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慕路斯大帝
天使来到巴比伦
老妇还乡
图书插图
老妇还乡物理学家
流星
作者简介迪伦马特出生于瑞士伯尔尼州的科诺尔丰根的一个牧师家庭。1942年开始在苏黎世大学学习哲学和德国语言文字但是一个学期之后退学,改为在伯尔尼大学继续学习。1943年他停止学习,开始写作。1945-1946年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剧本《立此存照》。1947年剧本在苏黎世首演取得成功,同年结婚。1949年发表他成为“非历史的历史剧”的剧本《罗慕洛斯大帝》取材于西罗马帝国覆灭的历史,但是对罗慕洛斯的性格进行了自己的虚构,塑造了一个漠然政治,认定自己用无所作为促进了历史发展的人物形象,指明人类历史荒诞的一面。
1954年他完成《天使来到巴比伦》,背景是古巴比伦王国,以寓意的手法强调人只有依靠自己才能获得幸福,鄙视财富和权势。1956年他的剧本《老妇还乡》上演,取得巨大成功,从此获得世界性声誉。1962年迪伦马特完成《物理学家。剧本和布莱希特的《伽利略传》类似,都提出了科学与政治关系的问题。但是和布莱希特要表达的科学早晚会胜利的思想不同,作家着重在科学家逃避政治的愿望只是一种空想,最后科学的反抗是软弱无力的。1966年他发表《流星》描写一个著名作家一再死而复活的荒诞故事,曲折地反映了艺术家的精神危机。
在创作剧本的同时,迪伦马特也写小说。1950年迪伦马特发表名篇《隧道》,通过一个怪诞的故事,表现了一种茫然无力,不知前途为何的社会心理。小说语言简练,气氛压抑,有着很高的艺术技巧,被公认为世界短篇小说杰作之一。迪伦马特的小说主要是犯罪小说,因为他认为犯罪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主张通过犯罪问题的探讨来揭示犯罪的生理、心理原因和社会根源。1952年迪伦马特完成他的第一部犯罪小说《法官与刽子手》小说描写一个生命即将终结的老探长面对一个作恶多端却十分狡猾,无法在法律上加以控告的人,派出了自己的“刽子手”,除掉了对方,反映了法律的软弱无力。作品中的推理过程和心理暗示的使用,也使之成为推理小说的名著之一。中篇小说《抛锚》(1956)通过一次抛锚引发的一场游戏以及主人公的死亡探索了犯罪和道德问题,在题材处理和人物心理分析上,构思巧妙。1958年他发表《诺言》副标题为“以犯罪小说形式写的安魂曲”,讲述一个主人公破案不成,最后证明主人公是对的,但他已经身败名裂,精神失常的故事,反映了主持正义者反被看成怪癖的令人震惊的社会现象。
80年代之后迪伦马特宣布因身体原因,结束小说与戏剧创作,专心写自传。1990年逝世,终年69岁。
关于剧本《老妇还乡》可以说是迪伦马特最有光彩的剧作之一。创作于 1956 年。剧本揭露了金钱万能的现象,在艺术上采用了作者擅长的“悲喜剧”手法,戏剧效果强烈。轰动了世界各国的剧坛,奠定了作者在当代戏剧史上的地位。在世界许多国家上演,并被改编成电影、歌剧等形式,受到广大观众喜爱。50年代,美国百老汇曾将剧名改编为《访问》,琳。芳坦妮扮演克莱尔; 60 年代,好莱坞将此剧搬上银幕,由英格丽褒曼扮演克莱尔。但是对作品内涵不能准确地揭示而遭到评论界的批评。70年代,奥地利现代作曲家戈特弗雷德。冯*艾奈姆将同名话剧改编为歌剧,名为《老妇来访》。由于内容忠实原著,在欧洲国家获得巨大成功。97年纽约歌剧院又一次上演,依然魅力不减。198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最强阵容首次将该剧搬上中国舞台,名为《贵妇还乡》。著名演员**饰演克莱尔、周正饰演伊尔,由蓝天野导演。我们军艺 99 年的演出是该剧在中国的第二个版本。然后本人所知,天津人艺在 01 年、国家话剧院在 02 年分别上演该剧。
话剧剧情简介随着特快列车紧急刹车的巨响,62岁的亿万富婆克莱安回到了她的家乡——居伦,一个最贫穷、最微不足道的小城。在此之前,全城的人们都为她的回乡欢欣鼓舞,因为富裕而慷慨的克莱安决不会坐视家乡的衰败不管,只需她稍发善心,就会使这个可怜的小城起死回生。市长把希望寄托在克莱安年轻时的相好伊尔身上,还允诺他接自己的班。
克莱安在居伦城尚未准备好欢迎仪式时提前到达。她已不再是伊尔心中那个红发飘拂、光着脚在树林里走路的苗条女郎了,如今她珠光宝气、带着新任丈夫和一群随从,谁都没有想到这个历尽沧桑、身上安着假肢的富有女人早已经心如槁木,她回来的唯一目的就是报复。克莱安对全市的人说,她准备捐献给居伦城10个亿,条件是必须为自己买得公道。45年前,克莱安与伊尔热恋并怀孕,但伊尔抛弃了她,还制造伪证,克莱安被迫离开家乡,沦为娼妓。后来她嫁给一个石油大王,现在如果谁杀死伊尔,居伦城就能得到这10亿巨款。
市长代表市民拒绝接受这样的捐款,但随之而来,居伦城人们的生活大为改变,人们纷纷到伊尔的店里赊帐买最好最贵的东西,所有的人都用赊帐的办法来改善生活。伊尔的儿子甚至买了汽车。这一切让伊尔感到恐惧,他在市长和警察那儿寻求保护遭到拒绝,他渐渐成为整座城市的敌人。当伊尔预备乘火车逃跑时,全城的人出来为他“送行”,人们围住他后来称他心肌梗塞而死。克莱安开了一张支票递给市长,带着一只装着伊尔尸体的棺材离去。
演出背景《老妇还乡》此次被列入国家话剧院首批经典剧目的第三台大戏,与前两个戏的演出风格有所不同的是此剧中处处渗透着人类在这个大工业发展之后,社会对于物质和道德的两难选择而产生的既可笑又可悲的情景。导演试图从这个写于西方50年代的剧本中揭示出剧作家对西方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认识和金钱强权的批判,以及对于今天亚洲的借鉴意义。此次舞台上的群众场面十分浩大,最多时舞台上的演员达50多人。演出后对导演和舞美的处理手法上有一定争议,为排演经典剧目积累了宝贵经验。
评语迪伦马特在这部风格独异的剧作中,似乎为人类的心灵设计好了精密而严酷的实验程序,要看一看人类的单个心灵和共同心灵在金钱、权力和诱惑等压力之下,到底有多大的承受能力。
国家话剧院排练这部话剧的理由是深感迪伦马特的寓言几乎在当代快要变成现实。
国家话剧院选择《老妇还乡》这个剧目,显示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道德心。
满岩(《北京晚报》专栏记者)
舞台上,就这么笑着,快乐着,全城人就悄悄地杀死了生活在他们当时的一个活生生的人;舞台背后,就这么像讲笑话一样,迪伦马特一下子剖开了在人们的快乐与幸福的表层之下涌动着的罪与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