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国平的家庭介绍
袁国平同志的妻子邱一涵同志也是一位参加过长征的女战士,《续西行漫记》中提到的三十位“红军女领袖”,其中就有她。他们是1929年结婚的,是军中闻名的恩爱夫妻,政治上相互关心,工作中相互支持。1940年他俩还被新四军军部评为模范夫妻。为了革命的事业,他们把子女寄养在乡下,以致女儿殁于贫病无医,儿子幼年失学。1941年1月“皖南事变”袁国平同志壮烈牺牲后,组织上调邱一涵同志到豫皖苏边根据地,彭雪枫同志推荐她到抗大四分校工作,后来担任校政治部主任。她强忍失去亲密战友的悲痛,继续为党工作,深受人们的敬佩。渡江战役胜利后,她从部队转到地方,参加了南京市的接管工作。1952年10月,苏北区和苏南区合并成立江苏省,邱一涵同志任江苏省委常委、监察委员会书记。1956年因患癌症去世。安葬时,唐亮、宋时轮、钟期光等亲自扶灵,几十名将军及近百名省市领导、上千名群众为她送行,情景感人。
袁隆平的家乡是哪里?
袁隆是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1、袁隆平1930年9月生于北京,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先后成功研发出“三系法”杂交 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 ,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2、袁隆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培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超优千号)”创亩产纪录,经第三方专家测产,该品种的水稻在试验田内亩产1149.02公斤。扩展资料:1、1971年2月袁隆平调到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专门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1984年6月成立了全国性的杂交水稻专门研究机构,后又成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均由袁隆平任中心主任至今。2、杂交水稻是通过不同稻种相互杂交产生的,而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对配制杂交种子不利,先要把一个品种的雄蕊进行人工去雄或杀死,然后将另一品种的雄蕊花粉授给去雄的品种,这样才不会出现去雄品种自花授粉的假杂交水稻。3、“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奋斗的最大追求和心愿,2013年,启动“国家杂交水稻农机农艺融合项目”,开始以农机农艺融合方式助力“杂交水稻超高产工程”。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袁隆平 百度百科_杂交水稻
袁农平是什么人?
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江西德安人。1930年9月7日生。1953年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历任研究员、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科院名誉院长、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