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关于珍珠的传说?
早在远古时期,原始人类在海边觅食时,就发现了具有彩色晕光的洁白珍珠,并被它的晶莹瑰丽所吸引,从那时起珍珠就成了人们喜爱的饰物。珍珠被人类利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传说中,珍珠是由鱼公主泪水化成的。传说白龙村有个青年叫四海,英武神勇。一天,四海下海采珠,忽然狂风大作,他只得弃船跳海,在冰冷的深海里,四海遇到了海怪的侵袭,靠着一身胆量和不凡的身手,四海打跑了海怪,但因用力过度,四海也伤疲地昏迷在汹涌的海水中。等到四海醒来时,他发现,自己竟躺在龙王宫的一张水晶床上,美丽的人鱼公主正在温存地替他疗伤。鱼公主敬佩他的勇毅,故此拯救。四海在公主无微不至的照顾下,伤势很快痊愈了。公主天天伴着四海,寸步不离,食必珍馐,衣必鲜洁。公主不说何时送客,四海也不提何时离去。相处既久,爱意渐浓。公主愿随四海降落凡间,于是一对恋人,同回白龙村。乡亲们既庆幸四海大难不死,更艳羡他娶到美丽的妻子,热烈地庆贺了一番。鱼公主也是入乡随俗,尽弃屠华,素衣粗食,操持家务井然有序,手织绡帛质柔色艳,远近闻名。白龙村有一恶霸,对鱼公主的美艳早已是垂涎三尺,他想方设法勾结官府,以莫须有的罪名,加害四海,强夺公主以抵罪。四海奋力夺妻,力竭被缚,铁骨铮铮的男儿,就这样惨死在恶霸的杖棒之下。眼睁睁看着夫君死去,公主失望于人间黑暗,施法逃回水府。为悼念丈夫,公主每年在明月波平之夜,在岛礁上面向白龙村痛哭,眼泪串串掉入海中,被珠贝们接住,孕胎成晶亮的珍珠。不仅如此,传说中,更把珍珠与西施联系起来。传说珍珠是西施的化身:嫦娥仙子曾有一颗闪闪发光的大明珠,十分逗人喜爱,常常捧在掌中把玩,平时则命五彩金鸡日夜守护,唯恐丢失。而金鸡也久有把玩明珠的欲望,趁嫦娥不备,偷偷玩赏,将明珠抛上抛下,煞是好玩。一不小心,明珠滚落,直坠人间。金鸡大惊失色,随之向人间追去。嫦娥得知此事后,急命玉兔追赶金鸡。玉兔穿过九天云彩,直追至浙江诸暨浦阳江上空。这一天,浦阳江边一农家妇女正在浣纱,忽见水中有颗光彩耀眼的明珠,忙伸手去捞,明珠却径直飞入她的口中,钻进腹内。这女子从此有了身孕。一晃16个月过去了,女子只觉得腹痛难忍,但就是不能分娩,急得她的丈夫跪地祷告上苍。忽然一天只见五彩金鸡从天而降,停在屋顶,顿时屋内珠光万道。这时,只听“哇”的一声,女子生下一个光华美丽的女孩,取名为“西施”。故有“尝母浴帛于溪,明珠射体而孕”之说。美丽的西施曾经住在山下湖的白塔湖畔。一天一位衣衫褴褛的白胡子老爷爷路过西施的家门口,西施看着老爷爷饥寒交迫的样子,连忙把他请进屋里,给他端茶上饭,并帮他把全身上下洗了个干净。白胡子老爷爷看着西施这么热情招待他,激动地说:“姑娘,你可真是个大好人,我一定会好好报答你的。”日子过得很快,转眼过了两个月。有一天夜里,西施刚睡下不久,忽然一道金光闪来,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出现在西施的面前,西施看得出了神。白胡子老爷爷说:“我的好孩子,不用怕,我就是被你相救的老爷爷,为了报答你的恩情,今天我特意带上了一些珠宝,请你收下吧!”西施看着这些美丽的珍珠,颗颗都闪着璀璨的光芒,可她想:救人做好事是应该的,怎么能收下这些这么贵重的东西呢?要是能从老爷爷那里得到养蚌育珠的技术,那该多好啊!我们的百姓将会过上富裕的生活。于是她对老爷爷说:“爷爷,我不能收下你这么贵重的礼物,如果你真想表示谢意的话,那么请你把养蚌育珠的技术传授给我吧。”老爷爷听了犹豫了一下说:“那好吧,如果你能回答出这个问题,我就把养蚌技术传授给你,你听着:我有3只金碗。我把第一只金碗里的一半珍珠给我的大儿子;第二只金碗里三分之一的珍珠给我的二儿子;第三只金碗里的四分之一给我的小儿子。”“然后,我又把第一只碗里剩下的珍珠给大女儿4颗;第二只碗里挑6颗给二女儿;从第三只碗里拿两颗给小女儿。这样一来,我的第一只碗里就剩下38颗珍珠,第二只碗里就只剩下12颗珍珠,第三只碗里还剩下19颗。你来告诉我,这3只金碗里各有多少颗珍珠?”听了老爷爷的难题,西施想了想,然后拿着树枝在地上算了起来。一会儿工夫,她站起来说:“爷爷你听着,第三只碗里原来有珍珠28颗。”白胡子老爷爷听了西施的解答,惊愕而又钦佩地说:“美丽的西施姑娘,你果真是名不虚传,不但心地善良,而且天资聪颖,我一定会实现我的诺言。”于是老爷爷就把养蚌育珠的本领传授给了西施。西施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很快就学会了本领。他还把这个育珠本领传授给当地的老百姓,让老百姓们养蚌育珠,致富发家。传说里,珍珠始终与美是联系在一起的。
关于珍珠的传说
