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舞蹈基本步法
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丰富,从脚部动作上可概括为“蹭”、“拖”、“踏”、“蹉”、“点”、“掖”、“踹”、“刨”、“踢”、“吸”、“跨”、“扭”等12种基本步法。藏族舞蹈一般指藏族舞。藏族舞蹈是藏族民族舞蹈的总括名称。藏族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并与汉族舞蹈文化相互交流,也与周边民族和国家的舞蹈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西藏高原地区的藏族文化。较常见的藏族舞蹈有弦子、锅庄、踢踏等。在藏族的民间节日中,希冀丰收与欢度“望果节”是辛劳了大半年后人们的最大期盼和喜悦。在藏语中“望果节”的“望”字,意为“田地”,“果”为“转圆圈”,“望果节”的整个意思便是:围绕丰收的田野歌舞。
舞蹈翻身农奴把歌唱作品分析
舞蹈是八大艺术之一,是于三度空间中以身体为语言作“心智交流”现象之人体的运动表达艺术,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它一般借助音乐,也借助其他的道具。舞蹈本身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及作用,包括运动、社交、求偶、祭祀、礼仪等。它也是一种文化,是民族历史发展的一种轨迹,也是民族思想感情、宗教信仰、劳动生产、经济发展、审美观念、民风民俗等各方面精华的凝聚,是民族精神的一种表现。舞蹈的分类有很多,如果按照舞蹈的特征来划分的话,就分为专业舞蹈 、古典舞 、芭蕾舞、 民族舞 、民间舞 、现代舞 、踢踏舞、 爵士舞等。其中民主舞蹈又可分为汉族舞蹈、藏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等等。民族舞蹈是一种起源于人民生活中的肢体动作语言,以日常活动抽象化为表现形式。亦可称为土风舞、民俗舞蹈或国际民俗舞蹈。不同于着重表演的芭蕾舞或是制式化的运动舞蹈,土风舞源自于各国不同环境、生活及风俗,与各国的特色音乐服装也有相互的搭配,表现形式十分丰富。它所要表达的主题主要是各族民族的生活习俗以及人们生活的变化。世代生活在我国西部雪域高原上的藏族人民,有着悠久的历史,创造出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藏族舞蹈,则是藏族传统文化中一朵鲜艳的奇葩。
藏族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可算得上是一个庞大的民族 , 它历史悠久地域广阔 , 特有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有的民族风格文化特点以及勤劳、勇敢、朴素、乐观的性格。藏族人民能歌善舞, 歌与舞经常是相辅相成的,常在节日聚会、喜庆婚宴中以歌舞的形式来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新婚之人最美好的祝福。藏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 他们以惊人的智慧创造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包括民族歌舞艺术在内的灿烂文化。
藏族舞蹈中最具有特色的一点就是膝部的颤动—颤膝,无论是踢踏、弦子、锅庄舞都离不开这个颤动。这与他们的生活习性和服装、服饰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 长期生活在山区高原上,气候寒冷,为适应多变的气候 , 他们常将袍子的上衣解下,将两只袖子缠绕在腰间,由于他们跨部的服装拖累,加上筒靴的肥大,所受重量全部压在了膝部上,下肢动作的沉稳及轻松、灵活的动作是与他们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分不开的。颤膝不是一般的抖动, 它主要以上下运动为主,要贯穿于一切动作中,像小溪流水一样连绵不断。
舞蹈《翻身农奴把歌唱》是藏族舞蹈的一个代表,再现了西藏人民的新生活和新风雅。舞蹈用藏族舞蹈
的弦子、热巴等特色的舞蹈语汇,让我们领略了藏族人民的文化底蕴,历史变迁及民俗风情。以前,藏族曾是别人的奴隶,所以以前的藏族舞蹈多是俯身为主,动作不是很大。这主要是因为原始态社会,藏族地区相对封闭独立,受汉族及其它民族的影响比较小,因此,藏族的民间舞蹈很好的保留了它的原始面貌.俯身跳舞是因为那时藏族人民没有地位,在别人的剥削和压迫下生活。这些来自于民间的原生态的舞蹈有表现古代原始社会的战争经历、图腾信仰以及各种传统节日里人们表达欢喜之情的娱乐活动等各种民俗、祭祀、礼仪活动的内容,也有表现劳动生活和青年男女的爱情的.在藏族原生态的民间舞蹈中很好的保留了藏族民间舞蹈原始的表现形式和观念。而舞蹈《翻身农奴把歌唱》则是藏族舞蹈的一个转折点。它反映了藏族人民的新生活以及藏族人民终于解放以前的生活的喜悦之情。这时,藏族舞蹈主要以挺胸为主,而且动作的幅度也大了。这象征着他们不再被约束,象征着他们自由了,解放了。
