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荡弹

时间:2023-10-21 23:11:18编辑:莆田seo君
发展历史

福赛斯“香水瓶”击发系统

枪弹的发展是与枪械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早期的前装滑膛枪,使用的是球形弹丸,即弹头与火药是分开携带并分别由枪口装填的分装式枪弹。

中国于南宋开庆元年(1259)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击火器――竹管突火枪,它用黑火药发射的“子窠”是世界上最早的枪弹。

14世纪后,欧洲的火门枪、火绳枪、燧发枪使用的弹药与之类似,都是火药和弹丸分装的前装枪弹。

16世纪中叶开始出现将火药用纸包封和弹丸分装入膛的办法,能较准确地控制装药量。

17世纪中叶出现了纸包弹,即将弹丸和火药包装在一起,便于弹药携带和从枪口装入枪膛。

1807年英国人A.J.福赛斯发明了用于枪械的击发点火装置,不久有人发明了火帽,用于击发点火。

1812年法国第一次用纸弹壳将弹头、发射药和击发药结合在一起,制成了定装枪弹。定装枪弹的出现促进了后装枪的发展。

19世纪30年代后,德国首先研制出德莱赛后装击针枪,英、法等国家也先后研制出后装击针枪及后装枪弹。

1849年法国C.C.E.米尼厄研制出底部中空的弹头,发射时弹头底部膨胀,能可靠嵌入膛线密闭火药燃气,有利于提高射程和精度,被许多国家采用。

19世纪60年代黄铜金属弹壳的应用为自动武器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871年英国装备的马蒂尼-亨利步枪发射的枪弹,缩小了弹壳上部的径向尺寸,形成现代瓶形弹壳枪弹的雏形。

1875年瑞士开始采用带铜锌合金弹头壳的铅芯弹头,弹头壳嵌入膛线确实,并为提高弹头初速和发展特种弹头创造了条件。

1886年法国首先将无烟火药枪弹用于勒贝尔步枪。此后,因火药性能改善,残渣减少,弹头初速得到提高,枪械口径也大多减小到8毫米以下。19世纪末,研究空气阻力的外弹道学发展迅速,开始采用阻力小的尖头流线型弹头,初速、射程和威力均有提高,枪弹结构也日臻完善,具备了现代枪弹的各种特征。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各种枪械都配备了特种弹,枪弹种类大为增加。

20世纪40年代,为适应步枪常用距离缩短的战术变化,减小枪弹质量和武器后坐力,德国和苏联相继研制成功威力介于手枪弹和步枪弹之间的中间型枪弹。

1953年北大西洋条约组织各国把美国T65式7.62毫米枪弹选定为北约标准的步枪弹,实现了枪弹通用化。美国在1964年列装了M193式5.56毫米步枪弹,配用于M16步枪。1980年北约国家选定比利时SS109式5.56毫米枪弹为制式枪弹。1974年苏联5.45毫米小口径枪弹定型。1987年中国5.8毫米小口径枪弹定型。德国在无壳弹方面取得较大突破。

识别标识

为了便于枪弹的使用与管理,枪弹及其包装上常标有弹种识别标记。枪弹生产后密封装箱,弹箱表面标有枪弹名称、生产厂家、年代和火药批号等,并有鲜明的弹种色标。弹种色标用于识别枪弹种类,涂在弹头尖端。中国规定普通弹弹尖不涂色,弹尖涂红色表示燃烧弹,黑色表示穿甲弹和穿甲燃烧弹,绿色表示曳光弹,紫色表示穿甲燃烧曳光弹。弹壳底面一般都有数字或英文字母压印,示以国别、生产厂家和年代。枪弹命名一般以口径为主,前后辅以年代(或国别、厂号)和弹种,例如1956年式7.62毫米步枪弹。欧美一些国家常采用枪弹口径乘以弹壳长度的表示方法,例如7.62毫米×51毫米枪弹。进一步提高穿甲能力,以有效打击具有个人防护装备的有生目标;运用爆炸枪弹的全射程起爆等技术,提高穿甲、燃烧、爆炸等多种毁伤效果;应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研制新型结构的枪弹,进一步提高终点效能。

