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师范学院

时间:2023-10-17 20:38:03编辑:莆田seo君
历史沿革

郧山书院时期(1904年以前)

十堰校区北京路正门

明朝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郧阳巡抚于湛在府署东北所建的“郧山书院”(已淹没),礼部侍郎马理为之作《郧山书院记》,郧阳知府徐桂亦作有《郧山书院尊经堂记》,表彰于湛之功德,赞为“大雅之政”。万历十四年(1586年)知府沈鈇增修。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守道鲁之裕因书院坍塌而重建之;

清乾隆十三年(1748)知府张世芳重修,四十七年知府曾恒德再修;嘉庆二年(1797)东西斋舍多有倾圮,知府王正常补葺,改名“龙门书院”;道光二年(1822年),皇帝下圣旨拨付郧山书院办学经费,次年学政杨怿曾将书院从府署东北移至移建于旧通判署址(今郧县城关镇),后知府李羲文修理讲堂学舍;咸丰九年(1859年)知府李宗涛又重修;由于地势低佳,不适宜办学,同治八年(1869年),知府金达迁郧山书院至郧阳城北三元宫(今郧山中学校址),并作《移建郧山书院记》,后来的郧阳府师范学堂、郧山中学、湖北省立第十一中学、郧阳中学校址均在此处。

前师范时期(1904—1954)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根据两湖总督通令,各州、府、县书院一律改为中学堂或师范学堂旨意,郧山书院更名为“郧阳府师范学堂”,生源来自郧阳府属各县秀才和优秀的童生,民国初年郧阳府属各县的初等、高等小学堂教师,大多是“郧阳府师范学堂”的毕业生。

民国元年(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宣布废除忠君、尊孔、读经,改革学制、修订课程,推进社会教育。他改中学堂为中学校,学堂监督改称校长,“郧阳府师范学堂”因而易名“郧山中学”,学制四年,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教育家杨献珍于1913-1915年在这里求学。

民国十一年(192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学校系统改革令》,实行新学制,学校更名为“湖北省立第十一中学”。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易名为湖北省立初级中学,设简易师范班。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增设中师班。

校园风景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全省中学联合,学校更名为“湖北省立联合中学郧阳分校”,含高中、初中、师范三部分,校址一度迁至郧阳府学宫大成殿(今郧县城关镇西岭街郧阳汽车改装厂内,即将淹没)。学校接纳来自山东、武汉、襄阳等沦陷区流亡师生数千人,办学规模一度达到2400人,居全省之冠。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经房县籍省参议员段锡三提议师范部搬到房县,拟抗战胜利后搬回郧阳专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郧阳联中一分为三,即省立第八女高、省立郧县初级中学和省立房县乡村师范学校。同年9月,郧县原址新组建省立郧县简师,丁裕超任校长。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省立郧县简师并入,改为八师分部。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鉴于八师房县本部与郧县分部相距300余里不便管理,宜昌地区已无师范,八师房县本部改名为湖北省第六师范学校,抗战胜利后迁往宜昌。同年6月在郧县的八师分部扩建为湖北省立第八师范学校,属于中师。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省立八师由三皇庙迁到城内察院街,后又改名省立郧县师范学校。郧县解放前夕,学校曾被迫先后迁往均县、襄阳、公安县。

全国解放后,经省政府批准,留校师生又从公安县等地迁回郧县。

1950年3月28日,省教育厅通知郧阳专署,批准成立“湖北省立郧阳联合中学”,郧阳联合中学内设中学部、师范部和师训部,还办有附属小学,王少白任校长,吴逢亮任师范部主任。师范部即郧阳师范学校的初创阶段。

师范时期(1954-1976)

1954年秋,为适应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经省教育厅批示,郧阳联合中学分为郧阳中学和郧阳师范学校,师范部从郧阳联中分出,单独建校,校名为湖北省郧阳师范学校,迁至郧县老城朗日郧阳府衙(已淹没)为校舍。

1956年前后,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颁布试行了《师范学校规程》和《师范学校教育实习法》,颁发了《师范学校教学计划》,编写出版了师范学校各科教学大纲和教材。

1958年,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上马,学校后靠,迁至郧阳中学(三元宫)东侧,是为第2次搬迁。

1967年,因修建丹江口水库,郧阳师范老校址被全部淹没,经郧阳地区同意,郧阳师范学校迁到十堰市白浪公社马路大队,是为第3次搬迁。

1970年,为支持第二汽车制造厂建设,学校服从上级安排,将整个校区转给铸造二厂,并经过认真选址并报地区同意,新的校址选在了郧县城东四公里杨溪公社红旗大队的香炉洼,是为第4次搬迁。

1975年9月,学校在中文、数学两个专业开设“高师班”。

高专时期(1977-2016.3)

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湖北省政府批准,郧阳师范学校改为华中师范学院郧阳分院,开始招收三年制大专生,开办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5个专业。[4]

