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公单位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12-02 03:45:30编辑:莆田seo君

事业单位参公人员是什么意思

事业单位参公人员其实指的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参公人员的录用、考核、工资待遇、福利基本上与本地区公务员是一样的,管理方式和公务员是一样的管理,所以被称为参公人员,可以说事业单位参公人员是介于公务员以及事业编之间的一种特殊的编制。事业单位参公人员与普通事业编的区别福利待遇方面:事业单位参公人员的福利待遇是比照公务员管理办法管理的,所以和公务员的福利待遇是一样的,而普通的事业单位人员则享受的是事业编的待遇,一般来说参公人员的待遇会比普通事业编的待遇好一些。职能方面:参公人员一般是在事业单位中具有公共管理或行政执法职能的,而对于不参公的人员也就是普通的事业单位职工一般是以公益服务或者是技术支持等辅助性服务工作为主。职位岗位:事业单位参公人员职位是按照公务员法执行职位的管理;不参公事业单位的人员一般实行的是岗位管理。人员流动:事业单位参公人员可以向不参公的事业单位进行人员调动,但是相反的,普通的事业单位人员是不能向参公事业单位调动的。招聘:事业单位参公人员的招聘一般是和公务员考试一起招聘的,有的单位直接是参公单位,招聘的时候会与公务员招聘一起,由省级统一安排招聘;而普通的事业单位,不是参公事业单位一般就是县级安排招聘。哪些单位是参公事业单位参公事业单位主要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党委下属事业单位和群团参公事业单位、行政执法类参公事业单位、行政类参公事业单位。党委下属事业单位和群团参公事业单位主要包括工会、妇联、文联、科协、团委、残联、党校和档案局等单位;行政执法类参公事业单位主要包括交通局的交通执法,卫计委的卫生监督执法,农业局的农业执法,国土局的国土清理执法,环保局的环保执法等;行政类参公事业单位主要包括供销社、机关局、粮食局、地震局、发展研究中心、移民局、公积金中心、房产局、社保局、档案局等。事业单位参公人员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事业单位参公?

参公,是指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参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指党群机关人员,使用行政编制,待遇、职能、岗位设置、人员交流和政府部门一般无二。另一种是事业单位中,承担行政执法职能和公共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虽然是参公,但使用的是事业编制,如果想调任到公务员岗位,会有许多额外的限制条件。事业单位参公,其依据就是“承担行政职能”。因而承担公益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是不可能参公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现有的事业单位分为三种模式:行政类、公益类、生产经营类,其中公益类又分为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从改革方向来看,行政类是将其承担的行政职能划转到相应的行政机关承担,生产经营类改企,公益一类保留,公益二类剥离生产经营职能改企、公益职能整合到保留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实行政事分开、事企分开,今后将不再设立承担生产经营职能和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参公有三种模式:一种是承担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比如文化稽查大队、农业执法大队、路政大队等;一种是县区基层由于受党政机构数额限制,将行政部门设置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各个地方设立的政府直属“事业局”,大多都是参公管理;还有一种就是主要或者完全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包括社保、就业、水保等单位。党政机构改革,要求市县不允许成立事业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又将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划转。事业单位没有了行政职能,也就没有了参公的依据,因此,今后事业单位不再参公。以前登记为参公的人员,如果随改革到事业单位就业的,其参公身份和待遇依然保留。唯一的例外,就是行政执法机构。按照综合执法改革方案要求,县区为主设立的行政执法机构,依然保留了事业单位性质。而新《公务员法》依然保留了“行政执法公务员”的概念,也明确规定“承担公共管理的事业单位”可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这就给行政执法事业单位依然参公,指明了改革方向,也提供了政策、法律法规依据。公益一类事业编包括:1、面向社会提供基本公益服务,或仅为机关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2、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3、不从事经营活动,其宗旨、业务范围和服务规范由国家确定。(1)教育类: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公益性宣教机构(党员电化教育、讲师团等),考试机构等。(2)科研类:基础研究或社会公益性科研等。(3)文体类: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美术馆,科技馆,群艺馆(文化馆),文物考古保护,文献情报,广电信号传输和技术监测,出版物审读,体育运动项目管理等。(4)卫生类:疾病(疫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计划生育服务,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5)社会保障类: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经办和公积金管理,优抚安置,法律援助,婚姻登记,公共就业服务,社会福利机构,公益性残疾人康复机构,老龄妇幼工作机构,学生资助管理,离退休干部服务等。(6)公共安全类:人工影响天气,防汛抗旱防火,应急救援指挥,无线电监测,人防指挥保障,信息安全保障,重要或应急物资储备等。(7)社会经济服务类:基础测绘和公益性地质调查,农机安全监理,经济社会调查与统计,渔业船舶检验,植物检疫,地震监测,环境监测,网络监测,工程标准定额,自然资源保护,纯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流域河道管理,园区管理服务,水文(水资源)监测,价格监测,价格认证,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生态公益型林场,公共资源交易,土地整理储备,实行无偿服务的农业技术推广,乡镇(街道)综合为民服务等。(8)行政辅助类:质量稽查,食品药品稽查,国土监察,环境监察,安全生产监察,劳动保障监察,交通运输监察,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城市综合执法,农业监察,林业监察,水利监察,财政监察,节能监察,旅游监察,卫生监督,知识产权管理,档案管理,水土保持监督监测,散装水泥管理,政策研究,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政府投资和经济责任审计,财政资金评审支付,政府资金和项目管理,举报投诉维权,电子政务,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金融协调与服务,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驻外省市联络机构等。

