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四川外国语大学党政会议通过了关于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更名为国际关系学院的决定。
2009年10月23日,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揭牌。前外交部常务副部长、中国驻联合国代表
王英凡
,四川外国语大学校友、原驻德国大使馆政务参赞、外交学院教授、重庆市人民政府商务顾问罗国文
,重庆市外事侨务办主任助理、党组成员王广成
,我校校长 李克勇,副校长 王鲁男,党委副书记雷莹
均出席了仪式并在主席台就座。校内部分院系以及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国际关系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均参加了此次仪式。原英语语言文化系(英三系)主任肖肃教授任国际关系学院院长。专业方向外交部常务副部长王英凡为国际关系学院揭牌
川外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是川外院系之一,现有全日制本科专业1个,专业方向3个,分别是英语(外事管理方向)、英语(国际新闻方向)、英语(物流管理方向)。2010年该院外交学、国际政治两个专业开始招生。历史沿革1984年,四川外国语大学成立对外汉语系,下设英语和对外汉语两个教研室,开设英语(下设国际文化交流、外事管理、旅游和国际新闻等四个专业方向)和对外汉语两个本科专业。
1990年,对外汉语系更名为英语二系,机构设置中增加了外国留学生中文部、中外文化研究所和新西兰研究中心。
1998年,英语二系更名为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外国留学生中文部和对外汉语专业也先后脱离了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2009年7月,四川外国语大学进行院系调整,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更名为国际关系学院,除了英语专业(下设国际关系和外事管理两个专业方向。后又增设公共外交专业方向),还开设外交学和国际政治两个本科专业。
国际关系学院是中国西南地区高等学校中唯一开设外交学专业的院系,它努力为重庆和中国西南地区乃至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培养理论知识厚重扎实、专业技能精湛娴熟、外语水平高超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努力成为“重庆第一、西南领先”的外交、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高地。学院注册学生1100多人。学院教学科研设施先进齐全,教学科研环境十分良好,语言实验室、网络实验室、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以及学校图书馆等配套设施为教学科研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
师资力量国际关系学院拥有一支年龄、职称、学历、学缘和专业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专职教师43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讲师24人,90%以上的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其中8人在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大学、外交学院等国内知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人在美国哈佛大学做过访问学者,4人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荷兰等国高校获得硕士学位;95% 的教师有在美国哈佛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学习深造或短期研修的经历,1人是全国优秀教师、四川外语学院名师、国家级精品课程《高级英语》负责人、重庆市人大代表和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近几年来,许多教师获得过教学成果奖和优秀教学奖。
学院教师参与或主持了8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科研项目,出版了10部学术专著、学术编著、教材和译著,在《当代外国文学》、《外国语文》、《中国翻译》、《外语与外语教学》、《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山东外语教学》、《社会科学研究》、《文艺理论与批评》和《当代文坛》等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就业方向学院为外交学和国际政治专业的学生设计了双学位培养方案,学生毕业时除了授予法学学士学位,符合条件者还可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学院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外交学和国际政治辅修专业,符合条件者可获得英语专业毕业证书和外交学或国际政治辅修专业毕业证书。
学院注重学生的国际经历,已与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和金斯敦大学达成了“2+2”双学位、“4+1”本硕连读和“短期留学”等合作项目协议,学生在英国留学期间有机会到相关机构实习。学院定期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开办学术讲座,举办模拟联合国大会活动,开展模拟新闻发言人、外交外事礼仪大赛、举行莎士比亚文化艺术节和师生共读等旨在开发学生潜力、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研活动。多元化的培养方式为学生打下了良好基础。
学院毕业生除了在北京大学、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四川大学、外交学院、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以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英国爱丁堡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知名国外高校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主要就业方向为外事管理部门、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境外中资机构、教育机构、媒体机构、各类相关研究机构等,学生以良好的业务素质和适应能力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扎实的外交学理论基础和强烈的爱国心,对国际事务和中国外交有系统全面的了解,有交际和谈判的能力,有较强的英语阅读、听说和翻译能力,在政治、业务、作风、纪律和语言方面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在外交和其他外事部门从事实际工作、国际问题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外交学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规格与要求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养:
1. 正确理解并执行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和为人民服务、勇于开拓、艰苦创业的事业心与责任感;
2.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
3. 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能熟练地运用英语独立从事工作;
4. 了解我国国情和对象国家的社会和文化;
5. 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以及与本专业有关的国际法、国际经济和国际政治等学科的知识;
6. 具有较好的汉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交际和谈判的能力;
7.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8. 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学制与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实行3~7年弹性修业年限。
主干学科
政治学
主要课程
外交学概论、近现代中国外交史、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当代中国外交、战后国际关系史、中国与亚太国家关系、当代中国外交决策案例分析、西方媒体与国际关系、政治学原理、中日关系、中美关系、国际关系理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国际组织概论、外交思想史、外交战略研究、外交政策分析、国际关系与国际法。
专业特色
外交学专业2008年获准设置。专业特色主要建立在学生坚实的英语语言能力基础上,同时,通过外交学专业课程的教学,学生可以掌握外交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政治学、国际法学和世界经济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熟悉我国的外交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从事外交实践和外交问题研究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能运用所学语言从事企事业单位的外事业务工作。
主要实践环节
1.本专业学生参加军事训练,由学校统一组织实施;
2.本专业学生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或利用寒暑假到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进行实践,并上交调研报告可获得社会实践学分2分;
3.第四学年第二学期参加毕业实习;
4.第四学年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并参加论文答辩;
5.采用调研、讲座、演讲比赛等形式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
九、毕业与学位
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最低学分并达到毕业条件者准予毕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英语专业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阅读、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视听、外台收听、语音与朗读、英语写作、英语口语、口译、英译汉、汉译英、学术论文写作、英语报刊阅读、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语国家概况、语言学导论、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外交学导论、英美政治文化与外交、当代国际关系
外交学专业外交学概论、近现代中国外交史、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当代中国外交、战后国际关系史、中国与亚太国家关系、当代中国外交决策案例分析、西方媒体与国际关系、政治学原理、中日关系、中美关系、国际关系理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国际组织概论、外交思想史、外交战略研究、外交政策分析、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综合英语、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语写作、语音与朗读
国际政治专业政治学原理、近代国际关系史、现代国际关系史、战后国际关系史、国际政治概论、比较政治制度、近现代中国外交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当代中国外交、当代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外交学导论、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国际法与国际关系、国际组织概论、大国关系研究、国家安全概论、政治学原著选读、地缘政治学、综合英语、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语写作、语音与朗读
副修辅修专业(副修双学位专业):语音、基础英语、高级英语、初级英语阅读、中级英语阅读、初级英语听力、中级英语听力、初级英语口语、中级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英译汉、汉译英、口译、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语言学导论、英语国家社会文化
外交学(政治学原理、国际关系史、中日关系、外交学概论、中国外交史、中美关系、国际关系和国际法、国际关系理论、比较政治制度、涉外英文写作、国际格局与国际组织、国学概论、当代中国外交决策案例分析、外交谈判技巧、外交礼仪、媒体与国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