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属盛京围场鲜围场。清宣统元年(1909年),划归辉南直隶厅,设海龙甲社。清宣统二年(1910年),海龙甲社更名辉南甲社。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辉南城厢街,设街公所。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设辉南街。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1月,改辉南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月,辉南设一区。
1956年,改辉南镇。
1958年,辉南镇改辉南公社。
1983年,辉南公社改为辉南乡。
1984年,永兴乡并入辉南乡。
1986年,辉南乡撤乡设镇,改为辉南镇。
基本概况辉南镇
辖解放街办事处、新兴街办事处、二道街办事处、小松街办事处、城关村、辉南镇
东关村、西关村、东升村、长安村、双龙等。地理环境地形地貌辉南镇地处长白山支脉和松辽平原过渡地带丘陵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境内最高点位于料棒岭,海拔607米;最低点下双龙位于镇政府北11千米,海拔301米。
气候辉南镇属温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量丰沛,光照充足;多年平均气温3.5℃,1月平均气温-22℃,极端最低气温-40.8℃(1960年1月24日);7月平均气温21℃,极端最高气温35.2℃(1972年7月18日);平均气温年较差8℃,生长期年平均130天,无霜期年平均135天,最长140天,最短12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578小时,年总辐射50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213天(一般为4月10日至11月10日);年平均降水量722毫米,最大雨量930.2毫米(1973年),最少雨量438.2毫米(1978年)。
水文辉南镇境内河道属松花江流域辉发河水系,主要河流有蛤蟆河、安子河、黄泥河、流水沟等;其中蛤蟆河、安子河、黄泥河流域面积92.4平方千米,占30%,河流总长度77千米,河网密度0.3千米/平方千米。蛤蟆河中段流经复兴、大阳、友好、德胜4个村,流经境内24.5千米,河床平均宽度38米。
自然灾害辉南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大风、冰雹;发生较多的有水灾和雹灾,主要发生在7—9月,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95年7月28日,连续三天降雨,降水量201毫米,造成9个村屯进水,受灾农田9021亩,过水农户112户,造成经济损失3900万元。
自然资源辉南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煤、金、铁、石灰石、硅石等,其中石硅石储量7万吨,地质储量700万吨;已经开发的有金矿,位于辉南镇高升村,矿区面积1243平方千米,地质储量16万吨,可采量1.6万吨,年产量3万吨。卧龙山北侧蕴藏煤,东南部有丰富的石灰石。辉南镇森林覆盖率37%;天然树种主要有杨、柳、榆、黑松、柞、榛、椴等;野果类主要有山葡萄、橡子、山核桃、榛子、山里红、山丁子等;野生药材主要有山参、天麻、贝母、细辛、党参、车前、五味子、刺五加、元胡、玉竹、桔梗、柴胡、穿山龙、茵陈、黄柏、蒲公英、桑白皮、白头翁、益母草、毛黄连等;山野菜主要有刺嫩芽、黄花菜、蕨菜、山芹菜、广东菜、大叶芹、猴腿等;野生菌类主要有元蘑、榛蘑、青蘑、草蘑、榆黄蘑等;野生动物主要有狼、山兔、黄鼬、灰鼠、松鼠、刺猬、蝙蝠、松鼠、布谷鸟、画眉等
幅员面积296平方公里。城镇规划控制面积9平方公里, 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辖2个社区,2个街道,14个行政村,64个自然屯,81个生产合作社。耕地面积8,953公顷,其中水田3,180公顷,旱田5,773公顷;林地面积1.14万公顷;水域面积134公顷,属于半山区农业乡镇。
境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雄厚的木材资源,每年木材输出量近10万立方米;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石灰石、硅、金等储量非常可观;经济植物有各种野山珍和滑菇、黄烟等;经济动物达20余种。
行政区划区划沿革1996年,辉南镇下辖城关、东关、西关、集贤、红星、双龙、长安、三合、高升、松树、七合、永兴、复兴、刘家、大阳、发好、德胜、碾子房18个行政村,和以序数命名的16个社区,64个自然屯。
2011年,辉南镇下辖胜利、解放2个社区,永兴、复兴、大阳、高升、松树、三合、西关、城关、东关、东升、七合、长安、集贤、双龙14个行政村;下设64个居民小组,82个村民小组。
区划详情社区胜利街社区解放街社区城关村东关村西关村集贤村长安村高升村松树村七合村永兴村复兴村大阳村东升村三合村双龙村义合村辉南镇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公路四通八达,桦辉、朝长两条二级公路在镇区交汇,特别是随着营松高速的建设开通,辉南镇将纳入长春经济发展圈;铁路横贯南北,团杉、宇辉铁路经镇区西侧通过,是周边5个乡镇的经济中心和进入长白、抚松、靖宇、桦甸的重要门户,也是进入国家级森林公园—三角龙湾的交通要道。
人口民族2011年,辉南镇总人口3964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5660人,城镇化率64.7%;另有流动人口3500人。总人口中,男性20329人,占51.3%;女性19311人,占48.7%;14岁以下5181人,占13.07%;15—64岁31347人,占79.08%;65岁以上3112人,占7.85%;以汉族为主,达37892人,占95.6%;有朝鲜、回2个少数民族,共1748人,占4.4%。2011年,辉南镇人口出生率7.5‰,人口死亡率8.4‰,人口自然增长率-0.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78人。
2017年末,辉南镇常住人口为38935人。
截至2018年末,辉南镇户籍人口为36919人
经济综述
