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雀镇
据《光山县志》记载,在明嘉靖十年以前,白雀园系一片田园土地,称付家村,其两侧有大片竹园环绕,园林内常年宿集大量白毛红嘴的白娴鸟,人们视为吉兆,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改称“白雀园”,沿用至今。自尧、舜、禹到夏商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1世纪)属扬州之域,
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属弦之封国领地,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5年)为曾国迁地,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弦被楚并吞,属楚国,
秦时(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属九江郡,
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归江夏郡正阳县,
三国时期(220年--265年)属魏国领地,
晋时(265-420年)属弋阳之光山县,
隋、唐、宋、元、明、清时期隶属河南省布政使司光州县。
1912年1月(民国元年)-1929年1月(民国18年)白雀园仍沿袭清代旧制,属光山县所辖;
1930年2月初,光山赤卫军解放了白雀园,4月,中共白雀园区委、区苏维埃正式建立,同年6月,又建立了中共白雀园市委、市苏维埃;
1932年10月-1947年6月被国民党光山县政府控制;
1947年7月13日白雀园获得解放,在白雀园建立光商县;
1948年6月,光商县与潢川县南部合并为白雀县,成立了县民主政府;
1949年改为白雀区,隶属光山县;
1958年4月撤区改乡,1959年建立人民公社,1961年又改为白雀园区,1963年改为人民公社,直到1983年4月改为白雀园乡人民政府,1986年改为建制镇;
2005年全省乡镇机构改革后,雷堂乡撤并到白雀镇,新建制为白雀园镇;
现辖枣岗、双轮、陶岗、九里、叶冲、骆寨、钟桥、杨围孜、杨寨、罗山、马山、土庙、李寨、赛山、赛一、老山、冯寨、张寨、龙寨、岳寨、新光桥、汪河、方寨、李榜、石仙、雷堂、朱堂、土门、鸡冠、陈集、莲花、沿河、新华33个村和1个街道居委会,545个村民组,14597户,7.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5.1万余人,镇区常住人口2.1万人。
地理环境白雀园镇位于大别山北麓,距光山县城东南部38公里处,地处北纬31°47'东经115°06'。东与商城县余集镇、观庙乡相邻,西和本县凉亭乡、砖桥镇毗连,北与潢川县仁和镇交界,南与新县沙窝镇、八里畈镇接壤。全镇南北长22公里,东西宽7.8公里。106国道、商武路贯穿镇境,距县城35公里,距京九光山站20公里,距武汉、合肥等城市均在200公里以内,境内交通便捷,村组通、组组通公路网络健全,有豫南“小汉口”之称。
地形地貌白雀园镇是丘陵向山区过渡地带,属浅山区,全镇东南部多为高山,北部属丘陵地区南部大尖山海拔高度为345米,北部平均海拔高度为65米,全镇域平均海拔高度为205米。镇域地势南高北低,白露河顺贯镇境,其支流在黄家湾汇入白露河。
山脉河流
白雀园境内的山岭重叠,大都呈东西走向,系大别山之脉。
大尖山(北纬31°44'东经115°04'):由大小119个山头组成,主峰位于南部的冯寨村,海拔高度为345米,是著名的杉松生态林基地。
鸡冠山(北纬31°46'东经115°08'):位于东南部的鸡冠村,主峰犹如鸡冠子状,海拔高度为254米,土层薄,石头多。
石仙山(北纬31°45'东经115°09'):位于东南部的石仙村,主峰海拔高度为228米。
龙王尖(北纬31°44'东经115°08'):位于东南部的龙寨村,主峰高大,次峰矮小,其状象龙,主峰象龙头,海拔高度为214米。
张大山(北纬31°47'东经115°03'):位于西部的土庙村,主峰海拔高度为209米,此山以马尾松为多。
罗山岭(北纬31°48'东经115°04'):位于罗山村,相传古时山顶上有一小山包,如箩筛状,故名。后谐音"罗山"。主峰海拔高度为207.5米。
马山岭(北纬31°48'东经115°03'):位于马山村,主峰海拔高度为207米。
杨大山岭:系杨围孜村与杨寨村东西走向的界岭,有大小13个山头组成,主峰海拔高度为208米。
赛山岭:主峰在凉亭乡杨岭村内,海拔374.3米,东部、东南部支岭位于白雀园镇的赛山村和赛一村,以林茶为主。
斛山岭:主峰在斛山乡南部,东南部支岭位于白雀园镇的叶冲村、骆寨村和双轮村,以种植松树、杉树、茶叶为主。
白雀园境内的河流有淮河的一级支流白露河,自南向北纵贯全境。白露河在白雀园境内也称双轮河,发源于新县小界岭,流经新县的沙窝镇,进入白雀园境内,经本镇的新光桥、龙寨、汪河、张寨、冯寨、老山、岳寨、新华、街道居委会、沿河、莲花、杨寨、杨围孜、九里、陶岗、双轮、枣岗村进入潢川县,至淮滨县入淮河,全长150公里,境内长21公里。白露河河床为砂质,河床深约4米,最大洪峰流量为808秒/立方,最大平均流量为474秒/立方。
白露河另有小汪河、龙山河、管家河、小沙河、桂家河、小河等支流,遍布全镇。小汪河发源于新县金泉山的关家湾,全长27公里,境内长3公里。龙山河发源于赛山村韩湾,全长7.5公里,管家河发源于钟桥村管家湾,全长7.5公里,桂家河发源于李寨村李寨山,全长3.5公里,小河发源于新县沙窝镇汪冲村的李家冲,全长4公里,小沙河发源于大尖山,全长3.5公里。
气候条件白雀园镇属湿润、半湿润的季风性气候。全镇全年主导风向是北风,夏季偏南风,平均气温15.3℃,最低气温-8℃,最高气温40℃,平均风速2.58米/秒,最大风速18米/秒,最大积雪深度25米,年平均降雨量1100.2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941.3小时,累计年平均无霜期227天.
