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黄芪的功效和主治是什么?
黄芪是一味具有补气补虚作用的中药,主要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利水消肿功效。临床的具体应用如下:
1、黄芪能补肺脾之气,为补气的要药,且有升举阳气的作用,与人参一同配伍治疗病后体虚,配伍白术还能补气健脾,治疗食少便溏或者腹泻。配伍当归能补气生血,治疗气虚血亏,配用附子能补气升阳,治疗气虚阳衰,畏寒多汗等。与人参、升麻、柴胡、白术等同用,还可以治疗气虚下陷的久泻脱肛、子宫下垂等。比如补中益气汤,还可以与人参、龙眼肉、枣仁等组成归脾汤,又可以治疗气虚不能摄血的便血、崩漏等证;
2、黄芪有益胃气、固表止汗的作用,常配伍牡蛎、浮小麦、麻黄根组成牡蛎散治疗气虚自汗证。另外,可以与生地、黄柏等滋阴降火药物配伍,治疗阴虚盗汗证;
3、黄芪具有良好的脱毒生肌之效,常与当归、皂刺等同用,治疗痈疽不溃,与人参、当归、肉桂等药配伍,还可以生肌敛疮,治疗痈疽溃后久不收口;
4、黄芪有补气、利尿、消肿的作用,多配伍防己,黄芪用于气虚失运,水湿停聚等导致的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证。
此外,黄芪还可以用于气虚血滞引起的肢体麻木、关节痹痛、半身不遂,或者气虚津亏引起的消渴等病证。需要注意的是本品偏温补,对于热毒炽盛证,或者表实热证时暂不要使用。
黄芪的功效与主治
黄芪甘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等功效。01补中益气黄芪不仅可以健脾补气,而且能补五脏之气,出现了气虚症状时,就可以用一些黄芪来调理。02升阳举陷脾主升,如果脾气不足,就会下陷,出现内脏下垂、子宫下垂、崩漏下血、脱肛等症。黄芪可以补足气,让脾气能正常上升,避免出现下陷的情况。03补气益卫卫气就是保护体表的气,黄芪不仅能补内补中气,还能补外,也就是提高人体免疫力,经常感冒的人可以用黄芪来预防。04利尿消肿医圣张仲景就曾在所著的《金匮要略》中提到用黄芪来治疗风湿水肿,针对气虚引起的水肿,黄芪有很好的疗效。05托毒生肌如果身体气血不足,出现了疮痈溃破后久不收口,或者手术后伤口难以愈合,用黄芪有很好的作用。现代研究证实黄芪有强心、扩血管、降压、增强免疫力,促进蛋白合成, 减少蛋白尿的作用。【摘要】
黄芪的功效与主治【提问】
黄芪是补气的,气虚症状,通常表现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声低气短、食少便溏等症状的人群,可以试试中药黄芪。黄芪古称黄耆,所谓“耆”,就是长老的意思,所以黄芪被李时珍称为“补药之长”,其色黄入脾,自古以来都被认为是补脾补气的好药。【回答】
可不可以再具体的阐述一下呢?【提问】
黄芪甘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等功效。01补中益气黄芪不仅可以健脾补气,而且能补五脏之气,出现了气虚症状时,就可以用一些黄芪来调理。02升阳举陷脾主升,如果脾气不足,就会下陷,出现内脏下垂、子宫下垂、崩漏下血、脱肛等症。黄芪可以补足气,让脾气能正常上升,避免出现下陷的情况。03补气益卫卫气就是保护体表的气,黄芪不仅能补内补中气,还能补外,也就是提高人体免疫力,经常感冒的人可以用黄芪来预防。04利尿消肿医圣张仲景就曾在所著的《金匮要略》中提到用黄芪来治疗风湿水肿,针对气虚引起的水肿,黄芪有很好的疗效。05托毒生肌如果身体气血不足,出现了疮痈溃破后久不收口,或者手术后伤口难以愈合,用黄芪有很好的作用。现代研究证实黄芪有强心、扩血管、降压、增强免疫力,促进蛋白合成, 减少蛋白尿的作用。【回答】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和食用禁忌
黄芪是一种常见的 中药 材,具有很好的 排毒 、消肿、利尿等等作用,并且我国从两千多年前就开始使用黄芪了。黄芪的功效与作用你知道吗?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黄芪的功效与作用和食用禁忌,希望对你有用!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一、黄芪的功效:
黄芪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 脱肛 ,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 肾炎 ,蛋白尿, 糖尿病 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二、黄芪的作用:
1、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黄芪圆片,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2、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 血糖 含量。
3、增强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促进机体代谢和改善心功能。
4、有降压的作用,调节血糖,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的辅助 用药 ,黄芪同时具有抗茵及抑制病毒作用。
5、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
6、具有氧化性。黄芪的 化学 成分有:膜荚黄芪含黄酮、皂甙类成分黄酮类成分如芒柄花黄素、羟基芒柄花黄素(毛蕊异黄酮)及其葡萄糖甙等,其中有些成分具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7、病弱体虚的人服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抵抗力,对病情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黄芪的中药疗效
1、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风散;也可配浮小麦、麻黄根等。
2、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麦冬等 滋阴 药同用。
3、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方如防己黄芪汤。
4、慢性肾炎水肿、脾 肾虚 :常与党参、白术、茯苓同用。
5、阳气虚弱: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痈疽久不穿头,常与穿山甲、皂角刺、当归、川芎同用。
6、疮疡溃破: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脓液清洗,与党参、肉桂等同用。
