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支出

时间:2024-11-21 19:30:21编辑:莆田seo君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连续10年保持在4%以上,有何意义?

引言:小编认为这个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因为一个国家的未来就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教育程度,如果国家的教育程度非常优秀的话,那么会把这个国家的青少年教育成一批非常成功的,有力量的青少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希望,青少年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国家会发展成什么样。所以一个国家的教育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一块内容,也是国家每年会花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去发展这一块内容。我国一直都很注重青少年的发展,这关系国家的未来的发展。所以,小编认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在连续十年都可以保持百分之四以上,这个意义是非常重大的。首先明白国家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在GDP占很大的比重有很大的意义就需要先明白青年对于祖国的未来有什么样的意义,青年是未来最重要的一群人类,他是未来帮助发展,促进祖国强大,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主力军,没有他们,祖国是不可能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所以青年对于祖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祖国的希望。然后需要明白的一点就是只有青年发展的好了,祖国才能有更美好的未来,所以如果想要祖国有一个非常美好的未来,就需要把青年发展成德智体美都完美的一类人。如果想要把青年发展的非常好,就需要对青年付出很大的努力,就需要在精力和财力这方面给予青年足够的支持,让青年可以在一个非常优越且安全的环境里进行发展,青年发展的好,祖国的未来才有希望。最后,小编在这里祝愿国家可以持续把青年的教育看着国家重要的一部分。对青年的教育投以更大的关注,也希望青年可以不负国家的期待,在未来努力的帮助国家发展,实现国家的强大,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收入的百分比是多少?

教育类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不低于1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于2011年6月29日以国发〔2011〕22号印发。该《意见》分充分认识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落实法定增长要求,切实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教育类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不低于14%;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多方筹集财政性教育经费;合理安排使用财政教育经费,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组织领导。扩展资料公共财政教育投入从约2700亿元增加到约14200亿元,年均增长20.2%,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年均增长幅度;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4.3%提高到15.8%,已成为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财政教育投入的大幅增加,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当前,我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参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

教育支出包括哪些内容

教育事业费支出包括哪些教育事业费 教育事业费是指国家用于发展社会各种教育事业,特别是义务教育事业的经费支出,主要有:国有中小学校的经费拨款,国有高等和中等专业学校的经费补助,还有对一部分学生的奖学金、困难补助费。 教育事业费的支出效果,可以分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进行考察。①宏观效果,是在全国范围内比较教育费支出与取得的成果,一定时期内平均单位经费投入产出的合格人才量,或一定时期内平均单位产出人才量所需费用量。把不同时期单位经费投入与产出合格人才量相比较,就是对宏观效果的评价。②微观效果,指对各个具体教育单位的教育经费支出与产出合格人才量的比较。各教育单位一定时期内平均单位费用支出的合格人才产出量是反映微观环节的教育经费支出效果的基本指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国家预算中用于教育的支出取得巨大效果。1980~1990年以来尤为突出,全国有71%的县普及了小学教育,多数城市普及了中学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迅速扩大,高等教育初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体系,成人教育的技术培训得到了巨大发展。教育经费支出包括哪些方面教育经费支出是公共财政支出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经费支出,是指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的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的费用支出。教育经费支出包括教育事业费支出(即各级各类的学校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支出)和教育基本建(建筑校舍和购置大型教学设备的费用)支出等。教育经费是以货币的的形式支付的教育费用,是办学必不可少的财力条件。在中国,教育经费支出主要是指国家用于发展各级教育事业的费用支出。公共财政支出与公共财政收入相对应,是公共财政分配的第二阶段,它是国家将集中起来的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渠道,有计划地进行分配的过程。它具体体现在对其所掌握的公共财政资金的安排、供应、使用和管理的全过程,反映了公共财政资金的规模、结构、流向和用途。公共财政支出通常也被称作支出或公共支出,既是动态的,也是静态的。公共财政支出按的职能分类,也就是按支出的费用类别分类。可以分为性支出、教科文卫等事业发展支出、国家行政费用支出、各项补贴支出和其他支出等:了解了上述两个概念,再加上公共财政支出的职能分类,便可明白教育经费支出是公共财政支出的一个组成部分。什么是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支出今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大体安排约21984亿元,大数就是2.2万亿元,其中各级公共财政预算拟安排20937亿元,这其中包括公共财政预算当中直接列在教育经费支出科目里面的安排是18929亿元,列入其他科目的,包括科研经费也好,社保经费也好,以及其他相关经费里面用于教育方面的开支是2008亿元,这是公共预算中做的安排。在 *** 基金预算中大体拟安排972亿元,主要包括地方 *** 国有土地有偿出让净收入当中提取10%用于农村教育的资金,以及地方附加费收入用于教育的开支。另外,其他用于教育的开支有75亿元,主要是一些国有企业现在还办的一些教育事业,他们安排开支,以及大中专学校他们办的一些校办企业上交给学校的用于教育的开支,这也算是财政性的教育经费,当然数量比较小,只有75亿。这些加起来一共是21984万亿。我们也对今年的GDP预期指标加上物价因素做重要性的测算,今年的2.2万亿教育经费已经占GDP的比例将达到4%以上。预算上我们做了这样的安排。年度执行当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做好各方面的执行工作,认真地贯彻落实各项用于支持教育的有关政策,进一步加强教育经费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突出重点,优化结构,着力支持教育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切实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促进教育事业快速地、健康地发展。谢谢。

