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庄湖

时间:2023-10-21 01:51:40编辑:莆田seo君
位置境域

马踏湖湖区风光

地势呈槽状东西向条带分布,由西南向东北缓倾,西南部海拔9米左右,东北部7米以下,湖底5.7~6.8米,地面坡降1/2500~1/3500。地跨起风镇7个自然村,荆家镇18个自然村,田庄镇13个自然村和邢家乡6个自然村。整个湖区南北长13.5公里,东西宽16.5公里,总面积124.255平方公里(其中锦秋湖81.1725平方公里,马踏湖43.082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24.38%。

1930年以前为“水天一色”的自然湖泊。20世纪60年代,改为5000条台沟,127个塘坑的湖泊。水道宽2.5米左右,深5米左右。4~5月水深平均不足1米,7~10月一般水深1.5米,最深处达2.5米,湖区正常容水量达3000万立方米。

主要支流

乌河,古称溡水,耏水,又名乾水、黑水、乌龙水。因淄水伏流色黑而得名。发源于临淄区矮槐村南,为第四系孔隙水北流,受煤系和东西断层阻截,溢出地表汇集而成的河流。从临淄区六天务村西入境,东西流向,至杨桥村西折转正北,经索镇、耿桥、起凤3乡(镇),在北夏庄注入预备河,汇于马踏湖。境内长24.5公里,流域面积1165平方公里。排洪能力,于家磨桥南为63立方米/秒,以北至李家河段为100立方米/秒。60年代末,平水期水深0.7~1.5米,一般流量为2.6立方米/秒,流速0.3~0.5米/秒;汛期一般水深3~3.5米,最大流量60~80立方米/秒,流速0.7~1.2米/秒,河水涨落迟缓,每小时涨落0.4米左右。清水酣甜,含黑色泥沙。乌河,冬季严寒不结冰,温暖之气如烟似雾,散于廓间,故有“云涛古迹”名胜。

1891~1965年,乌河曾出现过3次特大洪峰,以1898年最为严重,一夜之间,冲毁水磨18座,房屋近百间。20世纪70年代,源头被截流,乌河枯竭。

孝妇河梅家河下游河段

孝妇河,古称袁水,又名笼水,发源于博山区颜文姜祠灵泉,南北流向。清顺治年间,河道在岔河村北入小清河。1693年(康熙三十二年),改道于邹平县绳家庄东入境,经西辛,在里仁村南折入西猪龙河,汇于锦秋湖。1771年(乾隆三十六年),改由顺河庄东流,在陈桥村南与西猪龙河相合。民国初年,又改由东宰村北入境,经陈庄,在傅桥村西北注入西猪龙河,汇于孝妇河二支流;又经高王,荆家村西北折转东北至伊家村注入马踏湖。境内长25.7公里,流域面积1214平方公里,排洪能力50~60立方米/秒。12月初结冰,次年2月中旬解冰。60年代末,平水期水深0.5~l米,流量0.5~3立方米/秒,流速0.8米/秒;汛期水深2~3.5米,最大流量70立方米/秒,流速2~3米/秒。汛期山洪暴发时,以每秒2~3米的流速从博山自南而北倾泄,24小时内,水头即流入境内。水涨湍急,每小时上涨l米左右;落水迟缓,每小时仅下降0.3米。河水涨至3.5米,流量增至70立方米/秒,即泛滥成灾。1545~1964年,出现特大洪峰l0次,以1948年8月10~25日最为严重,境内河段决口13次,岔河、田庄、滨湖3个区的15.8万亩粮田被淹,减产5成,其中绝产的占45.5%。滨湖区水没台田,室内水深过膝。60年代末,源截河涸。只有孝妇河二支流下游接引清济湖干渠,常年有水。

东猪龙河,古称郑潢沟,发源于张店区沣水南,从张店区朱家庄北入境,南北流向。经果里、唐山、邢家3乡(镇),穿过跃进河注入小清河。境内长23.7公里,流域面积878.3平方公里,排洪能力25~30立方米/秒。平水期一般流量为2~3立方米/秒;汛期最大流量25立方米/秒,流速0.5~0.7米/秒。1966年起,成为淄博工矿区的主要排污河道,常年流量1~1.5立方米/秒,日过境水量为7.88万立方米。

西猪龙河,原系郑潢沟支流,南北流向,南起新城三岔湾,北至傅桥村西北注入孝妇河二支流。境内长8.42公里,流域面积252平方公里,最大流量为80立方米/秒。1985年,始引萌山水库孝妇河水,经此河注入马踏湖。

杏花河,发源于邹平县芽庄湖,从西辛村北穿过胜利河底入境,沿原胜利河故道东行,在马桥乡五庄西北注入小清河。境内长6.33公里,流域面积960平方公里。设计排涝水位,穿涵以下9.4米,入小清河处8.66米。防洪水位,金家闸为11米,最大流量147立方米/秒,经引清济湖北干渠注入马踏湖。

