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

时间:2024-11-21 12:31:58编辑:莆田seo君

为什么要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

(1)在全国中小学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促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教学的改革,是贯彻邓小平同志 “三个面向”指示精神,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2)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3)面向21世纪国际竞争,提高综合国力和全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需要。


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

  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首先要弄明白:

  1、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2、学习什么内容?

  3、怎么学?

  具体方法如下: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现代信息及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并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2、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一些初步操作,能够进行一些日常的电脑操作。

  3、让学生了解网络方面的知识,能够在网上下载有用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与老师、家长、同学、朋友等交换信息。

  4、培养学生健康信息素养与情感。


小学信息技术实验课有哪些

小学信息技术实验课如下:了解电脑的基本操作,认识计算机。对电脑操作系统简单可以简单运用。会利用电脑对简单的文字,进行排版和操作,最后保存。会简单的使用办公软件,ppt,word,excel。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缩写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与智能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定义,因其使用的目的、范围、层次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述: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可以称作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包含通信、计算机与计算机语言、计算机游戏、电子技术、光纤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用以获取、加工、存储、变换、显示和传输文字、数值、图像以及声音信息,包括提供设备和提供信息服务两大方面的方法与设备的总称。信息技术是人类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以及使信息标准化的经验、知识、技能和体现这些经验、知识、技能的劳动资料有目的的结合过程。信息技术是管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有关方法、手段与操作程序的总称。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的总称。信息技术指“应用在信息加工和处理中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训练方法和管理技巧;上述方法和技巧的应用;计算机及其与人、机的相互作用,与人相应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诸种事物。”信息技术包括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技术。信息技术是研究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和使用信息的技术。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几点实践

  小学信息技术课属于基础文化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操作的方法和技能还远远不够,让学生在掌握传统意义一些信息技术和技能的基础上,还培养他们包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不断质疑、不断创新,为适应以后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教学中对小学信息技术课有三点做法:

  第一、“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是最好得导师。我在信息技术课让“趣味性”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小学生的学习依赖于他们对知识内容的兴趣。喜欢画画的小学生,他们就愿意上美术课;喜欢唱歌的,就愿意上音乐课。并且,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就越大,效果就越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我放手让爱画画的学生制作自己的卡通画,让爱唱歌的同学编辑自己的小歌曲,让爱写作的同学在电脑上编辑自己的小文章......一切从兴趣入手,激发学习的动力,有了动力,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也就不再感觉困难。

  多媒体技术把知识内容从抽象转化为具体生动的形象,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单一、枯燥的知识传递方法。我还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通过文字、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技术,让知识作用于学生的视听的感知器官,调动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诱导学生自觉地开展想象力。小学生的思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具体生动的形象,而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具体形象的感性因素变成了学生思维的直观的诱因。激发了小学生的好奇心,他们总是想弄明白,这个小小的电脑里究竟有什么东西?为什么能做那么多事情?网络里到底有些什么?学生的兴趣变成了探知未知事物的动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升华,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第二、“玩”,“玩”也是一种学习,是一种在宽松氛围下的动手动脑的有效的学习,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中学,由浅入深,在轻松的气氛中感知信息技术的魅力。在IT这个领域,好多IT精英、电脑高手都是从游戏开始,通过玩电脑逐渐发展成才的。小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还不成熟,因而小学信息技术课应该简单易懂,在课程的安排和内容上要注意简单易懂,要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运用一些直观的、形象的、生动的方法和教学软件,配合一些适当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避免一些抽象的理论,让他们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

  为使初学者掌握鼠标的习性,左右键的用法,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我从一些游戏入手,如纸牌、空当接龙等,还有一些计算机和网络密切联系的诸如网络游戏、流行软件、黑客以及网上冲浪等对小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把兴趣性和创新性结合起来。具体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一些好的电脑益智游戏会涉及到简单的编程和大量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我们在进行这些内容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玩一些游戏。在玩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解决不了,就会主动地问老师、回过头来再学习基础知识。有时甚至老师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就鼓励他们到网上查资料,请教网友,通过E-mail请教网上专家。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越来越高,最后就会脱离游戏这样,进入到更高更深的学习探索中去。

  第三、“异”,人的差异天性存在。学生不是工厂中生产出的机器零件,教学上不能“一刀切”、“齐步走”,信息技术教学要注意差异性,,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此原则下就是要承认学生的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学生之间的差异是指一个人素质结构上的差异,反映到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上,有的学生指法进步很快,但学习程序设计时颇感吃力;有的同学兴趣在计算机的操作上,但对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并不感兴趣;有的同学对电脑绘画很有创意,但对指法练习没有兴趣。这就是个体差异反应到信息技术课的具体表现。我们在对学生有一定的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如简单的操作、基础知识等),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积极引导他们在信息技术课上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有的学生已经不满足现有课本上的知识,而要去更深的领域中去探寻,我就鼓励他们多订阅一些信息技术刊物,经常上网查询资料,成立计算机兴趣小组,同学们之间互相交流,向他们感兴趣的方面去钻研。有的学生对电脑动画很感兴趣,我就教它们课本以外的一些电脑动画制作软件,如flash、photoshop等,让他们独立创意,自己设计制作小动画。在学生的一些作品中他们将会表现出非凡的创造力和高超的设计技术。只要对症下药,他们就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陶醉在信息技术的海洋里。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日益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字化生存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总之,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要灵活多样,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活泼实用,要打好基础,引导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真正能够具备驾驭信息的能力。


上一篇:麦肯纳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