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耳饰
古代男子耳饰,关于首饰,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是很常见的,也有很多不一样的种类,当然首饰不管在什么年代都是会受到大家的喜爱的,在古代也有很多不同的首饰,以下古代男子耳饰。
1、玦
玦一种形似环而有缺的玉饰,以玉石质地为主,饰耳饰鼻,也可以作项饰或坠饰。佩戴玦可双耳也可单耳,不性别年龄差别。中国新石器时代盛行起来,商周时期纹饰趋于华丽,到了汉代,汉族地区不再流行,西南边陲少数民族地区比较常见。图为春秋双龙玉玦。
2、瑱
瑱(充耳)一种礼仪耳饰,初用于充塞耳孔,后悬于耳畔。男子的瑱一般作为冕冠的附件,女子的瑱一般是“簪珥”,就是把悬有瑱的丝绳系于发簪之首,插簪于髻,悬于耳际。瑱诞生于先秦,流行于汉晋,其功用在于提醒人们不可妄听,为人做事要谨慎自重。图为战国蓝色玻璃耳瑱。
3、耳珰
耳珰一种戴在耳垂上的饰物,又称耳珠,珰珥等,质地多为玉石和琉璃质,分为收腰圆筒形、钉头形和穿系珠珥型三类造型,佩戴方式有最初的穿耳式和后来的簪珥式和系于耳部3种。汉魏时期3种佩戴方式同时存在,上流阶层多采用簪珥式,明朝时期,耳珰则成为耳坠的代称。图为汉代玉耳珰。
古代男子的首饰
1、扳指
扳指本为拉弓射箭时套于拇指上勾弦的工具,后成为套于手指上的装饰品。清宫旧藏的扳指多以质地硬滑的玉、翠为料,既可减少男子射箭时的摩擦力,又使拇指不易被弓弦划伤,这大概和女子做针线活时戴顶针是一个道理。
2、玉佩
男子佩玉这个在古装电视剧里经常见到,古人认为“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古代男子戴玉,就是希望自己像君子一样,胸襟坦荡,沉稳,“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帝王将相的冠冕上嵌着玉珠,达官贵人的腰带上镶着玉片,文人骚客的衣服上系着美玉,贾宝玉有通灵宝玉。
3、印章
印章“印”,又名“印章”,古称“玺”,是我国书法和雕刻相结合的独有艺术门类。溥仪之最爱慈禧正式场合用的慈禧端佑皇太后之宝明,清私印最主要的特点是“文人化”,一般文人、书画家几乎无不喜欢用印、藏印。
古代男人戴耳环啥意思
古代戴耳环的男人,有的是异族,那是传统,汉人戴的话,很多是因为这个人在家里比较娇宠或者是家里男孩比较少甚至是唯一的男孩子,家中长辈怕他长不大,当成女孩子来养,保证他能长到成年。
中国古代的'耳饰,你知道哪些?
耳饰作为首饰的一个门类,在历史的长河中,它的兴衰起伏是最大的。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经有了崇玉文化,因此,玉玦(jue,二声)就成为迄今世界上最早的耳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汉族地区,耳饰的发展又受到了文化的限制。因为中国古人注重保持身体完整,他们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
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盛唐时期。到宋朝时期,穿耳戴饰在汉族中才真正流传开。但很快和缠足一样,成为男女有别的重要标志,成为女性不得不为的一件事。
在中国古代,耳饰的门类特别多,既有装饰用品,也有礼制用品,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玦
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耳饰。外形似环但有缺,大多是用玉石做的。主要流行于新石器时代,到商周时期,玦的纹样开始趋向华丽,汉代时期仅在西南边陲少数民族地区流行。佩戴玉珏,既可以双耳也可以单耳,没有性别和年龄的区别。