自然资源全镇总面积128.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8万亩,山林面积9.5万亩,森林覆盖率56%。
镇区地下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及白露河补给,地下水均埋藏在石渣土、砂土层中,属冲积层潜藏水,一般埋深5-10米,由于打深井汲水较多,使地下水位逐年下降。
镇区东南部多为黄砂壤土、粗砾砂土,西北部多为砂土、粘壤土。镇区内一般地基承载力在10-20吨之间。
已探明的矿藏有铜、铁、萤石、大理石、花岗石等小规模矿藏,除萤石、花岗石等小规模开采外,其余均未开采。
镇内白露河顺贯镇境,水面7000余亩,有大中型水利工程1228处,总蓄水量304298.5立方米,有效蓄水182095.5立方米。有小型二类水库15座,分别是位于枣岗村的赵小湾水库、双轮村的邱庄水库、老山村的东风水库、罗山村的王湾和黑塘水库、马山村的吴冲水库、土庙村的胜天水库、叶冲村的姜小湾和叶冲水库、龙寨村的刘冲水库、张寨村的李洼水库、雷堂的雷洼和下赵冲水库、土门村的上姜洼水库、鸡冠村的张一水库。
文化白雀园自古为兵家所必争。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王朝更迭,战乱频繁。历史上战争年代,生灵涂炭,或死于兵燹战乱,或流离迁徙,据<>所载,明朝末年,白雀园几成“荒城废堡,败瓦颓垣,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境地。
白雀园是块红色的土地。为了推翻封建殖民统治,建立新中国,白雀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早在1929年白雀园就有了党的活动。1930年4月,中共白雀区委、区苏维埃正式建立,同年6月,又建立了中共白雀市委,白雀市苏维埃。白雀园革命政权建立以后,迅速在全区实行土地改革,并建立了赤卫军工会、妇女会、儿童团等组织,同时建立了苏维埃经济公社、销售合作社、工农俱乐部和列宁小学。
随着革命的发展,白雀园在鄂豫皖苏区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是鄂东北、豫东南、皖西北三块红色区域的交通要衢。不仅是白雀区、市党和苏维埃机关的驻地,同时是光山赤卫独立师师部、红73师师部、鄂豫皖红军招待所、鄂豫皖中央分局军委临时革命法庭、赤色民警局等红色机关的所在地。还设立过红军枪械修造所,红军医院、苏维埃工农演讲所等机构。
信阳特委被杀的“一个也没有剩下。赤南县委机关48个干部,逮捕了45个。光山县委、县苏维埃机关100余人,除警卫、炊事员外,全部被逮捕。被杀害的著名红军将领有:红十二师师长许继慎(一说在新集被害),红十一师师长周维炯,政委庞永俊,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王培吾,团长潘皈佛、高建斗、肖方、魏孟贤、黄钢,团政委封俊、江子英、袁高甫、吴荆赤等。
白雀镇
抗日战争时期,白雀园是中共光山工委驻地,工委机关设于彭家湾。解放战争时间,白雀园先后为光商办事处、中共光商工委、白雀园镇委、光商民主自治区等机关驻地。同时是中原军区一纵一旅(皮定钧旅)旅部的驻地(旅部设新光中学),一代名将皮定钧在白雀园战斗长达半年(1946.1--1946.6),并将妻子张烽安排白雀园小学任教员。中原军区司令员到皮定钧旅检查工作,曾驻吴畈一段时间,并在吴畈帮农民插秧。
1947年8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白雀园于1947年9月恢复建立了中共光商工委,10月在彭家湾成立了中共光商县委、光商县爱国民主政府,光商武装支队。1948年3月,光商县改为白雀县,白雀县党政军机关一直驻扎于彭家湾,同年底移驻白雀镇,直到1949年5月26日合并于光山县。
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4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到白雀园重游当年战斗旧址,会见了干部黄文儒、周仁信、邹善安,并同乡干部在麦田里合影留念。同年7月2日,又致信白雀乡党委,“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祝贺白雀乡农业生产获得了丰收。
民俗文化1、
农谚椿树蓬头浸稻种,泡树开花种棉花。
立夏不露头,割了麦子喂老牛。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小署刮南风,十冲干九冲。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大署小署。红薯乱处。
晒七不晒八,晒八打坷垃。(指翻犁)。
2、
天气谚语一块乌云在天顶,最大风雨也不惊。(适用夏天)
云下山顶将有雨,云上高山好晒衣。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久旱西风更无雨,久雨东风更不晴。
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换上棉。
蜢虫扑面,下雨不远。
云撵云,必是晴,云盖云,必天晴。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3、
民歌:
⑴、车水民歌,一般为五句,调高,韵慢,声长,音亮;乡土气息浓厚,美感十足:
小小水车下河湾,
脚蹬车轮臂匍杆,
哪个车叶不拉水,
哪个龙骨不当间,
哪个年轻不爱玩。
小小水车下江河,
一路咿呀一路歌,
车干多少塘和堰,
打破多少鼓和锣,
累坏多少小哥哥。
这几段车水歌,是一种戏唱:
(女)小小笔杆七寸长,
写封书信寄我郎,
先问一声公爹母,
再问一声我的郎,
何时接奴入洞房?
(男)小小笔杆七寸七,
写封书信寄我妻,
先拜一声岳父母,
再敬一声我的妻,
手上无钱咋娶你。
(男)新婚小哥去采茶,
吩咐贤妻你在家,
无事莫在当门坐,
少梳油头莫戴花,
留个笑脸郎回家。
(女)心干肉呀小哥哥,
还没出门这啰嗦,
无事专在当门坐,
涂脂抹粉带笑窝,
留坛老醋你回喝。
⑵、乡村小调:
我出正,谁对正,什么那个开花点明灯?哥呀,哎嗨吆,什么那个开花点明灯?
你出正,我对正,灯草那个开花点明灯。妹呀,哎嗨吆,灯草那个开花点明灯。
我出二,谁对二,什么那个开花起苔儿?哥呀,哎嗨吆,什么那个开花起苔儿?
你出二,我对二,油菜那个开花起苔儿。妹呀,哎嗨吆,油菜那个开花起苔儿┉
⑶、托物言情的民歌:
鸿雁化青竹,节节骨质幽。
枝枝情未尽,叶叶爱相酬。
倩影常依动,芳魂随绿游。
疾风尤韧在,绪重亦颔首。
昨夜相思雨,凄然湿绿州。
⑷、经典儿歌童谣:
之一:
扯磨拉磨做个大油馍馍,
吃半个留半个,
还有半个哪儿去了?
猫闹去了
猫哩?上树了!
树哩?水淹了!
水哩?龙喝了!
龙哩?上天波了!
天哩?那啵咧!
之二:
车水哟,栽秧哟,
糯米干饭淘汤哟.
之三:
月亮走,我也走,
我给月亮提笆篓.
笆篓笆,摘棉花,
棉花壳,扎我脚,
哎哟哎哟小哥哥.
