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建王桥公社,1983年乡。1997年,面积75平方千米,人口5万,辖王桥东、王桥南、王桥北、五里河、南张楼、大凡村、王大庄东、王大庄西、郝庄、焦庄东、焦庄西、杨关庄、亓庄、白老家
王桥乡
、梁尧、李摆头楼、陈小庄、东张楼、李庄、陈店、赵庄、烟墩、王庄、李小楼、蔡油坊、赵小楼、王元子、蔡庄、蒋市元、谢元子、冯楼、靳庄、王里王庄、赵岗、崔庄、黄辛庄、底庄东、底庄西、葛岗集39个行政村。行政区划王桥镇位于民权县中部偏东,黄河故道北岸。面积72平方千米,人口5.1万人。辖东张楼、五里河、王大庄东、郝庄、亓庄、杨关庄、底西、焦东、葛岗、柴油坊、靳庄、赵小楼、良尧、黄辛庄、烟墩、王元子、冯楼、李小集、王北、南张楼、王南、蒋柿元、王东、三里王庄、赵岗、大凡村、王庄、崔庄、陈店、陈小庄、焦西、李摆、底东、赵庄、李庄、王大庄西、白老家、柴庄、谢元子39个行政村,123个自然村。民荷、民曹公路过境。
王桥乡区域代码
统计用区划代码名称411421212201东张楼村411421212202五里河村411421212203王大庄东村411421212204郝庄村411421212205亓庄村经济
王桥乡
近年来,王桥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竭力创造优良环境,打造企业发展平台,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投入基础建设资金2000多万元,完善了王桥集道路的修建及工业区、商业区,服务配套设施,使王桥集进一步美化、亮化,成为设施齐全,功能多元化的现代化城镇。乡镇企业、民营经济迅速发展,招商引资效果显著,各类企业600余家,产值2.1亿元。中美合作和昌饲料有限公司采用美国贝瑞尔技术与国家大型企业江苏正吕集团联姻,生产各种畜禽、水产饲料,弥补了豫东地区饲料工业的空白;王桥天裕酒业有限公司采用新工艺、新配方生产的贵人醉牌干红、干白葡萄酒获国家果酒类金奖,绿色果饮系列产品创造众多著名品牌,新研制绿色饮品贵夫人醋投放市场深受赞誉,产品供不应求。
王桥乡镇企业及民营经济发展迅速,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连年提高,乡镇企业收入1.2亿元。王桥乡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形成规模,木材加工、食品加工、建材业突起、天裕果酒有限公司,天元食品厂、大型饲料加工厂等龙头企业得到长足发展。个体私营企业1200余家乡镇企业及民营私营企业发展500余家。王桥乡民风谅朴,社会安定。
乡民风淳朴,资源丰富、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为王桥的经济发展和外商投资创造了优良的条件。
文化特色产品王桥乡麻花
王桥乡还是清代贡品麻花之乡,工艺沿传300余年,贡品麻花以其独特的风味不断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在北京、上海等20多年大中城市设立了营销网络,其产品先后获得中国食品博览会食品类金奖、法国科技监督评委会向欧盟市场推荐优质产品等20多项荣誉称号,2001年出口韩国打入国际市场。王桥乡曾获全国“泡桐之乡”美誉,是我国带叶栽泡桐的发源地,创造了泡桐单株积材5.4方历史纪录。先后有美国、加拿大、日本、匈牙利等27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参观考察,该乡桐木资源丰富,优质桐木积材上千万方,是制作各种家具与工艺品的优质材料,同时也是出口创汇的宝贵资源。
2006年该乡又一大型招商引资企业豫东红枫木业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历史典故王桥乡境内的麻花庄麻花,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北侧0.5公里处。该村以风味小吃麻花得名,并有着一个传奇的故事。
清乾隆五年(1740年),张姓自山东省曹县张庄寨迁此,耕作之余兼营麻花生意。相传,张
王桥乡
家麻花创于明代,由精面粉、小磨香油、碱面、糖稀、食盐等原料配制,经和面、切块、揉条、上劲、烹炸等工序加工制作而成。其成品香酥可口,脆而无渣,放在碗中稍用水浸即刻膨大,食之松软而不腻,倘若将麻花用火点燃,如蜡烛一般燃烧以尽。包装好的麻花,从春季放到秋季仍焦酥如初,色泽金黄透亮,实可谓独具风韵,堪称奇品。对此人们赞道:“吃着咯喃喃,夜间能点灯,落地粉粉碎,人水扑楞楞”。极尽其妙。据称,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路过此地,忽闻阵阵香气缭绕,即命御史打探,方知张家在制作麻花。乾隆皇帝食之盛赞不已,遂赐村名为麻花庄。至此,麻花庄张家麻花便作为贡品年年进奉朝廷。风俗习惯王桥乡喜庆礼俗以“老人祝寿”、头生婆儿“圆九”较为普遍。老人祝寿本县俗称“做生”。过生日一般为“花甲之年”。六十六岁祝大寿。乡下有“六十六,割块肉”之说。祝寿之日,儿女们欢聚一堂,为父母送些爱吃的食品。亲朋故友以备寿礼前往祝贺,一般设宴招待。“圆九”民权亦称“送粥米”。头生婴儿出生三天,由其父到岳丈家报喜,约定贺喜日期,一般女要为第九天,男婴为第十二天,故称“圆九”。
社会教育建设2008年以来,民权县王桥镇利用远程教育,积极探索工作新途径,结合学用工作开展“八进农户”活动,受到了全镇群众的好评。通过“八进农户”的开展,乡司法所通过远程教育站点举办法律知识培训班,深入开展法律集中宣传教育;乡计生办把远程教育引入乡村人口学校,利用远程教育对育龄妇女进行计生知识学习宣传;镇劳保所在远程教育站点开设职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镇农技站利用远程教育开展农业科技答疑100余次,有效解决了群众遇到的种植、养殖等方面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