7、肺气虚证:咳喘日久,气短神疲,痰雍于肺无力咯出。常配伍紫菀、款冬等,温肺定喘,健肺气之品。脾生痰,肺储痰,所以健太阴以祛痰,黄芪补气所以尤善治气虚。
8、气虚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补气健脾,常与党参、白术等配伍;用于益气升阳而举陷,常与党参、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黄芪可以长期吃吗
黄芪是能够长期泡水喝的。黄芪能够缓解我们人体因为 营养 不良所造成的水肿情况,而且对气血两亏的患者确实是有治愈的效果。
长期一天用3-8g黄芪泡茶喝,没有什么副作用。黄芪一方面能促进骨髓细胞的分化,促进红、白细胞的生成,使 血液 中白细胞总数及多核白细胞显着增加,可明显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另一方面,能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强心、抗衰老的作用。
黄芪对多种细菌和病毒还有直接或间接的杀灭能力。所以饮用黄芪茶,可明显地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目的。正因其有治病强身的功能,故将黄芪茶又称作“黄芪 健身 茶”。
不过你在泡黄芪的时候,一定要使用刚烧开的开水,这样泡的话才能够将要为泡出来,而且药效也才能够被我们吸收,对于我们人体的效果你比较的好,不过你在 疾病 治愈期间,一定不要食用禁忌的食物,而且平时也不要多喝酒,在自己的空余时间时,也应该多做一些增强体质的运动。
黄芪的食用禁忌
1、从体质上来说,黄芪最适合气虚脾湿型的人,这种人往往身体虚胖,肌肉松软,尤其是腹部肌肉松软。而身体十分干瘦结实的人则不宜。从身体状况来说, 感冒 、经期都不要吃黄芪。
2、从季节来说,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黄芪。为什么感冒不能喝黄芪粥呢?因为黄芪是固表的,它帮助身体关闭大门,不让外邪入侵。可是当身体已经感受外邪的时候,就会变成闭门留寇,把病邪关在体内,无从宣泄了。同理,春天是生发的季节,人体需要宣发,吃黄芪就不太适宜了。
3、肾病属阴虚, 湿热 、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应禁用。因为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而湿热、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如果必须服用黄芪,一定要配伍运用。
4、阴虚患者使用黄芪,必须配伍养阴药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参、麦冬、天冬、玉竹等。湿热患者必须配伍清利湿热药,如黄连、茵陈、黄芩等。热毒炽盛的患者必须配伍 清热 解毒 药,如黄连、栀子、大黄、败酱草等。
西方最新研究的结果也证实,服用黄芪的时候,最好不要服用环磷酰胺5,否则互相会相克。另外,有一些品种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不能随便服用,服用量最好根据医生的医嘱。
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黄芪,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中药材,它的药用迄今有千年的历史了,众所周知,它可以用来补气,人们经常将其泡水、熬粥或者炖汤用,民间也有流传“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还有一些动物和细胞试验研究发现,黄芪可以抑制癌症细胞,所以在朋友圈和网站上也能看到很多关于黄芪抗癌的科普文章。那么黄芪真的可以抗癌吗?
黄芪有哪些功效?
黄芪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其味甘,性微温,中医将其归脾、肺经,以往的临床实践表明,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本止汗,健脾利水,脱毒排脓,生肌的功效。在以往的中医治疗中,黄芪主治血虚萎黄、气不摄血之崩漏便血、气津两伤之消渴、气虚血滞之痹痛麻木和半身不遂等疾病。
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发现,黄芪主要含有多糖、黄酮、皂苷、氨基酸、硒元素等活性物质,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造血功能、抗血小板聚集、抗心肌缺血、改善心功能、扩张血管、镇静、镇痛、抗衰老、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那这么说,吃黄芪是不是就可以防癌抗癌吗?
黄芪能抗癌吗?
目前对于黄芪抗癌作用的研究基本上仍然停留在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用于人体的证据并不充分。而相关的人体临床试验中,黄芪制剂主要是作为肿瘤化疗药物或免疫药物的辅助用药,用来提高人体免疫力、诱导癌细胞凋亡、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等。癌症的治疗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也不能单纯靠喝黄芪水就能防癌治癌。如果患癌,还是要去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长期吃黄芪要注意什么?
(1)热毒炽盛应慎用,孕妇禁用
黄芪虽好,但不是人人都能喝的。因其性温,所以有满面通红、咽疼口苦、红绛、褡黄燥、脉滑数等热毒炽盛表现者,慎用。而且虽然黄芪比较滋补,但是孕妇不能服用。
(2)出现“上火”应停止用
黄芪长期服用可能会出现面红、心烦、睡眠差、咽痛、血压升高或头晕等"上火”症状,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停用或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与其他药物配伍。
(3)用量要控制
黄芪虽然可以泡水喝,但不是用得越多越好,一般在白开水中放几片就可以了。如果没有任何疾病,仅仅是用来保健,常规用量6-9克即可。如果患有疾病,应该去找专业医生辨证施治后服用。
总结
黄芪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中药材,但是并不能将其单独用来治疗癌症,还是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