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建造时间

时间:2023-07-05 08:57:32编辑:莆田seo君

建筑,自古以来就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边关要塞长城是我国隔绝骑兵的军事防御工程。

在物质条件匮乏的年代,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决心;奢靡至极的阿房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权制国家大秦帝国的手笔,浩浩荡荡,它展示着一代帝国极尽铺张之能事。

东方圣殿大明宫则是唐王朝国力强盛的最好象征,作为东方的千宫之宫,盛唐时期出现的万国来朝的景象尽在其中。故宫则是明清时代两个时代最好的文化历史见证,它的建筑风格、宫廷文物无一不代表着明清王朝的遗存…

在动乱与战争过后,新中国彻底推翻帝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期,一批批代表着新生的建筑也随之建立,人民大会堂就这样走到了历史的面前。

江山如此多娇:溯源人民大会堂

来到人民大会堂贵宾必经之路时,很容易被这样一幅画所吸引——红日烈焰,山河莽莽,长城内外是巍峨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万里冰封,黄河上下是滔滔水势,汹涌澎湃。

不难想象在这样的山河壮丽中,蛰伏着多少人才英豪。毛主席亲题"江山如此多娇",寄托着他最醇厚的希望,希望在这样的宏大的江山中,新中国也能脱颖而出,新中国的建筑——人民大会堂也能为世界各国承认。

人民大会堂在获得正式命名前,在修建之始的建筑工程中,大家都叫它"万人大礼堂",而万人大礼堂的出生则可以追溯到1945年的延安。

在红军的万里征途第一次顺利到达延安时,延安还不是那个赫赫有名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根据地。

但作为后来中国革命的战略支援总后方,矗立在延安杨家岭的一座仅能容纳百人的"中央大礼堂"却给了雄心勃勃的毛主席一个小目标。

在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他说将来势必要建成一个能容纳万人开会的大礼堂。万人大礼堂作为建国十周年的献礼,首先就被提上了日程。

"万类霜天"的自由,"万里雪飘"的江山,"万山红遍"的层林,"万里长空"的忠魂和"百万雄师"的决战,许多人说毛主席对"万"是有执念的,是湖南人骨子里一种与大气和豪放相关的气势,但在我看来却是领导者大庇天下寒士的恢弘理想。

1958年,在十三年后的中央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为迎接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开展起了轰轰烈烈的"国庆工程"。

在1959年国庆前建好中国"十大建筑",向世界人民展示年轻国家的赫赫成绩,也给中国群众注入国家蓬勃发展的信心。

"国庆工程"的十大建筑分别是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革命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国家剧院、科技馆、艺术展览馆、农业展览馆、民族文化宫。

他们分别代表着新中国的人民、工、农、兵、科技、文化、民族、华侨等各个群体的利益,这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代表着人民利益的万人大礼堂的建立。

可上九天揽月:大会堂的建造之难

巨型建筑的完成并非旦夕之功,从确定选址到拆迁腾地,从设计出图到实地建筑需要耗费的人力和物力都巨大。

万人大会堂确定选址在天安门广场西侧,而为了给万人大会堂腾出足够的土地量,光从拆迁上就面临巨大的工作量。据悉,当时需拆除的单位房达1823间,拆除民房2170间,拆迁房间总量3993间。

原来生活工作在皇城根儿底下的人民却令人意外地配合拆迁工作,为了使国家的万人大会堂顺利动工,大家都积极配合,拆迁工作截止到1958年10月10日全部完成,所耗时间不到一个月。

万人大会堂的目标是"容纳万人同时参会,容纳五千人同时就餐",所给出的建筑时间却不到十个月,拆迁工作耗时一个月,所余时间就仅剩三个季度。建造之初,中国考察队曾到达俄罗斯莫斯科参观当时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建筑群体克里姆林宫及红场。

克里姆林宫建于14世纪,全部完工时已是200多年后,克里姆林宫最大的厅堂可容纳"6000人同时开会,2500人同时就餐"。

位于美国华盛顿的国会大厦,首次建造就耗费七年,两次建造全部完成历时55年,最大的厅堂最多也只能容纳3000人同时开会。

而位于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宫的第一次建立就耗费了17年,1840年后又历时20年才重建完成,最大的厅却不到2000平方米。

