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上新三板之前,市盈率怎么计算
这一说到市盈率,既有人爱也有人恨,有人说它有用的同时也有人说没有用。那它到底是不是有用呢,又怎么去用呢?在和大家分享我到底怎么使用市盈率买股票之前,先和大家推荐机构近期值得关注的牛股名单,随时都有可能被删,为了防止被删还是尽早领取了再说:【绝密】机构推荐的牛股名单泄露,限时速领!!!一、市盈率是什么意思?市盈率的意思就是股票的市价除以每股收益的比率,这明确的体现出了,从投资到收回成本,这整个流程所需要的时间。它的计算公式是:市盈率=每股价格(P)/每股收益(E)=公司市值/净利润就好像,比如一家上市公司股价20元,20元就是你买入的成本,过往的一年时间里每股收益5元,市盈率在这个时候就等于20/5=4倍。你投入的钱,都是公司去赚回来的,花费时间为4年。这就代表了市盈率实际上低是好的,投资的价值就会更大?当然不是,市盈率是不能随随便便的这么来套用,具体原因下面来分析分析~二、市盈率高好还是低好?多少为合理?由于行业不同那么市盈率差别就大了,传统行业发展的前景并不是很大,市盈率不怎么高的,但高新企业的发展方向是非常的好,那么作为投资者的话就会给予更高的估值,市盈率随之变高。也许又有人该问,我怎么知道哪些股票具有发展潜力?我连夜找到了一份股票名单是各行业龙头股的,选头部是选股正确的选择,会自动更新排名,小伙伴们先领了再谈:【吐血整理】各大行业龙头股票一览表,建议收藏!那合理的市盈率是多少?上文也说到不用行业不同公司的性质不同,所以很难说市盈率多少才合理。但是可以用上市盈率,这里给股票投资者做了很有力的参考。三、要怎么运用市盈率?这么来说,市盈率的使用方法,就有这三种:第一点就是来研究这家公司的历史市盈率;第二个方法就是,将这家公司和同业公司市盈率、行业平均市盈率进行比较;第三个用处是分析这家公司的净利润构成。假设你不太喜欢自己来研究因为这样很麻烦的话,这里有个免费的诊股平台,会根据以上三种方法,你的股票是估高了还是估低了都能给你分析好,只需输入股票代码,一份专属于您的诊股报告就会立刻生成:【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是高估还是低估?相比较而言,我认为第一种方法的实用性最强,因为篇幅过长,我们就重点研究一下实用性最强的第一种方法。股票价格总是涨涨跌跌,没有哪支股票可以打包票保证其价格一直上涨,当然,众所周知,同一支股票,在价格方面,是不可能一直下跌的。在太高的估值时,就会下调股价,当估值过低的时候,股价也会相应上涨。换言之,股票的最终价格,是与它的真正的内在价值相挂钩,并在内在价值上下浮动。在刚刚我们讨论的基础上,我们不妨将XX股票为研究对象,XX股票的市盈率目前高于近十年8.15%的时间,也就是xx股票目前的市盈率比近十年来低91.85%的时间,处于相对低估区间,买入的考虑可以有。买入,不是一次性把钱都投入进去。这里分享一种分批买入的办法。举个例子,xx股票的价格是79元每股,假如你要买股票的钱是8万,你可以买1000股,分四次买。通过查看近十年的市盈率,发现了市盈率的最低值在这十年里为8.17,而目前XX股票的市盈率为10.1。那你就可以把8.17-10.1这段市盈率分成五个区间,每达到一个区间就买一次。举个例子,接下来市盈率为10.1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开始第一次买入了,买入一手,市盈率下跌至9.5买入2手,市盈率下跌至8.9买入3手,下一次的购买时间是市盈率到8.3的时候,买入4手。买入后安心持股,市盈率每下降一个区间,照计划买入。相同道理,假使这个股票的价格升高的话,估值高的划分在一个地方,按次序可以把手里的股票抛售出去。应答时间:2021-08-20,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基金管理公司是企业吗?