4、民俗:
⑴、接年,是白雀园迎新年的习俗。接年,一般由家庭男长者操作,在零时至清晨之间进行。各家各户先后不一,但接年的程序大致相同。八仙桌一张,或大或小,迎门而摆。桌上摆腊肉一块、腊鱼一条、果子或点心三盘、糍粑三碗、茶三杯,当然这些东西也不是固定的,但一定是家里最好的。摆好后,先在桌前对天烧纸,而后转身到供桌上燃三炉香,继而分别对天和中堂跪拜,此间燃放烟花、爆竹。最后把接年的供品端上供桌,到此接年便结束了。
⑵、香堂子,也就是供奉祖宗及神灵的字联,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中堂中央处贴一宽幅,纵书“祖宗昭穆神位”,左右各有一行纵书小字,左为“东厨司命”,右为“福禄财神”。其意如下:“祖宗昭穆神位”是指列位祖宗依照辈分秩序就座,左为昭,右为穆;父为昭,子为穆。“东厨司命”指灶神,即灶王爷。“福禄财神”指福、禄、财三神,亦称三星。宽幅两边还配有一幅窄联,联的内容各异,但不乏佳句,多为“天赐鸿恩福禄寿喜,家垂燕翼礼乐诗书;宝鼎呈祥香结彩,银台报喜烛生花;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之类。供奉祖宗是中华民族久远的孝道,也可说是对祖宗事业的继承和发展;供奉“四神”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⑶、闹花灯,从正月十三开始,要闹到二月初二。闹花灯并非易事,要做很多准备。用竹、纸、布等,扎一条彩色的旱船;再扎一担花筐,也叫花挑,就是供人挑起来的花篮或花筐;还要扎十几对灯笼。准备两套锣鼓,大锣、镲子、钎锣、鼓等,每套四件。最重要的是组织一班子人马:找七八位漂亮的小调唱得好的中青年女子扮船娘子、挑花筐的花姑、陪花筐的侍女;还要找一批中青年男子,敲锣鼓、护卫彩船、维持秩序、端茶倒水、处理些事物等;扮艄公,男女均可,总之要能言善变、幽默诙谐;打灯笼,有十几个十四五岁的孩子就可以了,把灯笼拴在丈余长的竹竿上,高高举起,分成两队,一队陪船,一队陪花挑;为了万无一失,通常要有一群帮腔的人,烘托民歌群起群和的效果,免得冷场或闹出尴尬的局面,老中青男女均可,人可多可少,当然是多多益善。一切都准备好了,正月十三的晚上要演练一翻,当地叫“试灯”,为正月十五晚正式闹花灯做好准备。
闹花灯一般在夜间,旱船、花挑分成前后两拨,逐村逐户的进行。一户门口要唱两三段门调,三五段小调。如果主人也爱唱,对起歌或闹起笑话来,那就唱的多了。如果主人好客或玩的好,主人会在你要走的时候,放一挂小鞭炮,挽留你,这时又要重新闹、唱一曲,也有可能再三挽留,那就再三的闹、唱。闹花灯,突出一个“闹”字,有说、有唱、有对白、有打闹、有戏逗;形式多种多样,且总在创新与发展之中。
民歌有“门调”和“小调”之分,统称为家乡小调。“门调”就是玩灯人随口编的,见啥唱啥,一般多为赞美之词、吉祥话或笑话。花灯到了主人门前,就像两人见面一样,要相互打招呼,所谓的“门调”就是对主人的问候和寒暄。闹花灯闹得好与不好,与门调编得是否逗人也有关系。
吉祥话门调:
红灯出来红灯进,红灯又到贵府门;
自从红灯闹过后,男女老少享太平。
锣鼓一打喜盈盈,大家都是爱玩人。
去年玩灯人丢了,今年玩灯又丢人。
自从红灯闹过后,男女老少享太平。
一到门口把眼观,红绿对子贴两边;
左边贴是福禄寿,右边贴是寿八仙;
福禄寿啊寿八仙,荣华富贵万万年。
新婚喜事门调:
一到门口把脚挪,一脚踩到老龙窝;
踩到龙头生贵子,踩到龙尾状元多。
适合于儿女在外地工作的门调:
一到门口把头抬,一问喜来二问财;
文官何时去上任?武官几载回家来?
适合于贫苦主人的门调:歌词在道出真情的同时,寄寓了一种同情,又留下了期望,这也是门调真实的一面。
锣鼓一打心里慌,稻草门楼土坯墙;
待到今年秋收后,掀掉茅屋盖楼房。
搞笑的门调:
(男)一到门口莫要跑,
跑掉绣鞋哪里找?
(女)跑掉绣鞋奴会做,
(男)做的没有买的好。
《十送》片段
正月闹元宵,哪个年青不爱俏,送郎一块表。
二月菜花青,哪个年青不文明,送姐花手巾。
三月桃花开,手搬桃桠望郎来,送郎大皮鞋。
四月四月八,太阳一出热辣辣,送姐伞一把。
五月是端阳,白米粽子抹白糖,送郎尝一尝。
六月是伏天,汗水盈盈总不干,送姐鹅毛扇。
七月有七夕,牛郎织女两相依,送郎一佳期。
八月是中秋,哪个年轻不风流,送姐红盖头。
《报花名》片段
正月茶花香又香,小妹呀!二月兰草开满岗。
三月桃花红似火,小妹呀!四月梨花赛粉墙。
五月栀花开得秀,小妹呀!六月打马观海棠。
七月荷花结莲子,小妹呀!八月又闻桂花香。
九月菊花做好酒,小妹呀!十月无花漫天霜。
冬月雪莲无处觅,小妹呀!腊月梅花带雪芳。
《十绣》片段
一绣广东城,城里扎大营,绣个曹操点三军。
二绣十字街,街上好买卖,绣个刘备卖草鞋。
三绣一只船,船在水中间,绣个太公垂鱼竿。
四绣包文拯,包拯清又明,白天审阳夜审阴。
《青枝绿叶水中漂》片段
青枝绿叶水中漂,去年想你到今朝,想你得干痨。
白天想你不吃饭,夜晚想你睡不着,睡着瞧到了。
一爱你的小白脸,二爱你的红腮邦,眉毛一拱桥。
三爱你的小白手,四爱你的蒜苔腰,好比美人条。
五爱你的好小脚,好比菜园红辣椒,缺少人来瞧。
伸手拉你你不愿,放下手来你又笑,好比杀人刀。
二把拉你你还臊,半推半就带红潮,要死在今宵。
5、礼俗:
白雀园人好客而多礼,主要分为客礼和交往礼。客礼分待客和作客两个方面。以待客为例,虽依客人身份的高低和交往时间的长短而区分为贵客、稀客和常客,但都要热情迎送,盛情款待,礼数严格,不可失礼。请客有隔月不接客之俗,如有喜庆大事,须提前告知客方,但不能隔月奉请。接客有面请、代请、柬请之分。面请由主人亲自登门接客,代请时,须由代请人向客方代达主方请客之意和未能面接之因,柬请又有套柬、单柬之分。客人进门后,首先要说些寒暄、问好之类的谦词、套话,送温水洗脸洗手,然后沏茶敬烟。饭前二次送水洗手,饭后再次送水漱洗。对献茶更为讲究,每个客人一只专用茶杯,头道水倒掉,称为洗茶,二道水方可饮用。头遍每杯倒够七分,二遍三遍倒满杯而止。新客人来到须将旧茶倒出,重新冲沏,不得用壶中剩茶待客,否则失礼。客人喝足,即倒掉茶脚,示意不再饮用,主人才免请。