工作原理

枪弹

枪弹的底火在受到击针一定强度的撞击后燃烧,产生的火焰通过弹壳上的引火孔进入弹壳引燃发射药,发射药的快速燃烧(需要强调一点:发射药是快速燃烧而不是爆炸,爆炸释放能量的速度要比燃烧快很多,枪管根本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产生大量气体,压强迅速增大,从而利用枪管内的压强和外界大气压的压强差来推动弹头在枪管内加速,弹头出膛后具有很高的速度,从而具有杀伤力。性能特点

枪弹

据初步统计,枪弹已发展到20多种,其中有普通弹、特种弹、辅助用弹,还有多种新型枪弹,如无壳弹、箭形弹、齐射弹、液体弹等。按枪械种类的不同,枪弹可分为手枪弹、步(机)枪弹和大口径机枪弹等;按口径分,通常称口径在6mm以下的为小口径枪弹,在12mm以上的为大口径枪弹;按战术用途不同,可分为战斗用枪弹和辅助用枪弹。战斗用枪弹主要包括普通弹(普通弹又有轻弹和重弹之分)、穿甲弹、燃烧弹、曳光弹、爆炸弹,还有穿甲燃烧弹、燃烧曳光弹、穿甲燃烧曳光弹、爆炸燃烧曳光弹等,辅助用枪弹有空包弹、教练弹、强装药弹,另外还有信号弹以及防暴武器用各种霰弹、晕眩弹、催泪弹和橡胶弹。现代枪弹特点

1、枪弹均采用定装式,即弹头、发射药、弹壳和底火四大部分固结为一体,这样装填动作简单,只需一次操作即可完成。

2、枪弹通常是以其弹头之被甲(弹头壳)嵌入膛线获得旋转运动,而炮弹是由弹带嵌入膛线获得旋转运动。

3、枪弹的杀伤或破坏作用主要靠弹头本身动能或内部装填物来实现。

4、枪弹结构简单,易于大量生产,造价低廉,携带方便。

5、手枪弹射程近,停止作用好,即弹头命中有生目标后使其尽快丧失战斗力的效果好。

美国M193式枪弹

6、小口径步枪弹初速高、威力大。现代小口径步(机)枪弹初速一般都在900m/s以上,且有较好的存速存能能力和侵彻性能。北约SS109式5.56mm步枪弹初速922m/s,采用钢/铝复合结构弹头,可在640m距离上击穿美国制式M1钢盔。前苏联5.45mm制式步枪弹,弹质量较小,弹头前部留有空腔,长径比为4.6,重心靠后,具有较大的杀伤威力。

7、步(机)枪弹药通用化。目前,许多国家的冲锋枪、步枪、轻机枪和通用机枪的枪弹已通用,以满足多种作战环境下的战斗需求。前苏联的AK-74系列中的AK-74式突击步枪,AKCУ-74式冲锋枪和РПК-74式轻机枪都使用制式5.45mm步枪弹;奥地利的AUG枪族中的步枪、冲锋枪、卡宾枪和轻机枪均发射5.56mmM193式枪弹或SS109式枪弹。

8、大口径机枪弹以穿甲为主,且功能多。如美国的12.7mm多用途机枪弹用烟火剂取代了原有复杂的机械引信,击穿目标后产生爆炸破片和冲击波效应且伴有燃烧作用;12.7mm反轻装甲脱壳穿甲弹采用钨合金材料,初速1220m/s,可穿透500m距离上垂直放置的25mm厚钢板。

枪弹结构

枪弹大体上由弹壳,弹头,底火和发射药四部分构成,这四部分缺一不可。只有它们互相配合才能发挥其威力。

弹壳:

弹壳是枪弹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是其他部件的载体,同时也承受压力使弹头加速。弹壳一般采用铜合金制造,有时也采用钢或者聚合物等材料。

弹头:

和弹壳相比,弹头比弹壳还重要,枪弹的杀伤力完全由它体现。相信大家在不少影视作品中看到主角忍着剧痛取弹头的场面,就是因为枪弹的杀伤原理就是利用弹头和目标碰撞来产生杀伤效果后弹头停留在目标内部的结果。弹头的杀伤效果和弹头的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同样速度下,被不同结构的两种弹头击中的目标一个可能还活蹦乱跳,另一个可能已经命丧黄泉了,这就是弹头结构的不同导致了杀伤效果上的差异。

