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续修莱芜县志》记载:清咸丰年间,围吐丝口四周建圩墙10余里,以隅首(俗称隅头子)为界,将吐丝口分东、西、南、北四街。因其位于隅首以南,故名南街。
“先有邱家筒子(胡同),后有南街。”但由于邱氏祖碑及家谱遗失,因此邱氏一族何时从何地迁至南街无法考证。但据后来的《张氏家谱》载:张氏一族系明朝洪武年间(1368年)适居此地。因此可以推断,南街村建村至少有600余年的历史了。
南街村建村之初,只有邱姓一族不足几十口人,其后魏、刘、张、杨、郑、王、赵、吕、李、韩、谭、朱、周、尹等姓陆续迁居于此,形成2000多人的大村。村中人口最多的是郑、杨两家,人口约占全村人口总数的80%以上,故在吐丝口有“韩魏二宅,郑杨两家”之说。
据《莱芜县志》载:顺年间,南街村隶属口子区;1951年改为二区;1955年10月隶属港里区;1958年3月属口镇乡;同年10月公社化运动,建立口镇人民公社;1984年4月农村管理体制改革,撤销公社,设莱芜市口镇办事处,南街村隶属办事处所辖口镇镇。
口镇,自古以来就是莱芜最大的集镇。自明代以来,这里商贾云集,工商贸易发达,物资极丰,号称莱芜之最。而南街村的两条主街为重要集市。观音街(俗称南街筒子),这是旧时口镇的中心街。它南起“观音阁”,北至隅首,街道路面皆用青石板铺就,平整光滑。沿街店铺商号林立,店铺门前俱为一色的木柱石台前出厦,商铺房舍整齐美观。据村里老人回忆,那时较大的商号有“恒泰银行”、“文升堂石印局”、“艺瞻丝织厂”,“协成义绸布店”、“福泰堂中药店”、“义和堂中药店”,还有西药房、书店、饭店等计50余家。南来北往,车水马龙,极为繁荣。
从观音街南首向东至小东门,呈东西走向的街为小东街。这是南街村的第二条主街。街道以石铺设,街两旁多系工商户,较大的门面有“口镇粮所”、“源盛恒酒店”、“东顺堂中药店”,还有饮食店、杂货店、理发店、缝纫铺、木匠铺等70余家。逢集日,此街为粮食市场和牲口市,曾一度繁荣。集市迁移后,工商户多停办。
南街村人崇尚知识,教育发达,人才辈出。郑锡民,清咸丰年间甲午科举人,楝选知县;郑延年,清光绪年间人,曾任临淄县长。民国初年,即在原“观音堂”旧址办起了新学堂,并在庙南院新建了一口大教室。
新教室系砖瓦结构,玻璃门窗,宽敞明亮,在当时属标准教室,供女子班使用(当时男女分班),开了莱芜之先河。学堂建成之初招生3个班,后发展到4个班,学生近200人。抗日战争期间因学堂靠近日伪据点曾一度停办。1948年恢复教育后,在这里办起了区内第一所完小(口镇完小)。1955年完小迁至南街筒内原酒厂宿舍后,南街初级小学搬入。1980年南街小学被定为口镇中心小学。自建校以来学校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培养了大批有用之材。自恢复高考后,南街村每年都有10多名学生被大中专院校录取,南街村第一位本科大学生,现已加入美国籍的赵文杰博士就曾在该校就读。
南街村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而且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早在清咸丰年间,吐丝口人民为防匪徒抢掠,即沿吐丝口四周修筑围墙10余里。围墙高约5米,均用石头垒成。围墙里均用土依托围墙建起一道高约4米、宽约2米的土墙。人站在土墙上即能清楚地看到围墙外的情况。南街村的围墙由小东门北至西南园,2里多长。