入宴时依位就座之礼十分讲究。一般客宴两旁是首位,右位为客坐,左位为陪坐,客位主位的坐次按辈数分排,尊卑上下不可颠倒。若是待新女婿,客宴正面为首位,为新人必坐之位。以客厅门和桌缝确定上下席位,有“桌缝对肚皮,必然是下席”之说。入席落座后开始上菜,第一碗端上来的不是菜,而是白开水里放一些葱花,俗称洗筷子和汤勺水,每次上菜的时候,要突出上席,一般情况下,每上一道菜,上席先动筷子,在入丧事宴的时候,用碗装的菜在撤席时,碗与碗不能摞在一起(意味着落在晚辈身上)。宴席标准不一,但一般都有三道圆(红薯圆、鱼圆、肉圆)。该镇南部山区等村喜事以近亲为先,丧事以朋友为重,以远就近。入席时彼此谦让一番,随后坐在安排好的席位上,不可越位,否则会贻笑大方。
交往礼既适用于亲戚朋友之间,也适用于上下级和同事社交之中。亲朋交往一般在重大节日、红白喜丧事时为多。春节是一年中必须走动的节令,必须互送拜年礼品相贺。对于一般亲戚,如果春节期间没有去拜年,就意味着你不同他过走了(除非你事先同他打招呼)。外甥、女婿、姑侄之辈,一般要于正月初八前向尊长拜年,去的太晚将会失礼。有的户族则要求外甥初三不到舅舅家去拜年。亲戚交往最频繁、最隆重的是父族、母族、妻族三大亲,姑亲、姊妹亲、干亲次之。如彼此礼仪不周,轻则造成隔阂,重则导致绝交。十四、传说
⒈双轮河传奇。在白雀园的北端,有一个古老的集市---双轮。靠-双轮集市的东面有一条河,叫双轮河。每逢春季,两岸绿树成荫,花草繁茂。河水清澈,漾起涟漪,河中央有一龙潭,深不见底,一块200余亩的大竹林在双轮河的下游,远远望去,宛如一座绿色的长城。有诗曰:“双轮虽小压天台,东有龙潭西有淮。两岸桃花戏流水,渔郎何不问津来。”
原来的老河道是在双轮的西边。相传在明朝时期,双轮街上出了三位贵官,南头有罗天官,北头有姚御史,中间出个毛巡按。有一年春节,他们一起到张天师家去拜年,张天师大摆宴席,席中有一秃头青年端菜。饭后,罗天官对张天师说:“今天有劳于天师,菜肴甚佳,兴致甚浓,然一秃少年出入席中,实乃不雅。”天师答曰:“此乃吾护卫,秃尾龙是也。”罗天官说:“若为龙,请现原身以观。”张天师便叫出秃尾巴龙,令现原身,须臾,满屋金龙辉煌,威风凛凛,甚是骇人。
事后,秃尾巴龙便怀恨于罗天官,说他看不起人,要加害于罗天官。罗天官知此事后,就求救于张天师,张天师就在他的左手画一闪,右手画一雷,嘱咐他一旦情况有变,可用双手抬架到家便无事。此时正乌云翻滚,雷声大作,大雨倾盆,罗天官仰观天色,见秃尾龙正在半空,他还未来得及抬架,就被秃尾龙打死。
但秃尾龙还不放手,决心要抄掉罗天官的坟墓,他化为一老叟,讨凡人之口,常出入罗天官坟山左右。一天,他向一儿童说:“这座山能不能抄掉呢?”孩子答道:“能!”当天夜里,秃尾龙调动虾兵蟹将,将西边老河堵住,把罗天官坟山抄成一条新河(今河道),并抄一个深潭。据说当时抄这条河的时候,还累死了七条穿山甲呢。
⒉毛爷山传说。据传说,在唐朝末年,有一忠良毛将军领兵在鸡冠山东北部的一个山头上打仗,战斗中被一奸臣暗害,毛将军忠心报国,宁死不屈,死不倒下,尸体挺立在山上。皇帝得知后,痛心疾首,为纪念这位以身殉国的大将,将死去的毛将军封为当地方圆几百里的王爷,并将此山封为毛爷山,在山顶上修了一座寺庙,里面供着毛爷的画像,还有数十名和尚守护此庙。每年正月十六和二月二,有数万群众到毛爷山朝拜,或烧香还愿,或乞神降福。
⒊螺蛳石传说。在龙寨村大吴湾的西头,有一条古老的小溪,溪水长年淙淙地流个不停。在小溪的岸边有两块古石,一块为盐石,一块为油石,人们又统称这两块石头为“螺蛳石”。
相传在很久以前,那块盐石长盐,油石淌油。在两块石头的中间有一个深不见底的清水潭,名叫“螺蛳潭”。当地的人白天来这里把油盐取走,一夜间又长满一罐。靠近石头的左边还有一个碾米槽,米槽里的米怎么铲也铲不完,年年如此,代代如此。
后来,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位阴阳先生,出于嫉妒,他对村里人说,在这两块石头上各凿一个大槽子,油盐米将会出的更多你们的子子孙孙就会吃不愁穿不愁了。人们相信了阴阳先生的话,就在石头上各凿一个大槽子,然而从此以后,油盐米再也没有冒了。据说这两块石头是两个螺蛳精变成,在被阴阳先生打死的时候,还流出了很多血。
⒋仙人脱靴的传说。在赛山村黑龙关的路途上,天缘一石。石上有似于靴子一样的深痕,相传八仙经过此地,在此休息,脱靴倒灰尘,在此石头上磕了一下,而留下靴痕。帮为仙人脱靴。
⒌油七罐的传说。在赛山村雷盘坳小庙路边上有一个特大的石头出土面,体积约八十方,正顶端现有若0.2方的一个石窝,相传在远古之时自产油七,可供一湾食用,全因人心不足,想多产而出售,请石匠将石窝锻大,那料事如愿违,被锻死了。
⒍铁门槛的传说。大尖山腾岭向南约一公里处,又有一峰,名曰"三马斜角(g…),北端有一横路,路旁有一石更,象门槛一样,横于路中,此叫“铁门槛”,相传古时候有一樵子打柴经常到此,常见这里铁门闪开,这樵子常入内玩,内有金街,生意兴隆,后因樵子偷了里面的“金豆子”被赶出来,紧闭铁门,至今未开。
⒎死人沟的传说。大尖山林场后山,名叫赛山,赛山的南山洼是一深谷,此地名唤死人沟,相传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时期,太平军在此山寨上被官兵围攻,惨遭失败,统治者的官兵将太平军杀死在山沟里,血流成河,死人沟由此而得名。
⒏赛山寨的传说。明朝成祖年间,凉亭乡马家有一姑娘嫁给贾沟当童养媳,后来起名马金花,地方尊称“马千金”。其人当时过困苦的童养媳生活,白天在此山麓放牧、打柴,夜里整米磨面。
有一天天快黑了,她还在山放牧拾柴,拾到的柴禾无“要子”捆,这里她在山沟里拾到一根绳子,她顺便用绳子将柴捆好,牵牛背柴回家,夜里进磨坊磨面,人睡定之后,她看见厨房有光亮,走近一看,却原来是她拾到的那根绳子,她疑心地将绳子收藏起来,次日,经过实验,方知是捆仙绳。她从此不归家了,在此山上为王落草,买马招兵,又受异人传术,武艺出众,在此一方打富济贫,四方设立关卡,如刚家湾下首是她所设的北大关,名曰“霸王墩”,长骆湾下首是她所设的东大关,名曰“黑龙关”。等等。
随后,朝廷兵部员外郎沈平玉从此路过,被马金花捉拿,其子沈山奎、沈山仲为救父,领兵讨伐,马金花看中沈山奎人品出众,生擒活捉,强逼招亲,投归为大明朝廷。
清朝道光年间,连年灾荒,陈五斗又在此山落草。革命战争时期,当地豪绅为了逃避中共对他们的改造,又在此山负隅顽抗。民国十九年正月十五夜,中共攻破此寨,烧毁寨房,赛山寨霸主从此完结。
⒐竹人竹马造反
古时候,白雀园镇的侧面有片很大的竹林。到了春天,翠竹青青,百鸟翔集,鸟语声声。
相传有一年,竹林色绿如黛,竹子大如碗口,长约三丈四丈,宛然猎猎战旗,到了伐竹季节,一位不速之客,忽然来到白雀园,对乡亲们说:这竹子一棵不能砍,个个竹节都有一卒一马一戟,棵棵竹子都有一位将官,越过一春,兵卒肢体长全,一反朝廷,夺来皇位,儿女百姓进住乐园,吃穿不愁,天下太平。说完这位不速之客扬长而去。
