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宇

时间:2024-12-04 03:55:07编辑:莆田seo君

乔宇《恒山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乔宇:恒山记 乔宇 北岳在浑源州之南,纷缀典籍,《书》著其为舜北巡狩之所,为恒山。《水经》著其高三千九百丈,为元岳。《福地记》著其周围一百三十里,为总元之天。 予家太行白岩之旁,距岳五百余里,心窃慕之,未及登览,怀想者二十余年。至正德间改元,奉天子命,分告于西蕃、园陵、镇渎,道经浑源,去北岳仅十里许,遂南行至麓。其势冯冯煴煴。恣生于天,纵盘于地;其胸荡高云,其巅经赤日。余载喜载愕,敛色循坡东,迤岭北而上。最多珍花灵草,枝态不类;桃芳李葩,映带左右。山半稍憩,俯深窥高,如缘虚历空。上七里,是为虎风口,其间多横松强柏,状如飞龙怒虬,叶皆四衍,蒙蒙然怪其太茂。从者云:“是岳神所宝护,人樵尺寸必有殃,故环山之斧斤不敢至。” 其上路益险,登顿三里,始至岳庙,颓楹古像,余肃颜再拜。庙之上有飞石窟,两崖壁立,豁然中虚。相传飞于曲阳县,今尚有石突峙,故历代怯升登者,就祠于曲阳,以为亦岳灵所寓也。然岁之春,走千里之民来焚香于庙下,有祷辄应,赫昭于四方,如此,岂但护松柏然哉!余遂题名于悬崖,笔诗于碑及新庙之厅。 上又数十步许,为聚仙台,台上有石坪,于是振衣绝顶而放览焉。东则渔阳、上谷,西则大同以南奔峰来趋,北尽浑源、云中之景,南目五台隐隐,在三百里外,而翠屏、五峰、昼锦、封龙诸山皆俯首伏脊于其下。因想有虞君臣会朝之事,不觉怆然。又忆在京都时尝梦登高山眺远,今灼灼与梦无异,故知兹游非偶然者。 恒山,为五岳之一,又名元岳、常山。其主峰在今山西浑源县南。相传上古之时舜帝巡狩到此,见山势雄伟,于是封为北岳。汉时避文帝讳,曾改名常山。自汉起,历代王朝均在今河北曲阳北之大茂山致祀北岳之神,明代则以今山西浑源的玄武峰群山为祀,即今之恒山,乔宇所记,便是浑源恒山。作者采用游记之文通常所用的移步换形的写法,根据游历进程顺次记来,描绘了恒山雄伟峭拔的气势和山中奇草异木的繁荣景观,抒发了对恒山的一片怀慕深情。 一起笔点出北岳的方位之后,先总叙一句;“纷缀典籍”,那意思说,古代文献中对北岳有纷繁众多的记载。接着列举《尚书》、《水经》、《福地记》诸书所记,以舜帝曾巡狩到此和道家将其列为三十六小洞天之一的总元之天来突出它作为五岳之一的崇高地位和悠久历史,由此激发着人们的景仰之情,算是正式描写之前的引子和铺垫。 一般说,马上就该进入正式的恒山游记了,却想不到作者又一笔宕开,转写其家乡与北岳的距离,写他自幼对北岳的由衷向往和未曾登临观览的遗憾,以致深深怀慕竟达二十多年,“衷心藏之,何日忘之”,一片真挚深沉的怀恋之情跃然纸上,真正是“未成曲调先有情”了。