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故宫,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明中最著名的建筑之一,承载着600余年的传奇故事。
一年四季,故宫时而温雅,时而端庄,时而肃穆。即使对故宫知之甚少的人,置身建筑群中也会被其宏伟所倾倒,对中华民族的博大文化感到惊叹。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深度解读故宫的厚重历史,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围绕故宫文化推出《“李”解故宫之美》《故宫如梦》《故宫里的大怪兽》《我是故宫“看门人”》等系列丛书,以多层次、多角度为读者们展现了故宫的东方建筑之美,百年宫阙之梦,上古神兽之趣,千年传承之变。
故宫之美故宫,这座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宫建筑群,其伟大已经凝结为经典。
这一点在《“李”解故宫之美》一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解读古代建筑美学,领略社会历史风情,探寻传统文化底蕴,感受故宫独特魅力。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李文儒与著名摄影家李少白以独到的解析与精美的摄影,宏大的建筑、深厚的文化一一展现,引领读者找到文化之本、文化之根。独到的解析与精彩的摄影相得益彰,图片和文字都凸显个性。
在李文儒笔下,紫禁城其实是一个“主题先行”的艺术结晶,即中国帝王意志、统治思想、传统文化的艺术结晶。
“二李”从“意”“形”“声”“色”四个方面,由内到外,由整体到局部,全方位介绍了故宫的修建背景、规划、历史沿革,描写刻画了故宫的殿、门、墙、屋顶、脊兽、雕塑等建筑元素及周边环境,分析了建筑政治理念与建筑艺术审美之间完美统一的原因;在故宫中行走,在行走中解读,在解读中领悟;力图探寻现代社会对古老紫禁城的理性解读与感性领悟之间的碰撞。
以煌煌宫城昭示从皇朝到民国、从君主到民主之浩浩大势,唯有紫禁城;
以煌煌宫城见证没落帝制皇权祸国殃民、新生人民国家自主自强,唯有紫禁城;
以煌煌宫城彰显古代建筑文化、建筑科技、建筑艺术、建筑审美,唯有紫禁城。
从博物馆的现代文化价值、文化使命着眼,从故宫文化的价值构成和博物馆文化价值构成着眼,在书中,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李文儒不仅阐释了故宫之美,也在不断探索如何将见证帝制的紫禁城转型为人民的故宫。在完成了“谁的紫禁城”之文化民主转型之后,故宫博物院面临的重大文化任务,是如何实现以帝制皇权为核心的故宫文化向民主文化的本质性转型,是如何推进故宫文化为真正的民主文化建设做出历史性的新贡献——承担着由君主文化转型为文化民主并继续为推动民主文化建设做贡献的博物馆文化,任重道远。
作为一部专门对故宫建筑文化进行多角度解析的力作,《“李”解故宫之美》完美展现了故宫由内而外的独特魅力,图文并茂,文雅图精,激发读者对故宫的探索兴味,多层面呈现故宫的方式,同时又极具权威性、可读性与思想深度、收藏价值,带有鲜明的个性气质,也可以吸引广泛受众,是了解故宫、欣赏故宫、研究故宫不可多得的好读本。
故宫之梦不知为何,只要闭上眼睛,浮现在我心中的紫禁城的模样,总带着日暮的苍凉或是大雪的清寒,沉静之余让人思绪万千……
紫禁城,像一出真实的幻梦。它是历史留给后人的恢宏乐章,提醒我们正经历着的世间变幻和无常。
在自命为故宫“导游”的安意如看来,故宫是明清两代历史的载体。无数的重大历史事件、国家行政命令、朝代的更迭与权臣们的交锋都发生在这座曾经的皇城当中。在《故宫如梦》一书中,安意如为大家讲解了故宫里建筑的历史由来,既包括曾经住在这里的人,也包括在这里发生的事。
如今,故宫再也不是印象中高高在上的“皇城禁地”,也不仅仅是一个“打卡景点”。雕梁画栋,碧瓦飞甍,一草一木皆是华夏文明的注脚;堆金彩画的宫殿建筑,宛如一个讲述历史与民俗的大宝库。
在安意如的笔下,故宫就是一部浓缩的、厚重的、惊心动魄的明清历史,也是一个扑朔迷离的历史大舞台。帝后妃子、皇亲国戚、权臣贼子、社会贤达,历史要人和社会名流都曾在这里留下自己的足迹,他们把真实的自己留给了历史。皇权斗争、儿女情长、伦理道德、国破家亡……一部部历史长剧在这里上演。在悲春伤秋的感怀中,安意如用辞藻华丽、情真意切的笔墨提醒我们正经历着的世间变幻和无常。
安意如将这些内容用故宫的游览路线串联起来,通过华丽诡谲的文笔描述这里发生的故事,让历史与现实结合,令人能够身临其境地理解历史,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她也希望大家能通过她充满情感地表达,对故宫建筑、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理解中国文化含蓄而内敛的美,更加热爱中国文化。
一座紫禁城,诉尽历史往复悲与喜,从端门逶迤走来,恍若走入历史陈迹。
紫禁城,一出真实的幻梦。在悲春伤秋的感怀中,安意如用辞藻华丽、情真意切的笔墨提醒我们正经历着的世间变幻和无常。
故宫之趣文物是民族的共享记忆。每一件文物,都收敛着历朝的风雨,凝聚着时间的力量。这些文物历经风雨而来,每一个都是饱满的生命、岁月的传奇。浩瀚的中华文明历史长河里,民族记忆在一眼万年间迸发出时光攒积的震撼。
正如故宫建筑上、展品上各式各样的神兽,如今,它们不再是庙堂之高的陌生物件,而是携带我们文化基因的密码。
如今,正当我们思索探寻如何将故宫千年的历史文化讲述给孩子们时,反而忽略了,这些故宫里的神兽们都是“有故事的兽”。
