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日军的“少佐”和“大尉”,相当于美军的什么军衔?
日本陆军的职务编制军衔:
陆军大臣——元帅、大将;
陆军参谋长——元帅、大将;
总军(1945年编成,相当于方面军群)司令官——元帅、大将,
总军参谋长——大将、中将;
方面军(方面军)司令官——大将,
方面军参谋长——中将;
军(集团军)司令官——中将,
军参谋长——少将;
师团长(师长)——中将,
师团参谋长——少将、大佐;
旅团长(旅长)——少将、大佐,
旅团参谋长——大佐、中佐;
联队长(团长)——大佐、中佐,
副联队长(副团长)——中佐、少佐;
大队长(营长)——少佐、大尉;
中队长(连长)——大尉、中尉;
小队长(排长)——中尉、少尉;
司务长——准尉、曹长;
小队副(副排长)——曹长、军曹;
分队长(班长)——军曹、伍长;
组长——伍长、上等兵。
二战时期日本海军军衔的军人类别区分与陆军不同,分为士官(军官)和特务士官、准士官、下士官、兵(以上四类统称海军士兵)两类,其中后者又分成1944年以前、以后两个时期。
海军士官军衔:
将官——海军大将(海军上将)、海军××中将、海军××少将、海军代将(海军大佐担任少将职务,相当于海军准将);
佐官——海军××大佐(海军上校)、海军××中佐(海军中校)、海军××少佐(海军少校);
尉官——海军××大尉(海军上尉)、海军××中尉、海军××少尉;
少佐相当于中国的什么军衔
少佐相当于少校军衔。大佐其实是日本的一种军衔,日本的军衔是三级九等的,即将,佐,尉,又各分大,中,少。就比如将分为大将,中将和少将,尉分为大尉,中尉和少尉,那么佐也就是大佐、中佐和少佐。其中大佐还是比较高的一个官位。在战争时期,想成为大佐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对应中国的军衔,大佐就相当于中国的上校。扩展资料少佐一词翻译自日语,经常被对应元帅、将官之间或之上。中国习惯少将称为 "团长",但在日军中实际情况会复杂一些。日军中大佐可担任的职务有: 联队长、旅团参谋长、师团参谋长。师团参谋长虽然主要以大佐担任,但由于其属于不同的系统并在师团长 (中将) 身边工作,实际权力比下面的少将旅团长还要大。同为大佐, 联队长、旅团参谋长和师团参谋长的级别会有不同。 由上法快男监修,外山操主编,昭和五十六年芙蓉书房出版的『陆海军将官人事总览』 一书中师团参谋长(大佐)被收录其内,可见在日军中师团参谋长已被视为将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佐
日本战国时期的国人以及国人众是什么?
国人是南北朝、室町时代最为活跃的在地性很强的领主层。一般情况下,国人众的势力规模小于传统我们所认为的大名。但无论其有多大规模,一郡也好,数乡也罢,都是以土地为基础的,他们进行在地的统治、保有一定的军事实力、掌握着征税的权力,有的形成国人一揆,有的则选择从属于大名。国人们还会积极促进领内的经济发展,国人的居馆的周围也会有产业经营设施,例如以备后地毗庄为所领的山内首藤氏领内就有三日市、九日市、十日市等定期市场。还将锻冶屋和铸物屋置于自身的支配下,而通过百姓进行农业经营就更不必说了。而为了某种共同的利益或目的,通过契约的缔结,便成立了国人一揆。国人众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不一定同时全部满足):1、持有郡规模的所领;2、平时保有其独立性,不受大名的介入;3、通过与大名互换起请文、提交人质等与大名结成契约的关系;4、大名确保以上承诺后,国众作为代偿,就要承担对于大名的军事奉公(即军役);5、以取次作为大名和国众之间沟通的纽带。扩展资料:日本战国时代(1467—1585年或1615年),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后期到安土桃山时代的这段历史。最早出自甲斐国(今山梨县)大名武田信玄(1521年-1573年)所制《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条,其开篇即写道“天下战国之上”。但酷爱中国兵法的武田信玄实际上是把中国的战国名称直接套用在日本,借此形容日本的政治格局。应仁之乱后,日本各地大名纷纷崛起。16世纪中叶,地域武士中实力最强的织田信长崛起,永禄三年(1560年),在桶狭间以两千人马击败今川义元四万大军,名声大振。尔后逐步统一尾张、近畿。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变爆发,信长身亡。织田重臣羽柴秀吉先后击败明智光秀及柴田胜家,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地位。此后经过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战,逐步统一日本。后被天皇赐姓“丰臣”,并受封“关白”一职。丰臣秀吉的时代被称为“桃山时代”。庆长三年(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后,丰臣家裂分为近江(西军)和尾张(东军)两派。身为丰臣政权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于庆长五年(1600年)发动关原合战,打败西军。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1614,15年在两次大阪之阵中逐步消灭丰臣氏,战国时代结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