正缘于此,所以一得登临机会,自不会轻易放过。那是明世宗朱厚熜即位改元的年头,作者奉命要将这改换年号之事告知西陲边疆的藩国,并致祭明代先帝的陵墓及山河之神,于是借便畅游,以了宿愿。 当他行至恒山时,首先观览到的是奇峰恣意耸入云天,山体纵情盘踞大地,山腰飘浮着片片流云,山顶为红日升天所经历。这里着力渲染峰峦之高和山基之广,突出了恒山雄伟壮观的整体气势。看到此情此景,作者又喜又惊,于是沿着山坡东侧、再斜向岭北攀登而上。映入眼帘的是姿态各异的珍花灵草、争奇斗艳的纷芳桃李,五彩缤纷,生机蓬勃,充满着醉人的春意。在观览了那奇峰入云的壮美境界之后,欣赏这山花烂漫、春气袭人的秀美之景,必然令人感到愉快而舒适。当他登上半山,稍作休息时,仰观俯察,上见奇峰破云,下临万丈深谷,自己恰如身在半空,立刻,他产生了仿佛凌空而行、飘飘欲仙的 *** 。 接着再往上攀登,到了虎风口,则着笔于对松柏的重点描绘。先用一“横”字写松,一“强”字写柏,已是出语不凡,颇见此地松柏久经风暴磨砺的坚贞倔强之姿;然后再出以飞龙怒虬的比喻,化静为动,写活了横松强柏的奇形怪状和勃勃郁郁的盎然生机,真可谓神来之笔。最后,借对这里松柏特别枝繁叶茂的惊怪而引出所谓北岳神灵的护卫,既烘托出一种神奇怪异的气氛,给这里的横松强柏染上了一层神迷的色彩,又顺势展开了后面一段有关祭祀北岳神灵的描写。 但这段描写并未游离本题,仍然被攀登的进程和石飞曲阳的美妙传说紧紧钩连。面对北岳神庙的“颓楹古像”,作者是“肃颜再拜”,表现出对神灵的无比敬畏;接着又赞扬岳神的“有祷辄应、赫昭四方”,并且欣然题诗留名;结尾说这次登览使梦境变为现实并非偶然,仿佛冥冥之中有神灵的昭示与撮合,表现出对北岳的深深景慕与无比崇敬,并且切合恒山作为北岳的特殊地位而增添了它的灵怪气氛。 当作者登上绝顶,纵目骋望时,四方八面的山川姿色便尽收眼底,但他并未平分秋色地一一详记,而是略于东北而详于西南,并且详略交错,富于变化。写西,用“奔峰来趋”四字形容山峦绵延逶迤、有如俊马奔腾而来;写南,先点出三百里外之五台尚隐约可见,然后再以“俯首伏脊”四字描绘群峰低伏之状。形象生动,妙趣横生,暗用比拟而自然浑化、了无痕迹。俗言登高望远,因而,这远眺东南西北的种种描写,便集中突出了恒山绝顶的高耸云天。最后再点出舜帝巡狩朝会之事,照应了文章开头;在“不觉怆然”的低落情绪中,暗暗包含着国运不振和未得君臣鱼水际遇的复杂感慨,可谓寄意遥深,由此烙上了时代的印记。 本文记恒山之游先叙其悠久历史和作者自己经久不灭的怀慕深情,以致尊崇之意;次叙登览经过,历历游踪,清晰可辨;一程一境,无不引人入胜。但又始终紧扣山势的雄伟高俊和草木的繁茂秀丽用笔,不时以抒情、议论之笔点染其间,不仅境界优美,而且情意婉长。其比拟描绘,形象而生动,贴切而自然;行文亦简练有法,有大手笔风范。