抗日战争期间,驻口镇日军与当地汉奸、伪军等相互勾结,他们增设碉堡,烧杀抢掠。以南街村杨玉顺为队长的八路军敌后武工队打日寇,捉汉奸,摸岗哨,令敌人闻风丧胆。解放战争期间,南街村郑锡美、张荣昌、杨玉德、郑家伦、郑家立等大批热血青年走上了解放战争的最前线。其间南街村出了一位“刘胡兰式的女英雄”——彭秀英。解放战争后,这片热土上更是英雄辈出,最值得称颂的是全国公安战线二级英雄模范——张兆松。1992年12月1日9时许,辛庄镇辛庄村犯罪分子秦某因恋爱关系破裂,身藏炸药窜至城区办事处石家庄村原恋爱对象闫某家中,欲行凶报复。时在市公局刑警大队工作的张兆松奉命与其他同志一道去抓捕罪犯。与干警任贵全、李明守候在最危险的地段,待机抓捕罪犯。当犯罪分子紧跟闫的家人一脚门里一脚门外之际,他和3名同志闪电般地扑向罪犯,就在全力拧犯罪分子双臂的一瞬间,穷凶极恶的歹徒突然引爆炸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他和任贵全壮烈牺牲,展现了人民警察爱人民的时代风采。
街村地域广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多少年来,勤劳善良的南街村人在这片土地上耕田种地,植桑养蚕。解放后,1956年全村成立了“南街村爱华农业合作社”,郑锡纪任支部书记。按“人四劳六”分配。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全国大炼钢铁,庄稼丰产不丰收。1959年到1962年三年困难时期,人民生活极为困难。从1974年开始,南街村大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十几年先后打大口深水井52眼,修水渠3000余米,使全村1500多亩土地用上了当家水。
南街村人勤劳,精明,有市场经济意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南街村乘改革开放东风,借助靠莱明路和镇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多的优势,发展二、三产业。如今在南街村从事二、三产业的达600人。靠经营家俱起家的郑家明,从1993年开始,由一个最初资金不足千元的木器小作坊,经营额达百万元,产品远销阳谷、聊城、东平、汶上等地的大木器厂。杨庆浦,1997年开始承包南街砖厂,懂管理,善经营,2001年、2002年又跨村承包了两处砖厂,安置劳力300余人。同时还涌现出了养猪大户郑维盛、建筑老板张敬平等。群众走上富裕路,村集体收入日益增长。1980年,投资3万余元建起了蓄水塔并铺设了自来水管道,使南街村成为口子街上第一个吃上自来水的村庄。2002年,筹资3万余元,从长青路至南门外安装高标准路灯34盏,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也为南街村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2001年,在小东门及南门各建水泥桥一座,共耗资20余万。筹资过程中,杨庆浦率先捐款5000元,南街籍在外工作的干部近200人为家乡建桥捐款,南街村民捐款者达500人。
如今的南街村,刻着历史沧桑的石碑与别致的路灯共存;现代化的二层小楼与古色古香的老屋相映成趣。南街人必将开拓创新,铸就辉煌。
历史文化“南牌坊,北阁子”。尽管这两处古建筑早已踪迹全无,但吐丝口的老人都对这两大景观津津乐道。这“南牌坊”就是南街村的“节孝坊”。“节孝坊”原坐落于南街村小东街,呈东西向,牌坊主门净宽2.5米,高14米左右,为清代道光四年(1824年)甲申七月建造。张氏后人为纪念张氏贞孝而建。张氏原是现张家洼街道办事处张高庄村人。她嫁进南街村豪门“端木堂”后不久,丈夫病殁。她终生守寡,孝敬公婆,拉着6个兄弟度日。张氏治家有方,家业大兴,很快发展到了3顷60亩地(360亩地),99头牛。她操劳为6兄弟各建一处上等宅院。张氏恪守妇道,贞孝兼得,为人称道,深得皇帝赞赏。她的后人遵圣意建此牌坊以彰张氏。该“节孝坊”文化大革命期间作为“四旧”拆除。现尚存牌坊基石座,坊部分小部件现散落于农户家中。