镇南头有位老头,家有一条纯黑瘦狗。这条瘦狗在猪圈棚顶睡觉。猪棚上空常留一块云朵。阴天呈现黄白色,晴天放出灿烂霞光,夜间化为赤橙黄绿等色。
当时,朝有一位善观天象的大臣,夜观天象,陡然发现中原地带一个偏僻地区,有浮云一块,放出五彩。他立即秉报皇上:“陛下,中原之僻域生浮云一簇,成五彩,乃天子之色也。度中原布衣皆有反心,愿陛下慎之。”皇上听后大惊,即遗皇兵数马,远征白雀,砍掉了竹林。传说竹子被砍后,流血满地,连月不止,腥味薰天,数月不散。第二年,竹林依旧葱郁。
⒑朱洪武打蚊子
元朝末年,在封建统治都是残酷统治下,民不聊生。贫苦农民朱洪武,年青时代,穷困潦倒,外出逃荒。相传有一天,朱洪武衣破褴缕,一路风尘,来到老山庙(现老山村村部)。晚上,他到附近讨一点饭吃之后,就在庙里的一间破屋里躺下。正是大伏天,天气闷热。洪武满身汗泥,不到一会,蚊子闻到了汗味,纷纷前来,吸他身上的血。开始中几个,后来越来越多,最后蚊子打脸。他气愤地说:“小小蚊虫,欺人太甚,我一巴掌将你们打出去。”他猛地朝蚊子拍一巴掌,顷刻,蚊子一个也没有了。于是,他心安理和时睡着了。从此,这间小屋再没蚊子了。
后来,他参加了农民起义军,并被拥立为人民领袖。他驰骋疆场,出生入死,终于推翻了元代的统治者,灭掉了元代最后一个吸血的“蚊子”。
⒒胡米的故事
方寨大岭是白雀园东南部的一座最高的山峰。这里树木葱葱,怪石嶙峋。相传在帝王时代,方大汉在这里当寨主。
方大汉在一次战斗中被乱箭穿心而死。他的女儿方小姐代父坐上了第一把交椅。但小姐不会带兵打仗,于是她就到处寻访武艺高强的人做她的丈夫。一天,方小姐的一个谋士来到小姐跟前说:“商城有个余大汉,武艺过人,小姐有意吗?”方小姐听了以后,回答说:“把余大汉召来。”方小姐看到余大汉身材魁梧,憨厚老实,就决定嫁给他,并把第一把交椅让给了丈夫。
余大汉出生于贫苦家庭,从小放过牛,讨过饭,与劳动人民有密切的交往。他从一个武把式那里学得了一身好武艺。他一顿能吃斗米称肉,用铁带系裤子。有一年,朝廷派皇兵来扫荡方家寨,残酷地屠杀当地的儿女百姓。人们带着妻子儿女纷纷投奔余大汉。余大汉把老百姓的财物粮食都藏在大寨之内。这天,皇兵正与余大汉大动干戈,激烈的争战从清晨一直持续到黄昏,这时余大汉肚子已经饿了,铁裤早已松了,他只好一只手提着裤子,一只手招架。皇兵乘虚而入,余大汉寡不敌众,被皇兵杀害。大寨的老百姓几乎杀光。接着,皇兵又放火烧寨,大寨上火光一片,烟雾腾腾,一直延续十余日才渐渐消失。
寨里的粮食全被烧得焦黑发亮。传说后来余大汉的魂灵显现,将此胡米化成了治胃气胀痛的灵药。如今在方寨之巅,仍能发现有乌黑铮亮的“胡米”(实乃黑石子)。
⒓玉皇帝屈斩灶神爷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有一姓胡的人家,很不珍惜粮食,把白花花的大米饭,拿去喂猪、喂狗、喂鸡、喂鸭,连阴沟里都有米饭,弄得猪吃狗甩的。住在他家的灶神爷见他们挥霍无度,很过意不去,就到玉帝那里告发了他。玉帝听到灶神的报告之后,大发雷霆,说:“我要狠狠地惩治这个竖子!不过,我先得下去询访一趟。”事不凑巧,这话却被胡家的老祖神听见,老祖神知事不妙,于是,在腊月二十二日夜里,托梦给这家人,说:“不肖子孙,五谷乃天之宝、国之柱、人之钢也,岂敢挥霍,肆意践之!上闻灶之奏,甚怒,欲问罪于尔等,冀尔等三思,以彰其咎。”顷刻,全家人都被惊醒,相互传告同一梦事。第二天清早,家人一齐打扫庭院,把糟蹋的粮食收拾干净。正当这时,天上雷声大作,玉帝遗动天神,来察看这家人。然而胡家的庭院干干净净,灶台清洁卫生。天神就向玉帝秉告:“陛下,胡家并无一料粮食糟蹋。”玉帝怒发冲冠,说:“灶卿,谎报民情,该当何罪!”于是,老灶神便作了刀下鬼。
灶奶奶见灶神爷已死,当天就嫁给了住在金家的灶神爷。从此,胡氏家族就不过小年了。金家的灶神爷因为在二十三日忙着娶灶奶奶,耽误了时间,把过小年的时间,挪到了二十四日。因此,这个习惯一直流传至今。
宗教佛教道教
佛教与道教传入时间已不可考。在居民中真正信仰宗教的人数并不多,但佛道两教在居民中影响还是深远的,涉及到生活的诸多方面。传统的风俗,已包容佛道二教,而原始诸神,乃至儒家的敬天崇祖,均羼杂其中,陈陈相因,几乎多不知其所以然。每逢毛爷山、赛山寨庙会,“善男信女”蜂拥而至,其中多为烧香还愿的人,或者是乞神降福者。绝大多数并不是宗教的信徒。
白雀园东岳庙禅寺原址位于白雀园北侧的凤凰山上,始建于明朝初期,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数百年以来,白雀园方圆百里,人皆共知,每逢神节朝拜上香之香客,人山人海,景象非凡。保佑方圆百里黎民百姓,子孙兴旺。由于历史原因于58年被毁。为传承白雀园历史文化遗产,发展白雀园宗教旅游业,白雀园东岳禅寺筹建协会于2007年4月向社会各界发出重建东岳庙禅寺倡议,目前已初具规模。
基督教
解放前夕,境内基督教徒约20余人进行宗教活动。“文革”期间,宗教活动停止。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境内基督教徒也相继恢复宗教活动。先是教徒集资在镇明清古街租两间半民房进行宗教活动,1998年在土庙村境内靠近白凉路南侧建新教堂三间,并定名为白雀园镇基督教中心活动点,他们星期日去镇基督教中心活动点做礼拜。截至2005年,境内基督教徒共350人,其中已受洗礼的10人。其它均为“望友”,有传道员1人。
姓氏明末清初,因战乱,境内居民大量逃亡。清顺治、康熙时期,朝廷采取奖励人口发展政策,渐有移民定居,江西、湖北、山东等省群众相继移来,形成聚落。
2004年全镇共有姓氏170个,按笔画顺序排列如下:
丁、刁、广、卫、万、马、于、王、车、仇、文、韦、方、牛、毛、孔、尹、尤、邓、甘、卢、龙、丛、冉、左、帅、田、冯、付、宁、史、司、石、艾、叶、厉、关、巩、成、任、江、吉、朱、许、向、年、师、孙、米、曲、乔、齐、刘、华、汤、邢、祁、吕、邬、谷、冷、连、迟、吴、汪、杜、肖、宋、苏、沈、余、李、闵、庞、毕、严、何、匡、陆、杨、陈、邹、邵、邱、官、林、罗、金、周、范、孟、屈、易、岳、张、赵、柳、娄、骆、闻、饶、姜、钟、祝、段、欧、柯、胡、贺、郝、高、顾、耿、桂、柴、贾、党、徐、夏、席、唐、涂、倪、聂、秦、钱、袁、晏、郭、龚、梁、曹、崔、章、盛、戚、阎、黄、程、曾、温、蒋、董、谢、童、简、彭、韩、葛、雷、靳、解、詹、鄢、管、廖、蔡、熊、谭、裴、赫、鲁、黎、潘、薛、操、穆、霍、戴、魏,其中、李、胡、杨、邹、张、付、黄、董、吴、王、刘、陈、彭、邓、叶、宋、余、何等姓氏所占人口比例最多。
