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逆旅

时间:2023-07-10 02:13:20编辑:莆田seo君

林语堂曾说:“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有些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我对苏轼永远怀着一种温情和敬意。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他把磨难活成了诗和远方。

初见此书,只是被其水墨意浓的封面所吸引,在新鲜的冲动之下便买来了。偶然僻得一处闲暇,走进其封面背后的故事,阳光途经,悠悠闲坐。从扉页到尾篇,我领略了苏轼的“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故乡。”一生漂泊却随遇而安。见闻其与苏辙兄弟情深,是“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人生无常与人世温暖。体会他对牡丹的“人老簪花不自差,花应羞上老人头”,对海棠的“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对梅的“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梅”。意会他与王安石的冰释前嫌,与巢谷的平淡温存,对章惇的宽容仁爱。体验他对美食的执着——“人间有味是清欢”。了解他善良、坚定、洒脱的童年。融会他“一碗清水煎红尘”的乐趣。贯通他对于生命的思考,虽畏惧但达观。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爱它。”苏轼便是这样一个人,一生官海浮沉,漂泊他乡,但他仍像一颗生命力顽强的种子,在任何地方都扎下根来,伸展开自己的枝叶,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苏轼每到一处,便将诗心与四季美景交融成篇,将自己的贬谪之路勾绘成品鉴美食之旅。赏“莺初解语”、“云无留迹”食“清茶午盏”、“素菜春盘”,品“且将新火拭清茶,诗酒趁年华”。无论人生的境遇如何,苏轼都平静对待,自然宽容,恰似经历了大风大浪,却仍只如沾湿了裤脚般的人。他舍弃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找到生命的最本真之味。

作为人,他是凡尘仙;作为仙,他又是天上人。苏轼与王安石因政见不和,误会重重,时过境迁。再遇南京,两人冰释前嫌,惺惺相惜。在腥风血雨的政治斗争中,章惇几次想置苏轼于死地,而其被贬后,苏轼却深表同情:“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这样旷然豁达的思想,离不开他坚定洒脱的童年。他从母亲那儿学到“为鼠长留饭,怜蛾不点灯”的善良与仁爱;从父亲那儿学习为真理不惜以死抗争的正直;在祖父那儿学习“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悠然。他让自己在泥潭里开出芳香的花,在低谷时思虑如何让世界变得更好,他充盈的不只是那短暂的人生,更是他单纯善良的灵魂。

1079年,“乌台诗案”爆发,苏轼被捕入狱,肆意凌虐,在黑暗里瑟瑟发抖的他,仍旧初心不改,用笔尖守护着内心的那片良知,直至装入那个冰冷的棺材。生前,苏轼亦是一个爱花之人,爱牡丹,爱海棠,爱梅花,更爱王朝云。他们一同喜怒哀乐,荣辱沉浮,不幸的是,在惠州朝云染上疫病,双目长明,她的一颦一笑,消失、寂灭,飞入云空。作为有血有肉的平凡人,我们都对死亡有一种畏惧感,苏轼也并不例外。他曾修习长生之术,想与神仙同化,但其实在内心深处,他始终是一个活在现世的人,他承认生命的有限,也坦然接受。在死亡面前,人是渺小的,疫情之下,生命变成由一个个代码编制而成的数字,死亡和时间将一切都毁灭,篡改,抹去。但生命是一束一束的花开,只要仍有输出爱的能力,生命就会超越死亡的界限,继续延伸。苏轼真的死了吗?不,他仍与我们同在,也许只有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

世事的风雨沧桑,草木的万千变化,融在苏轼的生命里,于是一代代的人都从他身上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点影子,找到生命的热望与岁月静好。

我们作为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拥有不同的人生,或许人生如逆旅,总有不如意。追求自由,却被现实禁锢;渴望真情,却总有虚情假意;害怕死亡,却又无可奈何。行走在不息的洪流中,我们都应该唤醒心中的那个苏轼,以至真、至善、至美的心灵奔向江山风月,诗与远方。

人生如逆旅,你我亦是行人。

上一篇:鹈鹕

下一篇:保重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