二、瑱(tian,二声)
这是诞生于秦朝时期的一种礼仪耳饰,它也叫“充耳”,最初是用来堵耳眼的,后来就被用来悬挂于人的耳畔,是一种礼仪用品,用于提醒佩戴者谨慎自重,勿听妄言,成为一种极具华夏礼制特色的耳饰。
男子使用时,一般是作为冠冕的配件,女子使用时一般是系在簪首,主要流行于晋汉时期。这种耳饰的流行,其实体现了中国古人尊礼、尚礼,将礼视为一切习俗的行为准则的文化特质。
三、耳珰(dang)
专门指的是嵌入耳垂穿孔中的饰物,主要流行于汉魏时期,以玉石和琉璃材质居多。其形状有收腰圆筒形、钉头型和穿系珠珥形。佩戴方式最初是穿耳式,后来随着中原礼文化的兴起,又出现了簪耳式和系于耳部两种方式。在汉代,上流阶层的女性主要以簪耳式为主。
四、耳环
耳环,最初是以金属为主体材料制作而成的换装耳饰,宋辽时期,变成带有环脚的样式。环脚是用作簪戴的细弯钩,宋代的耳环环脚较短,到明代时在耳后会伸出很长的环脚,有约束行为、使人端庄之意。
耳环在史籍中出现较晚,在众多的记载中,耳环的佩戴对象多为南北各地的少数民族,且不分男女,均可戴之。在汉族,男子不崇尚穿耳洞,也不喜欢佩戴耳饰,直到宋代,汉族的女子才开始普遍佩戴耳环。
五、耳坠
这是在耳环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耳饰。它的上半部分大多是圆形的耳环,环下在悬挂若干坠饰,人在行动时,坠饰可以来回晃动,颇显得婀娜多姿,故名耳坠。但也由于耳坠不若耳环庄重,所以在宋元时期,女子耳饰多以耳环为主。到了明代晚期,耳坠才相对多见一些,但款式还是有所限制,大多比较简约、介质,没有过长、繁缛的流苏。到了清朝,耳坠开始大面积流行开来。
六、丁香
又叫“耳塞”,是一种小型金属耳钉,也可在钉头镶嵌珠玉装饰,在清朝时期非常流行。它小巧轻便,适合家常佩戴,材质上多以金银为主,富贵者多嵌有珠宝,穷人多以铜锡为主。
七、耳钳
耳钳原是满族人对耳饰的代称。清代有“一耳三钳”,其实最开始说的就是一只耳朵戴三件耳饰,可以是环,可以是坠。到了晚清,就出现了一种特指夹钳的耳饰,它无需穿耳洞,不会破坏身体的全形,流行于20世纪30年代新女性崛起之时,也是当代女性在特殊场合需要盛装穿戴而不得不佩戴耳饰的一种方便之选。
“穿耳戴环的历史”
首先咱讲穿耳,俗称“打耳洞”。
源于边陲兄弟氏族,起初是刑罚,
用来惩戒不守妇道的女人,
提醒她们生活检点,行动谨慎的意思。
在发展一段时间后,
穿耳戴环被边陲男子所推崇喜爱,
甚至成了少数民族特有的习俗,
尤其风靡,
其中不乏有男子爱美的因素。
传入中原地区后,
穿耳戴环也成了汉人的礼俗。
但那个时候,女子穿耳并不热衷,
而是处于“被迫”的地位,仍是轻贱之事。
在明代《留青日札》一书中就有说:
“女子穿耳,带以耳环,盖自古有之,乃贱者之事。”
可见,在此之前女子穿耳戴环是可耻的。
但男子穿耳戴环倒是有例可寻。
最叫人印象深刻的当数明代小说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中的孙玉郎。
当然,不正经的男子为勾搭妹纸,
主动穿耳戴环的也是不少。
“妇女穿耳环何时兴盛起来的?”
到了明清时期,
由于礼教思想兴盛,清人入关
妇女穿耳之风,空前流行;
不说一般的妇女,就连皇后、嫔妃也不例外。
时间一长,穿耳戴环便形成了风气。
恰巧明清时期,首饰工艺空前绝后,
也铸就出了不少传世的耳环,
更是刺激了大家的扮美激情。
下面就欣赏一组明清时期的耳环:
清代金嵌珠宝点翠长式耳环、明代透雕葫芦形金耳环、清代金累丝葫芦式耳坠
“现代耳饰的发展”
时过境迁,
最初被男人戴的耳饰,
在现代也逐渐成了女性心中的白月光,
宴会、走秀等场所都能见其身影。
现代耳饰的兴起则表明女性地位提高,
选择权的增加;
也意味着女性不再是男人的附属品,
戴漂亮的耳环只为更好的取悦自己。
当然,现代耳饰的繁荣也不亚于明清,
材质不说,但是款式方面就已超过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