2011年,辉南镇财政总收入4141万元,比2010年增长9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77.2万元,比2010年增长54.5%;人均财政收入990元,比2010年增长11%。2011年,辉南镇农民人均收入7586元。
2018年,辉南镇有工业企业112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2个。
农业2011年,辉南镇有耕地面积8.953公顷,其中水田3.180公顷,旱田5.773公顷。2011年,辉南镇农业总产值35600万元,比2010年增长18.3%,实现农业增加值16700万元。辉南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大豆为主。2011年,辉南镇生产粮食51261吨,其中水稻23214吨,玉米27423吨,大豆624吨。辉南镇主要经济作物有黄烟、人参、滑子蘑、瓜果、蔬菜等。2011年,辉南镇黄烟产量2500吨,瓜果产量6185吨,蔬菜产量6070吨。辉南镇畜牧业以饲养牛、生猪、肉鸡为主。2011年,辉南镇生产肉类8112.5吨,畜牧业总产值15480万元。2011年,辉南镇水果种植面积600亩,产量1500吨,主要品种有苹果、海棠果、山楂。
2021年4月28日,入选农业农村部、财政部“2021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工业辉南镇工业以木制品加工、机械加工、粮食深加工等为主。2011年,辉南镇工业总产值10.7亿元,比2010年增长8%,实现工业增加值2.7亿元。
商贸2011年末,辉南镇有商业网点930个,职工1395人。2011年,辉南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亿元,比2010年增长30%;城乡贸易市场1个,年成交额300万元。
金融2011年,辉南镇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3.5亿元,比2010年增长25%,人均储蓄0.81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79亿元,比2010年增长12%。
文化地名由来辉南镇因位于辉发河以南而得名
2011年末,辉南镇有文化站1个,村有文化活动中心13个;有图书室13个,藏书3.3万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21人。2011年末,辉南镇有学校体育场3个,看台设座椅500张;2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0%。2011年末,辉南镇广播综合覆盖率100%;有央视、省台等63个电视频道在该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数为60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入户率90%。
交通辉南镇铁路有团(林子)杉(松岗)线穿境,境内长20千米,南通杉松岗镇,北达朝阳镇;宇辉铁路贯穿全境南北;公路由营(城)抚(松)高速公路横贯境内南北,302省道横跨境内南北,042县道贯穿境内东西。
社会教育事业2011年末,辉南镇有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1101人,专任教师49人;小学4所,在校生1810人,专任教师16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743人,专任教师9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科技事业2011年末,辉南镇有科技人才154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73人,经营管理人才7人,技能人才1200人,农村实用人才168人。
医疗卫生2011年末,辉南镇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3个,门诊部(所)15个;病床19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4.8张,固定资产总值25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93人,其中执业医师40人,执业助理医师53人,注册护士31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3人。2011年,辉南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2.2万人次,住院手术582台次,出院病人0.2万人次。2011年,辉南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22.5/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7万人,参合率95%。
社会保障2011年,辉南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1080户,人数1966人,支出471.8万元,月人均200元;医疗救助169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729人次,共支出8.5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13户,人数1671人,支出401万元,比2010年增长9.5%,月人均200元,与2010年持平;农村五保集中供养36人,支出10.8万元,比2010年增长10%;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1人,支出2万元,比2010年增长10%;农村医疗救助3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813人次,共支出54390元,比2010年增长9.5%;农村临时救济25人次,支出143.5万元,比2010年增长8%;国家抚恤、补助优抚对象156人,抚恤事业费支出75万元;有敬老院1家,床位5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36人;有社区服务中心2个,社区服务站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