大概的说,弹头分为以上几种结构,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被甲,弹芯等。被甲的作用是使弹芯保持稳定,不至于剧烈形变。例如全金属被甲弹头和半被甲弹头,同样是铅芯,杀伤力却有着很大的不同,这就是被甲的结构导致的。弹芯的材料与枪弹的用途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穿甲枪弹,其弹芯一般为碳钢或者是硬度更高的钨钢,这样可以保证弹头在和钢板硬碰硬的瞬间不至于被巨大的冲力冲碎。

底火针撞击底火击发子弹。

大家可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击针的撞击能使子弹激发呢?也许聪明的您已经想到了,没错,这都是底火的功劳,底火就是把击针的撞击转变成明火的装置。底火内有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受到一定强度的撞击后立即燃烧,产生的火焰通过引火孔点燃发射药从而激发子弹。底火分为伯丹式底火和博克塞式底火两种。

伯丹式底火:由美国人HiramBerdan发明。其底火砧座、双引火孔与弹壳一体成形。如要重复使用弹壳,必须将底火砧座和底火台一同钻出。主要流行于欧洲国家,在军用枪弹上广泛使用。

博克塞式底火:由英国人EdwardBoxer发明。其V型砧板嵌在底火台上方。如要重复使用弹壳,只要将底火台顶出即可。盛行于美国,易于复装弹药。

发射药:

发射药是弹头能量的根本来源,它隐藏在弹壳内部,靠底火引燃后快速燃烧推动弹头加速,不同种类的枪弹的发射药在结构,化学成分上都会有些不同。具体请参见发射药专辑。

主要分类

按使用对象,可分为军用、警用和民用三类。警用枪弹多选自军用枪弹,也包括橡皮头枪弹、低易损枪弹等专门设计的枪弹。民用枪弹包括猎枪弹和运动枪弹等。按配用枪械,可分为线膛枪弹和滑膛枪弹。线膛枪弹又可分为手枪弹、步枪弹和机枪弹,现代枪械使用的滑膛枪弹主要是霰弹枪弹。手枪类手枪指单手发射的短枪。它是近战和自卫用的小型武器,短小轻便,能突然bai开火,在50米内具有良好的杀敌效力。燧发枪在欧洲,枪的演进约于1520年进入转轮式,1530年便相当普及,尤其是在德国。它的射击原理是在“引火药粉盒”下方装有隐藏的锯齿状转轮,并以“火石钳”夹着火石紧在转轮上,扣板机时,转轮会快速旋转,与火石接触摩擦生火而引燃火药。这种型式的枪大大地改进了火绳枪的缺点。转轮手枪转轮手枪是带有转轮式多弹膛的手枪,属于转膛枪的一种。转轮上通常有5~6个弹膛,在发射过程中转轮自动转动,逐个对正枪管发射。转轮手枪分单动式和双动式两种。单动式转轮手枪发射时,需先用手压倒击锤,同时带动转轮转动到位,再扣扳机击发;双动式转轮手枪发射时,在手扣扳机的同时,击锤自动待击,转轮转动到位并自动击发。双动转轮手枪也可以单动射击。后期转轮手枪大多采用双动式。转膛枪的出现,大约可追溯到火绳枪的早期。自从1835年美国人卜柯尔特改进成功了第一支真正成功的转轮手枪之后,转轮手枪曾风行一时。由于转轮手枪使用可靠,处理瞎火弹十分方便,至今在一些国家仍有使用,左轮手枪是转轮手枪常见的一种类型。装弹时其转轮从左侧摆出,故名左轮手枪。毛瑟手枪毛瑟手枪是世界著名的手枪之一,该枪由德国人费德勒兄弟三人研制,1896年以P·P·毛瑟的名义获得专利,首批由德国毛瑟兵工厂生产,型号定为1896年式,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动手枪之一。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自动原理,卡铁起落式闭锁机构,口径7.63毫米,枪重1.16千克,枪长288毫米,12发弹匣供弹,射击方式采用单、连发射击方式,有效射程在手枪射击时为50米,在抵肩射击时为150米。毛瑟手枪威力大,性能可靠,使用方便,许多国家的军队都仿制和装备过毛瑟手枪,因而产生了许多不同型号的变型枪,俄国在1918~1920年的内战期间就广泛使用了1908年式7.63毫米毛瑟自动手枪。毛瑟手枪有连在一起的,能装6发和10发子弹的弹仓,也有能装20发子弹的加装式弹仓,常见的口径有7.63毫米与9毫米两种,1932年式毛瑟冲锋手枪,采用20发弹匣供弹,木制枪盒可兼做枪托,抵肩射击以提高连发火刀密度,增大有效射程。1921年中国也开始仿造这种手枪,并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广泛使用,中国把这种枪叫做“驳壳枪”、“盒子炮”、“自来得”、“二十响”等。自动手枪自动手枪是射击中在火药气体的作用下,可实现再次装弹入膛的手枪。自动手枪分为两种,一种是只能打单发的半自动手枪,又称自动装填手枪。由于半自动手枪使用最为广泛,习惯上也称为自动手枪。另一种是可以打连发的全自动手枪,又称冲锋手枪。自动手枪的口径通常为7.43毫米,以9毫米为多见;长200~300毫米,重约1公斤,大多采用装于握把内的弹匣供弹,容弹量通常为8发,打单发时,射速约40发/分,有效射程约50米。自动手枪出现于19世纪末叶,由于其具有装弹快、容弹多、射速快、威力大等特点,很快世界各国都开始使用。勃朗宁手枪勃朗宁手枪为美国枪械设计师勃朗宁设计。这款枪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它的设计思想一直影响着美国等国家后来枪械的设计。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自动方式,枪管偏移式闭锁机构。勃朗宁大威力手枪口径为9毫米,枪长196毫米,枪重0.9千克,初速335米/秒,采用13发弹匣。之所以叫它为大威力手枪,是因为弹匣容量大,而且可以将手枪装在手枪盒上使用,这时射程可增加到130米。勃朗宁9毫米大威力手枪已诞生70年了,至今许多国家还在继续使用。隐身手枪隐身手枪又称间谍手枪,是一种以日常用品形状伪装外形的手枪,其主要特征是口径小,重量轻,响声微弱,是能随身携带而不易被察用的一种射击工具,主要有钢笔手枪、手套手枪、手杖手枪、提包手枪、雨伞手枪、烟盒手枪和打火机手枪等。