1978年12月28日,国务院批准在华中师范郧阳分院的基础上成立郧阳师范专科学校,学制三年。

1979年6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从郧县搬迁至丹江口市东北郊七华里的金岗山为校址。

1980年元月,丹江口新校基建工作全面铺开。

1981年至1983年暑假,各专业陆续从郧县迁到丹江口新校址,郧阳师范专科学校完成了历史上的第5次搬迁。

1982年省教育厅对师范专科学校的专业结构设置进行调整,郧阳师专被确定为文科为主的学校,停止了物理、化学两个专业的招生。

1983年经教育厅批准,增设政史专业,同时开办干部专修科、教师进修班和成人函授教育,生源以郧阳、十堰、神农架为主,面向全省招生。

1985年9月,物理、化学专业恢复招生。

1987年,学校成立成人教育处。

1989年,在郧西、郧县、房县、丹江口市15所中学建立实习基地。

1993年6月2日,经原国家教委批准,郧阳师范专科学更名为“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增设应用电子技术、化工工艺和体育教育专业。

1997年,学校开设本科班,校园规模全面扩大,办学层次、师生数量及招生省份增加,先后开办了会计、电子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等专业。

2005年,学校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人才工作水平评估,获优秀等级。同年,十堰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学校进行整体扩建,省政府原则同意扩建方案,新校区建设正式启动。

2008年,学校召开了十堰市大学生顶岗实习研讨会,按教育部要求进行教学模式改革,非师范专业改为2+1”模式,师范专业改为“2.5+0.5”模式。

2009年秋季,十堰新校区正式启用。

2010年10月,学校办学主体迁入十堰城区。

2011年,学校报请省教育厅批准,在丹江校区开办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并利用暑期为竹山县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开展职后培训。

2015年9月,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申报新设为汉江师范学院,并接受考察。

本科时期(2016.03以后)

2016年3月22日,国家教育部批准同意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汉江师范学院。

2020年6月,发起成立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高校联盟并当选副理事长单位。[4]

办学条件师资队伍

汉师初夏

截至2022年11月,专任教师66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232人,硕士及以上教师560余人,[8]“双师型”教师286人,全国优秀教师和湖北名师各1人,湖北省优秀教师4人。聘有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00余位知名学者、博导为客座教授,常年聘有外籍专家在校任教。全国优秀教师(1人)龙德清湖北省名师(1人)王进湖北省优秀教师(4人)喻斌、罗远芳、孟宪杰、李晓燕国家级、省级专家名单郑格予、张昌斌、杨立志、杨洪林、杨立志、龚举善、周天宏、潘世东、陈俊、杨华山、孙勇、徐玉华楚天技能名师名单杨前明、李厚贵、张苏、戴志远、曾科、叶付仁、陈少华、徐爱华、张志锋、陈默、许文海、曾春、陈尚文、殷嘉新省级教学团队(专科)语文教育(负责人:程明安)、物理教育(负责人:陈俊)院系概况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设有11个学院,37个本科专业,9个专科专业,涵盖教、文、理、工、管、艺等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专业为基础、非教师教育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学校面向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有全日制在校生14000余人,其中本科生4900多人。学校已有42届毕业生,为鄂西北地区输送了各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10万余名专门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8]

本科专业

学院本科专业汉江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汉江师范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网络与新媒体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信息,详情请查看资料[9]

专科专业

学院专科专业汉江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汉江师范学院文学院小学语文教育汉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小学英语教育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信息,详情请查看资料[9]

人才培养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拥有央财支持重点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项目3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4个,省级优秀教学基层组织3个,湖北省“荆楚卓越教师”协同育人计划项目2个,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个,湖北名师工作室2个。省优秀中青年创新团队建设项目3个,“楚天技能名师”教学岗16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5项。拥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11门,在线开放课程26门。承担“国培计划”项目38个,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项目14个。拥有校内教学实验中心(实训基地)6个,实验(实训)室130个,校外实训基地152个。[8]

中央财政支持建设重点专业(专科):学前教育、旅游管理。

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专科):计算机软件与应用技术实训基地、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

湖北省高校实习实训基地(专科):湖北武当山太极湖发展集团实习实训基地。

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专科):新闻采编与制作实训基地、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

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专科):旅游管理、应用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方向)。

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专科):语文教育。

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专科):商务英语。

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专科):学前教育原理、教师语言。

湖北省重点专业(专科)

序号

专业名称

负责人

所在系

1应用电子技术王安福汽车与电子工程系2新闻采编与制作叶艳芳中文系3计算机应用技术曹大有计算机科学系4应用化工技术李业梅生物化学与环境工程系5商务英语陈梅外语系

以上数据为不完全信息,详情请查看资料[8]

湖北省精品课程(专科)

