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

时间:2024-12-18 10:47:30编辑:莆田seo君

北朝的建立者,都城是什么。。。。。

北朝  公元386年—公元581年 包括了  北魏(道武皇帝 拓跋圭)--(公元534 元 ) (孝武皇帝 修)(建都(洛阳)  东魏(孝静皇帝 元善见(534年-550年)(建都邺城)  西魏 (西魏文帝 )元宝炬 (534年-556年) (恭帝 拓跋廓)(建都长安)  北齐 (文宣帝 高洋)(550年—577年)(顺哀帝 高恒)(建都邺)  北周 (文帝 宇文泰建立)(557年—581年)(静帝 宇文衍) 建都长安


北朝的都城是在哪里是谁建立的

北魏是鲜卑拓跋珪所建,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
西魏由宇文泰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为帝,与高欢所掌控的东魏对立,建都长安。
东魏是从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河南安阳市北),以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为别都。
北齐由高洋建立,建都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
北周由宇文觉正式建立,建都长安。

北朝不是一个政权,而是很多政权组成,与南朝相对立。

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81年)是中国历史上与南朝同时代的北方鲜卑族政权的总称,其中包括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数个王朝(继承北周疆域的隋由于灭亡南朝陈,完成了统一大业,所以没被称作北隋,而是被后世称为隋朝)。
北朝结束了我国从八王之乱起将近一百五十年的中原混战的局面。后世的隋唐两朝都是继承了北朝,他们的开国皇帝们的祖先都是北朝名贵,并且又从军事和政治制度等各个领域都沿袭北朝并加以更好的发展和创新,奠定了隋唐盛世和民族大融合的基础。
北魏
北魏是鲜卑拓跋部所建,又称元魏。拓跋部原居于今东北兴安岭一带,后渐
元魏道武帝拓跋珪
南迁至蒙古草原,以“射猎为业”,靠游牧为生。东晋咸康四年(338年),其首领什翼犍称代王,建代国,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一带)。后为前秦苻坚所灭。北魏登国元年(386 年),什翼犍之孙拓跋珪继称代王,不久改国号为魏,制定典章,重建国家,史称北魏,拓跋珪即太祖道武帝。公元395年-439年,通过不懈努力,击灭后燕、后秦、大夏、北凉、西秦、北燕等割据势力,统一北方。历经孝文帝改革、六镇之乱最终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西魏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元修脱离高欢,从洛阳逃至长安,投靠北魏将领、鲜卑化的匈奴人宇文泰。次年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史称西魏,政权实由宇文泰掌握。
535年宇文泰毒死魏孝武帝元修后,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南阳王元宝炬为帝,即魏文昭帝,改元大统,西魏开始。551年,元宝炬死,长子元钦嗣位。554年元钦被宇文泰所废,不久被毒死。元宝炬四子元廓即位,称元年,为了迎合宇文泰胡化运动而被迫改复姓拓跋。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病死,由侄宇文护承继。557年宇文护得将领支持,迫使魏恭帝禅让于宇文觉,西魏灭亡。

东魏
534年,权臣高欢所立的皇帝北魏孝武帝元修不愿做傀儡皇帝,被迫逃往关中投奔关陇军阀宇文泰。高欢拥立年仅十一岁的北魏孝文帝的曾孙元善见为帝,即东魏孝静帝,东魏开始。高欢掌权期间土地兼并情况严重,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尖锐,且屡败于劲敌西魏宇文泰。550年,孝静帝禅位于高欢之子高洋,东魏灭亡。

北齐
东魏权臣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继专魏政,将篡未篡之时,被家奴刺杀
北齐高洋
。其弟高洋袭位,这位“内虽明敏、貌若不足”的人,很快废掉东魏的傀儡皇帝孝静帝,于公元550年(庚午年五月戊午日),即帝位。国号齐,建元天保,建都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史称北齐。历经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六帝,于公元577年被宿敌北周攻灭,享国二十八年。

北周
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其子宇文觉正式建立。历五帝,共二十四年
北周宇文泰
。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后,第三子宇文觉继任大冢宰,自称周公。次年初,他废西魏恭帝自立,国号周,建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史称北周。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年幼,大权掌握在堂兄宇文护手中。九月,宇文护杀孝闵帝,立宇文毓为帝。武成二年(公元560年),宇文护又毒死宇文毓,立宇文邕为帝,史称北周武帝。建德元年(公元572年),周武帝宇文邕智诛权臣宇文护,亲掌朝政,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建德六年(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 公元581年,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北周亡。


上一篇:活动总结报告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