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县辖镇。位于县境南部偏西,东与八里湾镇相连,北接高桥河镇,西及南与武汉市黄陂区接壤。面积78.26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21758人(2017年)。辖25个行政村。镇政府驻熊家湾,北距县城28千米。京九铁路、武合铁路、武麻高速公路、红安连接线、熊长线过境。
觅儿寺镇
历史沿革1949年设金山乡,1959年改觅儿公社,1987年建觅儿寺镇。1996年,面积90平方千米,人口4万人,辖周家楼、柏树岗、徐家楼、李家畈、张湾、普安桥、尚古山、董湾、郑家岗、新集、依河墩、王槐湾、凤凰山、栗林岗、柏林湾、杨家田、栗梓园、中分湾、夏家寨、座坡店、凉亭、黄家岗、茶庵庙、张胡家、分水岭25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觅儿寺。[1]
文化觅儿寺镇,在红安来说,虽然没有七里坪镇那样显赫的名声,也没有八里湾镇那样古老,然而它曾经因为有一座名曰“觅儿寺”的寺庙而名扬四方,尤其是有关修建“觅儿寺”的一些传说,更吸引了不少的信男善女前往寺庙顶礼膜拜,使这个原来不大出名的集镇名声大振。
觅儿寺镇
觅儿寺镇原名永新集,是一个地处丘陵岗地的小镇。原来在250米左右的狭长街道两旁,有一些房屋矮小的杂货铺、饭馆、酒店、客栈等各类铺面。虽然不很繁华,但每逢赶集或年节到来之时,小镇上除了进行各种商品和农产品交易外,唱戏的、说书的、卖艺的也到镇上各显神通,使小镇突然热闹起来。就在这种热闹的气氛之中,发生了一件影响到“永新集”由此“改名换姓”的事。
相传,有一天一个名叫徐必清的外乡人,带着他的儿子到永新集赶集,一派热闹景象深深吸引了他们父子俩,一时买东西;一时看戏,兴致很高。特别是徐必清的在看戏时被戏的情节所抓住,竟然连身边的儿子离开自己去看其他热闹也未被发觉。当他发现儿子走失后便到处寻找,结果不见踪影。于是他走进集镇上的一个小庙,求助神的保佑,发誓如能找到儿子,定在集上修一寺庙。后来,儿子在人们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他自认为是“神”的威力,便决心修庙还愿,并取名曰“觅儿寺”。
另一传说云:徐是当地居民,他兄弟四人,老二无子,盼儿心切,遂将分得的田产变卖修一寺庙,以祈佛赐子,故取名为“觅儿寺”。永新集也改为此名。
与另一传说相似说法,摘觅儿《徐氏宗谱》载:《觅儿寺的来历》
余有执友徐君守忠讳臻者,身列明经乃好善君子也。中年艰嗣,余常过访,因饮余以酒。酒至数巡,始叩余曰:“余德谅薄,有妻数人育女无子,宗祠乏人,予以不胜殷忧。弟不知儿亦可觅乎否?”余应之曰:“可!”彼又曰:“必何如而后可?”余应之曰:“惟德斯可感神,其积善也,隆其受福也,必广惟神,实能眷德其修凝也,固则其发祥也。必长独不闻叔梁艰嗣而尼山一祷,遂生孔圣之皇皇乎,惟修行轻俟之可耳。”徐君一聆余言遂作(辑)而曰:“神可有灵,吾其于西山之东建庙二重,上塑西方佛像,前塑东岳帝像,名其寺曰“觅儿”,割近庙之屯田三斗,民田二石二斗,付住持僧耕种,收租,永远供俸香灯之费。更于寺之南河建桥一座,以便行旅之往来。迨成功之日,子其为我记之。”余时连声一应,遂痛饮一夜,不辞而去。未逾三年,余散步西林之表,望见瓦缝参差,鸟革翚飞者,徐君之庙宇告成也。耳闻人称利济褰裳无庸者,徐君之桥梁事竣也。余因携仆往观焉,趋乎庙以内,但见神光朗耀,列像森严。周游乎庙以外,又见古木重园,鹤巢之上,其所谓禅宫胜地也。其祀神之,礼已云谨矣。矧手桥建衢而济人之功亦复不浅哉。夫徐君勇之于从善如此,虽云艰嗣,而将来之麟趾呈祥,螽斯衍庆,固可察而知,即他年之紫袍金带,象简乌纱,亦未必非一人之积善,有以基之也。于时忽触徐君前日觞余之言,因综其事之始末以为记。
行政区划2004年,人口34371人,面积90平方千米,辖周家楼、柏树岗、徐家楼、李家畈、张家湾、普安桥、尚古山、董家湾、郑家岗、新集街、依河墩、王槐垸、凤凰山、栗林岗、柏林湾、杨家田、栗梓园、中分湾、夏家寨、座坡、凉亭、黄家岗、茶庵庙、张胡家、分水岭25个行政村,镇政府驻熊家湾。
镇政府驻熊家湾。辖25个村委会:
名称区划代码周家楼村421122106201柏树岗村421122106202徐家楼村421122106203李家畈村421122106204张湾村421122106205经济
该镇以农业生产为主,自1998年以来,镇农业在稳定生产的基础上,发展并形成以油菜、花生为特色的油料产业;以养猪养鱼为重点的养殖业;以岗地资源开发为特色的林特产业这三大特色经济。有建筑公司、线材厂、制鞋、制革、食品加工等多家镇办、村办、联办、个体办企业。并通过招商引资开发出中药材基地,优质水果基地。