按口径大小,可分为小口径枪弹(6毫米以下)、大口径枪弹(12毫米以上)和普通口径枪弹;按用途,可分为战斗枪弹、辅助枪弹及检测枪弹。

战斗枪弹包括普通枪弹和特种枪弹,特种枪弹又分为穿甲弹、燃烧弹、曳光、爆炸等单作用枪弹和穿甲燃烧、穿甲曳光、燃烧曳光、穿甲燃烧曳光和穿甲爆炸燃烧等多作用枪弹。

按有无弹壳,可分为有壳枪弹和无壳枪弹;按弹头数目,可分为普通的单头枪弹和多弹头枪弹。

由弹头、弹壳、底火和发射药组成。

①弹头。是射向目标并对目标起杀伤、破坏作用或达到特定终点效应的枪弹部件。采用旋转稳定式结构,多为尖头锥底流线型外形的回转体,长径比一般不大于5.5倍。一般由弹头壳(又称被甲)、铅套、弹芯和其他零部件构成。

②弹壳。是用于连接弹头、底火并盛装发射药的枪弹部件,又称药筒。具有确定药室容积、使枪弹在膛内定位、射击时保护弹膛不被烧蚀、密闭火药燃气以及利于枪弹装填和存贮等功能。按弹壳外形,可分为瓶形弹壳和筒形弹壳。采用铜合金或低碳钢制造。钢制弹壳内外表面通常镀铜或涂漆防腐蚀,并可在抽壳时减小摩擦阻力。为减轻弹药重量,有些国家已研制出铝合金弹壳、塑料弹壳。

③底火。是枪弹上用于点燃发射药的火工品部件,又称火帽。按击发原理,可分为机械式底火和电击发底火。底火是枪械的“引燃剂”,它本身是一个“暴脾气”,一碰就着。枪械的击针撞击底火,其内的底火药(起爆药)就会引燃,火星和热量通过弹壳上的传火孔进入弹壳内,点燃发射药,枪弹被击发。

