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礼泉
张礼泉(1882-1964年)出生于惠州一个小商人家庭,在当时穷文富武的传统影响下,七岁起便随东江一带的名师习武,他还参加了孙中山的兴中会。后来在广州认识四川和尚莲生,在莲生的引荐下被白眉上人的隔代弟子竺法云禅师收为弟子。如果假设张礼泉是金庸老先生笔下的人物,那他应该属于张三丰一类,是为白眉派的创派宗师。张礼泉将白眉拳与自己原先习练的拳法融会贯通,创编了系列拳套和器械套路。而且,在加入推翻满清政府的革命队伍的同时,他还广收门徒传承白眉武功。1911年著名的黄花岗起义,张礼泉便是参与者之一。而后,他还在广州安怀里(现海珠区)设立《励存国术社》授徒。据称,其时他用白眉派武功折服广州武术界,但也招致一些人的嫉妒,买凶要刺杀他。不过,七八名持枪械的杀手被他一一击败,还有几名来不及逃跑的被闻讯而来的军警当场缉捕。这件事情,被当时广州的报纸作为头条新闻报道,称张礼泉为“东江猛虎”。
张礼泉还曾在黄埔军校和“南天王”陈济棠将军设立的广东军事政治学校(燕塘军校)教授武术。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号召门人投身抗战,以武报国;抗日战争结束后他还曾担任广东省谍报机关的武术教官。1949年初,张礼泉偕同家人和部分弟子移居香港。
“北有孙玉峰,南有张礼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张礼泉与林荫堂、林耀桂、黄啸侠、赖成己等齐名,并称“南方五虎将”。张礼泉除擅长白眉派拳技外,更精达摩内功打坐法、遁术易数和跌打专科。在张礼泉及门人的努力下,白眉拳盛传于粤西一带,肇庆、云浮、佛山、广州、深圳以及港、澳、台等地,更流传到美国、加拿大以及欧洲、东南亚各国,数十年间成为一大门派。
1964年夏天,张礼泉病逝于香港九龙。
生平事迹居住桃子园
惠州市区桥东街道办事处桃园社区附近,有多所学校,因此周围都聚集了不少专门做学生生意的小卖部。狭窄的街道,一到放学时间就显得特别热闹。经过桃园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指点,记者终于穿过这里的多条弯弯的小巷找到张礼泉曾在惠州居住的地方——— 桃子园。
“说起桃子园,在桥东水东东路居住的老惠州人就有印象,这里是前清咸丰年间驻九龙协合御封威武将军、惠州晚清书画家张玉堂的故居。”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理事、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林慧文告诉记者,桃子园主体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光绪二十年重修。桃子园建筑由中心桃子园、小桃源、狮子亭、将军第及多种园林景观组成,曾并保存了很多名人题刻。不过,大屋在抗日战争中曾被日本人放火烧掉,里面很多珍贵文物和照片被付诸一炬。
靠近桃子园大门,记者就注意到,宅门上方有江逢辰题额(石刻),上面的字迹还清晰可辨。不过,走进里面一看,园林如今已显得很破落,范围大大缩小,早已难见昔日的园林景观。园林中央种了不少植物,靠近门前的石榴树长满了果实,但周围的植物由于无人打理就失色很多,连同多年未补修的墙壁和横梁,给人感觉颇为凌乱寥落。桃子园里能用的房间还被多户外地人租用。白眉拳第八代传人黄志军说,张玉堂是张礼泉曾祖父。1935-1936年间,张礼泉搬进桃子园,但1937年就离开,次年赴南海河清乡教授广州何济公后人何辑荪和何国聪两兄弟武术。他只在抗日战争时期才经常返回惠州桃子园,后来干脆长期留在黄埔军校。据门口处居住、不肯透露姓名的张家媳妇说,桃子园还被列为2004年惠州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授武“励存国术社”
