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禄伯

时间:2023-10-11 11:13:36编辑:莆田seo君
人物简历

1961年,18岁的韩禄伯以优异的成绩,从卡塔维萨高中,进入威尔克斯学院学习音乐。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韩禄伯心中的艺术家之梦,渐渐为宗教文化的魅力所搅扰。当后者的影响力在青年韩禄伯的心中占据主导地位时,他毅然结束了已经两年的音乐专业的学习,于1963年来到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两年之后,他如愿以偿地获得了该校的宗教学学士学位。在确立中国宗教与思想文化为主攻方向以前,韩禄伯选择的研究方向是宗教史,1965至1966学年的研究生学习,韩禄伯是在Mircea Eliade和Joseph Kitagawa执教的芝加哥大学完成的,当他确立了自己的学术领域——中国宗教、哲学与文化之后,他来到威斯康星大学,师从周策纵(Tse-tsung Chow)先生,1973年5月,获“中国语言与文学”的文学硕士学位;1976年12月,获“中国语言与文学”的哲学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是《嵇康的生平、思想与诗歌》。1968—1970年,他在宾州州立大学哲学系任系主任的行政助理。从1973年起,他在威斯康星大学的附设课程班讲授中国文学。1974—1976年,任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讲师,讲授宗教研究、人文科学与汉语等课程。获得博士学位以后,他受聘于达慕斯大学:1976至1982年,任宗教学助教授;1982年获终身聘用资格,被擢为宗教学副教授;1986至1987年,任达慕斯大学亚洲研究计划执行主席;1988年升任宗教学教授;1992—1995年,任达慕斯大学宗教系系主任。在达慕斯,韩禄伯教授主要开设下列课程:《宗教经验的范式》(内容包括印度教、佛教和宗教学方法论问题等)、《中国宗教导论》、《中国佛教》、《中国民间宗教》、《道家与道教》、《儒教》以及有关中国宗教的研讨课(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宗教、道教、比较神话研究、比较民间宗教和中国古代神话等)。

理解

周策纵(1916.1.7~2007.5.7)湖南祁阳县大云市竹山湾(今湖南祁东县双桥镇竹山村)人。周鹏翥(聆字琴)长子。中学时开始文学创作。毕业后,曾任重庆市政府编审、国民政府主席侍从室编审,为蒋介石起草了一些文稿。1948年辞职,赴美国留学,开始潜心研究中国五四运动历史,获美国密西根大学博士学位。由论文扩写而成的55万字的《五四运动史》,1960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以英文出版,影响很大,再版7次,宣传了五四运动的历史价值。此后,又编著《五四运动研究资料》,收入了五四时期上千种报刊、资料。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夫人致信给他,感谢作者反映了她和罗素1920年访问中国时那个时代的和当时中国青年的精神与气氛。1996年江苏人民出版社把他的《五四运动史》译为《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在国内出版。

论文著作

韩禄伯教授为多种学术团体的成员,如亚洲研究学会、美国东方学会、美国古代中国学会、美国宗教学会、美国中国宗教研究会。1989年起,韩教授并任美国白兰汀图书公司《中国古代典籍》丛书主编——除马王堆帛书《老子》外,韩禄伯又将安乐哲(Roger T.Ames)翻译的银雀山简本《孙子兵法》编入丛书,于1993年出版;即将问世的又有安乐哲氏翻译的《孙膑兵法》、叶山(Robin D.S.Yates)翻译的帛书《黄帝四书》与夏含夷(Edward L.Shaughnessy)翻译的帛书《周易》。

韩禄伯教授多次访问过大陆与台湾:1973年暑期,他在台湾研究嵇康,准备其博士论文;1983年夏,他来到北京师范大学,指导15名达慕斯大学的学生学习汉语;1986年上半年,他携家眷赴台湾大学斯坦福中心,研究和翻译寒山的诗歌,所译注的《寒山诗(全译注释本)》(The Poetry of Han Shan-A Complete,Annotated Translation of Cold Mountain,1990),在美国和西方掀起了寒山诗歌翻译和研究的热潮,其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1987年夏,他与妻子负责一支达慕斯大学校友旅行团,在中国的北京、兰州、敦煌、西安、上海、苏州与桂林旅游;1995年年初,他出席了海南国际汉学会议。1996年8月应邀参加了北京“道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分组会上发表《再论(老子)分章的问题》。

