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夫赫人

时间:2023-10-04 18:07:07编辑:莆田seo君
基本概况简介

尼夫赫人体格粗短而健壮,属于矮小的类型。其特征是骨骼粗壮,肌肉紧贴其上的末端骨、脊椎骨。身体是枯瘦型肌肉质,没有皮下脂肪。他们所有的脂肪都用来维持体温,以弥补因寒冷和潮湿消耗的脂肪。所以尼夫赫人大量从食物中获取脂肪。油腻的海豹肉、鲑鱼、鲟鱼、鲸鱼的肥肉、血淋淋的精肉等,这些都用来生吃,或风干、冷冻,大量的食用。由于食用这些粗糙的食物,人人咬筋密集之处异常发达,而且牙齿磨损严重。他们专吃肉类,偶尔在聚餐和饮酒时,鱼、肉才会配上大蒜和草莓。根据涅维尔斯科伊的证言,吉利亚克人把农业视为极大的罪恶,他们相信随便挖土地,视图种植都注定会死去。但俄罗斯人教给他们的面包却大受欢迎。在19世纪末库页岛最大的村落——亚历山大罗夫斯克和雷克夫村,腋下夹着圆形大面包的尼夫赫人有很多。

居住地区

村落通常位于鲑鱼产卵的河口,住家多达20户。尼夫赫人分为异族氏族。氏族成员彼此间有偿付赎罪金、聘礼和丧葬费的义务,他们遵奉的普通宗教包括氏族之火、礼器储藏所和通常纪念一位死去族人的氏族能人节庆的组织。苏联统治下经济活动集中,小而分散的村落也统合起来;耕种、园艺和牧牛有所发展,农业引进萨哈林岛上的尼夫赫人之中。

生活风俗

尼夫赫人又称吉利亚克人或费雅喀人,是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民族,居住在阿穆尔河下游及其附近地区和附近的萨哈林岛上。据1979年的人口普查,总共有4,400人。其语言为尼夫赫语,属古西伯利亚语。经济上以传统的捕鱼和猎海兽为基础,自19世纪中期开始有农业。狗仍是唯一的家畜,用于拉雪撬、制毛皮、作肉食,又是交换媒介和财富标志,并在他们的宗教仪式中占重要地位。现开始发展耕作、园艺和畜牧。宗教上受与其毗邻的通古斯语族民族的影响较大。

民族历史称呼

“尼夫赫”是族人的自称,在尼夫赫语中意为“人”。俄语转写的单数“Нивх”和复数“Нивхи”分别拉丁化为“Nivkh”和“Nivkhi”,广泛用于西方文献中。在17至18世纪,俄罗斯殖民者最早称之为“吉利亚克人”(Gilyak、Giliaks、Giliatski),该词的词源有争议,可能源于周围通古斯民族对尼夫赫人的他称,或是对周边某一通古斯民族的名称“Kile”的误用。中国对尼夫赫人早有记载,元朝称之为“吉里迷”,满族人称之为“费雅喀”。

考古记载

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尼夫赫人的起源难以查考,他们传统的捕鱼、猎取沿海哺乳动物的生活方式以及狗拉雪橇的使用均与堪察加半岛的堪察加人和科里亚克人很相似,原始信仰却接近美洲西北的萨利希语民族。从体质人类学和遗传学角度看来,尼夫赫人与周边民族都不相同。考古学模型主张他们的极地生存模式起源于外贝加尔山脉区域的一种细石器文化,并在晚更新世甚至更早的时期随移民扩展到黑龙江和库页岛地区。这些细石器文化也可能是最早进入美洲的文化。在冰河时期,细石器文化很好地适应了西伯利亚地区的严酷气候环境。随着气候转暖,冰川消退,通古斯民族从南部迁移而来,并支配了当地原住民族。尼夫赫人被看作是他们中适应了气候改变而未被同化的唯一遗存。对库页岛北部遗存进行的放射性碳定年法结果表明,最早的遗址是特米河口的“Imchin Site2”,属于新石器时代,距今7000至6500年(公元前4950-4570年)。

礼仪

尼夫赫人的熊灵祭是北亚民族共有的,阿伊努人,鄂伦春族,鄂温克族也有这种仪式。朝鲜人的其中一种图腾是熊,檀君就是熊女生的,像征高丽民族其中一族源是北亚民族。熊是貊族的图腾之一。。