④发射药。是枪弹的能源。常用胶质火药,又称无烟火药。

1、按配用武器的不同分类:

(1)手枪弹:

供手枪发射使用。其中某些兼供冲锋枪发射的,也称为手(冲)枪弹(如51式7.62毫米手枪弹)。目前军用手枪弹的口径主要有5.45毫米、5.8毫米、7.62毫米、9毫米、11.43毫米等。

(2)步枪弹:

供步枪发射使用。其中某些还兼供机枪发射的,故也称为步(机)枪弹(如53式7.62毫米枪弹)。目前军用步枪弹的口径主要有5.45毫米、5.56毫米、5.8毫米及7.62毫米等。

(3)大口径机枪弹:

供大口径高射(重)机枪等武器发射(如54式12.7毫米枪弹)。目前主要有12.7毫米、14.5毫米等。

(4)其它枪弹:

供射击比赛、射击运动、防暴等武器发射使用。

2、按战术用途及作用效果的不同分类:

双弹头弹

(1)单功能枪弹:

普通弹:用于杀伤人员等生动目标。是步兵自动武器的基本弹种,其消耗量也最大。

双弹头弹:用于提高命中概率。由两个相似的“串联”在一起的弹头组成,第二个弹头的尖部伸入到第一个弹头的底凹坑内,两个弹头的合重与一个普通弹头的重量相同。

穿甲弹:用以杀伤轻装甲或掩体后的生动目标。

曳光弹:在弹头飞行过程中,其尾部能显示一种很鲜明的亮光,具有修正射击、指示目标、发射信号、杀伤生动目标及点燃易燃物体等作用。

燃烧弹:用于射击草堆、燃料、仓库等易燃目标,也可射击飞机、车辆等。

爆炸弹:通过一定的起爆装置,使弹头爆炸、燃烧。用以射击有轻型防护措施的易燃目标(如油箱、油桶、飞机或汽车的发动机等)。

战斗用空包弹:供发射枪榴弹时使用。

(2)多功能枪弹:

穿甲燃烧弹

穿甲燃烧弹:用于射击有钢甲防护的易燃目标,即击穿钢甲并点燃后面的易燃物品。

穿甲曳光弹:用于显示穿甲弹的弹道,并可点燃汽油等易燃物体。

燃烧曳光弹:用于显示燃烧弹的弹道,并可在弹头命中目标时,点燃易燃目标。

爆炸燃烧弹:命中目标时,起到爆炸、燃烧等综合作用。

爆炸燃烧曳光弹:用于显示弹道,并起到爆炸、燃烧等综合作用。

穿甲爆炸燃烧弹:将穿甲、爆炸、燃烧三项功能融为一体的多功能弹。

(3)辅助用枪弹:

空包弹:用于演习、训练时使用。

短程练习弹:由塑料、木质或金属粉等作为弹头的枪弹,供近距离射击训练使用。

教练弹:弹体内无火药,弹重及外形尺寸与普通弹种相同用于训练操作时使用。

高压弹:用于检验枪管强度的特种用弹。

强装药弹:用于检验武器的闭锁零件强度的特种用弹。

标准弹:用以作为衡量枪或弹的初速、膛压的相对标准。其结构与基本弹相同,但其主要尺寸的制造公差和药量公差较小。

信号弹:用以指挥与联络。

其它弹:如模型弹、解剖弹等。

(4)运动枪弹:

包括小口径运动步枪弹、小口径运动手枪弹、转轮手枪弹、大口径跑鹿弹、大口径军用比赛弹、气枪弹及猎枪弹等。

(5)防暴枪弹:

包括强闪光弹、致痛弹、震荡弹、摧泪弹及杀伤弹等。

3、按口径和弹壳长度分类:

表现方式为:口径×弹壳长度。如:7.62×25是指口径为7.62毫米子弹壳长为25毫米。

4、按枪弹威力分类:

(1)大威力步枪弹:

大威力步枪弹

例如7.62x54mmR步枪弹,7.62x51mm北约标准弹(70年代后,大威力步枪弹主要用在狙击步枪,班用轻机枪,通用机枪上)。

(2)中间威力枪弹:

指弹壳长度处于大威力枪弹与手枪弹之间的枪弹。如56式7.62毫米枪弹。53式步机弹弹壳长度为54mm,56式弹壳长度为39mm,9mm帕拉贝卢姆壳长为19mm。

5、按弹头的作用分类:

根据弹头对目标的作用效果,一般可分为普通弹、穿甲弹、燃烧弹、曳光弹等。

6、按枪弹的用途分类:

(1)主用弹:用于作战的战斗用弹。如普通弹、穿甲弹、燃烧弹、曳光弹等。

(2)辅助弹:专用于训练和试验的弹药。如教练弹、练习弹、模型弹、空包弹等。

7、按弹壳样式分类:

(1)按弹壳外形:

瓶形弹壳:筒口小、筒体大,中间有明显过渡段的外形。由筒口部、斜肩、筒体和底缘等组成。瓶形弹壳多用于定装式弹药(如51式7.62毫米手枪弹)。

直筒形弹壳:筒体的锥度很小,近似圆筒形。无筒口部和斜肩。直筒形弹壳多用于分装式弹药和小威力枪弹(如64式7.62毫米手枪弹)等。

(2)按弹壳底缘形状:

底缘是筒体与筒底的过渡部分,具有定位和退壳的功能。

无底缘式:没有凸起,仅有凹槽。一般多用斜肩与枪管定位,是自动武器用弹中较为演常见的一种底缘式样(如56式7.62毫米枪弹)。

全底缘式:没有凹槽,仅有凸起。有利于筒体与枪管的定位(如53式7.62毫米枪弹)。

8、按底火的式样分:

51式7.62毫米手枪弹

根据武器的设计特性,底火的式样可分为中心发火式(如51式7.62毫米手枪弹)和边缘发火式(如5.6毫米运动步枪弹)。

9、按枪弹的年式分:

如中国1988年式5.8毫米机枪弹,日本明治三八年式6.5毫米步枪弹。

10、按设计者或制造商的名字分:

如美国0.45英寸柯尔特(公司)手枪弹,比利时9毫米勃郎宁(设计)手枪弹。

装备现状

目前,世界各国列装的枪弹种类繁多。手枪弹的主要口径有7.62mm和9mm,以9mm最为普遍,还有5.45mm、7.63mm、7.65mm、0.357in、0.38in、0.44in、10mm和11.43mm等。步枪弹中,除使用广泛的7.62mm口径外,5.56mm和5.45mm是当今两种重要的制式弹口径,北约和亚洲一些国家多采用5.56mm口径,前华约国家则采用5.45mm口径。大口径机枪弹主要是12.7mm和14.5mm两个口径,北约各国多为12.7mm,前华约国家却是12.7mm和14.5mm两种口径并存。

美国现装备的主要是帕拉贝鲁姆9mm手枪弹、柯尔特11.43mm手枪弹、M193式5.56mm步枪弹、M855式5.56mm步枪弹、SS109式5.56mm枪弹、7.62mm北约步枪弹、勃朗宁12.7mm机枪弹,此外尚有M1式0.30in卡宾枪弹、温彻期特马格努姆0.30in步枪弹。美国警察部队还装备了0.38in特种手枪弹、史密斯-韦森0.40in手枪弹和马格努姆0.44in手枪弹。

俄罗斯现装备有托卡列夫7.62mm手枪弹、5.45mm手枪弹(仅配用于ПСМ手枪)、马卡洛夫9mm手枪弹、M1943式7.62mm步枪弹、莫辛-纳甘7.62mm步(机)枪弹、5.45mm步枪弹、12.7mm和14.5mm机枪弹。

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加拿大、瑞典、奥地利、以色列、新加坡等国家主要列装帕拉贝鲁姆9mm手枪弹、SS109式5.56mm步枪弹和7.62mm北约步枪弹以及勃朗宁12.7mm机枪弹。除此之外,法国自行研制的甚高速、大威力THV手枪弹和PPI7.62mm机枪弹已开始服役;英国还装备了M1式0.30in卡宾枪弹、马格努姆0.357in手枪弹等;以色列还有M193式5.56mm步枪弹和前苏联的M1943式7.62mm步枪弹;新加坡装备了12.7mm反轻装甲脱壳穿甲弹。

