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敏听觉和嗅觉的动物,早在公元前4,600年,人类的先祖们就已经用狗来协助 狩猎和警戒敌人。在战争中使用专门驯养的狗,有据可查最早的是距今2400多年的古罗马共和国时期。而现代意义上的军犬,则是在一战时广泛出现的,除执行传统的警卫,搜索任务外,它们还被训练成传递命令,救护伤员、拖拽机枪和运送弹药等多种角色。在所有关于军犬的故事中,最为传奇的是卫国战争期间苏军采用的身负“犬雷”装置的反坦克犬,它们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在整个战争期间,消灭了纳粹德国的300多辆坦克及许多技术装备,令人肃然起敬……
绝佳条件苏联的广阔地域和复杂的自然环境成为选育优良犬种的绝佳条件,比如体型巨大的高加索犬、敏捷的波索尔猎狼犬以及长毛牧羊犬等等。但在沙俄时代,除在日俄战争中使用过雪橇犬拖送伤员外,其军犬的训练与相关研究还是一片空白。十月革命后,红色苏维埃的军事专家们很快意识到军犬的价值,并征召部分军犬在军队和内保部门担任警戒任务。1920年代,在莫斯科近郊组建了日后赫赫有名的苏联中央军犬学校,从高加索山地征集来的大约200条高加索犬成为该校的首批学员。这些高加索犬在经过训练后,分配到连级部队,执行巡逻、协助战斗等任务。
历史背景1941年6月22日凌晨,纳粹德国纠集190个师,配备近5000架飞机和3410辆坦克,分北、中、南三个集团军群,向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战争初期,在一德国以装甲部队为先导的闪电战打击下,缺乏准备的苏军节节败退,人员、装备,特别是技术装备的损失非常严重,在最初的5个月内,苏军共损失坦克20500辆,飞机23000架,反坦克炮12100门,高射炮和野战炮28500门。在缺少这些能有效对付装甲车辆的重型武器掩护的情况下,苏联前沿步兵不得不依靠反坦克手榴弹和燃烧瓶同敌人的坦克拼杀,牺牲甚为惨烈。
在这些最黑暗的日子里,苏联中央军犬学校和莫斯科民警学校提供了500条军犬,并将它们紧急训练成能够携带炸药,钻入德国坦克底部,与敌同归于尽的反坦克犬,希望这种权宜之计能够缓解前方的压力。
这种反坦克犬于1941年8月开始在战场上应用。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这些军犬组成的“敢死队”为抵挡德军的进攻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战果最多的一次,曾以16条军犬的代价消灭了德军12个装甲目标。据苏方透露的资料,整个战争期间,苏军的反坦克犬约消灭了300辆德国坦克。
爆炸装置构造设计反坦克犬之所以能炸毁坦克,其秘密全在身上背负的一套称为“犬雷”的爆炸装置。该装置的设计者和详细生产情况现不得而知,只知道曾在包括莫斯科“喀山”机械厂等若干厂家生产,其中“喀山”机械厂曾在1941年生产了约5000套。各厂产品在细节上略有差别,但整套系统都是由固定背套和主装药体两大部分组成。
结构二战期间的反坦克犬
固定背套用厚帆布缝制而成,结构类似马甲,两侧有盛放附加药块的布袋,事先将背套裹套在反坦克犬的躯干中间位置,用束带缚紧。背套顶部有用于固定主装药体的布带环,可用布带将主装药体固定在犬背上方。主装药体结构非常简单,后部为薄铁板制成的大长方形盒,称为主药块盒,其前方为与其呈T字形相连的另一个略小一点的长方形盒,称为引信盒,盒内安装有触发装置。主药块盒内装有质量约1kg的TNT药块,该药块又通过左右各一条导爆索与侧面布袋内的附加药块相连,以保证主装药爆炸后能顺利引爆附加药块。引信盒内的触发装置则由盒体、触发杆、限位块、拉簧、保险销、触发杆轴、引信体、引信和击针销组成。触发杆上半截为木质,下部有金属加强,装在引信盒上方的开槽内,下方由一个转轴固定在盒体上。