中国将要建设的万人大会堂,以万为单位的容量,要在十个月内全部完成,纵横来看这个目标都十分具有中国速度。

万人大会堂这样史无前例的设计工作从一开始进行就十分艰难。由于国内外均没有先例可以参照,大会堂的设计工作号召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建筑师,以总建筑师张鎛为首,包括梁思成、杨廷宝、吴良镛等人。

这些来自全国17个省市的三十多名建筑师们先后设计了400多个方案,汇总到国庆工程专家组处又前后经历了七稿。

最终,由清华大学、北京建筑设计院、北京市规划局综合做出了三套方案提交审核,周总理同志最后审定采用北京市规划局的设计方案来进行。

由于大会堂需容纳至万人,在空间设计上就显得极为重要,为了避免万人礼堂出现"空而大"的格局。

周总理同志钦定"水天一色"为礼堂的设计内核,以顶为穹,整体布局呈弧形曲面,似星辰拱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念天地悠悠,觉余生可期。

1958年全国各地兴起"多快好省"地建设中国指标。但在万人大会堂的建设火焰中,却都踏实努力,不虚报浮夸。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全国各地共有三十余万人免费参与大会堂建设,他们分工明晰,各司其职,有部队军人组织的志愿团,有妇女代表组织的劳动队,还有青少年组织的志愿团。

有的甚至在候车时间都愿意到万人大会堂去掀一楸土,抱一块砖,不得不说,全国军民上下一心带来的凝聚力与建设力是不可估量的。

突击队们在国家的号召和凝聚下,将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南北长336米,东西宽206米的万人大会堂主体工程在1959年8月如期交付。

山不在高 水不在深:人民大会堂的300天与350年

速度与质量在很多时候并不能兼得,在建造之始,周总理同志便强调,这个万人大礼堂的安全问题是首位的,它的寿命必须要比故宫和中山堂长,不能少于350年。

这样一个不少于350年的建筑要在十个月以内完成,每一项工作都必须紧锣密鼓,从选址到确定图纸不到50天,拆迁工作不到30天,设计方案提出到定稿只用了35天,主体项目完工不到280天。

万人大礼堂的建设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次向世界展现了什么是真正的"中国速度"。

不仅从速度上震惊了世界,万人大礼堂的建筑体量也是极大的,总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甚至比故宫的15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还大2万多平方米。

故宫作为我国的建筑瑰宝,始于明成祖永乐四年,即1406年开始建造,历时14年到1420年建成使用,故宫历经明清两朝,至今已有600年历史。

故宫的建设理念,在于"禁",所以故宫又称紫禁城;同时,故宫也是古代王权与地位的象征,所以又称"皇城"。

在当时,除皇族及大臣外,普通平民是不得进入的紫禁城的。神秘的紫禁城不仅是地位的象征,也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体现,代表着国家的权力属于帝王。

而与紫禁城代表着封建等级制度相对的万人大礼堂则体现出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当家作主,国家权利属于人民的新理念。

与阿房宫、大明宫、故宫一样,人民大会堂在取名上就颇费了一番心思,一念之差,被叫做"人民宫"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1959年9月,毛主席到大礼堂视察工地时,曾问万里参加大会堂建设的有多少人,万里回答他说有三万多人,毛主席希望人们不要遗忘了这些参加礼堂建设之人的功劳,想以命名的方式来纪念他们。

万里便达到这座万人大礼堂,有的称它"人民大会堂",有的称"人大会堂",也有的称"人民宫"。

"宫"一词在中国历经悠久,一开始,"宫谓之室",大体与现在的三室一厅的"室"是一个含义,代表着居所,但随着封建王朝的建立,宫就开始特指帝王贵胄居所,代表着封建王权。

所以在万人大礼堂的命名上,"宫"这个极富封建意味的字自然是被摒弃了,"人民大会堂"则很好,它真正承载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意义。

在风风雨雨中,人民大会堂已经走过了60多年,每天晚上,都能在《新闻联播》中看见它的身影,无论是它庄严雄伟的外观,还是它水天一色的穹顶。

不管是江山如此多娇的迎客之路,还是幽燕金秋图的宴会背景板,它一路见证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也将一直见证…

文/南宫钦

上一篇:白塔山

下一篇:煮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