趣闻老付家两次过年
元朝末叶,由于统治者的残酷压榨,民族矛盾愈来愈激烈化,天下大乱,匪盗横生。“元鞑子”无恶不作,到处骚扰。当时,白雀园鸡冠一带的付氏家族闻听“元鞑子”将于大年三十又来骚扰,离大年只有一天了,为了逃避骚扰,合族人商议,定于当天(腊月二十九)提前过年。第二天,“元鞑子”从其侧面掳过,未来付氏家族这里,付氏家族高兴万分,奔走相告,合族人摆酒设宴,重新过年,庆祝这一幸免。以后付氏家族就每年过两次年,年年如此,代代如是。
中秋节的丝瓜
八月十五夜,当地的年轻人都爱到新婚夫妇家中去再闹"新房"。他们拿着丝瓜轻轻地敲打新婚夫妇,一边打一边问:“生儿不生儿?……”,直打到新婚夫妇说:“我俩一定生个大胖儿!”为止。解放后,这种活动渐渐停止。
猪头插筷子
白雀园群众每逢过年,都要把煮熟的整个猪头、猪蹄子、猪尾巴排成猪状,装在盆中,放在供桌上,供奉祖先,并将猪头上插一双新筷子。这是因为白雀园群众在元末明初从江西筷子巷迁徙而来,每逢过年用猪头供奉祖先的时候,在猪头上插一双新筷子,表示他们不忘故乡。
地名由来(一)以村落的地理位置冠以姓氏而命名的居多。
⒈村落处平畈的,叫“×畈”。有王畈、刘畈、何畈、曾畈等。
⒉村落四周有池水围绕的,叫“×围孜”。有杨围孜、喻小围孜、刘大围孜。
⒊村落周围有土或石寨的,叫“寨”。有骆寨等。
⒋村落沿河的,叫“×河”。有高小河、雷小河等。
⒌村落坐落在山洼的,叫“×洼”。有祁家洼、陈洼、何家洼、汪洼、鲁洼等。
⒍村落依山边冲田而建的,叫“×冲”。有彭冲、冯家冲、骆冲、李冲、雷大冲、赵家冲等。
⒎村落建在岗岭上的,叫“×岗”。有姚岗、杨长岗、邹北岗、董家岗等。
⒏村落坐落在坪地上的,叫“×坪”。有柳坪。
⒐村落坐落在竹园上的,叫“×竹园”。有陈竹园。
⒑村落建在山榜的,叫“×榜”,有甘榜、徐家榜。
⒒村落建在土墩上的叫“××墩”。有廖家墩、孔家墩。
⒓一般没有地理环境特点的村落,多叫“××湾”。有刘湾、许湾、高湾、郑家湾、杨家湾、管家湾等。也叫“×庄”的,有宋庄、徐庄、柯庄、骆庄、冷庄等。
(二)依照村落坐落的自然景物的特点命名的,有莲花冲、牛角冲、回龙山、沙包嘴、小塘洼、寨洼、碾盘湾、瓮坛冲、坡堰、泡树坳、柿子园、地窝塘、枣岗等。
(三)以作坊店铺名称冠以姓氏而立名的,有孔油榨、油坊、下油榨、老油榨、锅棚、芦油坊、下染坊、黄果铺等。
(四)以自然物态与距离镇集远近相结合而命名的,如以白雀街道(古称白雀园)为参照物,向南有三里湾等,向北有一里棚、二里桥、三里桥、五里湾、八里棚、九里岗。
(五)有祠堂或寺庙的,多冠以姓氏命名,如黄祠堂、欧祠堂、骆氏祠、余祠堂、叶祠堂等。也有直接以寺庙命名的,如土庙。
(六)以村落与村落或与其它的自然景物的方位关系而命名的,有中湾、下畈、南畈、前袁湾、西陶岗、后李湾、前小湾、上马庄、下马庄、隔河等。
(七)以与村落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而命名的,如破楼房、牌坊等。
(八)以军事驻地冠以姓氏命名的,如邱营。
(九)以村落地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命名的,如豹子笼(隆)、野鸡岗等。
汪河:很久以前,这里是一家姓汪的大庄园,又因紧靠河边,故称汪河。
石仙山:相传很久以前的一天夜里,从远处飞来三个大石头,最高的有两丈多,远远看去,都象巨人一样矗立在山巅。当地人都将这三个石头叫三仙姑,把这座山叫石仙山。
土门:因此地一山坳口形状如门,故名土门。
莲花:因此地有一自然村落叫莲花湾,湾后有一山名叫莲花山,此山有八个分支,状如莲花,故名。
马山:因此地有一山,形状如马,故名马山。
邱营:叶冲村辖地。相传在三百年前,该村方圆二十里皆住着邱氏人家,其族人有一人官至兵部侍郎,有兵马上万人。设有操兵场(今邱营对面大田)、跑马场(今邱营后面大田),有如声势浩荡的军营之势,故名邱营。当时朝中有人诬告邱侍郎有谋反之心而被斩首,后皇帝查清事实,为邱侍郎平其冤案,并赐一金头,头上镶有“金首人身”四字,该故事在当地至今流传。
旅游刘伯承旧居1947年,刘邓大军领军南下,千里跃进大别山。12月,刘伯承率领部队路过白雀园时曾在杨寨村刘畈陈顺元家住过。当时他看到房东住房很窄,只住了两间小屋。那时谁也不知道他是刘伯承同志,他和战士们一样生活简朴。他在此住了7天,在那七天的日子里,刘伯承同志对群众关怀备至,每天在屋子里不停地工作着:办公、开会,指挥几十万大军开辟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刘伯承同志生活和工作过的房屋、桌椅至今仍保存完好。
李先念旧居1946年,李先念同志率领部队开辟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在白雀园杨寨村吴畈住了三个月,李先念同志住在原大地主刘姓村房子里(大地主刘姓村1930年被镇压)。这处房子共有三层,十三间,至今仍保存完好,现有三户群众居住。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李先念同志和广大群众一样,不搞特殊化,在当地帮助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1946年5月,李先念同志亲自在吴畈帮助群众插秧,他的干部、战士每到一处,扫地、挑水、和群众一起干活,深受群众欢迎。1946年秋,尤太忠也在这里住过。
白雀寨清朝时期,为了防止外来强盗、土匪,建有石质城墙和墙垛,设有南门、北门、大东门、大西门、小南门、小西门。同治三年(1864年),重修城墙和城门,称“白雀寨”,每个寨门上装有土炮一至二座。光绪年间,皇帝下旨在白雀园建起滚龙脊,建筑壮丽美观,十分别致,龙脊活现,如蛟龙盘踞,气势磅礴,盛气凌人。民国时期已毁,现存城墙和根基。北门内有一道桥,四尺余宽,三尺余长(现存),南门外有一道桥(现存),门两边有房(西北两门每门有三间),门上有一小楼。当时常住有守门人。
石仙山古庙民国期间有前殿和后殿共大厦十余间,有老和尚几人,每逢正月十五、二月花朝,乡村人上石仙山烧纸了愿。现古庙仍保存。
经济2006年全镇综合经济实力位列全市前30强。