觅儿寺镇山清水秀、民风纯朴、文化积淀厚实。革命战争年代走出人民军队高级将领张天云、徐青山等。在当代更是享有红安文化之乡盛名。从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觅儿寺镇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
农业发展2005年全镇经济总收入1648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112元。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了巩固。全面落实了党在农村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了农业技术推广力度,科学合理地引导广大群众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按照“稳粮扩油,发展多经”的思路,较好地实现了调整增收目标。花生主导产业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播种面积扩大,产量大幅提高。优质农产品品种和高效种植模式开始大力推广,“鄂晚粳3号”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且喜获丰收。油菜种植面积达2.5万亩,实现了“双低”油菜一律化。养殖业生产继续发展,全镇规模养殖大户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分水岭村优质仔猪生产基地已经形成。林特生产达到前所未有的新水平,银甜梨基地进一步发展壮大,已成为全县叫得响的品牌。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农民人平纯收在2006年达到2122元。
社会全面发展。狠抓了财源建设,国地两税超额完成,占全年计划的105.3%;突出抓好了计划生育工作,广大群众的生育观念逐步转变,生育秩序得到有效理顺,奖励扶助制度全面落实,优质服务渐渐深入人心;切实加强了政法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结合新的信访条例出台的契机,进一步加大了创安工作和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力度,打击了黑恶势力,维护了社会稳定。全镇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位居全县第一名;深入开展了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全镇精神文明建设氛围越来越浓;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常抓不懈,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受到了县委的表彰;继续推进了“两孤”、“四有”爱心救助工程,孤儿、孤老的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坚持和完善了村主职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在镇财力较紧张的情况下,解决了4名干部的养老保险问题,极大激发了村干部的工作热情,这项举措在全县是独一无二的;顺利推进了事业单位的转制工作,实现了“以钱养人”转为“以钱养事”的改革目标;基金社(站)兑付工作全面完成,切实维护了广大股民的合法权益;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民兵预备役和征兵工作有序进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农村财务“双代管”全面铺开;妇联积极开展了单亲母亲救助活动;工会认真解决了出现的一些难点和热点问题,共青团充当了改革和发展的排头兵。
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觅儿寺镇共新修水泥硬化路面60余公里。全长12.7公里的内环公路已全线贯通,极大缓解了广大群众买难、卖难、行路难的问题。自来水建设已完成勘测设计,方案选定,并多方筹措资金。小型水库整险加固,泵站、渠道得到有效管理。有线电视开始进村入户,教育网点有序撤并,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极大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深入人心,农民群众的参合率达到83%,较好地克服了无钱治病、因病返贫问题。