教育支出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影响教育支出效益的主要因素有:
(一)学校的资金投入
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来看,对高校的教育投入是对高等教育经济效益影响最大的因素。包括国家对高校的投入,地方政府对高等学校的投入,以及企业或个人对高校的捐赠投入等等。加大教育投入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物质保证。国家还批准高等学校建立基金制度,使高等学校大力兴办校办产业、开展科技开发以及后勤服务;使高等学校对内、对外投资渠道更加丰富和畅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但是,目前在生源下降的大环境下,国家按高校招生录取人数来拨付教育经费的办法,势必对高等教育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学生的培养成本
学生培养成本是研究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核心问题。许多专家学者认为,教育投入就是学生培养成本。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现行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中的设备购置费和修缮费,尤其是大型购置和维修所形成的固定资产,因为一次性投资可以多次参与教学业务活动,而且在若千年内被重复使用,并保持其原有的实物形态和使用价值不变。显然,把它一次性摊人当年的学生培养成本,就会造成教育成本的不均衡、不科学、不合理,应当提取折旧,逐年分摊成本。大学生培养成本不能单纯的以支出大或支出小来评定其优劣。由于高等教育所提供产品的具有特殊性,所以高校学生的培养成本应以高校培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合格人才的合理耗费来计算。这样进行的大学生培养成本测算才是科学合理的。
(三)学校的专业设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上要求高等学校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和行业企业需求的相关专业的人才,而现有的许多专业专业设置不合理,特别是普通本科院校,某些专业不符合市场需要,有的独立学院为了减少办学成本主要设置人文社会科学专业。这对矛盾近年来显得尤为突出。如果从全国范围来看,已经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等教育的经济效益。
(四)学校的管理模式
由于我国大部分高校进行了合并整合,并将600所普通本科院校改制为高职院校,目前高校管理模式比较单一。我国高校的管理模式一般分为集权模式、分权模式、混合模式三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对应着不一样的财务管理模式。所以,不管何种管理模式,由于学校合并的出发点是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就要求学校的领导层从实际出发来制定相关政策。特别是普通本科院校改制后的高职院校,原有管理模式不适合新机制要求,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滞后,带来许多管理问题。
(五)学校的财务管理
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高校的财务管理不再是一个简单记账、报账的会计工作,也不仅仅是财务一个部门的工作。尤其是合并改制后变成大规模的高校,其经济活动总量持续增长的趋势不断增强,经济活动内容所涉及的领域也更加广泛。校内的经济责任制、内部监督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实施和落实不彻底。对外投资、贷款风险管理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等等。这些因素无不影响着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而影响其经济效益。


上一篇:cctc5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