参公单位和机关单位有什么区别

参公单位和机关单位的区别是:一、名称不同:1、参公单位的全称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2、机关单位一般指党政及司法机关二、本质不同参公单位是事业单位,机关单位是行政单位事业单位是国家机关依据法律法规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一般要接受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从目前情况来看,事业单位绝大部分由国家出资建立,大多为行政单位的下属机构。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有以下特征:一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二是财政及其他单位拨入的资金主要不以经济利益的获取为回报。行政单位是工资薪水由国家财政发放,行使管理国家职能,三者缺一不可。拓展资料:1.参公单位和机关单位的联系:参公人员录用、考核、晋级、工资待遇、福利与本地区公务员基本相同,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的权利和利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约束。可见,参公身份是介于行政编制和普通事业编制之间的一种特殊事业编制身份。2.行政编制的单位举例如外交部、税务局、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多为行政编制,属于公务员招录单位。参照管理单位主要有气象局、国家统计局、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地震局、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两者皆有:有的单位招录会同时招行政编和参照管理单位,如2014年国家公务员招录,公安部、水利部、财政部、农业部等,既有行政编制的公务员,也有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根据具体的工作来定。参考资料:中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机关和参公单位的区别是什么?

1、性质不同:公务员机关通常包括党的机关、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等。参加公务员考试,报考上述机关,通常情况下,身份属于是公务员身份。参公机关,其实就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机关单位,通常意义上,包括共青团、妇联、工会、科协、社科联、文联等群团组织。2、职权职责不同:考上公务员机关和参公机关,在职权职责上,面临着较大的差别。一般情况下,参照公务员管理的机关单位,其职权职责,通常都没有公务员机关的职权职责大。尤其是在项目、经费、审批、权限等方面,很多参公机关都没有。3、提升机会不同:需要注意考上公务员机关或参公机关,提拔升迁的待遇和机会也不一样。就如同刚刚我们说过一样,公务员机关的职能职责和职权都比较大,相比参公部门而言,是更重要的国家机关部门。因此,公务员机关的干部,在工作中更容易承担重要职能职责,也更容易干事创业、干出成效,更容易得到提拔升迁的机会。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参公事业单位

上一篇:中国好声音第一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