据南街村现年89岁的魏公业老人回忆,该座碑坊建筑工艺精美,采用花水泉村上等鱼籽石作为建筑材料,三层框架结构,底层由一主门、两次门构成。四条主干石碑上镶镌着八尊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石狮子,顶部飞檐挂有8个铁铃。牌坊上面配有20个灯碗,旧时每逢元宵节上灯,要用20斤食油,晚上,整座牌坊盏盏油灯齐燃,亮如白昼,蔚为壮观。
牌坊东西两方均有对联,横批,由当时西街村进士韩凯所书。牌坊东面顶部为立式“圣旨”两字,上层横批“闺阃楷模”,下层横批为“敕旌孺童郑条之妻张氏节孝坊”13个字。坊立柱对联之上联:“仪型梓里苦心孤止寿贞珉”,下联为“玉洁冰清孝笋争松金咸女史”。颜体正楷阳刻,笔法工整,刚柔相济,浑然一体。
从“节孝坊”顺小东街西行数十步即是“观音阁”(实为“文昌阁”,因其地处“观音堂”附近,俗称“观音阁”)。“文昌阁”建阁年代久远,据现存清道光十年(1830年)重修碑记载:“其始基盖数百年矣”。此阁位于观音庙路北,南街筒子(观音街)南首。阁基为石砌,方形洞孔(底下为南街筒子南北通道)。洞孔上面为阁楼,木质结构,门窗雕塑美观,造型别致。里面正中为泥塑文昌帝君像,锦衣玉带,相貌威然。右面为泥塑魁星像,左手捏册(也有说端砚),右手握笔。意喻文昌帝君点头同意让谁金榜题名,魁星随时登记造册。因此,旧时每年古历三月三,师生都前来行礼举拜,以美风俗兴教化。旧时秀才、举子等赶考前,亦来拜文昌帝君,以求榜上有名。由于“文昌阁”为二层建筑,站在阁楼上可以将吐丝口一览无余,尽收眼底。《民国续修莱芜县志:艺文志》诗歌部分有前人赋诗一首,赞美此景。
吐子口观音阁
百年纵踪半江东,选胜无如此地雄。
千里丹青开碧落,万山迥合走苍龙。
村庄处处登秋获,鸡黍家家具野供。
剩有登临高兴在,不妨口迹马牛中。
诗歌大意为:作者称一生游历了大半个中国,还没有遇到比这里更美好的地方,登临观音阁高兴地看到这里村庄环境幽美,地肥物丰,牛马成群,群众生活殷实,一派兴旺景象。
距“文昌阁”仅数步之遥即是“观音庙”(俗称“观音堂”)。“观音庙”建庙年代久远。据传,清光绪年间北街建学堂时,从地下挖出石碑一块。碑上刻有:“吐丝口南里许,有观音庵庙一所”即指此庙。北街学堂位于明代建立的玄帝阁东院。由此推断,观音庙可能在明代建设。庙内有北大殿、东大殿、中殿,另有钟楼、西侧房等。北大殿有泥塑观音像,东大殿为龙王殿,中殿为关帝爷殿。庙由两名尼姑看守。民国初年,新文化运动开始,庙内所有神像被拆毁,在这里办起了新学堂。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口镇南街村是莱城区一个行政村,边上有马陈村,陶北村,山头店村,人勤物丰,依山傍水,山清水秀,山明水秀
村内企业:石材料厂,农机修造厂,粉丝厂,纯净水厂
主要农产品:椰子,大芋头,甜菜,栗子,平菇,梨子
村内资源:钼,碲银矿,脆硫锑铅矿
村里单位:南街村信用社,南街村粮站,南街村村委会,南街村广播站
行政区划地理位置
莱芜市莱城区南街村位于山东中部,齐鲁腹地,泰山东麓,地理坐标为北纬36°.02'46″~36°.33'10″,东经117°.19'0″~7°.5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