1912年,张礼泉在广州安怀里设立“励存国术社”授徒,因用白眉派武功收服多名武术名师而折服了广州武术界。自此,张礼泉人气飙升,门徒也大增。
全球白眉武术总会监督何国聪说,“励存国术社”就是白眉拳馆,名字源于张礼泉的字“励存”。抗战胜利后,徒弟何辑荪便提议师父张礼泉来教功夫,将自己位于广州的四间店铺,让出其中一间给师傅作为教室和居所之用,那时还有二儿子张炳林同住。原址位于广州水月宫,此为第一间“励存国术社”,其后在其它地方,更陆续发展至十八间分社之多。在水月宫教务维持了三四年,因国家解放而收归国有化,由政府统一收租,才停止了当时的“励存国术社”教务。
授武“两广国术馆”
两广国术馆成立于1929年3月,馆址设在广州市东较场。它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对两广(广东和广西),特别是广东武术的发展却起了很大的作用。
黄志军说,1929年,张礼泉应邀到当时的广东省主席李济深创办的“两广国术馆”担任武术教师,与南下传播武术的万籁声(自然门)、傅振嵩(八卦门)、顾汝章(北少林门)、王少周(查拳门)、耿德海(大圣劈挂门)等5位北方武术家相对应,张礼泉与林荫棠(莫家拳门)、林耀桂(龙形拳门)、赖成己(老洪拳门)、黄啸侠(罗汉拳门)等南拳名家更被誉为“南方五虎将”。
生平轶事七岁学武
7岁那年,张礼泉便送他随乡间的拳师学武,从而引起张礼泉极大的兴趣。从此,他学拳习武不辍,先后拜东江一带的林石、李蒙及林合等名师学武。
集各派精要创白眉拳派
张礼泉拜竺法云禅师学习白眉拳,以身为白眉派传人为荣,但对初学之三派师传亦未敢忘恩。为方便门人习练,张礼泉选其所传之最好武术纳入教材中,保留原有之招式,但身、手、腰、马及发劲方面则以白眉拳的心法加以适当的改良。故此白眉一派之拳术,有其正宗的“直步标指”、“九步推”、“地煞”、“十八摩桥”、“黐粘拳法”、“空手入白刃”及“猛虎出林”,亦有李义所传之“三门拳”,林石所传的“十字扣打”及林合所传的“鹰爪黏桥”。
其后,张礼泉更将各派之精要汇集,创编一套“四门八卦”。在实践练习方面,更编成了一套对拆称之为“脱跳拳法”使学者由浅入深。武器方面亦以同一宗旨,有白眉本派之“大阵棍”、“柳叶双刀”、“回环双拐”、“对拆棍”、“青龙剑”、“飞凤双刀”、“青龙偃月刀”、“软鞭”及“方天戟”,亦采用了源自李家之“五行中栏棍”,火地的“三叉大扒”及林石的“仙花宝凳”。
对此,不少武林中人认为,张礼泉没有把所学的各派拳术武器套路冠以白眉某某拳、棍、凳及扒等名称,反而道出其来源,可见他对“武术忠于师承”之精神是绝对遵从的,是学武者的道德典范。
创编剌枪术及大刀术抗日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礼泉激于义愤,积极号召门人投身抗战,以武报国。在其本人言传身教的影响下,众白眉派弟子挟武从戎,纷纷加入抗日队伍。针对旧中国军队武器粗劣,装备不足,近战能力低下的弱点,张礼泉创编了著名的“励存剌枪术”及大刀术,并将其传授给黄埔军校的学生。结果这套剌枪术及大刀术在1939年抗日战争长沙会战的白刃格斗中发挥了显著的功效。广州沦陷之际,张礼泉返回家乡,在东江一带担任抗日游击队的武术教练。抗日战争结束后,他回广州担任广东省谍报机关的武术教官。后来,因内战爆发,张礼泉便带同儿子迁居香港。
“学习功夫能守己,英雄半点不欺人”