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和前捷克斯洛伐克均列装了前苏联制式5.45mm步枪弹。

韩国和日本装备的枪弹有SS109式5.56mm枪弹、7.62mm北约步枪弹、M1式7.62mm卡宾枪弹和勃朗宁12.7mm机枪弹。

发展趋势

枪弹是枪械威力的最终体现,因为枪弹的性能除直接影响武器的威力外,枪弹的结构尺寸及膛压大小对武器结构亦有很大的影响。目个人信息前枪弹的发展趋势是,减小质量、缩小体积、降低成本、改进空气动力性能、提高对软硬目标的效果。

1、完善现装备枪弹的性能:

由于今后一段时间内,传统结构的枪械仍将是各国的主要轻武器装备。因此,改善现有枪弹的性能已成为目前许多国家提高轻武器系统效能的主要途径之一。

采取的重要措施是:采用密实装药技术,在不改变药室体积和武器膛压的情况下,可以增加装药量、提高枪弹初速;采用钨合金等高密度材料弹头提高枪弹的侵彻能力;采用易碎弹体结构,使大口径机枪弹具备穿甲、爆炸、燃烧和杀伤等多种功能。

2、研究全新结构枪弹:

双头(多头)弹或集束箭形弹、无壳弹和塑料弹壳埋头弹,这些非常规枪弹仍具有发展潜力,可能成为提高轻武器系统效能的又一途径。俄罗斯的12.7×108,mm双弹头穿甲燃烧曳光弹和穿甲燃烧弹,初速750m/s,能穿透100m距离上的5mm厚钢板。奥地利VEC91式5.56×26,mmUCC无壳弹,5.68mm直径的弹头埋入硝化纤维发射药柱内,初速可达1006m/s。

3、发展新口径枪弹:

枪弹的口径的优劣是以武器系统的终点效能、射程和便携性来综合评价的。根据轻武器的作战使命,今后仍会有新口径枪弹出现,例如比利时研制成功的配用于P90个人自卫武器的SS190式5.7mm枪弹,俄罗斯研制的6mm步枪弹。

4、采用新材料、新工艺:

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可能是枪弹发展的重要方向。例如美国在5.56mm和7.62mm枪弹弹头上涂覆聚四氟乙烯工程塑料,以增强枪弹对装甲目标的侵彻能力。俄罗斯新研制的7.62mm微声手枪,其消声作用不是通过常见的消声器,而是凭借发射具有消声功能的特殊枪弹实现的。

附录:弹尖色标含义。注意各国弹种色标含义不同,以下是举例:

绿:曳光弹(中、苏联)、M855与其它弹种的区别(美)。

浅蓝:燃烧弹(北约)、穿甲燃烧曳光弹(中)。

红:曳光弹(北约)。

蓝:高压测试弹(中)。

银白:穿甲燃烧弹(北约机枪)。

黑:穿甲、穿甲燃烧弹(中),穿甲弹(北约),亚音速弹(苏联)。

黄:穿甲高爆燃烧弹(中国机枪)

黑尖红环:穿甲燃烧弹(华约)。

弹头全黑;高压测试弹(罗马尼亚等)。

紫尖红环:穿甲燃烧曳光(华约机枪)。

绿尖银白环:穿甲高爆燃烧弹(北约机枪)。

弹头全红:高爆燃烧弹(华约机枪)。

黑尖全红:穿甲高爆燃烧弹(华约机枪)。

弹头紫环;燃烧弹(中)。

弹头黑环:穿甲弹(中)。

弹头全紫:燃烧弹(美国手枪)

无壳弹

含义:

无壳弹是指一种发射后没有弹壳的枪弹,发射无壳弹的枪就称为无壳弹枪。无壳弹/枪系统作为一种新概念、新原理的武器,对世界轻武器发展的影响是难以估计的。

发展史:

历史上早在19世纪初就曾兴起过“无壳弹”研究热,当时主要是为了简化装弹动作,提高射速。曾有人提出将发射药和底火一起装在纸壳中,发射后纸壳与发射药一起燃烧,无需抛壳的设想,美国还出现了一种以锡箔为弹壳的整体弹,都可以被认为是无壳弹研究的早期尝试。不过金属弹壳问世之后,其固有的优点使得它一统天下直到今天。