所获奖励

他多次获得各种奖金与资助,如:1.PBK及PKP等研究生奖学金(1965);2.约翰·怀特研究生奖学金(1965); 3.UW福特奖学金(1970—1971);UWNDEA奖学金(1971—1974);4.NEH暑期研究奖金(1979);5.IUP CSSC研究员奖金(1986);6.达慕斯大学资深教师奖金(1991);7.蒋经国基金会旅行奖助金(1995)。

延伸

周策纵是国际上较为著名的《红楼梦》研究专家,是国际《红楼梦》研究会主席,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东方语言和历史系终身教授。他是国际中国现代文学讨论会主席。著有《玉玺·婚姻·红楼梦一一曹雪芹家世政治关系溯源》等系列红学论文和《中国浪漫文学探源》等古典文学研究论文。他多次回国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努力加强中国学术界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周策纵先生因病于2007年5月在美国旧金山阿巴尼家中逝世。

学术研究

韩禄伯教授的中国哲学研究,主要是从道教与佛教入手的。对于嵇康作品和禅家文学的研究,固然使韩禄伯教授蜚声美国汉学界,但韩氏对马王堆帛书《老子》的翻译与研究,则影响更大。

嵇康作品和禅家文学的研究

对于嵇康作品和寒山诗作的译介,使韩禄伯蜚声美国汉学界。1983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三世纪中国的哲学与论辩:嵇康的论文》(Philosophy and Argumentation in Third Century China: The Essays of Hsi K’ang.)是对嵇康全部13篇论文的唯一的英文注译本;而1990年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寒山诗注译全集》(The Poetry of Han-shan (Cold Mountain): A Complete Annotated Translation.),则是寒山的全部311首诗歌的唯一的英文注译本。

韩禄伯教授的《老子》研究,是建立在对于中国哲学与宗教较为广泛的研究的基础之上的。在涉及到魏晋哲学之际,他为嵇康论文的清晰与善辩所吸引。在周策纵先生的指导下,他首先完成了关于“嵇康的生平、思想与诗歌”的博士学位论文。其后,嵇康传世的13篇论文,在他的精心研究与翻译之下,终于在英语世界拥有了完整的注译本,这就是1983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推出的《三世纪中国的哲学与论辩:嵇康的论文》。

佛教

对于禅宗,他更是有着经久不衰的兴趣。在开设了多年的中国佛教课程之后,1983年夏天,他开始阅读禅僧寒山的原诗。这使他非常惊讶地发现寒山的诗歌有许多没有被译作英文。当时,西人英译的寒山诗,主要有沃森(Watson)译的100首、韦利译的27首、辛德(Gary Snyder)译的24首等,而《全唐诗》中收入的寒山诗共有311首。此后四年,他把他的主要时间奉献给了禅僧寒山全部诗歌的英译工作。这部煌煌译著,1990年为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出版。在书的前言中,译者记下这项工作的三个目的,这正是这部译著的意义所在:⑴这是第一部寒山诗歌的完整的英文译本,读者可藉以获知寒山诗歌的全貌;⑵此书为唐史研究与中国诗歌与文学研究的专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资料来源;⑶此书是早期禅宗的重要材料,佛教学者可藉以了解唐代佛教文献与思想的流传与发展。

马王堆帛书《老子》翻译与研究:

韩禄伯对马王堆汉墓帛书的研究,主要在于《老子》甲乙本。其研究大致可划分为两种:一为文献学的角度,一为哲学的角度。

在文献学的研究方面,韩氏的论文包括了版本、分章、异文、时代与流传诸方面,如《马王堆帛书〈老子〉考:与王弼本的比较研究》(1979)、《马王堆帛书〈老子〉的分章问题》(1979)、《论〈老子〉的分章》(1982)、《马王堆本〈老子〉的异体字》(1981)、《马王堆本〈老子〉异体字全表》(1981)、《马王堆帛书〈老子〉及其时代》(1979)、《马王堆本〈老子〉及其文献流传的线索》(1985);哲学方面的研究主要偏于理解,一种是对于总体的把握,一种是对于细部的推究,《马王堆本〈老子〉的哲学:一些初步的意见》(1981)属于前者,《道与Field:一个比喻的探讨》(1981)以及《〈老子〉五十章:“十分之三”抑或“十三”》当属后者。

在此基础上,韩禄伯推出了《老子德道经:新出马王堆本的注译与评论》,此书从1989年至1993年,短短的五年中在欧美诸国连出七版。

翻译《老子》

西方对于《老子》的翻译,是有悠久传统的。鲁惟一(Michael Loewe)先生主编的西方学术界最通行的中国古籍工具书——《古代中国典籍导读》中,在《老子》条目下,就开列了七个主要译本,即:

⒈里雅格(James Legge):《道家的经典:道德经》,牛津:1891年版;纽约:1959年重印;德里:1966年《东方圣书》丛书版。

⒉韦利(Arthur Waley):《道及其威力》,伦敦:1934年版;纽约:1958年重印。

⒊陈荣捷:《老子之道》,印第安那不勒斯及纽约:1963年版。

⒋刘殿爵(D.C.Lau):《中国经典:道德经》,1963年初版;香港:1982年版。(按:1963年版出版于英格兰。)

⒌林保罗(Paul J.Lin):《老子〈道德经〉及王弼注译本》,安阿伯:1977年版。

⒍陈爱琳(Ellen M.Chen):《道德经新译新注》,纽约:1989年版。

⒎韩禄伯:《老子德道经》,纽约:1989年版。

鲍则岳教授指出韩本的特点:“……《老子德道经》……注释详尽;基于和传统的《道经》·《德经》顺序相反的马王堆文书,故有其书名(引注:指韩氏‘德道经’而非‘道德经’的书名),此本与刘殿爵译本,是迄今为止(原注:1992年初)依据这些汉初的文书(引注:指马王堆帛书)翻译这部经典的仅有的两种认真的尝试。”

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教授则这样评价韩氏的《老子德道经》的:“韩禄伯教授的新著,于普通读者有两大长处:一是他简洁地说明了老子这部著名经典的最新的文本发现。……韩氏译本的第二个优点,在于它的精到与简明……(韩先生)推出的译本,对每一句中的术语都有相当合理的解释,而这些术语对于某些译者来说,似乎是无法理喻和晦涩难解的。”

韩禄伯的《老子德道经》

韩禄伯的《老子德道经》分作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呈交给普通读者一份全新的《老子》译文,这主要是马王堆帛书乙本的翻译。这部分译文,与文献学的注释、解释性的评论和经作者订正了的两种帛书的中文释文一起,重刊于第二部分,“面向专业性的读者。”书中同时有一总论及一份优秀的书目。

总论是面向非专业读者的。用平白而简明的语言,从总体上介绍了《老子》和马王堆文书,并特别地介绍了《老子》的两种帛书本。使读者明了在总体上“马王堆[《老子》]的文本与经文后来的版本,没有任何根本的区别”。总论以对《老子》的哲学的讨论而终篇。

韩禄伯将道比作宇宙的“子宫”和“处女地”,那是万物萌生之处。进而,道也滋育并供养着万物,如同母亲持之以恒地养育着自己的孩子。韩禄伯论断:道,因而在本质上是“一种女性的真实与母性的真实”。这类“母”和“柔”的比喻在《老子》中确实很突出,但经文在总体上是否采用了一种“女性”的视角,仍然是一个问题。韩禄伯的论述在这里看起来多少有些匆忙与不完全。

第二部分包括了两种文书的中文文本。释文被精心地处理过,保存了汉字的古体和那些显著的特征,如“=”符表示汉字的重复,以及其他一些似乎在原文中起着标点符号作用的符号。除了甲本更为完整的十七处以外,译文主要是基于乙本。当使用甲本时,页首有清楚的标志。每当一章的乙本中有阙字时,韩禄伯首先转向马王堆甲本(在第二部分,用粗体字在译文中标明),并且在必要时,求之“通行的”《老子》(通常是《四部备要》版的王弼本;用斜体字标明)。每一章的“评论与注释”部分,特别地以两种马王堆文本的比较开篇,续以与通行本的比较,以及对于特定句义或全章总体的评论。韩禄伯明智地译出马王堆帛书中所见的文字,而在该章的注释中解释其不同之处。

特点

韩译《老子》,文笔优美,读来琅琅上口。中国学者刑文考察了其译本,发现其翻译主要有如下特点:

(一)尽可能地直译经文,避免增字译经;

(二)恰到好处的直译,每多妙趣;

(三)对于众说不一的经文,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四)对于今本与帛书本的不同,在译注中作了校勘;

(五)尽量不改经文;对于有争议的文字,按传统理解、从传本文字而译,以求稳妥;

(六)某些语句的翻译,颇得原文三昧;

(七)对于某些英译本中没有说清的一些文字,可以清楚说明;

(八)在对于经文的理解上,也见有独到之处。

当然,也不免有些纰漏

(一)有一定难度的经文,译文未能圆通;

(二)出于对古文知识的缺乏或在理解上没有把握而产生的误译;

(三)出于对前贤注译的错误引申而产生的误译;

(四)出于理解失误而产生的误译。

上一篇:长沙公交

下一篇: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