主要企业白雀园镇窑业总厂:分别由枣岗轮窑厂、双轮轮窑厂、冯寨轮窑厂联合组成。该总厂组建于2003年,总投资280万元,现有生产设备5台,工程机械8台,各类技术工人130名,年生产能力1400万块,年产值近200万元。白雀园顺达客运站:前身为白雀社会客运站,属镇属企业。位于镇区106国道西侧,与大别山茶市相对,占地面积38亩,1999年投入运营,现有办公用房23间,职工126人,车辆46台。开辟了发往西安、郑州、武汉、杭州、震泽等地长途客运专线。日运旅客达5000人次,年发送旅客200万人次,实现年产值1700万元以上,年上交利税30余万元。
双轮精米厂:1998年兴办,2005年投资160万元进行设备更新和厂房扩建,该厂日产量80万吨,产品远销到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吸纳就业人员60多人,年产值达2000余万元,年创利税18万元。金谷精米厂:该厂年生产大米13500吨,完成工业总产值750万元,增加值210万元,实现利润20万元,上缴税金6万元。生产的“金谷”牌大米远销湖南、广东等省、市,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
白雀园彩印厂:是白雀镇回归创业人士邹复欢于2005年3月投资兴建的民营企业,分三期投资,第一期已投资70余万元,引进先进生产设备10余台,工厂已进入试运营阶段。主要承接加工包装彩印制品业务。
白雀园振华食品加工厂:2003年投资30余万元兴办以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诚信理念,在生产中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档次,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实现年产值50余万元,年创利税近10万元。白雀园茶叶精制加工企业:共有4家,分别是白雀园精制茶厂、罗山精制茶厂、信阳吞达茶叶有限公司、杨涛精制茶厂,共有茶叶精制加工设备41台(套),其中信阳吞达茶叶有限公司引进日本蒸青茶叶加工生产流水线设备,精制茶厂年创税利50余万元。
白雀园草帽厂:创办于1985年,主要进行草帽的生产加工,现有资产100多万元,生产设备30余台,生产草帽主要有6大系列20多个品种。实现年产值30余万元,年创利税近4万元。
大别山茶市大别山茶市位于106国道东侧,1996年动工,1998年投入使用,总投资2200万元,占地面积近50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营业用房128套,交易摊位300多个,中小型茶叶保鲜库7座,可冷藏茶叶5万公斤。
市内茶叶品种齐全,既有本地产的各种高、中、低档“信阳毛尖”,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叶。茶市日均销量5000公斤,日均销售额在10万元以上。在旺季,茶叶日销量最高可达3万公斤以上,逢集日进茶市交易的达万人次之多,其中95%的茶叶销往北方。茶市年交易量达1500万公斤,交易额达3.5亿元,茶叶营销叫响全国,是江北最大的茶叶集散地。
在硬环境上水、电、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在软环境上出台优惠政策,采取“放水养鱼”的办法,成立大别山茶市管理委员会,对茶市实行封闭式管理。吸引了周围乡镇的茶农及福建、浙江、贵州、云南等省50多家茶商来此常年经销茶叶。
在茶市的辐射带动下,常年有2000多名茶叶经纪人活跃在全国各地,在北京、西安、太原、呼和浩特等多个大中城市设立外销网点1800多家,在全国县级以上城市都有白雀园人开茶庄,在武汉茶叶市场,有70%以上是白雀园人开的茶店、茶社,在西安、太原的茶庄中,有60%是白雀园人开的,等等,同时催生出了1.3万人的茶叶流通队伍。通过茶叶销售,实现年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比比皆是,最低的也达万元以上。
在大别山茶市的龙头作用下,形成了市场+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建成了9000亩优质生态茶基地,全镇近2000户农民从事茶叶种植。茶市的兴旺,带动了运输、加工、生产资料供应、饮食服务等行业的发展,给小城镇发展带来了机遇。
农业以茶叶、蔬菜、小杂果、优质水稻等为"拳头"产业,建设专业生产基地,按标准化模式发展,形成品牌优势。建成了3000亩无公害优质茶叶生产基地。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6家,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快速通道。
茶叶是支柱产业,茶园面积达9300余亩,建立了枣岗、马山、赛山三个无公害茶园示范基地,茶叶质量逐年提高,有两只省级名茶“光山云尖”、“白雀翠茗”,有名优茶生产机械50余台(套),有茶叶精制厂4个。
林果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全镇已有蔬菜专业村2个,涉及农户533个,林果面积近3万亩,其中速生杨基地1.6万亩,板栗1.2万亩,桃林面积0.1万亩,石榴林面积300亩等等。林果业年创新产值近9000万元,带动农户1500余户,果农户平均增收1500元。
水产业坚持以精养高效为中心,以大水面开发为突破口,全镇拥有养殖水面达4000亩,水面利用率达96%,水产品量达612吨。全镇重点建设枣岗水面养殖300亩,同时开发沿白露河沿线的双轮、九里、杨寨、新华等地的水产养殖带,另外在保证防汛和农田灌溉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开展全镇15座小型二类水库的精品水面养殖。
劳务经济实现劳务输出1.3万人,实现劳务纯收入2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增收1100元。形成了以茶叶营销,服装加工、鞋业制作、建筑、彩钢板生产等为龙头的产业劳务经济。
