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达的《 子不语》 讲的是什么?
9岁的小语跟随母亲搬家到一个古老的小镇,故事从这里开始…… 一个寂静神秘的小镇…… 9岁的新居民…… 她,透过自己的眼睛,看到了什么东西? 而他,又会是谁? 故事的主角小语生于一个热爱大自然的家庭。父亲是考古学家,因为工作关系,一家子搬到了小镇,住在诡异而美丽的老宅“废园”里…… 善良乖巧的小语,用天真的心灵去探索身边那些神奇的事物,实际上,它们都是大自然给人类的小小启示…… 漫画画风精细清新,故事富有哲理,在清爽的小幽默与神秘的奇遇中,包含了自然与人、不可改变的法则、要怎样的心态去看待某些人和事等,可看出作者极聪慧敏感的匠心。 《子不语》并非只能给孩子看的漫画,即使是大人,也会感受到它的魅力 它可以说是夏天的童话,清清凉凉,又透出别具一格,不经意的美…… 《子不语1》剧情简介: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关于麟趾镇的岁月,伴随着小语的到来,拉开了重童帷幕。春蚕凄厉,芙蓉妩媚,水影幢幢,雕銮精妙,那些诡异传说,各色妖怪。伴随着小语的探险,带领我们寻访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子不语2》剧情简介:忘川之上,桑梓之下,一半是光,一半是影。随着四季的更迭变换,麟趾镇的一点一滴逐渐在小语的身边成形。狐妖摄魂,月光醉人,神祗借道,白蛇庇护,那个莫测世界,魑魅魍魉,经由小语的双眼,就这么清晰地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1] 。 《子不语3》剧情简介: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于飞兮,使我沦亡。回忆绵长,记忆铭刻,一丝丝的加深着小语与麟趾镇之间的羁绊。忘川引渡,冬日飞花,妖鼬之恨,仙鹤离殇,那些悲欢离合,爱恨情仇,经由小语的双手,唤醒我们最为真挚深切的那份情意。
夏达子不语
貌似还没有完……?总之书上的内容是
【小语和爸妈回到镇上,刚好碰到隔壁沈家回来,在跟沈家家长打招呼的时候,沈家的儿子沈哥哥不是原来那个,而是戴着眼镜的一只~晚上的酒席上沈哥哥说自己从考古转专业为“实用建筑”,以后想留在大城市里。而小语因为他来了原来的沈哥哥(……那个,我们把原来的沈哥哥叫做1号,这个叫做2号好了……)不见了,一直在生他的气。2号问小语你是不是讨厌我,小语说“不喜欢就不要回来了嘛”,然后就走啦……】
【2号宿醉在台阶上(当然不仅是因为小语orz),梦中一直听到有人在他耳边说“勿失勿忘,勿失勿忘”。但是一直想不起来那个人是谁……第二天庙会的时候,2号买了风车给小语,小语拿着风车向2号道歉,2号问小语发生了什么,小语说“我的一个朋友失踪了”。】
【“失踪多少天了?”“很多天了。”当知道除了小语以外的人都看不到她的朋友,2号告诉小语他曾经也有这样的朋友,不过随着长大,就看不到了,也忘记了对方的长相{虽然你一直说着“勿失勿忘”……}】
【最后是一句话“……可是,我还没有长大啊”(小语自白啦~)】
啊本来想简略一点的不过既然没有看漫画的话还是多打一点不要概括比较好……不过我也懒得打太多orz
再去书报亭找找吧,说不定会有好心的老板愿意帮你带一本哦~
(采纳后给分)求夏达《子不语》中的少伯(王昌龄)与木芙蓉花仙的传说。
幽人竹桑园,归卧寂无喧 物情今已见,从此欲无言 这首诗出现在子不语一卷木芙蓉篇中,是这个故事的主线,串联着每一幅如诗一般美好的画面。 经查出自「寄赵正字」 正字芸香阁,幽人竹素园。经过宛如昨,归卧寂无喧。 高鸟能择木,羝羊漫触藩。物情今已见,从此愿忘言。 作者是待考证的,一说是孟浩然,一说是王昌龄,但是前者的说法似乎是要多一些。 很美的句子,名字却并不高雅,只是简单的以一个应用文的名字——《写给赵正字》作为标题 首联与颔联写的甚美,于是被夏达,这个有着一双那双能发现美的眼睛的女孩收录了下来放进这个美好的故事里。 正字兄的芸香阁,门前是幽静的竹林桑园。一切事物一如昨天,都归于寂寞没有喧嚣。 颈联和尾联突然笔锋一转,物是人非的悲怆感顿生。 良禽会择木而栖,羝羊会试探藩篱的松牢,一切的情致今天见了,从今以后已是无言。 曾经友人已另谋高就,道不同不相为谋,罢了,就让曾经把酒竹桑的时光随风散去吧。。。 当然在夏达的故事里,并没有那层意思。 根据夏达的文后小记,故事里“芙蓉花精”的传说来自一个叫“龙标”的小镇,看到这里,我想已经能判断夏达笔下的少伯即是王昌龄而不是孟浩然了,当然博学一点的读者也许根据字少伯就能推断了。浅薄如我虽不知,却也知道李白的那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太白的诗如同现今的口水歌一般,当然我是指的传唱度。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太白对于好友少伯左迁龙标忧虑万分,但是少伯应该会庆幸吧,若是没有这一场迁徙,便无缘遇见芙蓉花精,哪怕只是镜花水月,一面之缘。 龙标便是湖南黔阳县了,如果她现在依然是一座安静古朴的小镇,怕是会因为夏达要开始热闹起来了。 后文夏达又给了更为明确的提示。“和芙蓉花精产生传说的这位诗人,字少伯,爷爷最爱他那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那不正是王昌龄留世为数不多的诗中传唱度最高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中学大家都有学过这是一首送别诗了,可是我总觉得最后一句特别美,如海誓山盟一般。 等等,芙蓉楼,芙蓉!! 只是这里的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时值开元二十九年少伯离京赴江宁(今南京市)丞任。 他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官汜水尉校书郎),后贬龙标尉,世称王龙标。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少伯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宁丞。 可是少伯“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唐才子传》)。“不护细行,屡见贬斥”(见《旧唐书》)。 回到《子不语》中,小语听了芙蓉花精的传说,追问妈妈,后来呢,后来呢。。。妈妈说,后来啊,少伯被妒才的刺吏杀害,那时候废园里开满了木芙蓉异常鲜艳,那时候的废园有个很美的名字叫绯园。 少伯才华横溢,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可是一生辗转颠簸,最后却连龙标尉这样一个小小的职务也未能保住。“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唐才子传》)离任而去,迂回至毫州,却也不能逃过一劫。呜呼哀哉,天妒英才!!! 少伯过世后,后人为纪念他建了芙蓉楼。想必是小语妈妈口中的绯园了。 也许少伯真的在龙标与芙蓉花精有一个美丽的邂逅,也许并没有。这些并不重要,只需留有一个美好的念想便可,就像夏达笔下每一个故事未尽完满,留给读者一个无限遐想的空间。 而芙蓉花精并不一定一个美丽的女子,也许是一个一闪而过的灵感,也许是一处稍纵即逝的美景,也许只是一个美丽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