湖区治理洪涝治理

解放前,诸河弯曲狭窄,堤防残缺,水利设施匮乏,除涝防洪能力低下,水患频扰,延及建国初期,每年都有几千亩乃至几万、十几万亩土地遭受水害。解放后,县委、县政府发动群众对县易涝地全面治理,基本根治了水涝灾害。

1976年,开始湖洼治理。是年冬,在锦秋湖的辕文洼改造洼地800亩。次年10月,开始改造青砂湖洼。组织民工7000人,投工15.46万个,挖土32万立方米,拓宽加深湖区东、西干沟,整修南、北干沟1l条,将5000亩湖洼地改造成为27块方田地。1978年秋,马踏湖改造工程全面展开。由田庄、邢家、荆家、起凤4公社的2.5万民工,填平旧沟5929条,挖新沟260条,将5834块小台田改造成为437块大台田,近3万亩湖洼地被条条台沟割成棋盘状的湖区,扩大耕地面积2551亩。至80年代初,全县25万亩易涝农田初步摆脱了洪涝灾害侵袭。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田由1966年的24.2万亩增加到1987年的48.45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94.4%。

补给排泄

湖区水源由乌河、孝妇河、东、西猪龙河、杏花河等河流汇集成湖。每逢汛期,湖区盛涨之水,不能宣泄。1719年(康熙五十八年)始在湖区中心,人工开挖一条东西向的预备河,长8公里,流域面积122.2平方公里,流量为40立方米/秒。清末,在湖区北侧建瞿公闸(滚水坝),控制湖区水位。20世纪50年代,又在湖区北端建义和闸,旱时闭闸,水大启闸注入小清河。20世纪60年代,治理乌河、孝妇河及一、二、三支流,改湖区小台田为大台田,使湖区形成大沟3条,小沟5000余条,设分水闸、进水闸56座,湖区容水量增大。1964年汛期,暴雨接踵,诸河入湖水量高达4.77亿立方米,出湖水量4.217亿立方米。60年代末,沿河上游工业崛起,河源截流,湖区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承接南部山区的地表水。1967年起,桓台人民始引小清河水入湖,年引水量近千万立方米。1981年10月,在湖区预备河上建起东猪龙河穿涵,将污水注入小清河,湖区污染程度逐年减轻。是年秋,又从萌山水库、太河水库引水入湖,每年引水量为3000万立方米。1987年,建成引黄过清补源工程,年引进黄河水入湖量为1.2亿立方米,初步恢复到“稻香蒲茂柳苇翠,鱼虾毛蟹河蚌全”的“北国江南”景象。

预备河作为湖区的主要出口河道,历代都有疏浚。1746年(乾隆十一年),知县朱仕琪曾率民众疏挖河道,整修河堤。尔后,屡浚屡淤。1965~1966年,疏浚清淤土方7.22万立方米,用工3.15万个。1968年又投工6万个,挖土15万立方米,将河流向西延伸,横穿马踏湖区,与孝妇河二支流衔接。1969年和1972年,先后建成鱼龙、北夏庄两座拦河闸,流量分别为40立方米/秒和115立方米/秒。1981年,再次清淤、扶堤9.4公里,投工11.42万个,挖土12.05万立方米,预备河安全行洪能力达40立方米/秒,境内尾段流量达115立方米/秒。此河既可接进诸河客水,又能排出内涝积水,调控马踏湖水位。

1969年秋至1970年春,为调控马踏湖水位,建成预备河北夏庄闸。全闸为10孔,孔宽2.5米,孔高3.65米,闸底高程5.5米,叠梁式木质闸门,高2.5米,以人力立式丝杠10吨启闭机启闭。浆砌乱石墩墙,浆砌乱石护底护坡,砼质桥面。1985年更换新型闸板,泄洪量为115立方米/秒,是湖区唯一的泄洪道口。

湖区物产

湖区群众用“溜子”收获芦苇

马踏湖,是桓台县北部湖洼水产、蔬菜开发区,跨4 个乡镇,包括起凤镇全部,荆家、邢家、田庄3乡镇的28个村,共52个村。湖区盛产的苇、蒲和苇蒲制品畅销东营、潍坊、烟台、济南、北镇等县市,盛产的白莲藕曾是进京的贡品。该区不但物产丰富,而且环境优美,加上沟渠纵横,水田相间,气候宜人,又有“糖拌花下藕”,“辣子黑鱼片”、“蒲白黄鳝汤”、“鳞炸鲫鱼”、“金丝鸭蛋”等名吃及名胜古迹,为旅游开发创造了条件。20世纪末始,水质污染严重,影响了湖区开发和工农业生产。