但是,枪弹采用金属弹壳后增加了重量,从而限制了士兵的携弹量。为减轻枪弹的重量可有两个途径,一是采用小口径枪弹,如各国目前装备的小口径自动武器;另一方面就是放弃弹壳,这就是无壳弹药,采用无壳弹药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可以节约制造弹壳用的金属原料。当然要在有着高初速和高膛压的现代武器上发射无壳弹,难度非常大。

1959年,美国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无壳弹试验研究工作,但结果都不令人满意,终于在1974年确认自燃问题解决不了而被束之高阁。1969年德国为更新下一代步枪重新启动G11型无壳弹枪系统研究,几经周折,终于在80年代初取得突破性进展,再将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推向高峰。在G11的促进下,美国又将无壳弹/枪系统纳入到“先进战斗步枪”计划之中。虽然最终G11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装备部队,但作为第一种达到装备水平的无壳弹枪,其优点是无可辩驳的。

中国先锋:

不用羡慕国外设计者的聪明才智,其实70年代初中国也开始了最早的无壳弹枪研究,不过它是自发的。1970年10月,在当时的战略思想“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导下,由国内有关工厂和研究所联合起来,开展了中国第一个无壳弹/枪的研制工作。最初拟定的战术技术指标是:口径7.62毫米,弹头初速725~750米/秒,弹道性能不低于56式7.62毫米普通弹,全弹重较56式7.62毫米普通弹减轻40%~50%,自动步枪全重不大于3千克,步枪连发射速为480~600发/分。枪的其余结构要适应弹的需要,具有实战需要的安全性和勤务性。没过多久他们就拿出了样枪。样枪的空枪重3.8千克,打开枪刺,枪长1328毫米;枪刺折叠后长为1023毫米,弹匣容量为17发。与此同时,还先后试制出了一万多发无壳枪弹,全弹长为40.8毫米,重10克,弹头重7.9克。

技术攻关:

无壳弹/枪系统研制的技术难点主要有枪弹自燃、存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枪膛的密封、哑弹的排除等。技术人员首先进行药柱的选择。为了得到合适的无壳弹药柱,技术人员先后进行了单基药压铸、薄膜卷压、硝化棉打浆成型、双基药压铸、单基药压铸加薄膜、发泡成型等工艺措施的对比。试验后,认为单基药压铸方案较好,其工艺简单、综合性能较好。同时对药柱的形状也进行了多种试验,如圆柱体、圆锥体、带底缘锥体、弹壳形等。其次,是弹头与药柱的粘合。当时弹头是采用现有的7.62毫米弹头,为将其与药柱粘合在一起,粘合剂就做了上百种配方试验,终于选定了合适的粘合剂。第三,通过三个方案对比后,无壳弹的可燃底火壳采用的是硝化棉片,发火剂用无锈蚀击发药,盖片采用速燃纸。试验证实,当时发火率已达98%。第四,可靠性问题。为保证无壳弹使用安全、防潮绝热、防蛀防霉、防老化、耐磨耐用,曾想用涂层解决。当时选了几十种基料,做了一百多种配方试验,可惜未找到既满足上述勤务要求又满足燃烧性能要求的理想涂料。

试验结果:

1973年,中国最早的无壳弹/枪系统到国家靶场进行了全面的性能摸底考核。试验考核时的结果如下:初速774米/秒;300米的半数弹着圆半径17.1厘米;40发弹的发射药燃烧完全性为98.8%;无壳弹从1.5米高跌落于水泥地上,30%横断或裂纹;无壳弹浸水2小时后瞎火率为20%,24小时后瞎火率为27%;无壳弹在高温(50℃)高湿(相对湿度95%)条件下保存了7昼夜后瞎火率为30%。常温机构动作试验了射弹68发,其中故障13次,低温故障率更高。除了弹得得火、破碎等引起的故障之外,枪的故障也很多:机匣后挡挂钩折断一个、击锤打断一个、机头裂纹一处、顶杆更换四个、击针更换一个。试验表明,该项研究取得了起步性的成就,不过问题也是明显的。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无壳弹的机械强度低、燃烧完全性差,瞎火率高、弹道性能不稳定。此外,在同一时期,国内还有一些单位也进行了同一领域的研究工作。1973年后,无壳弹/枪的研究不再进行。

上一篇:爱爱你

下一篇:龙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