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司马迁(前145—前90)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2、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
3、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于公元前90年,55岁终。
4、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
5、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
6、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7、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
8、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
9、太初元年(前104),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新历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10、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
11、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
司马迁是哪一个朝代的1、司马迁是西汉的人物。
2、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 ,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
3、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4、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5、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是什么朝代的1、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1],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2、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3、初任郎中,奉使西南。
4、二十八岁任太史令[65],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5、后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调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6、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7、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四年[9][10],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