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大圣之火焰山

时间:2024-12-21 06:02:53编辑:莆田seo君

西游记中,火焰山是怎么形成的?

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不是被太上老君放到八卦炉里面炼吗?炼了七七四十九天以后,孙悟空出来了,一脚踢翻了八卦炉,有几块火炭掉入凡间,就形成了火焰山。
火焰山是我国新疆境内吐鲁番地区的一座山,因为吐鲁番地区是一个盆地,气温很高,夏天最高气温有时可达40-50摄氏度,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书称之为“赤石山”,维吾尔语称“克孜勒塔格”〔意为红山〕,由红色砂岩构成,东起鄯善县兰干流沙河,西至吐鲁番桃儿沟,形成一条赤色巨龙,东西走向,横卧于吐鲁番盆地中,全长98公里,南北宽9公里。一般高度500米左右,最高峰在鄯善县吐峪沟附近,海拔831.7米。

火焰山是天山东部博格达山坡前山带短小的褶皱,形成于喜马拉雅山运动期间。山脉的雏形形成于距今1.4亿年前,基本地貌格局形成于距今1.41亿年前,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岁月,跨越了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几个地质年代。

火焰山荒山秃岭,寸草不生。每当盛夏,七月流火,红日当头,地气蒸腾,焰云缭绕,赭红色的山体形如飞腾的火龙,十分壮观。

火焰山是全国最热的地方,夏季最高气温达47.8度,地表最高温度在70度以上。由于地壳运动断裂与河水切割,山腹中尚留下许多沟谷,主要有葡萄沟、桃儿沟、木头沟、吐峪沟、连木沁沟、苏伯沟等。在这些沟谷中,绿荫蔽日,风景秀丽,流水潺潺,瓜果飘香。

明人吴承恩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而脍炙人口,名闻天下。第五十九回和六十回写“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三调芭蕉扇”的故事,使火焰山披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成了一座奇山。

《西游记》写道:“西方路上有个斯哈哩国,乃日落之处,俗呼‘天尽头’。这里有座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那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袋、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这段文字显系夸张,但高温和寸草不生这些基本特征,与火焰山实际情况完全符合,不是凭空臆造的。


西游记中火焰山是怎样形成的?并非是被孙悟空打翻八卦炉所致

在西游记中,唐僧西行取经火焰山是必经之路,但火焰山温度奇高,就连孙悟空都无法忍受这里的火势。所以只能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灭火,很多小伙伴好奇火焰山的来历,据说是因为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从太上老君的八卦炉内挣脱时,不小心把炉子踢下凡间,这才形成了火焰山,不过这种说法真的靠谱吗?恐怕真相并非如此。八卦炉是太上老君的至高法宝,三界很多神兵还有献给玉帝的仙丹都是通过八卦炉炼制的,八卦炉内的火是四大天火之一的六丁神火。那这个六丁神火究竟有多厉害呢?根据原著中的介绍,观音菩萨把杨柳枝放入八卦炉后被迅速烧焦,观音的杨柳枝可是用玉净瓶里的甘露养殖,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可见六丁神火威力的确不凡。不过孙悟空当年可是被关在八卦炉内烧了49天都没事,为何还会怕火焰山的火呢?

当时太上老君抓到孙悟空,打算把孙悟空丢入八卦炉内以示惩罚,还说要用文武火炼猴子。六丁神火属于文火,但孙悟空根本就不怕这样的火焰,反而还因此练成了金刚不坏之身和火眼金睛。看来六丁神火根本就对孙悟空无效,如果火焰山里的火就是六丁神火,恐怕还难不倒悟空。但实际却是,连悟空也没办法跨过这座火山,所以这其中的火源肯定另有蹊跷。火焰山的火势只能靠芭蕉扇扑灭,按常理来说灭火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水,但这里的火却不能用水浇灭。

不怕水的火加上连猴哥也没办法忍受的高温,这种火在火焰山之前也出现过一次,那便是红孩儿的三昧真火。孙悟空碰上红孩儿后,可以说拿三昧真火一点办法有没有,最后只能请观音菩萨用玉净瓶熄灭三昧真火,然后降服红孩儿。如此说来,火焰山的火是三昧真火的可能性更大,毕竟红孩儿就是在火焰山修行了300年,这才练成了这三昧真火。

那这个三昧真火究竟是怎么来的呢?三界中只有一样法器能产生三昧真火,就是《封神演义》中哪吒和太乙真人都使用过的法宝九龙神火罩。传说九龙神火罩是鸿钧老祖的灵宝,后来传给元始天尊,元始天尊又将此物赠与太乙真人,太乙真人又授予自己的徒弟哪吒使用。《西游记》中,并没有看到哪吒用过这一法器,说明九龙神火罩已经不再哪吒手上了,说不定早已失踪。

而火焰山的火焰很可能就是九龙神火罩所致。但天庭为了掩盖此次过失,就让孙悟空帮忙借芭蕉扇来熄灭火焰山的火势,估计孙悟空早就明白这其中的缘由,只是没有点破罢了。看来猴哥取经后的确是越来越成熟,都知道替天庭背黑锅了...


火焰山是哪一回?

第六十一回:牛魔王变成八戒,接过定扇,现出三相与悟空相斗。在众护法神将帮助下,牛魔王败走。诸金诸刚与天兵天将,将牛魔王收伏。悟空用罗刹女交出的宝扇扇息山火,师徒翻越火焰山。第六十二回:四人随披枷戴锁的和尚们来到金光寺。悟空得知夜得知夜放霞光之宝为龙王驸马九头虫盗,受国王之托前去擒妖取宝。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明代社会现实。扩展资料:《西游记》的奇趣,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相辉映。孙悟空豪爽、乐观的喜剧性格;滑稽谐趣却憨厚朴实的猪八戒形象。他们幽默诙谐,机趣横生的对话使文章增色不少。人物的性格常常通过富于揩趣的对话得到生动的表现,这也是《西游记》充满奇趣的又一大特点。在人物描写上将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也是造成《西游记》奇趣的重要原因。所谓神性,就是指形象的幻想性;所谓人性,就是指形象的社会性;所谓自然性,就是指所具有的动物属性。《西游记》展现了一个神化了的动物世界,同时又熔铸进社会生活的内容。

上一篇:华南理工大学专业介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