触发杆前部被拉簧拉住,但由于限位块的作用,触发杆被拉到一定位置后就会被限制住。触发杆下部有一个上挑的尖角,伸进引信上部的击针销环内。平时由于触发杆被保险销限制住,所以不能绕轴旋转,也就无法挑出击针销而触发。参数“犬雷”所用的引信通常为MUV拉发引信。该引信是1940年左右设计的,主要用在各种拉发、绊发地雷上。其结构非常简单,成本低廉,而且灵敏度较高,只需约5N的拉力就可以触发。MUV引信质量31g,直径12.3mm,击发装置部分长74mm,下端可以配用两种雷管,其中MP-2型雷管长126mm,MP-5M型雷管长120mm。引信的使用环境温度为-40℃~+40℃。
威力当反坦克犬引导员拔出保险销后,整个爆炸装置就处于待发状态。只要反坦克犬钻进装甲车底部,由于犬背上的触发杆较长,所以必然会被车体撞到而倒向犬身后方,而触发杆下部的挑脚即挑出引信上的击针销,引信内的击针则在击针簧力的作用下打击火帽,使雷管发火,进而引爆主装药,同时通过导爆索引爆犬身两侧的附加药块,此时爆炸的全部力量都作用在装甲车辆最薄弱的腹部。因此,只要反坦克犬身上携带2kg左右的装药,就足以摧毁一辆坦克。
制作和加工“犬雷”爆炸装置结构简单,制作和加工也比较容易,而且还能根据作战对象和反坦克犬体型的大小适当调节两侧的药块,以保证有足够的爆炸威力。但其缺点是触发装置设计得过于简单粗陋,只有训练有素的反坦克犬才能执行此任务。因为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反坦克犬一般很难从车辆正前方或正后方钻进车辆底部,若不能钻进车辆底部,该触发装置就不能保证可靠起爆。同时反坦克犬身上携带的只是药块,而不是定向装药,难以在体积重量有限的情况下保证有较大的威力,对于当时的一些中型以上的坦克来说,若不能在车辆下方爆炸,很难将其彻底摧毁。最要命的是,对于那些被放出去但没有找到攻击目标的反坦克犬,很难进行后期处理,因为如果围捕过程中哪怕是一根树枝触动了触发杆,也会引爆炸药。
训练方法为什么反坦克犬这种独特的军犬会诞生在苏联?这与该国在高级神经学领域的一项重大成就,即举世熟知的“条件反射”学说有关——它的发现者就是苏联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神经生理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巴甫洛夫·伊凡·彼德洛维奇(1849~1936)。
1902年,巴甫洛夫在沙俄军事医学研究院任职期间偶然发现,正式喂食前,如果狗看见喂养者或者听见其声音,甚至只是听到开始喂食的铃声,就会分泌唾液。经过大量研究,巴甫洛夫把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铃声就是导致反射行为的“条件刺激”。
反坦克犬的训练正是建立在“条件反射”这一学说基础之上的。平时训练时,在坦克底下设置挂篮,然后放上食物,受训的狗会先被关上一段时间,使它饥肠辘辘,然后再把它带到坦克旁边,最终让它在坦克底下找到食物。开始坦克是静止的,过段时间再改为行驶 状态,以便让狗克服对隆隆作响的发动机噪声的恐惧。一段时间后,坦克的外形轮廓,钢铁、油漆、防锈油和废气的味道,甚至是坦克发动机发出的声音,都会综合成为对反坦克犬的“条件刺激”。经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后,就可以使反坦克犬养成主动寻找具备上述条件的物体以获得食物的习惯。整个训练过程大约只需要40天左右。