珍珠作为宝石,在我国古代就有连城之价,有“东方之美者也”之誉,历来被视作奇珍至宝。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珍珠的国家之一,早在四千多年前,《尚书禹贡》中就有河蚌能产珠的记载,在我国古代的饰物中它常与璧玉并重,用作帝皇冠冕衮服上的宝珠、后妃簪珥的垂饰,为权威至上、尊贵无比的象征,达官巨贾无不以佩戴珍珠为荣。而作为有丰富想象力的古人们,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关于珍珠的美好传说。
传说一:鲛人的泪水
我国古代传说,南海有鲛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美人鱼”,她们像鱼一样在大海中生活,当鲛人悲伤哭泣时,滚落的眼泪变成美丽的珍珠。且她们善织一种薄如蝉翼、滑若凝脂的绫绸。在传说中,鲛女原是月亮女神嫦娥的侍女们,因为做错事被罚到海里织绡。传说每逢月圆之夜,她们常常站在礁石上,遥望月亮,伤心落泪,泪水就变成了珍珠。
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根据这个传说以及珍珠的圆润与月亮的盈亏关系,即月圆之夜珠亦圆,月缺之夜珠亦缺的情况合并该传说,写进了其七律《锦瑟》诗中,即我们耳熟能详的“沧海月明珠有泪。”
传说二:明珠射体孕西施
“珍珠是鲛人的泪水”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关于珍珠流传得最为广泛的一则。珍珠被人类利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中国,传说西施是珍珠的化身。这个传说最初流行于素有珍珠之乡美称的浙江诸暨,住在月亮的嫦娥仙子曾有一颗闪闪发光的大明珠,十分逗人喜爱,常常捧在掌中把玩。一天,嫦娥不耐寂寞,偷偷溜到桂花树下和吴刚私会,将珍珠留给五彩金鸡守护。嫦娥离开后,金鸡便像平日一样,将珍珠抛来抛去,偷偷玩起来。一不小心,明珠滚落,直坠人间。金鸡大惊失色,随之向人间追去,而这珍珠掉进浙江诸暨的浣纱溪里。这珍珠原来也是有灵性的。看到此地风景迷人,远胜寒冷的月宫,她死也不肯回去。眼见金鸡追来,珍珠无处可逃,忽见溪边有一妇人浣纱,它情急生智,一下子跳出水面,径直飞入妇人的口里。金鸡飞来,站在苎萝山头,怎么也找不到珍珠,只好长叫数声,回月宫受罚。
一晃16个月过去了,女子只觉得腹痛难忍,但就是不能分娩,急得她的丈夫跪地祷告上苍。忽一日只见五彩金鸡从天而降,停在屋顶,顿时屋内珠光万道。这时,只听“哇”的一声,女子生下一个光华美丽的女孩,取名为西施。故有“尝母浴帛于溪,明珠射体而孕”之说。
吴国灭亡之时,西施沉水而死,重又归于珍珠。西施化作珍珠留在人间,为黎民百姓的健康长寿、养颜美容继续作出贡献。
传说三:隋侯之珠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件宝贝是权贵们经常争夺的,一是“和氏之璧”,二是“隋侯之珠”。与珍珠有关的最感人故事恐怕莫过于“隋侯之珠”。传说战国时西周隋侯在出巡封地时,一日行至渣水,忽见山坡上有一巨蟒身受刀伤,奄奄一息。隋侯望着巨蟒,恻隐之心大动,遂动手为其敷药治伤。巨蟒伤愈后,围着隋侯马车连转三圈,依依惜别。隋侯出巡归来,走至渣水时,忽见一少儿拦路献珠。隋侯细问原因,少儿只是不说,隋侯拒绝接受。第二年,隋侯又一次出巡渣水,忽然梦到那个曾经拦路的少年,说他原是那条受伤的巨蟒,一心感念他的救命之恩,只是无以为报,特将冠上明珠献上,望他收纳。隋侯醒来,果然见到身边有一颗稀世珍珠,大为惊奇,于是将其随身携带。
“隋侯之珠”反映了中国人的“知恩必报”观念。试想,一条蟒蛇尚且知恩必报,何况人呢?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人已将作为财富的珍珠与作为道德的为人结合起来,从而使宝珠焕发出一种人性的光辉。
传说四:割股藏珠
珍珠具有灵性的最动人故事当属“割股藏珠”。皇帝听说白龙海(广西合浦)中有一粒宝珠,光照四海,但有两条巨鲨日夜守护。皇上一定要获此宝珠,即令太监坐镇白龙城,强令珠农南海采珠,栖牲了无数条生命才得到宝珠。太监高兴地携宝珠上路,走至离白龙城三里之遥的杨梅岭,一道白光闪过,珍珠不翼而飞。听说宝珠又回到了白龙海,太监又强令珠农出海,再获宝珠后,放掉珠民,但苦无将宝珠安全送走的办法。经一老农献计,太监忍痛将自己的大腿割开后将宝珠藏于其中并严密包裹。在第一次失珠之地杨梅岭,又是一道白光划过,宝珠再返大海。太监惊恐万状,深知回去是死,只好再到珠城,却见珠民们已经逃之夭夭。太监长叹一声,面对大海吞金自杀。在合浦珍珠城外有一堆黄土,据说就是太监的葬身之所。留下乐广为流传得“割股藏珠”、“珍珠不过杨梅岭”等成语。
这个故事充分显示出人与珍珠的血泪关系,古代保守压迫的人民,通过创造这样血腥的故事去抒发去暴政的不满。在那个“以人易珠”的年代里,皇家逼珠,珠民玩命,一颗珍珠一条命,粒粒珍珠滴滴血呵。一部采珠史,其实就是一部采珠人的血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