觅儿寺镇
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加强。认真开展了第二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启动了第三批先进性教育,较好地实现了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干部转作风这一目标。扎实推进了“三联两带”和“五个基本”建设,顺利完成了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招商引资为了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将军牌、走招商路、建后花园、树新形象”的工作思路,进一步促进全镇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觅儿寺镇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上认识、强措施、重实效,充分发挥自身的交通区位优势和山水资源优势,迅速在全镇掀起了招商引资工作的新高潮。通过不断努力,在2004年,觅儿寺镇成功引进了由武汉老板投资1200万元的尚古山石料厂,投资380万元的汉成电器有限公司,投资100万元的张胡家村砖厂;
2005年,觅儿寺镇促成江苏江都建筑工程公司注资800万元,帮助镇建安公司将资质由三级升为二级,极大提高了建安公司的信誉和质量,建安公司不断拓展外埠市场,截至目前,已在各地中标近7000万元;随着内引外联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吸引,我们还相继引进了投资80万元的粤汉养殖场,投资100万元的三叉路精米加工厂,投资280万元的红安县生活资料公司尚古山烟花爆竹仓储。觅儿寺镇再加力度,再上措施,相继引进了由武汉老板投资300万元的红安县华信建材有限公司,由福建老板投资500万元兴建的隆盛石料厂,另外,香港瑞云国际酒业管理有限公司也准备在尚古山村兴建云鹤生态休闲山庄进行旅游开发,首期投资2000万元。
文化教育觅儿寺镇
觅儿寺镇文化活动的繁荣培养了大量的文化人才。如觅儿寺镇农民作家徐绪略,创作了上百篇文学作品,出版了长篇红安机智人物故事《秀才外传》。青年作家徐绪敏,2005年创作的大型革命历史楚剧《风雨情缘》,被推荐为省精品剧目,并准备在“八艺节”上展演。还有袁小建、徐新民、周长元等一大批文化人才,已纷纷走向各地工作岗位。觅儿寺镇民间文艺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镇内有鼓书艺人7人,皮影班2个,几乎村村都有牌子锣鼓。该镇著名北路流派鼓书代表艺人叶自清,年轻时师从胡明朗。在以后的从艺生涯中,将鼓书表演不断进行改革。在表演上将唱、做、念、打融为一体,重表现节奏。讲字正腔圆,重观众听觉,讲鼓书的韵律。他的演技不仅在红安境内有影响,并在黄冈、麻城、新洲、黄陂四市极具名气,其弟子遍布鄂东北。镇内周家楼村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高跷》闻名于全县。它分“文高跷”和“高跷亭子”两种表演形式。“文高跷”(俗称“八仙高跷”)是由六名男女踩着六尺高的高跷、装扮成神话故事中的“八仙”,进行表演。“高跷亭子”是由一名男子踩着3尺高的高跷,身上缚重60斤的铁架,一小孩在架的顶端翻跟斗。两旁各有一个坐架,一对双胞胎男性幼儿分别缚在坐架上,在锣鼓、鞭炮声中,踩跷者绕场游走,上面小孩不停地翻跟斗,表演十分惊险。在红安县第三届民间艺术节上,“高跷亭子”获表演一等奖,并在中央、省电视台专题新闻节目中播出。
觅儿寺镇农民热情好客。每逢贵客或宴请亲朋好友,便摆开八仙桌,用当地蓝花大品碗盛满美味佳肴,而且每道菜必须是双份,以体现主人之盛情。当地村民还崇尚佛教,讲求善恶因果。2003年,当地群众与在外经营的老板等人自愿发起集资捐募活动,在觅儿寺建起一座480平方米的庙宇。2006年4月2日,省佛教协会在觅儿寺举行了隆重的“主殿落成,大佛开光”仪式,前来瞻仰的群众达3万余人,其规模之盛大是空前的。
觅儿寺镇中小学名录
周家楼村小学柏树岗村小学徐家楼村小学李家畈村小学张湾村小学普安桥村小学尚古山村小学董家湾村小学郑家岗村小学新集街村小学依河墩村小学王槐湾村小学风凰山村小学粟林岗村小学柏林湾村小学杨家田村小学粟梓园村小学中分湾村小学夏家寨村小学座坡村小学凉亭村小学黄家岗村小学茶安庙村小学张胡家村小学获得荣誉
2020年7月29日,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