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泻
来源产地
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块茎。
地移栽当年12月下旬,大部分叶片枯黄时收获,挖出块茎,除去泥土、茎叶,留下中心小叶,以免干燥时流出黑汁液,用无烟煤火炕干,趁热放在筐内,撞掉须根和粗皮。
生于沼泽边缘或栽培。
分布于东北、华东、西南及河北、新疆、河南等地
别名水泻、芒芋、鹄泻、泽芝、及泻、天鹅蛋、天秃、禹孙
【原形态】
泽泻,多年生沼生植物,高50-100cm。地下有块茎,球形,直径可达4.5cm, 外皮褐色,密生多数须根。叶根生;叶柄长达50cm,基部扩延成中鞘状,宽5-20mm ;叶片宽椭圆形至卵形,长5-18cm ,宽2-10cm,先端急尖或短尖,基部广楔形、圆形或稍心形,全缘,两面光滑;叶脉5-7条。
花茎由叶丛中抽出,长10-100cm,花序通常有3-5轮分枝,分枝下有披针形或线形苞片,轮生的分枝常 再分枝,组成圆锥状复伞形花序,小花梗长短不等;小苞片披针形至线形,尖锐;萼片3,广卵形,绿色或稍带紫色,长2-3mm,宿存;花瓣倒卵形,膜质,较萼片小,白色,脱落;雄蕊6;雌蕊多数,离生;子房倒卵形,侧扁,花柱侧生。瘦果多数,扁平,倒卵形,长1.5-2mm,宽约1mm,背部有两 浅沟,褐色,花柱宿存。花期6-8月,果期7-9月。
性味功效
《中国药典》
甘,寒。
归肾、膀胱经。
利小便,清湿热。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痰饮眩晕,热淋涩痛;高血脂
《中药大辞典》
甘,寒。
入肾、膀胱经。
利水,渗湿,泄热。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呕吐,泻痢,痰饮,脚气,淋病,尿血。
《中华本草》
味甘;淡;性寒
归肾;膀胱经
利水渗湿;泄热通淋。主小便不利;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泄泻;痰饮眩晕;遗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
【注意】
肾虚精滑无湿热者禁服。
泽泻实
来源
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果实。
夏、秋季果实成熟后分批采收。用刀割下果序,扎成小束,挂于空气流通处,脱粒,晒干。
"味甘,无毒。
性味功效
《中药大辞典》
"甘,平,无毒。"主风痹,消渴,益肾气,强阴,补不足,除邪湿。"
《中华本草》
味甘;性平
归脾;肝;肾经
祛风湿;益肾气。主风痹;肾亏体虚;消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
泽泻叶
来源
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叶。
夏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性味功效
《中药大辞典》
咸,平,无毒。
治慢性气管炎,乳汁不通
《中华本草》
味微咸;性平
益肾;止咳;通脉;下乳。主治虚岁劳;咳喘;乳汁不下;疮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