天马、斗牛、吻兽、行什、角端……《故宫里的大怪兽》系列童话一书中,故宫中的神兽们纷纷亮相,作者常怡通过故宫实际存在的、看得见的“怪兽”和看不见的“神仙”,巧妙而深入地挖掘众多中国神话和传统文化资源。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提倡“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社会生根、发芽已成为时代潮流。《故宫里的大怪兽》中的怪兽源自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读者也可以在《山海经》等文化典籍中找到出处,常怡表示中国怪兽有一个庞大的体系,有很多历史和传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故宫是能引起人们无限想望的处所,这里有最厚重的历史、庄严的宫殿、最神秘的宫墙、血淋淋的宫廷秘史。在这样的地方,能产生宫斗戏,能写出开疆拓土的帝王谋略和朝代倾覆的历史悲歌,而那些盘踞各处的怪兽更是蒙着一层神秘的色彩。
但在《故宫里的大怪兽》这套“魔幻童话”中,故宫仓库管理员的女儿——小学生李小雨,因偶然捡到的宝石耳环,将庄严肃穆的故宫和那些神秘的怪兽请进了童话的世界,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李小雨误闯入怪兽们的会议,经历了种种不可思议的传奇,历史久远的怪兽们与先进的扫地机器人之间奇妙的对话;吻兽带李小雨游到日本去过节;天马听从李小雨的建议在故宫开设出租车业务;百鸟之王凤凰讨论新出的电视剧;龙的秘书科普历史上关于龙的许多传说……
一场又一场令人目不暇接的奇妙故宫探险之旅为小读者们呈现了“故宫之趣”,在满足了他们好奇心的同时,又满足了其天性中渴望探究未知世界的欲望,这种别样的成长体验,是献给孩子们的温暖而又美丽的礼物。
故宫之变世界文化遗产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包括从历史、艺术、科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以及与人类活动有关的遗址等。这些罕见且无法替代的珍贵财富,是全世界最有价值、最值得全人类共同了解和保护的存在。同时,这些记载和凝聚着人类历史发展的独特遗存,承载着各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折射着不同民族的精神特质。散落在中华大地的世界遗产,是中华民族千百年的文明和智慧的见证。
作为举世瞩目的世界遗产,故宫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见证者中华民族千百年的文明和智慧。作为前任看门人,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不断思考着如何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在《我是故宫“看门人”》一书中,单霁翔独家揭秘,首次完整记述在故宫博物院工作点滴,以独特的叙述视角解读了故宫博物院的社会形象转变,为读者们解答了故宫的许多故事和疑问。
《我是故宫“看门人”》从故宫“看门人”的角度,讲述了单霁翔在故宫博物院担任院长期间,通过各种举措让故宫博物院成为“活起来”的博物馆,实现“要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承诺的故事。内容涉及故宫博物院的文化传承、文物保护、管理改革、学术与教育、品牌建设、文化传播与交流等各个方面。
在该书中,单霁翔院长如数家珍地介绍了故宫这些年的变革,在第一章节“从「平安」到「点亮」:为了故宫的下一个600年”的引领下,分“故宫的珍贵文物有多少”“故宫博物院是个教育机构,也是个研究机构”“工匠精神感动了年轻的一代人”“管理改革——不一样的参观体验”“‘十亿万级’参观量的博物馆”“走出故宫:传播文化的使者”六个章节,介绍了故宫这些年的变革。
在单霁翔看来,定义一个好的博物馆的不是建一个高大的馆舍。一定要深入其文化资源,凝练出文化能量,举办好的展览、活动,让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博物馆对自己的现实生活的意义。人们闲暇的时候愿意走进博物馆;走进博物馆还流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去;回去以后还念念不忘、一来再来的博物馆,才是一个好的博物馆。
“门”字里面写一个“活”字,成为“广阔”的“阔”,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个典故。单院长称,在故宫博物院工作了7年多,他只做了一件事——将“活起来”的“活”字写入故宫的大门。
“过去我们从事历史研究、考古研究、博物馆管理,往往把身边的文化遗产看作是远离当今社会的过去的东西,它们只是被观赏、被研究的对象。但让文物活起来,需要让文物重回人们的生活。只有让人们感受到这些文物对现实生活的意义,人们才会真正地呵护文化遗产。
诚然,在一代代故宫人的努力下,故宫的故事被一一讲述给世人,这座集传统文化之大成的东方建筑既是古代人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与当代人对话的前行者。当一部部书籍经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重申时代创新的使命感,将承载民族共同记忆的故宫展现给读者时,六百余年故宫的厚重历史与勃勃生机徐徐焕发,中国传统文化正在当代传承弘扬、大放异彩。
(部分资料来源于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记者:朱珠
责编: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