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是怎么死的
嵇康被诬陷致死。嵇康富有才名,但追求自由的隐居生活,因为多次拒官,得罪司隶校尉钟会和掌权的大将军司马昭,遭其构陷,被处死。
嵇康是晋代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思想家。嵇康博学,在当时是远近闻名的学者,并且容貌出众,器宇不凡。但嵇康信奉老庄哲学,追求道家“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不愿意走进官场,反而是喜欢居住在山林里,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饮酒论诗。
后来在朝中势力强大的大将军司马昭听闻嵇康的才名,想招纳他做自己的幕僚,嵇康为了躲避他的邀请特意跑到河东郡居住,结果司马昭的亲信司隶校尉钟会又带着丰厚的礼物前来拜访,嵇康并没有理会钟会。并且随后就做了一首《与山巨源绝交书》,表达了自己坚决拒绝出仕的决心,司马昭听说了这件事极为恼怒。
后来嵇康的好友吕安的妻子遭到迷奸,凶手反而诬告吕安,导致吕安被捕。嵇康出面作证却被与自己有过节的司马昭和钟会陷害,判了斩刑。嵇康弹了一曲《广陵散》后从容赴死,时年四十岁。
反复考虑后再决定要不要为什么叫“慎重”?
为什么要经过反复考虑才决定选不选,这叫“慎重”?荀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的书《荀子。富国》记载:“所以,明师必须守其和,削其流,开其源,考虑适时而为。”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丰富强兵的思想。这段话的大意是,一个英明的君主必须小心翼翼地维护国家的和谐稳定,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尽力开辟其他的收入来源,时刻考虑调整各种收支。文中的“考虑”二字,指的是经过反复考虑后决定是否选择。那么,反复考虑后决定取舍,为什么叫“慎重”呢?倒,意为用勺子舀,如《说文奇爱弹弹堂解字》:“倒,舀。”指盛酒、茶的盛锅,如倒酒、茶等。动作,由酉至勺,由酉至酒相关,原意为倒酒,如《说文解字》:“动作,盛酒坊也。”就是倒酒,伺候客人。可见,倒和酌都是指倒酒,“酌”也用来指喝酒。比如晋代陶渊明的《徙二首》:“过门时多相呼,有酒时当虑。”虽然“倒”和“采取行动”这两个词都是倒酒,但还是有区别的。不喜欢倒酒,倒多了会说“行动起来”。杯子里的酒不宜过多或过少。最好是不多不少,最适度。所以“倒”酒的不满会增加一点,而“喝”酒的溢出会减少一点,所以要反复增减才能把酒倒得恰到好处,这就是“分寸”的本义。《国语。周语上》上最早上传的是“权谋”二字:“近官尽制,亲族补之,批判教史,学之,爱之,然后国王考虑如何行事,他做什么就做什么。”根据这篇报道,周厉王是如此残忍,以至于人们诅咒他。邵慕公对李说:“人民再也受不了暴虐的法令了!”李大怒,找了一个保家卫国的女巫,派他去刺探那些敢告自己的人。一旦女巫通知了他,他立刻被处死。于是,人们不敢随便说话,路上相遇也只敢用眼神表达内心的怨恨。周厉王得意地对邵慕公说:“我能止谤,百姓不敢言。”邵木公劝李说:“你这样做只是堵人的嘴,比堵河还严重。如果一条河被堵了,断了,很多人会受到伤害,所以堵人的嘴也会有同样的后果。所以治水只能用疏通来消除堵塞,人要善用疏导来使人发声。”邵木公接着说,“所以,君主在处理政事时,应该让三公九品官乃至各级官员献上讽喻诗,乐官献上民间音乐,史官献上有参考意义的史书,少师念劝诫箴言,无眼乐者诵诗,有眼乐者念讽喻词。”邵慕公曰:“百官已谏,平民已向王转达意见。身边亲近的官员都尽了最大的努力劝他,国王的亲属可以弥补他的过失,审视他的是非。音乐家和历史学家用歌曲和史书说服他,长辈会进一步整理和纠正。然后国王会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要不要选择,然后实施它们。这样,国家事务就可以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得以实施。”后来,邵木公在文章中提到的“慎重”一词,被广泛用来指一切经过反复考虑,才决定要不要选择的事情。
司马昭为什么要杀嵇康呢?
司马昭杀嵇康是因为嵇康不给司马昭面子,司马昭是魏国大将军,嵇康是个“不尿”领导的狂士,司马昭觉的嵇康是个人才,屡昭嵇康出仕为官,但嵇康断然拒绝,狂妄不羁的嵇康因此得罪了司马昭。后来,发生了一件事,嵇康卷入了一场官司,司马昭认为嵇康替朋友做伪证。司马昭因此大怒。这时钟会乘机报复嵇康,因为嵇康之前得罪了钟会,钟会趁机落井下石,陷害嵇康,几件事情的叠加影响,让司马昭杀了嵇康。事后,司马昭有点后悔了,可是已经晚了,人死不能复生。嵇康是魏国后期的文学家和音乐家,他是曹操曾孙女女婿,也是“竹林七贤”成员之一。竹林七贤是由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组成的“小团体”,这七个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当时司马昭是魏国大将军,久闻嵇康的大名,于是备厚礼欲礼聘他为幕府属官,嵇康听说司马昭要他出仕为官,于是跑到河东郡躲避征辟。仔细想来,这和当初司马昭的老爸司马懿躲避曹操的征辟何其相似呢?司马昭没有曹操的肚量,遭到了冷遇对嵇康怀恨在心。后来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升官了,他就举荐嵇康代替自己的位置,当时司马昭篡魏之心人人皆知,他想笼络人心,也想让嵇康出山,但嵇康想到自己是曹魏家的女婿,说什么也不辅佐司马昭。嵇康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山涛字巨源)。信中拒绝了山涛的荐引,列出自己有“七不堪”、“二不可”,说自己性情懒惰散漫,不堪约束,坚决拒绝出仕。据说司马昭听说后,恨的牙痒痒,叔夜啊叔夜(嵇康字叔夜)看你犯到我手中!咱们走着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