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亲,汉语词汇,拼音xiāng qīn,意思是指同乡的人或指农村中对当地人的通称。
2、出自《王妙晖等造象记》。
4、北周 《王妙晖等造象记》:“爰托乡亲,义存香火。
6、唐 韩翃 《送王少府归杭州》诗:“ 吴郡 陆机 称地主, 钱塘 苏小 是乡亲。
8、《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扬州 司理乃是 王生 乡亲。
10、杨朔 《征尘》:“我们是乡亲,还沾着点亲戚,旁人把他带到 汉口 交给我,我哪好意思不管呢?”萊垍頭條
乡亲与宗亲的区别1、乡亲 xiāngqīn
2、(1) [person from the same village]∶泛称同乡亲故
3、(2) [villagers]∶对农村中当地人民的称呼
4、宗亲,汉语亲属分类名,指以姓氏为区分的同宗亲属。
5、是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以得姓始祖为主根的传承支系关系家族。
6、它是我国古代亲属分类之一,另外是外亲、妻亲。
7、语出《吕氏春秋·大乐》:“故能以一听政者,乐君臣,和远近,说黔首,合宗亲。
乡亲们的正确读音1、亲们的正确读音是xiāng qīn mén。
3、乡 [xiāng]萊垍頭條
4、汉语文字垍頭條萊
5、乡(拼音:xiā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
6、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二人面对着盛满食物的器皿,表示二人相向而食。
7、乡的本义是相对饮食,泛指聚餐,是“飨”的初文。
8、由相对而食引申为趋向、朝向。
9、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向”。
10、乡又指方才、从前,这个意思后来写作“曏”,简化作“向”。
11、乡又指行政区划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