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兵伐谋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12-10 02:10:47编辑:莆田seo君

上兵伐谋的意思

上兵伐谋的意思是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上兵,即兵之上者,就是指上乘的用兵之法。伐,原意为功劳,这里活用作动词,建功的意思。伐后省略介词,伐谋就是“伐于谋”,谋就是谋略。意即凭谋略建功,指使用策略取胜,不需动用武力。上兵伐谋是《孙子兵法》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其进一步在下文中体现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古代军事理论的重要思想。对后世的战争有很大的影响。上兵伐谋的案例1、春秋时,楚国军队伐宋,虽然把宋城围了,但宋国始终不投降,只好决定撤军。大夫申叔时反对撤军,并出了个主意:在宋国土地上修房造物,分兵耕田,长期屯兵,宋文公必然害怕。楚庄王采纳了申叔时的计策,宋文公果然怕了。派大夫华元夜入楚师,要求谈判。楚将子反把他的来意告诉了楚庄王,楚庄王见了华元,问他城中情况怎么样。华元说,情况非常糟糕,已经到了劈开人骨头当柴烧、易子而食的地步,但是,如果贵国想因此与鄙国订立城下之盟,那就打错了算盘,虽然我们已经落到这种地步,但宁愿亡国,也不会从城下盟,请贵军先退后三十里,咱们再谈!楚庄王被他的诚实所感动,同时慑服于他的大义凛然,罢兵撤围而去。2、战国时期,郑武公想伐胡国,故意把女儿嫁给胡国国君,然后问群臣,我想用兵,大家说打哪个好呢?大夫关其思回答说胡国可伐,郑武公大怒,把他杀了,说,胡国是咱们的兄弟之国,姓关的却说可以打它,是何居心?胡国国君知道后,以为这个老丈人真把自己当亲人,也就不加防备,不料遭郑国军队突然袭击,轻而易举被拿下。3、战国时期,王翦为秦将,率军攻打赵国,赵国派李牧、司马尚抵御,李牧多次打败秦军,还杀了秦军一个叫亘骑的大将。王翦很不高兴,把视线转移到一个叫郭开的家伙身上。郭开是赵王的宠臣,在赵王面前说话很有分量。被王翦派人重金收买后,郭开对赵王说,据可靠消息,李牧、司马尚早就与秦暗中勾结,想背叛赵国,现在他们这样做,不过是演戏而已。赵王历来昏庸,对郭开的话深信不疑,使赵葱、颜聚两个脓包代将,还把李牧杀了,废了司马尚。三个月后,王翦再次发动进攻,大破赵军,杀了赵葱,颜聚逃亡,灭了赵国。

上兵伐谋,是什么意思?

释义:上等的用兵之道是凭借策略取得胜利,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出自:春秋时期孙武《《孙子兵法·谋攻篇》: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白话文:所以,上等的用兵之道是凭借策略取得胜利,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城,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制造大盾牌和四轮车,准备攻城的所有器具,起码得三个月。扩展资料《孙子兵法》的影响:1、《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兵书,不仅止于中华文化中的重要遗产,它更代表着炎黄子孙的智慧、思想、文化,是几千年华夏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根基、源泉。3、在现代,孙子兵法的作用远远不再局限于一本军事著作的范畴,它还被广泛运用于政治斗争、商业竞争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提供了许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兵伐谋

上一篇:珠宝学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