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原理
假设论
价值澄清是以两个最基本的理论假设为前提的:
(1)当代儿童处于充满互动的价值观的社会中,这些价值观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发展
(2)在当代社会中,根本就没有一套公认的道德原则或价值观。从这两个假设出发,他们认为,教师不能把价值观直接教给学生,而只能通过学习评价分析和批评性思考等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适合本人的价值观体系。
四个基本构成要素
拉斯等人在其名著的开头就强调应促进学生对价值的思考,并为之提出四大构成要素:
1、关注生活 使人注意到那些自认有价值的生活中的事物,如情感、态度、目的等并注意到致使价值混乱和生活复杂化的一般问题。
2、接受现实 原原本本地接受学生的一切,包括观点、兴趣、情感等价值观,以使学生坦诚地表达自己,但并不等于赞成。
3、激发进一步思考 在接受的同时,鼓励学生进一步综合反省各种问题,鼓励他们(1)作多种选择,(2)更好地意识到个人珍视的东西,(3)更好地选择和珍惜日常的行为。
4、提高个人潜能 通过价值澄清,可以使个人正视思考个人的价值问题,能更好地整合他们的选择、珍视和行动,有助于澄清技能的发展和自我指导能力的提高。
理论功能
拉斯等人指出,正是上述理论假设和目的的设计,价值澄清教学可以产生8个方面的德育效果:(1)使不良行为的强度和频率下降(2)反叛和骚乱行为(如吸毒、课堂骚乱)减少(3)自我概念、自信心提高(4)具有较成熟的价值观(5)学生学习风气日渐浓厚(6)人际关系改善,盲目冲动减少(7)缓和个人压力(8)师生关系改善。基尔申·鲍姆姆概括分析了25项有关价值澄清法的研究后指出,如果教师坚持使学生经历价值评价过程,那无论是教师的热诚和精力,还是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学业成绩,都会有较大的增长。
基本模式
即价值形成过程(Process of valuing,或称评价过程)的基本模式,他们指出,任何信态度等价值要变成某个人的价值,必须符合这一过程的七个标准,否则将不可能成为他的价值观。拉斯等人研究认为,完整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七个步骤:
Ⅰ、选择(choosing)
1、自由选择:只有在自由的选择中,才能根据自己的价值观行事,被迫的选择是无法使这种价值整合到他的价值体系中的。
2、从多种可能中选择:提供多种可能让学生选择,有利于学生对选择的分析思考。
3、对结果深思熟虑的选择:即对各种选择都作出理论的因果分析、反复衡量利弊后的选择,在此过程中,个人在意志、情感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都受到考验。
Ⅱ、珍视(prizing)
4、珍视与爱护:珍惜自己的选择,并为自己能有这种理性选择而自豪充溢,看作是自己内在能力的表现和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5 、确认:即以充分的理由再次肯定这种选择,并乐意公开与别人分享而不会因这种选择而感到羞愧。
Ⅲ、行动(acting)
6、依据选择行动:即鼓励学生把信奉的价值观付诸于行动,指导行动,使行动反映出所选择的价值取向。
7、反复地行动:即鼓励学生反复坚定地把价值观付诸行动,使之成为某种生活方式或行为模式。
发展
由于这一模式特别强调价值观形成中的个体性,因而被强烈批评它忽视了社会文化的作用,拉斯本人在辩解的同时对理论进行修正:一是产释这一评价过程中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二是强调人群、人民、我们等群体名词三是对理论进行修订,最重要的是基氏1975年提出的新模式和1978年新版《价值与教学》中的补充,现仅介绍基氏的模式:
Ⅰ、思考:
1、在不同水平上的思考
2、批评性思考
3、高层次的道德推理
4、发散或创造性思考
Ⅱ、感受:
1、珍视、爱护
2、有良好的自我感受
3、意识到自身的情感
Ⅲ、选择:
1、从多种可能性中进行选择
2、考虑后果的选择
3、自由选择
4、成就规划
Ⅳ、沟通:
1、清晰地传递信息的能力
2、移情——倾听、理解他人选择的心境
Ⅴ、行动:
1、重复地行动
2、一贯地行动
3、熟练地行动
可见,他在这里强调了情感的作用,也强调了选择中首先要考虑社会因素的制约。但是无论哪种模式,对发展个人主观能动性和价值观的个体性都倍爱有加,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作者:莆田seo君时间:2023-07-01 07:30:33来源:莆田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