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琉璃瓦》
浅谈《琉璃瓦》
关于中式婚姻中的嫁女
“琉璃瓦,终始万般华丽也只是遮风挡雨。”
《琉璃瓦》是张爱玲的中短篇小说集《倾城之恋》中的一篇,讲述的是姚先生嫁女的故事。姚先生一家生了七个女儿,一个比一个美。如同在张爱玲开篇写道的:女儿是家累,是赔钱货,但是美丽的女儿向来不在此例。姚先生虽不富裕,但他不愿靠女儿吃饭,他对女儿的前途有极周到的计画。在张爱玲的笔下,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家子的事,十个蠢人就能干出一百件蠢事。两家子合计下的婚姻,注定有所较量。
姚先生嫁女的背后也有自私的成分,这点表现就在于嫁女儿要上嫁,这也是他认为自己为女儿好的一部分。他把第一个女儿静静上嫁给了大股东的独生子启奎,虽然静静十分不愿意,但婚后静静妥协了。可是大女儿静静出嫁后,听信谣言:
“启奎又道:‘静静,有人说,你爸爸把你嫁到我家里来,是为了他职业上的发展。’
静静诧异道:“这是什么话?”
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取悦自己的丈夫,静静与娘家逐渐疏远。最后在婆家受了委屈,不在乎父亲重病的烦扰他,求他为自己做主。
第二次嫁女儿,姚先生吸取了上一次的经验,决定不强加女儿的婚姻,而是给女儿介绍了个好工作,让她在工作中自己找个高富帅,结果不好管束的二女儿曲曲偏偏看上穷小子,还坏了名声。姚先生只能贴钱把曲曲下嫁了过去。
三女儿心心是个温顺的孩子,姚先生便安排她和一个富家子弟相亲,但女儿却阴差阳错的看上了饭局的穷陪客。
通篇剧情是荒诞而又顺理成章的,姚先生抱着为女儿好的目的,主宰着她们的婚姻,女儿们在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情况下盲目的反抗着,张爱玲以幽默诙谐的手法讽刺了: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抱着为女儿好的目的而按自己的意志去主宰婚姻的父母;眼界狭隘,只一心赋予情郎的女儿。
琉璃瓦,表面光彩夺人,而本身却是易碎的。如果只在乎表面的亮丽,而忽视瓦片本身遮风挡雨的作用,就只能成为别人的附属品,成为易碎的花瓶。
女性应该在精神,经济独立的基础上争取自己人生幸福。
张爱玲《琉璃瓦》比喻赏析
-静静卸下了青狐大衣,里面穿着泥金缎短袖旗袍。人像金瓶里的一朵栀子花。
-晶亮的玻璃窗里品字式堆着一堆一堆黄肥皂,像童话里金砖砌成的堡垒。
-他站起身来,一只手抱着温暖的茶壶,一只手按在上面,悠悠的抚摸着,像农人抱着鸡似的。
-她穿着乳白冰纹绉的单袍子,黏在身上,像牛奶的薄膜。
-那个人,椰子似的圆滚滚的头,头发朝后梳,前面就是脸,头发朝前梳,后面就是脸——简单没有分别
-他那件汗衫已经从头上扯了下来,可是依旧在劲上,像草裙舞的花圈。
-随着夜幕降临,瑞士的街道变得更加安静,走上五分钟都很难见到一个行人,仿佛置身于国家森林公园。
几乎所有商店六点前便已关门,只剩下橱窗里的灯光敬业的守卫着精心布置的商品,也许是没了人的打扰,一切显得更加光彩夺目,晶亮的玻璃窗里穿着各式流行服装的“模特”,像神话里摄你魂魄的精怪。
-他大步一跨就到了桌边,一只手拿起西瓜便往嘴里塞,一只手迫不及待的去抓下一块,眼睛还盯着桌上剩下的水果,像饿虎遇到羊群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