这些反坦克犬训练完毕后,每100~120条编成一个反坦克犬连,并以排为单位配属到团级部队。作战时,把它们配置在受到敌坦克威胁、靠近反坦克炮兵预备队的地域,每条军犬配一个引导员。作战前,引导员为它们装上带有触发装置的炸药包,并引导其隐蔽在掩体或散兵坑中。当发现敌人坦克后,引导员便做好放狗的准备,待敌坦克驶入到100m以内的近距离时,引导员拔出触发装置的保险销,将反坦克犬放出。它们一旦脱离引导员的控制,便疾速奔向敌坦克,并钻到装甲最薄弱的腹部,顷刻之间,便在剧烈的爆炸声中与敌坦克同归于尽。同时,引导员配有步枪或冲锋枪作为自卫武器,如果敌坦克手从炸毁的坦克中逃出,引导员便可以投掷手榴弹或向其射击,一举消灭。
初次见识到反坦克犬的德国人对这种战术颇为吃惊,并在头几个月中受到了一定的损失。因为反坦克犬发起攻击时是贴着地面运动,速度又很快,在战场的复杂环境下很难被发现。即使被发现了,留给坦克乘员的反应时间也不多,并且坦克上的机枪只能向前射击,射界非常有限,对反坦克犬几乎没有作用,而如果打开舱盖,探出身来使用车顶机枪或冲锋枪来扫射,风险又很大,因为随时可能飞来一块弹片或是狙击手的枪弹就能结束坦克乘员的性命。特别是由若干条反坦克犬从不同方向迅速发起攻击时,几乎没有办法应对。
德国人感到反坦克犬的存在给他们造成了很大威胁,因此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对付它们,比如命令在前线的德军杀死所有能看到的狗,公开的理由是防止流浪狗传播狂犬病。最终,德国人发现如果在装甲纵队前锋中配备装有火焰喷射器的喷火坦克,就可以更好地抵挡反坦克犬的攻击,因为怕火是动物的本能,再饥饿的动物也不太可能顶着烈焰去寻找食物。这样做的确成功地阻止了一些反坦克犬的攻击,但仍有一些反坦克犬在火焰面前也不停步,冒着被烧焦的危险冲向坦克。
缺点和没落反坦克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也具有与生俱来的明显缺点。巴甫洛夫在研究中发现,要使狗维持反射行为,需要不断地保持和强化“条件刺激”。另外狗的辨别能力是有限的,那些比较接近的刺激,比如外形类似的坦克和发动机的声响,都会引起它的条件反射,因此反坦克犬的训练和使用比较麻烦。最难办的是,由于无法搞到足够的德国坦克作为目标,训练时很多时候都使用苏联自己的坦克,特别是苏式坦克都使用柴油机,发动机噪声和废气的味道与德国坦克的汽油机完全不同,这样训练出来的反坦克犬很容易会将同时出现的友军坦克当成目标。另外,战场上的枪炮声和其他噪音对反坦克犬都有很大的刺激,有些反坦克犬在引导员释放后,不是奔向目标,而是直接逃之夭夭,有的甚至会被吓得返身跑到自己的阵地上来。
1942年夏末就发生了这样一起严重的事故,不知是什么原因,一群反坦克犬突然集体陷入狂乱状态,纷纷掉过头来,冲向苏军自己的坦克,而在震惊的乘员们试图用机枪拦截它们之前,已经有一些坦克被炸毁。由于这次混乱造成的损失,整个师不得不暂停进攻性军事行动。因此,苏军的坦克部队开始不信任甚至排斥在战斗中使用反坦克犬。1942年后期,反坦克犬开始从前线部队中撤装。这样做更重要的理由是当时苏联的军工生产已经基本恢复,产量足以弥补战争带来的损失,来自盟国的援助也陆续抵达,先前极端缺乏反坦克武器的情况已不复存在,反坦克犬不再有用武之地。
正反观点共存按照西方评论家的描述,反坦克犬是一种不人道的武器,因为它是利用狗对人类的信任来达到目的。但对战争初期的苏联来说,这是一种“绝望时期的绝望手段”,虽然狗牺牲了,但它有可能换回国家当时最缺乏的资源——若干青年的生命,并为最终打垮德国法西斯的目标贡献了一份力量。从这点上看,反坦克犬是极为有价值的。
使用反坦克犬来对付坦克虽然有很大的局限性,但它是一种简易的手段,对敌人而言又具有超出实际的杀伤力和心理影响力,因此作为战争中的权宜手段是有效的。二战末期的日本也曾训练和使用过类似的反坦克犬来对付美军的坦克,美军士兵把它们叫作“汪汪炸弹”。在苏联,虽然战争开始后的第二年便将其撤装,但相关的训练技术和设施仍然保留了下来,以备将来不时之时重新启用。事实上,根据从某些渠道传出的消息,反坦克犬的训练在苏军中一直保留到1990年代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