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系统中的电子标签在物联网系统中主要用于提供什么信息
RFID电子标签有着一整套完整的调制器、编码器、存储器、控制器和天线,根据应用需求,可以选择内置电池配合使用。对比普通条形码,RFID技术具有普通条形码不具备的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数据可加密、存储容量更大等优点。电子标签可以通过搭载的天线与读写器协同实现信息的读写和存储。应用:仓储物流追踪国内企业的话,海尔集团已经建立了全自动化物流中心,用以优化供应链管理。通过在箱体和托盘上嵌入RFID无线射频识别标签,货物进出仓或存放时,通过固定或者手持RFID读写器通过天线向RFID电子标签发出微波查询信号,电子标签接受到查询信号后应答并返回标签数据信息。数据读取完成后将数据实时同步到仓储管理平台,整体提升工作效率。国外以沃尔玛为例,实施了托盘和箱体的RFID计划,且效果显著。其专卖店实施RFID技术应用后,贴有电子标签的货物补货速度是应用条形码技术货物的三倍,协同自动化订货系统有效降低了库存量。医疗物品追踪以医疗废物追溯管理为例,万达信息提出医疗废物的监督管理解决方案,结合医疗废物处理流程设计了「医疗废物处置监督追溯系统」。在医院完成医疗废物回收箱称重后,将信息写入回收箱RFID电子标签,并上传云端,与环保局和焚烧中心同步数据。医疗废物回收箱送达焚烧中心后,再次称重确认。整套流程,利用了RFID技术,能有效预防医疗废物流失、泄露和意外事故的发生,并于上海市多家医疗卫生机构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rfid系统的物联安全机制有哪五类
亲,您好,很高兴为您回答这个问题哦~
明确答案:
RFID系统的物联安全机制:
1. RFID的物理安全机制
通过无线技术手段进行RFID隐私保护是一种物理性手段,可以阻扰RFID阅读器获取标签数据,避免RFID标签数据被阅读器非法获得。
无线隔离RFID标签的方法包括:
- 电磁屏蔽方法
- 无线干扰方法
- 可变天线方法等。
2. RFID的逻辑安全机制
RFID的逻辑安全机制主要包括:
- 改变唯一性方法
- 隐藏信息方法
- 同步方法。
3. RFID的综合安全机制
RFID的物理安全与逻辑安全相结合的综合安全机制主要包括:
- 改变RFID标签关联性方法。
+ 所谓改变RFID标签与具体目标的关联性,就是取消RFID标签与其所属依附物品之间的联系。例如,购买带有RFID标签的钱包后,该RFID标签与钱包之间就建立了某种联系。而改变它们之间的关联,就是采用技术和非技术手段,取消它们之间已经建立的关联(如将RFID标签丢弃)。
+ 改变RFID标签与具体目标的关联性的基本方法包括:丢弃、销毁和睡眠。
4. 销毁命令机制:一种从物理上毁坏标签的方法。
- RFID标准设计模式中包含销毁命令,执行销毁命令后,标签所有的功能都将丧失,从而使其不会响应攻击者的扫描行为,进而防止攻击者对标签以及标签的携带者进行跟踪。例如,在超市购买完商品后,即在阅读器获取完标签的信息并经过后台数据库的认证操作之后,就可以“杀死”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上的标签,从而起到保护消费者隐私的作用。完全“杀死”标签可以完全防止攻击者的扫描和跟踪,但是这种方法也破坏了RFID标签的功能,无法让消费者继续享受以RFID标签为基础的物联网服务。例如,如果商品被售出后标签上的信息无法再次使用,则售后服务以及与此商品相关的其他服务项目也就无法进行了。另外,如果销毁命令的识别序列号(PIN)泄露,则攻击者就可以使用这个PIN来“杀死”超市中商品上的RFID标签,然后就可以将对应的商品带走而不会被察觉。
5. 基于标签重命名的方法:是指改变RFID标签响应阅读器请求的方式,每次返回一个不同的序列号。例如,在购买商品后,可以去掉商品标签的序列号而保留其他信息(如产品类别码等),也可以为标签重新写入一个序列号。由于序列号发生了改变,因此攻击者无法通过简单的攻击来破坏隐私性。但是,与销毁等隐私保护方法类似,序列号改变后带来的售后服务等问题需要借助其他技术手段来解决。【摘要】
rfid系统的物联安全机制有哪五类【提问】
亲,您好很高兴为您回答这个问题哦~明确答案,RFID系统的物联安全机制有:. **RFID的物理安全机制**通过无线技术手段进行RFID隐私保护是一种物理性手段,可以阻扰RFID阅读器获取标签数据,避免RFID标签数据被阅读器非法获得。无线隔离RFID标签的方法包括电磁屏蔽方法、无线干扰方法、可变天线方法等。. **RFID的逻辑安全机制**RFID的逻辑安全机制主要包括改变唯一性方法、隐藏信息方法和同步方法。. **RFID的综合安全机制**RFID的物理安全与逻辑安全相结合的综合安全机制主要包括改变RFID标签关联性方法。所谓改变RFID标签与具体目标的关联性,就是取消RFID标签与其所属依附物品之间的联系。例如,购买带有RFID标签的钱包后,该RFID标签与钱包之间就建立了某种联系。而改变它们之间的关联,就是采用技术和非技术手段,取消它们之间已经建立的关联(如将RFID标签丢弃)。改变RFID标签与具体目标的关联性的基本方法包括丢弃、销毁和睡眠。. **销毁命令机制**这是一种从物理上毁坏标签的方法。RFID标准设计模式中包含销毁命令,执行销毁命令后,标签所有的功能都将丧失,从而使其不会响应攻击者的扫描行为,进而防止攻击者对标签以及标签的携带者进行跟踪。例如,在超市购买完商品后,即在阅读器获取完标签的信息并经过后台数据库的认证操作之后,就可以“杀死”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上的标签,从而起到保护消费者隐私的作用。完全“杀死”标签可以完全防止攻击者的扫描和跟踪,但是这种方法也破坏了RFID标签的功能,无法让消费者继续享受以RFID标签为基础的物联网服务。例如,如果商品被售出后标签上的信息无法再次使用,则售后服务以及与此商品相关的其他服务项目也就无法进行了。另外,如果销毁命令的识别序列号(PIN)泄露,则攻击者就可以使用这个PIN来“杀死”超市中商品上的RFID标签,然后就可以将对应的商品带走而不会被察觉。. **基于标签重命名的方法**是指改变RFID标签响应阅读器请求的方式,每次返回一个不同的序列号。例如,在购买商品后,可以去掉商品标签的序列号而保留其他信息(如产品类别码等),也可以为标签重新写入一个序列号。由于序列号发生了改变,因此攻击者无法通过简单的攻击来破坏隐私性。但是,与销毁等隐私保护方法类似,序列号改变后带来的售后服务等问题需要借助其他技术手段来解决。【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