一、银行系基金管理公司仍未突破"分业经营、分业监管" 严格意义上的"混业经营",应指某个法人机构同时经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两种或两种以上业务。即至少应在组织、业务上出现交叉,如果仅仅只是股权上的交叉,还不能算作严格的"混业经营"。区分"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是由于这两种模式的风险特性不同,需采用的监管方法不同。相对于"分业经营","混业经营"将产生有形和无形的风险传递,风险爆发的"突发性、集中性"特征更为明显,仅使用"资本充足率"监管,即使剔除所有重复计算的资本,仍不能完全防范风险。这是因为,组织、业务交叉后,各种资产之间的风险相关性发生了变化,动态特征更为明显,但如果仅仅只是股权交叉,资产风险相关性的动态特征并不会有实质改变,只要剔除重复资本计算,现有"资本充足率"为主的审慎监管仍完全有效。 从现行的《试点办法》看,仅允许银行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对于银行与基金管理公司之间的组织、业务交叉等,通过各种防火墙加以严格限制。因此,现阶段允许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并不意味着我国放弃"分业经营"的限制,走上了"混业经营"的国际趋势。 当然,我们还应看到:(1)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后,利益一致性加强,可能会开发出既具有银行特征,又有基金特征的产品和业务,还有可能统一销售渠道,设立综合性专业销售公司,走上真正的"混业经营"。(2)任何股权交叉都不可能仅停留在"股权"合作上,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融合,甚至利用法律上的空白地带相互融合。因此,允许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本身虽然不能算是实现"混业经营",但为进一步走向"混业经营"创造了条件,迈向"渐进性创新逐步实现混业经营"的道路。 同样,我国的金融监管也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监管部门的分工还是相对明确的,保监会管理各类保险机构、保险中介机构以及保险市场,银监会管理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证监会管理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以及证券市场。即仍是实行分业监管,但各金融领域的联系加强后,对监管部门监管的协调性要求也进一步加强了。 二、银行销售渠道不会弱化,基金业将出现分化 随着我国基金市场逐步转向开放式为主,销售能力成为基金管理公司竞争力的重要方面。目前,基金管理公司的销售渠道主要是三个,一是借助银行的销售渠道,面向的主要是个人投资者,另一个是基金自己的销售队伍,面向的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再一个就是券商,但所占的销售比重很低。从持有人的构成看,个人投资者成为货币市场基金的主要持有者。2004年底的7只基金,除招商增值个人投资者占56.69%外,其余的都在60%以上。也就是说,银行是基金销售的主渠道之一。允许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后,银行这个销售渠道是否会弱化? 一方面,从美国的经验来看,1995年银行通过基金管理公司取得的相关手续费收入占总收入的0.44%,1998年为0.82%,即基金管理公司为银行贡献的收入不到1%。我国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东收益也并不是很高,去年某基金管理公司的资产规模达500个亿,收益才2000多万元,大部分基金管理公司亏损或微利运行。这种收益水平还不会实质改变银行的行为。事实上,银行通过基金托管、代销基金,获得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而且销售产品的丰富,有助于推动其理财业务的开展,改善其产品结构,进一步提高客户对银行网点的依赖度与忠诚度。因此,银行不会轻易放弃基金的销售业务。另一方面,基金管理公司也在主动逐步弱化对银行销售渠道的依赖,成立自己的专业基金销售公司,更重视与券商的合作等。但这些渠道培育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一个健康增长的股市。银行作为基金销售的主渠道这个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 银行系基金管理公司对基金市场的冲击,在于其可能改变基金业现有的市场格局。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难度较小,管理费用较低,仅为股票基金的三分之一左右。要想通过货币市场基金盈利,要有较大的基础规模。近两年来,货币市场基金在我国发展迅速,去年底只有7只货币市场基金,期末基金份额609.98亿元,目前已达到14只。但由于各基金管理公司的货币市场基金规模仍然较小,去年底平均每只基金不到100亿元,相当多的货币市场基金还没有达到盈亏平衡点。 