序号

课程名称

负责人

所在系

1中国古代文学史喻斌中文系2大学物理王绍明汽车与电子工程系3现代汉语王进中文系4古代汉语程明安中文系5武当文化概论杨立志旅游与管理系

校级精品课程(专科)

序号课程名称负责人所在系1心理学曾跃霞教育系2教师口语江尚权中文系3英语阅读李光群外语系4英语听力计道宏外语系5模拟电子技术王安福汽电系

教学成果

序号

获奖者

成果名称

奖项名称

授奖单位

获奖时间

1陈俊、郑传芹李晓军、柯昌盛张炳“职前职后一体化”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2013年第七届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北省人民政府2013/032潘世东、王道国《汉水文化概论》2013年第七届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三等奖湖北省人民政府2013/033郝文华、陈洁金克中、付开平《汉字识字教学基础教程》湖北省人民政府2013/034杨立志、宋晶王道国、廖兆光张全晓《武当文化概论》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2009年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北省人民政府2009/115谢忠凤、刘文菊童肇勤师范院校《教师口语》教学新探——《教师口语》与《大学语文》的整合与优化2001年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三等奖湖北省人民政府2001/09
科学研究科研平台

截至2016年4月,学校有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1个,十堰市科技创新团队1个,4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8]

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汉水文化研究基地。

省级科研机构: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

十堰市科技创新团队:珍稀药用植物繁育创新团队。

校级科技创新团队:武当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汉水与十堰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应用化学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应用物理学科研究中心、学前教育研究中心。

科研成就

雪之国

2010年至2016年,学校教师公开发表论文2170篇,其中被SCI、EI、CPCI收录76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02部,研究成果获省、市政府奖励69项,获国家、省、市(厅)级立项教科研课题109项,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成果鉴定4项,授权专利10项;获湖北省科研成果三等奖4项,十堰市科研成果奖72项。[6]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6年4月,汉江师范学院(原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总量达到260余万册,其中电子图书130万册,中外文纸质报刊700余种,拥有11个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开通20余个试用数据库。[8]

学术期刊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是湖北省教育厅主管、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设有武当文化研究、汉水文化研究、基础理论研究、教育教学研究、实践与应用研究、编辑出版研究、法学研究、政治经济研究等栏目;已出版发行150多期,先后被评为“全国高职高专学报核心期刊”、“全国高职高专十佳学报”、“湖北省优秀期刊。[8]

学术交流

2020年4月,教育部印发通知,启动实施全国高校与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帮一”行动。汉江师范学院作为受援高校位列其中。与48对高校开展帮扶行动,支援高校包括34所中央部委直属高校、4所省属普通高校、10所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帮扶行动时间定为2020年4月至9月,并将根据疫情防控安排适时调整。支援高校与受援高校将共享就业岗位信息,共享网络招聘平台、联合举办网上招聘活动,并在掌握岗位需求信息和大学生求职意愿基础上,利用大数据技术等实现人岗匹配、精准推送,帮助受援高校毕业生获取更加丰富、更加精准的就业信息服务。[1]

获得荣誉

2020年6月12日,由四川文理学院倡议、川渝陕鄂四省(市)22所高校联合发起的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高校联盟成立大会在四川文理学院举行。汉江师范学院当选联盟副理事长单位。[2]

汉江师范学院

2021年6月,汉江师范学院党委被评选为十堰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文化传统形象标识

校徽

汉江师范学院校徽以蓝白两色为基调。外沿部分由毛泽东书法字体“汉江师范学院”和学校英文全称“HanjiangNormalUniversity”构成。中心部分由“汉江”和“师院”两词的首字母“H”、“S”变形而来,分别为两片船帆与蜿蜒流淌的汉江的抽象图案,寓意着莘莘学子在这里扬帆启航,开始人生的新起点;“1904”标明学校前身“湖北郧阳府师范学堂”创办于1904年。整个校徽构图简洁、形象鲜明、寓意丰富。

校徽

校旗

汉江师范学院校旗为红底黄色图案,正中横向放置校徽和校名。

校旗

校名

校名

汉江师范学院校名采用毛泽东书法字体集字而成,风格豪放酣畅,苍劲有力,底蕴丰厚,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品位。精神文化

校训

立德、启智、修能、笃行

立德,为树立德行,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启智,为开发智慧,语出《六韬》:“心以启智,智以启财,财以启众,众以启贤”;

修能,为培养能力,语出《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校训

笃行,为努力实践,语出《礼记·中庸》:“明辨之,笃行之”;

综合起来,意思是树立高尚的品德,积极开发智慧,认真培养能力,努力付诸实践。

校园活动

截至2016年4月,汉江师范学院有沧岳史学社、棋艺协会、楚韵汉服社、书画学会、环境保护协会、科技协会、空手道社团、职业生涯发展协会、读书协会、Ace魔术社、演讲协会等社团。

汉师之春

上一篇:三五香烟价格表和图片

下一篇:烤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