更新世晚期,气候寒冷,库页岛尚与欧亚大陆相连,尼夫赫先民即至此定居,冰期结束后,海平面上升,鞑靼海峡将库页岛与大陆阻隔,尼夫赫人因此分为两个支系。后来尼夫赫人受通古斯语族肃慎人的压力,分成二支,北支在黑龙江下游与库页岛生活,南支在朝鲜半岛南部生活,是三韩人的族源之一。文献中对尼夫赫人的最早记载见于12世纪,中国元代史书称之为“吉列迷”。至少在金元时期,尼夫赫人居住的地区就被纳入中国版图。明代,该地归奴儿干都司管辖,清代属于吉林将军辖区和黑龙江将军辖区。

历史发展

17世纪,沙俄殖民者侵入该地区。瓦西里·波亚尔科夫于1643年记述了“吉利亚克人”,即指尼夫赫人。尼夫赫人不断受到骚扰,对哥萨克人深恶痛绝,称之为“kinrsh”(魔鬼)。通过1858年的中俄《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沙俄最终吞并该地区。1857年至1906年,俄国人在库页岛建立的殖民点收纳了大量罪犯和流放的政治犯,其中,人类学家列夫·史坦伯格,最早记录了尼夫赫人的民族志。移民数量很快超过尼夫赫人,一些族人开始受雇看守监狱或追捕逃犯。移民也带入了传染病,造成天花、鼠疫、流感等疾病的流行。

19世纪后期,逐渐崛起的日本也向该地区扩张。1905年,日俄战争的结束,《朴次茅斯和约》规定日俄以北纬50度为界分治库页岛。1880年代起,日本捕鱼企业便得到许可前来捕鱼,直到1948年方止。俄国当地官员也通过征收重税,限制尼夫赫人在沿海和河流的捕鱼活动。1898年起,过度捕捞引起的鱼类减少使尼夫赫人多次陷入饥荒,迫使族人改变生活方式,引入俄式食物。

1922年苏联成立,新政府改变了沙俄的民族政策,苏联官方用族人的自称“尼夫赫”取代了“吉利亚克”的原称呼,成立过短暂存在的尼夫赫自治地区,并保障族人的大量捕鱼权,直至1960年代废止。然而,苏联的经济政策对尼夫赫人是毁灭性的,他们被强迫于集体农庄从事工农业劳动。渔猎为生的尼夫赫人相信耕地是一种罪恶,对农业非常抵触。(事实上,那里气候严寒,作物难以生长,也说不上使马,最早的马是从达斡尔族处得到,所以他们以养狗,捉鱼与海兽为生)因此,在大规模的俄罗斯劳动力涌入以后,尼夫赫人沦为次等阶层。

一系列外来影响之后,尼夫赫人的生活方式终于被不可逆转地改变,传统的渔猎-采集经济不复存在。苏联当局将其视为从原始社会转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样板而宣传。尼夫赫语被禁止在学校和公共场所使用,俄语则强制推行,族人俄化加速。许多尼夫赫民间故事、信仰、宗族关系都被新一代遗忘。1945年,苏联侵占库页岛南部,至1948年,许多尼夫赫人连同半数以上的鄂罗克人、全部阿伊努人和大和人被迫迁往北海道,后来方有部分返回。

经济体制

新环境中的尼夫赫人逐渐依赖于集体制经济。1962年,苏联当局将尼夫赫人重新安置,把众多小村落的尼夫赫人集中到数个大的居民点,到1986年,萨哈林地区的尼夫赫居民点从原先的82个减少到13个。

1991年苏联解体,国家资助的集体农庄制度彻底废止,尼夫赫人的处境更加艰难。21世纪库页岛北部的尼夫赫人又受到西方企业的大型石油开发计划的威胁。2005年1月以来,尼夫赫人推选阿列克谢·利曼佐领导展开非暴力抗议活动,争取民族权益。

语言

尼夫赫语(Нивхгу диф)或称吉利亚克语是一种孤立语言,有时归类于古西伯利亚语。尼夫赫语的许多词汇与阿伊奴语、韩语和阿尔泰语系的语言相近似,但并没有规则的语音对应关系,因此这些相似的词汇很可能是借词。一说尼夫赫语与新罗语、伽耶语相近似。

尼夫赫语可分为四种方言,分别为阿穆尔(黑龙江)方言,北萨哈林方言,南萨哈林方言和东萨哈林方言。阿穆尔方言与东萨哈林方言使用者之间通话困难,北萨哈林方言介于二者之间。

上一篇:凯隆

下一篇:放弃你我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