游西山记乔宇翻译答案

京城西面有一条山脉,蜿蜒起伏、气势磅礴,首(西)连太行山,尾(东)接居庸关,先迤逦向东,又绕向北面,实在是京都一大壮丽的景观。
童年时代,我曾多次在那美丽的山中游玩。到了成年,做了官,总是百事缠身,一直找不到机会去重游。今年九月七日,我难得休了一次假,立即就约请了二三好友,策马并辔出了阜城门。遥指前面,只见云雾缭绕,群峰参差错落。行走在童年踏过的旧路上,忆及往事,恍惚如梦。
沿着溪流往北走,境界渐渐开阔起来。这里,佛寺道观星罗棋布,互相映衬;亭台楼阁鳞次栉比,金碧辉煌,几乎不可数计。

又向前行进了二十里便到了西湖,是玉泉水积聚而成的。湖堤以东,稻田千亩,一直相接到瓮山山麓。瓮山上有座寺庙,叫圆净寺,它依附着山岩构筑而成,那石砌的台阶有好几丈高,游山的人上攀时得一步一歇。山项上有座屋子,名叫雪洞,向下正对着西湖曲隐之处。从雪洞中鸟瞰,湖水浩荡、迷蒙,顿觉自身如展翅高飞,凌驾青空。我跟朋友们在这里高歌长吟,不断地举杯劝酒(兴致淋漓)。当时正是天高气爽的深秋,树叶纷纷下落,那平旷的田野,辽远的村落,连绵不断,一望无际。我虽然寸步未挪,却能极目远眺到数百里以外。北面,连绵的山峰环绕着,拱卫着;东方,蜿蜒的溪流汇聚着,奔腾着……这壮丽的景象,使人胸襟开阔,几乎忘掉了自身的存在,好像同那雄浑浩茫的宇宙融为一体了。这时一位友人建议说:“这地方真美!然而西山的胜景恐怕不止如此吧?如果攀登山峰不登上它的巅顶,游历河川不寻到它的源头,那就绝不是真正的探奇访胜者。”于是我们又策马西行。跨长桥,渡湍流,又走了五里,抵达玉泉山。只见山下清泉突涌,如沸汤翻滚。泉旁有座亭子,是宣宗皇帝出行时住过的地方。泉水蓄积成池,明澈如镜,能照见根根细发。泉水叩击石峰,发出金石般清脆悦耳的响声;喷涌上去的泉水洒落时,好像风雨来临。泉流奔涌而去,流得越远,水势越大,涛声越响——那就是西湖的源头了。岸上,桧、柏、松、杉等树木葱茏茂密;洲中,芰、蒲、菱、荇等水草铺绿展翠。附近,那幽深的佛龛、古老的洞穴和年深日久的行宫台榭又纷纷争奇献秀。于是我坐在一块大石上,把双脚伸进那清澈的泉流中,陶醉忘情到不能自持、乐而忘返的程度,真不知世上还有什么东西能够换取这无限的乐趣!
西山的胜景,虽不是一天之内就能游遍的,然而瓮山的高峻开阔,玉泉山的幽深邃远,我已经大致领略到了,又何必去翻山越峰,披荆斩棘,像邓诜那样成年累月跋涉在群山之中,方才感到畅快呢?再说,这两座山从唐尧虞舜以来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时而属于诸侯,时而属于藩邦,时而被豪强割据,时而被异族占领,全都没有像今天这样属于一统天下,这难道不是上天本来就留下了它,从而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壮丽雄伟吗?