藏族舞蹈发生的变化来源于生活的变化。这也说明了舞蹈本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藏族民间舞蹈必须要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必然要受到国内外文化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藏谜》系国内首部全景式集中展现藏、青、甘、川、云等不同藏区的歌舞乐诗篇,它情景式地再现了原生态的藏族同胞生活、民间民俗民风以及传统宗教仪式等藏文化精髓。它打破了民族民间舞一直以来在样式、语汇、编排和舞蹈音乐的选择上受民族传统舞蹈模式的限定,很多编导不敢动,甚至不敢涉足的“原生态”领域,节奏时高亢而强烈、时而缠绵悱恻,场面宏大而壮观。它通过歌、舞、乐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博大、远久而灿烂的藏族风情画。《藏谜》是一台纯藏族风格的大型舞台剧,以一位藏族老阿妈朝圣路上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以不同地区藏族风格的歌、舞、器乐为表现载体,情景式的展现藏族生活、民间民俗以及宗教仪式场面,完整地再现独有的藏族文化精髓。
不管是舞蹈《翻身农奴把歌唱》还是舞蹈《藏谜》,它都反映了藏族舞蹈的发展和变化。更是反映了藏族人的生活方式和风俗的变化,由于西方文化和其他国内的一些舞蹈的影响,藏族舞蹈已不
再是单纯的藏族文化,而是具有特色的、能在现代舞蹈文化中存活的新的藏族文化。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是什么?
藏族舞蹈基本动作:1、齐眉晃手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屈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右手顺时针划圆,左手逆时针划圆。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2、晃盖手规格及要领: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流动。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3、髋前划手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左右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在平面上划圆。髋前划手和齐眉晃手属规律性连接。4、前后摆手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摆动,手腕主动。5、横向摆手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多为单手的横向摆动,手腕主动带动小臂,大臂附随。6、平面摆手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单手起至旁,从外至里于胸前水平面摆动,手腕带动,臂附随。活动仪式望堆举行“望果节”时,为筹备活动,人们较平日更早地开始忙碌。妇女们点燃场院的炉灶,开始了煮茶、捣奶……;男人们忙着支撑帐篷、布置铺满兽皮的‘观礼’座席、在场院南边已垒起的高台上插柳枝和青稞麦等。近中午时分,“望果节”的庆典会场终于布置就绪。在主人热情的招呼下,受邀的外乡宾客依次就座于嘉宾席,并接受主人献上的青稞酒,按习俗用中指蘸酒挥弹三次,以表示对天地诸神的敬重。“望果节”的庆典仪式,在乡长简短的讲话后开始。乡里的代表一一走到高台前,虔诚而认真地把带来的茶、酒、食品供奉在高台上的柳枝和青稞前,以此表达百姓对神灵赐予丰收的祈求与感激之情。放供品于没有神像的柳枝和青稞前,其因是藏族自古有着原始多神崇拜的传统,他们崇敬高大的树木,认为大树有连接天地、沟通神人的功能,因此许多崇拜仪式都在大树前的空地上进行,以达到祀神和娱神的目的。但自古有“高原粮仓”美称的后藏,要想在这里找到一片林子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农区的“望果节”活动一般都在村边的场院举行。为了与神灵沟通,人们只好在场院边临时搭建个高台,台上用插放披挂彩色布条的柳枝来象征祥云围绕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