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翰帖

时间:2023-10-25 00:27:07编辑:莆田seo君
书法内容

后纸有瘦金体书跋:“唐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书张翰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智永亦复避锋。鸡林尝遣使求询书,高宗闻而叹曰:“询之书远播四夷。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廷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虚誉也”。

(注:祸:帖本残缺而无“祸”字,按文中原义,据《晋书·张翰传》载“祸难未已”一语,拟定补上;荣执其手:帖印本缺一“手”字,于文义不通,依《晋书·张翰传》所载“荣执其手,怆然曰”补上;命驾而归:帖印本“归”字下有“一”字,查张翰本传,该处不应有“一”字,应为刊印者分开另一帖文时所残留。)?

张翰帖

创作背景

《张翰帖》内容取材于《晋书·文苑》(一说《世说新语》);晋人张翰富于才情,为人舒放不羁,旷达纵酒。他曾追随贺循至洛阳做了齐王的官,但是他并不快乐,时常思念江南故乡,于是萌生隐退山林、远离乱世之念,后终弃官回乡。《张翰贴》可能是欧阳询读史书时(一说《世说新语》)看到书籍上记录的内容随笔记下的。

艺术鉴赏结体

如果说《仲尼梦奠帖》带有比较多的楷书特点,那么《张翰思鲈帖》就相应的减弱了楷书的制约。当然,并不意味着楷书制约的消失。《张翰帖》的风格与欧阳询的楷书风格基本上是一致的,同是以险取胜。字的重心压在左侧,而以千钧之势出一奇笔压向右侧,使每个字的结体形成一种逆反之势,然后再向右用力使之化险为夷,真可谓“险中求稳,别有乐趣”。该贴森若矛戟,风神严峻,跌荡流畅。其书映带起伏,凝重遒劲,结体取势纵长,而更突岀,使其书法有一种挺拔气势,显得爽爽有神,下笔劲利刚断。前5字稍觉拘谨,后愈见生气郁勃,用笔刀砍斧削,清劲峻整。结体紧峭遒美,险中见夷。与其书《千字文》相比,结体运笔近似而远胜;与王羲之帖相比,尤近于《兰亭序》,如“者、复、鱼”等字。突岀体现了他行书“险劲瘦硬,崛起削成”之特点,故风神严于智永,而清雅不及右军。

笔法

该帖的笔画较为丰腴,不像《卜商帖》那样锋芒毕露,结体结体不失严整,合乎法度,接近他所写的《千字文》。该帖笔法一丝不苟,起、行、收都交待得很清楚,和欧阳询的楷书作品有相通之处。其结字则在楷书基础上加以骄纵,势更开张,神更险峻。如“有、任、不、兵”等字,乍看似属平正,实则甚为奇崛。

该贴前八行欧阳询还是很谨慎地用笔的,这使结体形式也颇类楷书,可以看得出作者并没有放手。他的创作意图仍为楷书的那一套技法所占领,有的字一笔一画、一招一式都纯然楷法。第九行开始,欧阳询舒展开了,出现了新的面貌。这一舒展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一是笔画的连贯性增强了,前八行还是一笔一画有板有眼地进行,节奏较慢,笔画的交接处较多。当连贯性增加时,一个字中的笔画交接处就明显地减少了,一笔代过数笔的做法则增加了,如“然”字就以两笔告成。人们感到线条的交融开始密切起来,增加了线条联系的贯串。二是转折之下开始有了松动,从棱角铮铮骨节毕现略微趋于圆动。这里用“略微”二字来表述,意即欧阳询做得十分艰难,以至于影响到它在转折关口的融合。比如“乃、中、鲈、遂”诸字就做得略浑圆无迹,而“明、因、思、吴、鱼”诸字的转折处,仍然是楷书式的。这样写起行书来就显得比较生硬、勉强,如果这种关节能“软化”一些,行气将更加顺畅。但是欧阳询的行书受楷书的限制明显,该帖中有时就穿插了许多一本正经的楷书,如“时、子、善、智、因、菰”诸字为纯粹楷书。欧阳询总是有很清楚的楷书意识。在创作时,他总是像分割块状一样地把感情分割成块一块的固态状,从而使感觉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即使在某些行笔较快的笔意上,也显得安排过于认真。

名家点评

宋徽宗赵佶:“笔法险劲,猛锐长驱。”?