社会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效,基本农田、"空心村"和废弃地的整理项目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沿106国道两侧建设的宏观管理得到加强。加强生态建设,全镇水土保持良好,水土流失得到控制,保护环境观念得到树立,森林覆盖率达到56%,2003年11月被市评为生态示范镇。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至2005年全镇中小学校有39所,其中高中1所、初中3所、完全小学2所、幼儿中心1所、村小32所。中小学危房得到全部消灭,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以理顺体制,激活机制为核心的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教师聘用制综合改革积极稳步推进。
镇村卫生医疗条件逐步改善。有镇卫生院门诊楼一座、病房楼一座,病床60余张,救护车3辆,专业技术人员90余名,其中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30余名,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稳定在100%。
文化事业迅速发展,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镇文化服务中心有多位一体的文化服务楼一座,内设有阅览室、图书室、展览室、多功能室、文化活动室,并配有必要的设施,配备了专兼职人员。文化中心藏书3000余册。村级文化活动室配有电教设备70余套。有可覆盖四县七乡镇功率的电视差转台一座和1000余户有线电视网。有三座无线电话中转站,开通了移动、联通两个通讯网络,全镇无线电话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全镇镇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达18平方米,城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23.6平方米。镇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镇有光荣敬老院一所,可解决近百名五保户的集中供养。
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创建部级文明单位1个,省级文明单位个,市级文明单位4个,创建县文明单位10个,文明村5个。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组建了治安巡逻队,建立领导、部门、责任人齐抓共管的信访接待处置网络和长效机制,全镇社会大局稳定,群众安居乐业。
村镇建设小城镇建设打破了原镇区建设格局,克服了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弊端,保留了老街明清风貌的建筑风格,将镇区规划为工业区、商贸区、服务区、文教区、行政区、文化娱乐区、居民区等七个功能区,现已建成江北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大别山茶市”、白露河集贸市场、紫东花园区、白云商夏大楼、邮政大楼、电力大楼、文化服务中心大楼、幼儿中心大楼、镇中心卫生院门诊大楼、镇一中教学楼和实验楼、具有交通纽带作用的白露河管式桥。打通了南商路、新华路、规划启动了新华路和106国道连接线建设,形成了“四大板块”,即以大别山茶市为中心的商贸服务区,以高中和一中为中心的教育文化区,以东市场为中心的农贸区。以老街为中心的居民商住区。中心镇区面积扩大到3.5平方公里,已初步形成了“六纵六横”的小城镇建设格局。
围绕新农村建设,已建成双轮工贸小区、新华开发小区、汪河及新光桥商贸小区、东岳庙经济小区,从而拉大了小城镇建设框架,集镇居住人口增加到1.8万人。
镇区水电、交通供水、环卫、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镇区绿化覆盖率达40%,1999年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市级综合改革试点镇。
地方网站2006年12月,白雀园人创办“白雀人之家论坛”。白雀人之家采用phpwind文本论坛,注册会员达1.5万人,日在线500人,成为白雀园互联网历史上第一个本地论坛社区。
2007年11月,白雀园信息网成立正式上线,白雀园信息网的成立标志着白雀园本地互联网信息进入新时代,从而更加全面的宣传和展示家乡作出新的贡献。
代表人物白雀园人杰地灵,先后涌现出不少名人和志士。如清道光年间著名诗人胡培桂,著有《晚香斋诗集》二卷;清光绪年间任京济道督察院监察御史的曹登庸(与李鸿章同代)等等。
现代人物从白雀园走出三位共和国的将军和大批革命干部,师、地级以上的有:
傅家选:白雀镇鸡冠村人,1929年参加革命,1955年授予少将。济南军区副司令员。
杨明山:白雀镇杨寨村人,1929年参加革命,1964年晋升少将。河北省军区政委。
邹善芳:白雀镇刘家冲人,1929年参加革命,1955年授予少将。河南省军区副司令。
冉虹:白雀镇彭家湾人,1938年参加革命,1958年授予大校。空军政治学校校长。
刘仕香:白雀镇刘家畈人,1929年参加革命,中共北京市委党校顾问。
王永亮:白雀镇王家湾人,1931年参加革命,天津机床厂副厂长。
王迪类:白雀镇街南人,1932年参加革命,重庆二轻局副局长。
徐玉贵:白雀镇人,1931年参加革命,徐州铁路局局长。
还有老红军干部:
肖德荣(南京市行政管理处副处长)、邹以效(许昌粮食局顾问)、张开强(商城民政局局长)、毛国民(志愿军后方16医院院长)、李儒海(吉林四平动力厂书记)、雷甫臣(信阳市公安局教导员)、傅家明(光山人委办副主任)等。
获得荣誉2020年6月24日,被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评为“信阳市2019年度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