张礼泉虽然是学武之人,但他给人的感觉却很和蔼可亲,不随便与人动武,也少作应酬。他除擅长白眉派拳技外,还爱好广泛,精达摩内功打坐法、遁术易数和跌打专科,喜爱养画眉雀和斗蟋蟀,平日闲来无事,还喜欢抽烟仔和打十五湖牌。1949年到了香港后,他开了药店“保和堂”。张礼泉生前有两个不喜欢,一不喜拍照;二不喜门下弟子设馆授拳。因此,除曾惠博等少数徒弟外,其生前门人无一敢擅自授徒。
张礼泉有儿女六名,只得三个儿子学武,大哥炳森和三弟已故,四弟炳祥因年幼留在乡间没有习武。作为白眉派的宗师,他要求我们子承父业,把功夫作为终身职业,将白眉武学传承下去,让我们兄弟三人得到了最直接的武术熏陶。另外,他为人品格高尚,重武德,时常训勉后辈不可恃强凌弱,秉承先祖遗训:“学习功夫能守己,英雄半点不欺人”,也让我们懂得了武术的真正含义,要以武防身,以德服人。虽然身为一代宗师,但他从来不摆架子,与新相识朋友很少谈及功夫,更有些人不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一代宗师张礼泉。
在张礼泉之前,白眉功夫是不传俗家弟子的。白眉派的发扬光大始于张礼泉之手,至今传遍海内外,数十年间成为一大门派。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张礼泉和林耀桂的名字在东江已响当当,几乎无人不识。他有些徒弟是按传统收门生帖形式拜师,有些是收学费的,也有些当自己人一样,并不需要做什么拜师仪式,不过他们亦会时常给钱师傅用。张礼泉曾在台山县广海城教拳,亦曾在黄埔军校任教官,曾在广州安怀里设馆授徒,后在香港新界等地授徒,门徒甚众,可谓桃李满门。1973年,白眉拳派成立白眉国术总会,2003年,张礼泉子张炳林和其他白眉派弟子成立全球白眉武术总会,树帜武林。经其传授的白眉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及第九代传人,仍以发扬光大白眉拳技为宗旨,传统地继承并有所革新与发展,并远播荷兰、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
西湖
说稗——巧遇和尚成就一代宗师
白眉派教规和武德很严格,一般不轻意传人。在张礼泉之前,白眉功夫更是不传俗家弟子的,而张礼泉学得此技也是源于一段机缘巧合。
1903年,张礼泉在广州城郊六榕寺一带的旗下街巧遇四川和尚莲生。经比武较技,张礼泉为莲生的拳技所折服,因年龄相近,志趣、性格相投,两人很快就成了莫逆之交,经常在一起切磋和研究武术。莲生见他是学武良才,于是带其到光孝寺谒见在那里挂单的竺法云大师。初时,竺法云禅师并不愿意收俗家弟子,但后来有感于张礼泉的真诚,遂纳之为徒。张礼泉征得家人同意,在光孝寺签了三千两香油后,开始跟随竺法云禅师苦练白眉拳。在竺法云禅师的悉心教导下,经过近3年的苦练,除了弹子暗器外,张礼泉得到竺法云禅师的全部武学真传。不久,竺法云禅师及莲生与张礼泉道别,后不知所终。
将踢馆之人制服收为徒弟
张礼泉的高徒曾惠博在拜张为师前是有名的蔡李佛拳师,精青龙内气功,全身抗击力惊人,拳快腿重,能用脚胫扫断腕口粗的圆木棒。上世纪20年代中期,他利用回乡省亲之机,率十数名徒弟到广州向各拳派挑战,结果每战必胜,令当时的广州武术界大为震惊。在友人的鼓动下,曾惠博到被冠以“广东猛虎”张礼泉的武馆要求比武,结果被迅速制服。曾惠博即跪地,诚心求拜入门,被张礼泉纳入门下。自此,曾惠博便追随张礼泉左右,执弟子之礼,习练白眉拳。艺成后,曾惠博在安南(即现在的越南)西贡市开设正骨医馆,并设立南强健身院授徒。1956年至1963年的鼎盛时期,他名下有白眉越胜堂、白眉群英堂、白眉越英堂、白眉联胜堂等五间武馆,弟子逾万,规模为越南各武术流派之首。曾惠博去世后,其长子彼德继承父业,传播白眉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