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简介图片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简介图片,二十四节气作为我们国家传承许久的农事天时指导学说,对于百姓的农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直到现在也值得我们需学习,下面分享二十四节气的含义简介图片。
立春:“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每年的公历2月4日左右迎“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这一天,我国民间有“迎春”“打春”和“咬春”的美好习俗。
雨水:“春雨贵如油”。每年2月18日或19日迎“雨水”。此时节,我国正处在“七九河开,八九燕来”的阶段。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每年3月5日左右迎“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每年3月20日或21日迎“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从春分这一天以后,北半球白昼越来越长,黑夜越来越短。
清明:“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每年4月5日前后迎“清明”。此时节,我国南北气温普遍回升,杏花微雨,桃李争艳,天下皆春。
谷雨:“帆得樵风送,春逢谷雨晴。”每年4月20日或21日迎“谷雨”。雨生百谷。谷雨时节,正是庄稼生长的最佳时节。
立夏:“立夏前后,种瓜点豆。”每年5月5日或6日迎“立夏”。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此后,气温开始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
小满:“小满小满,麦粒渐满。”每年5月21日前后迎“小满”。该节气是收获的前奏,夏收、夏种、夏管“三夏”大忙的序幕从此拉开,是农民一年中繁忙的季节。
芒种:“芒种芒种,连收带种。”每年6月6日前后迎“芒种”。这是一个临近麦收、颗粒归仓的节气,也标志着盛夏时节即将登场。
夏至:“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每年6月21日或22日迎“夏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意味着炎热天气正式开始。这一天,也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
小暑:“小暑过,一日热三分。”每年7月7日或8日迎“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此时节不仅天气炎热,也多阴天多下雨。
大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每年7月22日或23日迎“大暑”。此时节为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立秋之日凉风至”。每年8月7日、8日或9日迎“立秋”。“秋”指暑去凉来,立秋意味着秋天的开始。
处暑:“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每年8月23日或24日迎“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的暑天就要结束。
白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每年9月8日前后迎“白露”。这也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
秋分:“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每年9月23日前后迎“秋分”。立秋是秋季的开始,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故称秋分。这一天,昼夜在春分之后又一次平分。从秋分以后,白昼短于黑夜,日甚一日,直到冬至。
寒露:“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每年10月8日或9日迎“寒露”。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寒露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
霜降:“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每年10月23日前后迎“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作物、草木开始泛黄、落叶,进入了“千树扫作一番黄”的暮秋、残秋和晚秋。
立冬:“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每年11月7日或8日迎“立冬”。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此时节,朔风起,地始冻,水始冰,天气一天天变冷。
小雪:“久雨重阳后,清寒小雪前。”每年11月22日或23日迎“小雪”。此节气内,气温走低,天气更冷,降水状态由雨变成雪。
大雪:“小雪封山,大雪封河。”每年12月7日或8日迎“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每年12月22日左右迎“冬至”。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短,夜晚最长,所以冬至在我国历代也称为“日短”“日短至”“日南至”。自冬至开始,我国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即人们常说的“进九”。
小寒:“小寒已近手难舒,终日掩门深闭庐。”每年1月6日前后迎“小寒”。这一节气也标志着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小寒节气中有一项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
大寒:“大寒已过腊来时,万物那逃出入机。”每年1月20日左右迎“大寒”。此节气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冬季即将结束之际,隐隐中已可感受到大地回春的迹象。
立春
柳枝条条探芽苞,轻风吹拂催嫩草。
田野欲出泥土香,今年播种春苗秧。
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
草木萌动花盛开,春耕闲田有人来。
大地氤氲天生水,淅沥滋润贵如油。
雨水时节,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惊蛰
春雷隆隆万物长,黄鹂鸣柳垒高仓。
一片园地桃色红,布谷声声茂绿浓。
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春分
晴播耕种育苗秧,麦苗青青菜花香。
仲季花开春分日,莺喧草长农村忙。
春分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
寻游踏青大地春,插枝辟邪柳絮轻。
中华民间祭祀日,介子传统亦寒食。
清明时节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谷雨
细雨淅淅谷物生,野外翠绿时节长。
东村花下等仙子,仙子原来是春娘。
谷雨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立夏
斗指东山埂田下,此时秧苗已长大。
藤蔓牵挂胖青瓜,不用王婆大家夸。
立夏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最重要节气。
小满
丰年季节四月中,禾苗成熟各不同。
麦穗青芒风拂面,点头挥舞杆儿壮。
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芒种
梅雨季节天多雨,早种红芋好当时。
籼秧拨节蓄花黄,垄上埂下一片忙。
芒种是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同时,“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
夏至端阳蝉始鸣,烈日炎炎伏热生。
乌金土地黄金麦,喜收澄澄丰年来。
夏至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行到最北的一日。
小暑
盛夏六月热绚地,蛰居阴凉蟋蟀迟。
伏天杨柳垂于瘦,割晒稻谷好天气。
天气已经很热了,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大暑
烈日炎炎当空照,稻禾热情长势好。
大暑灸热煮绿地,蝉虫嘶叫烤问天。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
立秋
早晨大地雾隐生,丝丝凉意立雨阴。
远山近观金叶爽,暑去凉来好个秋。
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处暑
天地乾坤始渐肃,鹰隼捕鸟稷乃登。
冷热交换试拳脚,一场秋雨一场寒。
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白露
大雁燕子向南飞,来年漾春喜往回。
白露觅觅秋分起,又见丰收稻晚米。
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故此称之为白露。
秋分
一分秋意一分凉,野外繁露披衣裳。
八九菊黄蟹儿肥,风和气爽丹桂香。
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依我国旧历的秋季论,这一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称秋分。但在天文学上规定,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
寒露
红叶深秋凝景象,蝉噤荷残偶见霜。
晨早洦塘腾雾气,袅袅轻盈舞逸上。
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所以,有人说,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将逐渐转冷的意思。而水气则凝成白色露珠。
霜降
气肃霜降渐冷凉,草木枯萎凋零黄。
月夜秋云没落水,总有青绿独自芳。
霜降时节,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
立冬
一年四季随岁走,今到立冬储寒衣。
农耕乃重盛德水,善修渠道莫闲田。
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一直被我国人民熟知。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
小雪
不见藕塘芙蕖叶,初冬菊残傲霜枝。
风腌松柏挺直翠,禄禄濡养好御冬。
小雪时节,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小雪前后,黄河流域开始降雪;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
大雪
苍茫大地一片白,素夜田园生天籁。
瀌瀌铺飘雪满天,瑞兆来岁必丰年。
大雪前后,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了。
冬至
日照数九冬至天,清霜风高未辞岁。
又是一个平衡日,子线从南向北回。
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小寒
寒九出门霜上走,草庐檐下冰笋久。
喜鹊登枝嬉戏叫,催问春天何时到?
小寒以后,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大寒
花草树木管时令,飞禽鸟鸣报农时。
悄然欢送大寒夜,热热闹闹迎新年。
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正值三九刚过,四九之初。谚云:“三九四九冰上走”。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历史上中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劳动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二十四节气的歌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