马踏湖一带,自清朝初年即由南方引进种植莲藕,品种有“缩脖子”、“大青条”等多种,其质地细腻,圆润,浑如白玉,九孔,深受群众和客商的喜爱。所产莲子,可做莲子羹,为宴席上品。而夏秋之交所产“花下藕”,则是游湖客人必尝的佳味,其味清脆、香甜,脆甜过梨,其清香则非梨所有,食后沁人心脾。每逢春节,藕为家家过年所必备。20世纪80年代初,每年种植面积约2500亩,亩产约1500公斤,总产300万公斤以上,远销济南、东营、青岛等地区。

马踏湖(含锦秋湖)在起凤镇境内有湖区面积15848亩,占全镇土地面积的80%,其中,水田2489亩,苇田1.96万亩,藕田3500亩,盛产苇、蒲、藕、鱼、虾、蟹。白莲藕9孔甘脆。草编屏扇,为清代贡品。田庄镇境内锦秋湖,有苇田4000余亩,年产苇席30万余张,素有“苇编之乡”誉称。

马踏湖苇编手工艺品

由于物产丰富,湖区形成了早、晚市口,原来马踏湖区的鱼龙、华沟、夏 庄3村,每晨有早市口。清道光年间,以交易鲜鱼活虾等水产为主,尔后,增添了肉食、禽蛋、粮食、青菜等商品。每日黎明前,商贩、渔民已然到市,少数摊点开始掌灯交易,天刚破晓,交易便进入高潮,至八九点钟,交易基本消退。群众称这种早市口为“露水集”,在邻近数县中独具一格,负有盛名。其中以鱼龙市口较为繁荣,每晨上市摊位300个,赶市人数干余.上市商品额万余元,成交额3000余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村内各类商业网点发展到120余处,排列于大街两旁的成衣、百货、针织品、杂货等摊位终日不撤,早市变成了常年的天天市。

马踏湖渔翁与鱼鹰

世代居于湖区的人民群众,在烹调湖产品的反复实践中,集中集体智慧,技艺精益求精,以湖产品为主料的桓台名吃佳肴逐步成熟,风格渐趋独特。主要品种有:

糖拌莲下藕,糖拌莲下藕,湖区群众称“棰藕”。7月上旬,荷花初放,莲下根茎方作藕一节,形如鸡卵。此时,为拌制莲下藕的最佳时节。将踩出的鲜藕洗净,裹在荷叶中,再用新帕包好,握拳将藕瓜击碎,加入适量白糖、姜末拌匀即成。品尝此藕,顿觉甘烈清爽,直沁心脾。

炸莲花,将鲜嫩的莲花瓣洗净挂浆后入油锅炸之。此菜火候以酥脆为宜。捞出沥油放入白糖即可。食之酥脆清香。另有炸薄荷叶一菜,主料为嫩薄荷叶,做法与炸莲花相同,其味芬芳清辛。

鲈鱼汤,湖中鲈鱼以湖水加莼菜同烹,鱼熟,其骨刺若无,不需特殊调料,亦鲜美可口。古昔游湖名士品尝鲈鱼汤后脱口发出“不忘湖水熬湖鱼也”的感怀。

断鳝,取较大活黄鳝置于地上,任其极力翻腾,以去其体表粘液,然后以铁锥穿透鱼头并插入地下将鱼固定。用小刀开鱼膛取出内脏,最后将鱼洗净切为段。鱼段过油后放汤细炖,将成时添配蒲菜。此菜浓香、鲜美兼而有之。

炖青鳝,将青鳝开膛取内脏后切为段,先将鱼段入油锅炸透表面,以防“跑油”,然后放汤细炖。炖成后,全锅布满浓厚的油脂,闻之清香扑鼻,食之浓香沁脾。

旅游资源

马踏湖齐王阁

马踏湖一带,素有“北国江南、鱼米之乡”誉称。湖中有五贤祠、鲁连井等18处名胜古迹。

华沟村:在马踏湖与锦秋湖之间。因村中沟两岸盛开桃、杏花而得名花沟庄。后路泥泞难行,改为滑沟庄,又改称华沟村。战国时期立村,因鲁仲连隐居于此,曾名鲁连陂。地处湖中,又名锦秋庄,户户以舟勾通,酷似“江南鱼米之乡”,为山东省自然风景保护区之一。

鱼龙村:属起凤镇。村处马踏湖中,水漩涡不定,传为龙窟。天将雨,往往见龙挂;雨罢,还归于此。故名鱼龙湾。后简称鱼龙,素有“小桥流水人家,荷花芦苇世界”之称,是本县最大的自然村,为山东省风景名胜旅游区之一。

马踏湖放荷灯

湖区建设有“马踏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先后赢得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湿地公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级风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等众多荣誉称号,现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省内外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上一篇:金银手镯两只手怎么戴

下一篇:斯托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