乔宇的恒山游记全文翻译

十一日,天空无云,风也停了,澄碧的天像水洗过一样。我拄着拐杖开始攀登恒山,向东走,一路尽是低矮的土山,没有爬山的辛劳。
走了一里,转向北再走,所见之山都是煤炭,不需要深挖就可得到。又走了一里,山上的土石都呈红色。有盘曲的松树并列路旁,有一座亭叫望仙亭。又走了三里,山崖渐渐高起来,阳光透过松树像过筛一样投下阴影,这里名叫虎风口。从此石路萦绕盘旋,开始了顺着山崖借着峭壁向上攀登。攀了三里,有一座高大的牌坊刻着“朔方第一山”,里面有一间官房,有厨房,有水井。从牌坊的右边向东顺着石阶而上,崖的半腰是寝宫,寝宫的北边是飞石窟,再向上就是北岳殿了。北岳殿上面是绝壁,下面挨着官房,殿下很高的台阶插向云天,廊屋上下,高大的石碑密集地竖着。从殿的右面上去,有石窟,靠着北岳殿构成一间屋子,叫会仙台。台中塑着群仙,四周排列紧密没有空隙。我这时想着从高崖攀援登.亡绝顶。转过北岳殿东,望见高崖裂开的地方,中间悬垂千尺草莽,是登顶的小路。行了二里,出了高崖,抬头远看山顶,还突出地悬在半空里,然而满山的荆棘茂密,参差的树枝和枯竹,只是钩刺衣服,抓住攀踏立即折断,不断地努力,却好像坠人洪流中,没在水里不能出来。我更加鼓足勇气攀登,许久才钻出荆棘,登上峰顶。
这时阳光明亮绚丽,向下看山的北面,山崖崩裂的石块纷纷坠落,各种树浓阴遮蔽。这山的土山没有树,而石山才有树。北边的山坡都是石山,所以树都长在北边。浑源州城,也在山麓。向北看,隔着一重山,苍茫看不到边际。南边是龙泉山,西边是五台山,一片青葱,和恒山为伴。近处是向西延伸的龙山,龙山的东边是它的支峰,好像肩并肩、袖接袖地阻挡着沙漠。
过了一会儿,从峰西下山,寻找先前进入山峡的高崖,俯身看一片茫茫,不敢下。忽然回头向东看,见有一个人在上面飘摇,因而又上到那里问那个人,他指着东南松柏之间,朝着那个方向走,就是上山时所见到的寝宫后面的高崖顶。不一会儿,果然有一条路。经过松柏林,先前从山顶望松柏是一片葱青,好像是蒜叶草茎,到了这里一看却是合抱的参天大树,比虎风口的松柏不止百倍啊。从山崖隙缝直下,恰好到寝宫的右边,就是飞石窟了。
【内容】第一段略写出发的时间和天气情况。叙述中有描写,“风翳净尽,澄碧如洗”,真是一个无风无云的好天气。
第二段详写上山登顶的经过。景物、地名,以及相隔的距离都写得极为详尽。其景物、地名大致有望仙亭、虎风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寝宫、飞石窟、北岳殿、会仙台等处,作者一步一景,描写生动,娓娓道来。虽是简笔,也各有特色。如:写松,则“松影筛阴”;写北岳殿,是“上负绝壁,下临官廨,殿下云级插天……”;写会仙台,“台中像群仙,环列无隙”。景物的形象,活现于笔下,读后如历历在目。登顶的经过写得最详。写其险峻,“两崖断处,中垂草莽者千尺”,“出危崖上,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写其难攀,“满山短树蒙密,槎材枯竹,但能钩衣刺领,攀践辄断折,用力虽勤,若堕洪涛,汩汩不能出”,可见登顶之不易。然而,“余益鼓勇上,久之棘尽,始登其顶”。一位地理学家、旅行家为亲历祖国山河,踏勘地貌、景观所表现的精神,由此可见。
第三段写登顶后远眺所见之景。先写了山北的特点:“是山土山无树,石山则有。北向俱石,故树皆在北。”此种现象,后来有人解释,山西干旱少雨,山南向阳多蒸发,虽土山也少有树;山北是阴坡,化雪时间长,又少蒸发,所以较湿润,虽然多石,也长了许多树木。这种分析是科学的,徐霞客观察细致、准确,却没有作深入的解释,略感遗憾。山北还有浑源城,一笔带过。向南看,“南惟龙泉”;向西看,“西惟五台”。两山一派青色,跟恒山做伴。还有“西亘”的龙山,“支峰东连”。这样就把恒山的地理位置写清楚了,整个山系一目了然。
第四段写从西峰下山,至飞石窟的情况。上山难,下山更难。竟然一时找不到下山的路径。“忽回首东顾,有一人飘摇于上,因复上其处问之,指东南松柏间,望而趋,乃上时寝宫后危崖顶。”这才找到上山时的原路。下山也在观察,发现先前从山顶远望松柏林,“如蒜叶草茎,至此则合抱参天,虎风口之松柏,不啻百倍之也。”真是视角不同,距离不同,所见景物大有出入。按照路人所指,很快就到了飞石窟。查《徐霞客游记》,此后还有几句,记由悬空寺危崖,至浑源州西关,游恒山历时三日(九、十、十一日)至此结束。此节选选的是十一日登恒山主峰的日记。


上一篇:卓组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