、《喜剧电影与叙事》,《北京电影学院教学参考》1993年版
4、《港台武侠片概论》,《当代电影》1994年第4期
5、《票房后面的悲剧——由李翰祥谈香港电影导演的创作困境》,《北京电影学院》1997年第1 期,该文收入《香港电影回顾》一书,2000年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6、1998年,应中国台北视觉传播学会“第二届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文化与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组委会的邀请,与会发表论文《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动作片类型片的发展演变》,该文收入学术会专辑,并在《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8年3期在大陆发表。
7、《早期中国电影对蒙太奇理论的借鉴与发展》,《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8、《当前影视作品的文化价值》,《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年增刊。
9、《林岭东的风云世界》,《当代电影》1999年第2期,该文后收入学术专著《香港电影八十年》,2000年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
10、《麦当雄:在类型中扩张》,《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11、《成龙电影:英雄形象及其变奏》,《当代电影》2000年第1期,收入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成龙的电影世界》,2000年出版。
12、《后现代主义与王家卫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后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影视艺术》专辑2002年第1期全文收录。
13、《百合的滋味——第一届电视电影百合奖获奖作品评述》,《电影艺术》2001年第5期,收入《中国电影年鉴2001》(中国电影出版社)及《1999-2002电视电影纵览》(文化艺术出版社)。
14、《论史东山的导演创作》,收入学术专著《史东山电影文选》,2002年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15、《银幕旅程——改革开放20年中国电影回顾》,《工人日报·文化周刊》1998年12月25日
16、《关于电视传播的文化思考》,2002年3期《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17、《武侠片的特质与〈英雄〉的变奏》,2002年12月27日《文汇报》第13版影视专栏
18、《〈无间道〉及香港警察电影的轨迹》,《电影艺术》2003年4期
19、2004年3月,受美国SCMS学会邀请,在亚特兰大参加年会,发表学术演讲《视点及其文化意义:当代中国城市电影研究》,在此前后,曾在美国Cerleton大学、明尼苏达大学、St.olaf大学讲学。
20、2004年6月,香港第七届两岸四地学生电影节评委。
21、《用真正的合拍创制华语新电影》,《电影艺术》2004年6期。
22、2005月1月,参加香港影评人协会在香港、广州主办的“两岸三地影评人研讨会”,发表论文《九十年代以来大陆影视文化的发展趋向》。
23、《视点及其文化意义:当代中国城市电影研究》,《电影艺术》2005年2期。
24、2005年4月,赴英国伦敦大学参加SCMS年会,发表演讲:《中国新生代导演的抉择:从复制西方到发现中国》。
25、2005年5月,受邀担任香港第八届两岸四地学生电影节评委。
26、2005年3月,主编专著《中国电影:观念与轨迹》被“中国学术年鉴”编委会评选为2004年影视学学科优秀著作,入选《中国学术年鉴》2004卷。
27、2005年11月,赴海南三亚参加金鸡百花电影节,在电影节中国电影高层论坛有发言:《中国内地与香港合作制片的战略机遇与前景重构》。
28、2006年1月,在香港参加由香港浸会大学举办的“百年中国电影与邵氏的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百年中国电影中的邵氏武侠新世纪》。
29、2006年4月13日,受邀参加英国诺丁汉大学在宁波举办的“《英雄》:解构中国巨片”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英雄〉对武侠电影类型规范的改写及其文化价值分析》。
30、《通识基础教育在影视教育中的作用》,发表于《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年第一期。后收入《传承与创新——北京电影学院教学论文集》,由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出版。
31、2006年5月,由本人主编的《北京影视艺术研究2006》,由同心出版社出版发行。
32、《中国内地与香港合作制片的战略机遇与前景重构》,载于《北京影视艺术研究2006》,同时载于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中国电影新百年:合作与发展》第十四届金鸡百花电影节论文集。
33、《百年中国电影中的邵氏武侠新世纪》,载于《电影艺术》2006年第4期。
34、《类型规范与文化改写:全球化时代的〈英雄〉》,载于《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年4期。
35、《今天我休息》等影片分析,收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之《名家看电影》。
36、《现状与策略:当代中国电影产业分析》,收入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的学术专著《文化亚洲:亚洲电影与文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