银行系基金与一般基金相比,其最大的优势是依托国家、银行信用,拥有个人投资者的高度信任,同时还拥有大量的客户信息,能迅速做大规模,达到规模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基金市场将可能因此出现分化,银行系基金管理公司将在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基金以及指数基金等,投资难度不大、手续费较低的市场上占据主流,一般基金管理公司则会在需要积极管理的基金品种上占优势。20世纪70年代,美国商业银行开始从事开放式基金的发起、管理和受托业务,1991年由银行主管的基金公司约1100家,所管理的基金占所有基金总数的37%。 三、防火墙并不能完全避免银行与基金的利益输送、风险传递 为了防止利益输送与风险传递,《试点办法》规定了严格的防火墙措施,包括"法人分离、人员分离、资金分离、信息分离"等,还对资源整合产生的关联交易进行了规范。但这些措施仍不能完全避免利益输送与风险传递。具体来说,以下几个因素会弱化防火墙的作用: (1)银行信用的自然延伸。银行系基金的最大优势在于银行股东背景,即使银行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不在产品宣传中,过度宣传银行背景、将基金与银行存款进行比较,投资者也会自然的把两者联系起来,从而将银行信用部分的带入基金销售。如果没有强制要求基金在销售产品时,必须向客户明确其与银行之间的关系,这种潜在的影响将或多或少存在。德隆事件处理过程中就曾发生过这种情况。 (2)流动资金融通等便利安排。我国当前基金,尤其是货币市场基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销售渠道、集中赎回导致的流动性问题以及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存在的供给约束。银行畅通的销售渠道、丰富的客户资源、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及长期债券市场、资本市场运作经验与积累,在这些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即使完全依照现有法律,银行与基金管理公司资源整合的空间巨大。 (3)信息交流不可控。银行除了拥有客户信息外,试点银行往往又是其他基金的托管银行,则其他基金的资产组合、交投情况,银行完全掌握。虽然规定"不得违反国家规定相互提供客户信息资料",而"国家规定"模糊不清,另外,信息间的交流不一定通过书面方式,难取证。 四、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为融资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 基金管理公司是直接融资体系中的中介机构之一,其发展有助于提高直接融资市场的效率,有助于提高市场的深度与广度。但基金管理公司这些功能的发挥,有赖于直接融资市场本身的发展。允许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能否改变我国现有的融资结构,取决于直接融资形式的发展,如股票、国债、企业债一级市场的发育。 当前,一方面,企业债发行仍采取严格的审批制度,发行额度、利率均受到严格的限制,发行规模有限;国债采取发行额度控制,受制于财政政策与国家收支状况,在稳健财政政策的指导下,发行量逐步减少;股票市场融资需求旺盛,但基础制度仍不完善,全流通、上市公司质量低、不规范等现象大量存在,扩容潜力有限,大量大企业不得不寻求海外上市。直接融资市场融资工具的供给有限,大量资金没有投资升值的机会,即当前面临的是供给约束,而不是需求约束。另一方面,我国的银行体系由于不良贷款率较高,贷款与存款的期限出现一定的偏差,其正常运作高度依赖于新增存款。去年由于宏观调控以及银监会严格了资本约束,商业银行的贷款发放有所收缩,储蓄存款增长率下降给银行带来的问题并不严重。在不能过快降低银行贷款增长率的情况下,银行能承受多大的储蓄外流? 在直接融资市场尚未发展的前提下,引导银行储蓄资金流向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会引起货币市场、资本二级市场的虚假繁荣。在CPI达到3.9%的情况下,货币市场需求旺盛,利率不断走低,一年期的中央银行票据仅达到2.1555%,甚至比一年期定期存款还低0.1个百分点。2004年,我国虽然直接融资比例从14.9%上升到17.1%,但直接融资总量却下降了261亿元。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政府部门已意识到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性,目前在银行间市场进行企业短期融资券的试点,还积极推动企业债管理条例的修改,放弃审批与利率管制。当直接融资市场条件逐步完善后,允许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在推动融资结构调整方面会发挥出应有的重要作用。当然,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还会进一步突破利率管制,缓解资金体外循环,有助于推动债券市场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