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汉合流是什么意思
1927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合并,因南京简称“宁”,武汉简称“汉”,史称宁汉合流。宁汉合流的实质是国民党各个派系的暂时联合,他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宁汉合流后的政府,仍称南京国民政府。
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后,中国国民党已变成为一个由代表地主、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1927年7月以后,国民党内形成了宁、汉、沪3个集团。
此外,还有粤、桂、晋等地方势力。宁、汉双方集中了国民党中最重要的一批领袖人物,又各自掌握着一个政府,拥有一支军队,割据着一大块地盘,因而成为最有分量的势力。他们为争夺最高权力明争暗斗,但很快地在反共的基础上开始合流。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领导的武汉国民政府叛变革命,即“七一五”政变。
谢持的辛亥功成,刺袁被捕
1907年秋开始,同盟会组织的川省四地武装起义先后举行,均因事机不密,事前被地方豪绅出卖流产或拉起队伍开战后迅速遭到清军重兵围剿而失败。谢持等人随即被通缉,只得离境逃往上海,同盟会四川支部亦不得已迁避上海蜀商公所。清廷上海当局根据密报,于1909年在沪展开搜捕。在此险境下,谢持便同原川省“实业团”部分成员逃往陕西,去凤翔县开办牧场。1910年,逃避清廷缉捕的谢持流落他乡近三年之后,赴母丧回到了家乡,稍事料理后,又前往重庆,以女子小学教员身份联络党人,秘密发展会员。1911年5月10日,因清廷将川汉铁路路权收归国有,将川省铁路民股资本1700多万两尽行没收,激起民变,发生保路风潮,同盟会总部趁机派吴玉章回乡主持大计,借铁路风潮将保路斗争引向武装反清斗争,将各地保路同志会改为保路同志军,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民军武装起义。在重庆的谢持,奉命和杨沧白、张培爵、朱之洪、夏之时等党人一起,负责重庆方面的民军起义组织工作。由于四川总督赵尔丰下令枪杀请愿群众32人酿成震惊全国的“成都血案”,在重庆的谢持等党人,趁机于11月22日发动起义,建立了蜀军政府,张列五被推为都督,夏之时副之,谢持则出任总务处长。此间,辛亥革命功成,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1年12月2日,吴玉章赴重庆,主持军事裁判会,重庆蜀军政府与成都大汉军政府合并为四川军政府,至次年4月完成合并事宜,谢持为四川军政府总务处副处长,稍后被任为军政府参赞。辛亥革命成功,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也假惺惺搞了个国民议会,然后用刺刀胁迫全国1993名议员投票赞成他恢复帝制,并派刺客暗杀了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宋教仁,一时在全国激起公愤。孙中山、蔡锷等迅速发起讨袁之战。谢持此间以国会参议院议员身份,积极响应,同黄复生、宋教仁秘书周予觉等人密谋刺杀袁世凯,因谋事不周,致周予觉被捕叛变,供出所谓“血光团”暗杀活动成员,致谢持等多人先后被捕入狱。袁世凯得悉抓获了刺杀他的“乱党骨干”,欲将谢持等人处以极刑,遭到参议院以“擅捕议员”为名的严正抗议,加之谢持等人入狱后拒不吐实,一时无法落实“血光团”的谋杀证据,迫于压力,袁世凯便耍了个花招,一边答应放人一边准备派人将这些人放出后再加以暗杀,然后又嫁祸于人。谢持被放出监狱后,吴玉章以700元相赠路费,助谢持东渡日本远避。谢持的这一经历,为他在党内中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他远逃日本后,又得到党务部长陈英士的赞赏,认为他意志坚强,堪为党内中坚,即将他推荐给孙中山,很快受到孙中山的重视,任其为革命党总务部副部长兼四川省主盟人,以此标志着谢持进入了革命党中枢,由于孙中山先生对其极为信任并倚重,谢持在党内的地位得以迅速提升。
宁汉合流本意是什么
“宁汉合流”的本意为 *** 内的蒋介石集团同汪精卫集团在 *** 的基础上实行的反革命合流;
当时在南京,有蒋介石控制的“国民 *** ”和“中央党部”;在武汉,有汪精卫控制的“国民 *** ”和“中央党部”。另外上海和各地都有一些军阀把持的地方政权,但是主要以南京和武汉,蒋介石和汪精卫为主;
由于南京国民 *** 和武汉国民 *** 在 *** 问题上已没有分歧,武汉渐有妥协趋势。而南京的蒋介石在争权夺利的斗争中处境渐显不利,不得不以退为进宣布下野。蒋介石的下台促使南京和武汉方面迅速靠拢,8月25日武汉国民 *** 迁往南京,南京国民 *** 同武汉国民 *** 合并,因南京简称“宁”,武汉简称“汉”,史称“宁汉合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