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今天的人,什么都不信,只相信只要自己有本事,再加上手段,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这才是硬功夫。从没静下来回头看看,自己再有能力,也是多少梦幻成空,根本实现不了;而奋斗拼搏中不计后果,却可能伤害到周边不少人,给自己的未来埋下了自己想象不到的苦果。看看历史上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也许能给人一些启示。
下面我们要说的这个朝代,还未开局就已定下:由摄政王打下江山,让寡妇孤儿坐上去,最后还是摄政王和寡妇孤儿三个主角,结束这个朝代。如果让谁去写这个剧本,可能打破脑袋也想不出来,而这个朝代竟真真切切地按照上天的安排,这样走了过来。
明朝就有人知道老天安排的改朝换代要来临还在明朝神宗万历末年,有一个张真人在北都建坛作法,在坛下跪了很久,见天上的各位神仙都不在,只有关圣一个人在守着天门。真人就问他:“各位神仙都去哪了?”
关圣说:“现在有新的天子出世,各位神仙都下界去拥护他了。
真人问:“那您为什么不去呢?”
关圣说:“我受明朝的厚恩,所以我没有去。
那个时候大明的天下还算安定,所以没人相信这样的传言。
至于为什么说关羽受明朝厚恩呢?大概是因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建过汉寿亭侯关公庙,对于关羽的祭祀是非常隆重的,每年除了南京太常寺的官祭,还有五次应天府的官祭。明成祖永乐年间也建过关公庙,明宪宗时期也建过,而且每年朝廷都会让派太常寺进行盛大的官祭。怪不得说关羽受明朝厚恩,想来这个明朝将改朝换代的传言并非不可信。
万历年间东阁大学士张位的弟弟张储,通晓医术、占卜、风水、相面等术。他也曾到辽东游历,回来时对人说:“我看见王气在辽左附近,又看了人家的坟地,都是会有大富贵的风水,乡里民间的儿童走卒,往往多有王侯将相的面相。天下会有很多事情要发生了!”
当时人们都以为张储说的是疯话。可等到清世祖顺治入关,辅佐他的左右,果然都来自辽左,人们联想到明朝关于改朝换代的传言,这才明白那些天降的王侯将相都顺天意降生到“大清”去了。
预知满清的开局和灭亡话说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后,进占辽沈地区,获得了大片土地,并把都城迁到了沈阳。1626年,努尔哈赤兵败宁远,同年去世。
努尔哈赤兵败去世,但他遗留下来的后金却愈发壮大,成为明朝的心腹大患。
努尔哈赤驾崩后,继位的第八子皇太极突破了明朝军队的大部分防线,以反间计让崇祯帝杀掉了大将袁崇焕,并把国号改为“大清”。
1643年皇太极驾崩,其弟多尔衮与其长子豪格争夺皇位,皆告失败,与皇位无缘。结果议政王大臣会议推举当时才六岁的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位,这就是顺治皇帝,多尔衮和努尔哈赤之侄济尔哈朗协助小皇帝顺治辅理国政。说是协助辅理国政,实际权力主要都掌握在多尔衮手里。多尔衮成为事实上的摄政王,寡妇孤儿即为孝庄文太后和顺治帝。
多尔衮率清兵入关时,途中曾经遇到一个占算的高人,多尔衮顺便叩问吉凶。高人说:“吉,但恐不终。
多尔衮再问他什么原因,高人说:“得之者摄政王,失之者亦摄政王也。
多尔衮不解地问:“难道是从我手得到,又要从我手失去吗?”
