盎格鲁-撒克逊人
盎格鲁-撒克逊人一词出自阿佛列大帝时代的古典语文件。在文件中,他似 乎频繁使用rex Anglorum Saxonum或rex Angul-Saxonum这一称呼。古英语词汇aenglisc和Angelcynn("Angle-kin", gens Anglorum)的意义已被证实与其专指盎格鲁人而排除撒克逊人的原意不同,早期的纪录显示其指五世纪后迁徙至英格兰的西欧民族。
八世纪初,毕德在他的《英格兰教会及人民史》(Historia ecclesiastica gentis Anglorum)中提出:
多数英格兰北部王国(东盎格利亚、麦西亚、诺森布里亚)的人是盎格鲁人,他们来自(西欧的)什列斯威-好斯敦(Schleswig-Holstein)的 Angeln半岛,因而得名。
艾塞克斯,萨西克斯和韦塞克斯的人是撒克逊人,他们来自(西欧的)古撒克森尼地区。
肯特和南哈姆郡的人属于朱特人部落。
其他古代文人没有提供相关的区别。尽管与其他王国相比,肯特王国的风俗显著不同。西撒克逊的文人常称自己的国家是Angelcyn的一部分,而自己的语言是Englisc,而西撒克逊的王室们则宣称他们是北方伯尼西亚王国(Bernicia)的后裔。从另一方面看,毕德对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区分很有可能完全取自于像艾塞克斯(东撒克逊人)和东盎格利亚(东盎格鲁人)这些地名。至少,毕德所设想的英格兰人(gentis Anglorum and Anglorum populi)证实了盎格鲁-撒克逊一词在公元八世纪时已经出现人们的口中了。
伦巴底史学家保罗执事写的欧洲大陆的文献中似乎首先用到“盎格里—撒克森尼”(Angli Saxones)一词,它比阿佛列大帝时代的古典文件早了近一百年。但是,既是如此,没人怀疑这个词是被用来指“欧陆的古萨克森人”而不是指“英格兰的撒克逊人”。
历史起源(西元约400年-600年)
西欧民族据信于五世纪从现今德国北部和斯堪地那维亚南部迁徙至不列颠岛(e.g. Undley bracteate)。根据毕
盎格鲁-撒克逊人
德的《英格兰教会及人民史》一书,迁入的人口传统上分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但是他们的组成并不十分明确,可能包含弗里斯兰人和法兰克人。The Parker Library拥有包含可能是西欧民族迁移至不列颠的最早纪录的《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Anglo-Saxon Chronicle)。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在150年希腊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Geographia)里被纪录为一个联盟。七大王国时期(约600年-800年)
盎格鲁-撒克逊人
盎格鲁-撒克逊王国的基督教化从约西元600年开始,并实质上于八世纪中叶完成。整个七世纪到八世纪,较大的王国之间互相争夺权力。根据毕德的纪录,肯特王国的艾特尔伯特于六世纪末掌握统治权,但权力后北移至诺森布理亚。'麦西亚霸权'(Mercian Supremacy)于八世纪统治,但还是没有延续下去。肯特国王艾特尔鲍尔德和麦西亚国王奥发两位最强大的国王,达到最高统治地位。这个时期被形容为七国时代(Heptarchy),但这名词现今于学术上已不使用。这个词汇建立在南不列颠主要七国-肯特(Kent)、萨西克斯(南撒克逊,Sussex)、韦塞克斯(西撒克逊,Wessex)、艾塞克斯(东撒克逊,Essex)、诺森布里亚(Northumbria)、东盎格利亚(East Anglia)和麦西亚(Mercia)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学术研究显示其他几个王国也在此时期占有重要地位,包括:赫威赛(Hwicce)、麦肯赛特(Magonsaete)、林赛(Lindsey)和中盎格利亚。丹麦人入侵九世纪,维京人的侵扰成为一个重大的问题。在阿佛列大帝即位的871年之际,七王国仅有韦塞克斯维持独立状态,阿佛列大帝先于878年在埃丁顿大败丹麦人。
886年又攻下了伦敦,迫使入侵者与其签订和约,以彻斯特-伦敦为界,以东为丹麦治区,以西则属英格兰王国。在随后的半世纪内,阿佛列大帝的后继者不断征战,逐步收回失土,直到954年将丹麦治区完全收回。
九世纪的重大发展在于韦塞克斯王国的兴起,在阿佛列统治的末期,他被南方其他王国推举为最高君主。艾塞斯坦是第一位达成直接统治现今英格兰地区的国王。
在十世纪末,斯堪地那维亚人重新对英格兰产生兴趣,丹麦的斯韦恩于1013年入侵英格兰,当时的韦塞克斯王无头脑埃塞烈德国王无力抵抗,遂于1016年流亡诺曼底,留下其子爱德蒙二世抵抗。虽然奋力抗战,但当他1016去世后,卡纽特大帝仍成为了英格兰的统治者,且有不错的治迹。1035年卡纽特大帝去世后,其子Harold、Harthacunt相继成为英格兰的统治者,但他们的统治并不长久。1042年,流亡在诺曼地的忏悔者爱德华重回英格兰,英格兰王位又回到韦塞克斯王室之手。
文化建筑早期不列颠的盎格鲁-撒克逊建筑一般而言颇为简单,通常使用木材和茅草做为屋顶。盎格鲁-撒克逊人通常不喜欢居住在古罗马城市里,他们在其农耕中心旁建立小城镇。在每一个城镇中心里会有一个主要会堂。
语言盎格鲁-撒克逊语,又称古英语,是在阿佛列大帝统治之下通行的语言并延续形成英格兰(非丹麦区)的通用语言,直到1066年诺曼征服后,受到诺曼统治阶级的盎格鲁-诺曼语影响,在1150年到1500年之间大致转变为中古英语。
盎格鲁-撒克逊语比起中古英语跟早期西欧语言较为相近。它较不古典化,并且保有许多十二到十四世纪之间消失的时态特点(动词和名词变化)。今日最接近古英语的语言是在荷兰和德国北部几百万人使用的弗里西语。
在口语“古英语”或古典文化广为传播前,古代北欧字母,称作futhorc (又称作futhark)被用来纪录。当文明变得广泛后,一种古典语纪录的形式和几个futhork派生字母: 'Eth、' 'Wynn、'和'Thorn'开始被使用。
以下字母常用来编辑和印刷古英语文字:
a ae b c d ? e f g h i l m n o p r s t ? u w x y
和极少使用的j, k, q, v和z。
法律极少的法典从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留下至今,其法律文化受罗马法的影响颇大。这个法律文化除了诺曼征服之后的发展,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发展对于了解同时代来说非常重要。
文学盎格鲁-撒克逊人
盎格鲁-撒克逊文学包含史诗、圣徒言行录、训诫、圣经的翻译、法律文件、编年史、谜语等类型。大约有 400本该时期留存至今的手抄本,这些手抄本对于研究以及建立盎格鲁-撒克逊语料库来说非常重要。盎格鲁-撒克逊时期最著名的作品当属史诗《贝奥武夫》(Beowulf),其在不列颠有着民族史诗的地位。《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Anglo-Saxon Chronicle)是对早期英格兰历史的重要整理。七世纪的《卡德蒙的赞美诗》(Caedmon's hymn)被认为是现今最古老的英语文字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