清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妙于取势,绰有余妍。”?

历史传承

《张翰帖》为唐人钩填本,曾经被宋宣和内府、绍兴内府收藏,清代由安岐收藏,后入乾隆内府,帖的左边原有弘历题词,被刮去。北宋《宣和书谱》、清代安岐《墨缘汇观》、清代吴升《大观录》和《三希堂法帖》等书著录。

作品赏析

《张翰帖》也称

季鹰帖

,记张翰故事。

释文:

“张翰字

季鹰

吴郡

人。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之为江东步兵。後谓同郡

顾荣

曰:天下纷纭,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後。荣执其(疑缺“手”字)怆然,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

鲈鱼

,遂命驾而归。”

(方框内字残,现据《晋书》补)

此段文字见于《晋书·文苑》及《世说新语》等书中,但均属节录。

张翰

是西晋吴郡(今苏州)人,富于才情,为人舒放不羁,旷达纵酒,当时人将他喻为三国魏时“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嵇(阮嵇曾为步兵校尉,人称阮步兵),称他“江东步兵”。他追随贺循至洛阳做了齐王的官,但他并不快乐,时常思念江南故乡,于是萌生隐退山林、远离乱世之念,后终弃官回乡。

《张翰帖》原属《史事帖》,是唐代著名书法家

欧阳询

存世四件墨迹之一,十分珍贵。被称作天下十大行书之一,《张翰帖》排第七。此帖的书法特点是字体修长,笔力刚劲挺拔,风格险峻,精神外露。对开有瘦金书题跋一则,是宋徽宗赵佶在赏鉴之余写下的心得。他评此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并指出欧阳询“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面折庭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这段评语对我们欣赏《张翰帖》以及其他欧体书都是极为重要的。

本幅与题跋钤宋高宗赵构和清代收藏家安岐的印记。可知此帖曾藏南宋绍兴内府,清代由安岐收藏,后入乾隆内府,帖的左边原有弘历题词,被刮去。

此帖为唐人钩填本,笔墨厚重,锋棱稍差。明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清吴升《大观录》、安岐《墨缘汇观》等书有著录。

作者简介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官至太子率更令,充任弘文馆学士,与薛稷、褚遂良、虞世南并称“初唐四家”。欧阳询博通古今,在书法上精通八体,最擅长的是正书和行书。其书师法二王,并对汉隶和魏晋以来的楷法加以吸收,在隋碑朴茂峻整的基础上创立了“欧体”书法,体方笔网,为初唐时期的典范楷书。欧书笔力瘦硬险劲而兼有腴润之质,意态精密俊逸,结字中宫收敛,外画伸展。结体非常严谨,字形略长,森然凛然.英气逼人,深深影响了后世书法。

晋书张翰传

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父俨,吴大鸿胪。翰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会稽贺循赴命入洛,经吴阊门,于船中弹琴。翰初不相识,乃就循言谭,便大相钦悦。问循,知其入洛,翰曰:“吾亦有事北京。”便同载即去,而不告家人。齐王冏辟为大司马东曹掾。冏时执权,翰谓同郡顾荣曰:“天下纷纭,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荣执其手,怆然曰:“吾亦与子采南山蕨,饮三江水耳。”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著《首丘赋》,文多不载。俄而冏败,人皆谓之见机。然府以其辄去,除吏名。翰任心自适,不求当世。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

性至孝,遭母忧,哀毁过礼。年五十七卒。其文笔数十篇行于世。

上一篇:薰衣草花园

下一篇:6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