高人说:“后自有验。
多尔衮接着又追问:“天下究竟是谁的?”多尔衮当初没争到皇位,也许还想看看未来是否还有机会。
结果高人回答:“寡妇孤儿得之,寡妇孤儿失之。
多尔衮叹道:“既然这样那就不是我的了。
多尔衮知道天意如此,等到李自成顺天意撤出北京,随之清军进入北京站稳脚跟后,1644年10月,多尔衮便迎顺治母子入京。11月8日,福临登基,加封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三天后,原来与多尔衮共同辅政的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被加封为“信义辅政叔王”。最终,名正言顺的摄政王就只有多尔衮一个人,完成清朝的开局:得之者摄政王,寡妇孤儿得之。
摄政王多尔衮自己也没逃出“吉,但恐不终”的运程。他后来身体多病,于顺治七年十二月底,1650年12月31日病逝。顺治帝亲政后,先追尊多尔衮为“成宗义皇帝”;不到两个月,有苏克萨哈等人告多尔衮谋逆,结果多尔衮的各种封号被撤,罢谥,出庙。直到乾隆四十三年多尔衮才又被平反昭雪。
无独有偶,顺治帝在位期间,蒙古高僧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前来朝见。期间,顺治帝询问国运,高僧回答说:“我身不缺,我国不灭。
问到国祚,高僧回答:“十帝在位九帝囚,还有一帝在幽州。
顺治帝当时还以为,10+9+1,大清要是能有二十代皇帝,也不错啊,但他不明白“九帝囚”是何意。
实际上,“十帝在位”是指大清入关后,清朝共经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共十位皇帝。
“九帝囚”是说第九位皇帝光绪被软禁。同治帝驾崩后,三岁的光绪得到两宫太后拥立,被过继给咸丰帝与两宫太后,从而顺利继承了皇位,由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慈安太后驾崩后,慈禧太后独自垂帘听政。1898年光绪帝亲政后进行的戊戌变法失败,被慈禧太后软禁在中南海瀛台,慈禧太后宣布训政,架空了光绪帝,直到光绪帝于1908年11月14日砒霜中毒死亡。
满清结局光绪帝驾崩的当天,慈禧太后就拥立三岁的溥仪兼祧同治帝与光绪帝继承大统,并令溥仪的生父醇亲王载沣为监国摄政王,与光绪帝的皇后隆裕太后共同辅政。第二天慈禧太后驾崩。之后溥仪即位,第二年1909年元旦改元“宣统”,是为宣统皇帝;隆裕皇太后则成为宣统皇帝的“兼祧母后”。清朝的末代就是这样一对寡妇孤儿,加上监国摄政王载沣。
宣统三年即1911年10月,爆发了辛亥革命,全国上下要求清帝逊位的呼声不断,此时宣统皇帝只有六岁。12月6日,载沣辞去摄政王职位,退归醇亲王府邸。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迫使隆裕太后颁布了《宣统帝退位诏书》,清朝灭亡。这也应验了“失之者亦摄政王”,“寡妇孤儿失之”。
古人都讲究要避讳皇帝的名字,清朝末代皇帝的名字叫溥仪,“儀”的繁体字右下是个我字,所以一般都要尽量避免用“儀”字。只有当镌刻书籍等,避不开仪字时,则“儀”字右下的那个“我”字的最后一划不能写,要缺着那一撇。这就是“我身不缺,我国不灭”!就是说,可以写完整的“我”字的时候,清朝不灭;反之,到了写“我”字要缺一笔的时候,清朝就灭亡了。这也暗示了清朝末代皇帝的名字里面包含一个“我”字。(请注意,以前可没有什么简体字。
1932年3月1日,日本在东北正式成立伪满洲国,1934年3月1日,刚满二十八岁的溥仪正式登基成为傀儡皇帝,年号康德。《周礼》中有“东北曰幽州”。溥仪在东北伪满洲国当傀儡皇帝,也就应验了高僧所说的“还有一帝在幽州”。
世道的兴衰,朝代的更替都是有定数的,是天意,人只是在按天意行事而已。那么人们在其中一次次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兴衰,朝代的更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后人对溥仪的评价如何,清朝的灭亡是一定的,上天只不过选定了溥仪来演亡国之君这个角色,而不是要溥仪挽回清朝灭亡的命运。这悠悠万古事,谁能说得清呢?谁又能从不断兴衰的朝代命运中看出生命循环的端倪,从而吸取正面教训呢?
最后推荐一下溥仪写的《我的前半生》,这是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回忆录,记述了他的家世、出生、3岁即位为大清皇帝、6岁被迫退位、少年和青年待在紫禁城中的回忆、担任伪满洲国皇帝以及被俘虏后的监狱生活,从这本自传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瞥见特定历史环境中末代皇帝的悲剧与喜剧,溥仪的人生道路凝聚着近现代社会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