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
波普尔在1972年出版的《客观知识》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他的"三个世界"的理论。所谓"三个世界"的划分有明确的界限。波普尔把物理世界称作"世界1",它包括物理的对象和状态。把精神世界称作"世界2",它包括心理素质、意识状态、主观经验等。波普尔把"世界3"用来指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即思想内容的世界或客观意义上的观念的世界,或可能的思想客体的世界。它包括客观的知识和客观的艺术作品。构成这个世界的要素很广泛,有科学问题、科学理论、理论的逻辑关系、自在的论据、自在的问题境况、批判性讨论、故事、解释性神话、工具等等。波普尔认为他划分出的这三个世界都是实在的,它们之间直接或间接地发生作用。首先世界1和世界2是相互作用的。如衣食能给人以温饱和充沛的精力,这是"世界1"作用于"世界2"。人的坚强意志能克服种种外部世界带来的困难,这是"世界2"作用于"世界1"。其次"世界2"与"世界3"也是相互作用的。如音乐家因受炽热情感的影响而写出优美动听的乐章,这是"世界2"作用于"世界3";反过来优美的音乐能激发起听众内心的感慨或热情,这是"世界3"作用于"世界2",等等。波普尔认为肯定"世界3"对"世界2"的反馈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一般人认为科学家可以根据本人的主观意愿任意创造出"世界3"的对象--科学理论,因此在研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时,总是只注重研究科学家的"世界2",即他们的心理活动或认识活动,而忽视对"世界3",即科学知识的自身发展的"自主性",也即他所描绘的"P1→TT→EE→P2……"这个科学发展动态模式的研究。波普尔认为"世界1"与"世界3"也是相互作用的,不过它们不是直接地,而是通过"世界2"为中介间接地相互作用的。他认为这方面的最好例证是脑(世界1)和语言(世界3)之间的相互作用。它们通过"世界2"(人的意识)而相互作用,其结果不仅促使了脑的进化,而且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波普尔认为在这种意义上,人和科学知识的发展都是通过"三个世界"的互相作用而实现的,因此不承认"三个世界"的实在性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就不能科学地理解和研究人及其科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不过波普尔特别关心的,还是"世界3"问题。一方面,"世界3"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产物,因而也可以说是人造的。另一方面,依照波普尔的说法,它同时又是超人类的,即超越了自己的创造者。但是这种人造性并不排除它的实在性。相反它的实在性包含着两重含义,其一在于它们在"世界1"中的物质化或具体化;其二在于它们自身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是什么?
波普尔把物理世界称作"世界1",它包括物理的对象和状态。把精神世界称作"世界2",它包括心理素质、意识状态、主观经验等。波普尔把"世界3"用来指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即思想内容的世界或客观意义上的观念的世界,或可能的思想客体的世界。它包括客观的知识和客观的艺术作品。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出生于1902年7月28日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当时属于奥匈帝国)的一个犹太裔中产阶级家庭,毕业于维也纳大学。1928年,他获授哲学博士学位,1930年至1936年间在中学任教。1937年,纳粹主义势力抬头,波普尔移民至新西兰。他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即基督堂市)的坎特伯雷大学任哲学讲师。1946年迁居英国,在伦敦经济学院讲解逻辑和科学方法论,1949年获得教授职衔。1965年,他经女皇伊丽莎白二世获封爵位,1976年当选皇家科学院院士。1969年从教坛退休后,他仍活跃于知识界。提出证伪主义的哲学家波普(K.R,Popper)的"三个世界理论"却是不可证伪的,然而对于他的这个形而上,似乎没有人认为是伪问题或伪科学,因为它确实是高度提炼后的理性产物。在波普的这个理论中,存在着三个世界:物理世界(简称世界1)、精神世界(简称世界2)和客观知识世界(简称世界3)。"世界1"指的是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客体及其各种现象,如物质、能量、一切无机物质和一切生物有机体,包括人体及其大脑。因此,世界1中又包括了两个世界:无机界世界(a)和有机界世界(b)。"世界2"指的是一切古今中外的主观精神活动(对个人来说就是他个人的主观精神活动)。波普认为主观精神是实在的,因为它对世界1,尤其是对人和动物的躯体能起反馈作用,即它直接支配着人和动物的物质躯体通过其活动表现出来。显然,世界2也可以划分为感性世界(c)和理性世界(d)。"世界3"被波普定义为人类精神产物的世界(虽然,广义地说应该是:一切主观精神活动的产物的世界)。如思维观念、语言、文字、艺术、神话、科学问题、理论猜测和论据等一切抽象的精神产物以及一切具体的精神产物,如工具设备、图书、房屋建筑、计算机、飞机和轮船等等。我们把前者记为(e),后者记为(f)。所以,三个世界可细分为六个世界:属于世界1的a,b、属于世界2的c,d和属于世界3的e,f:(a)无机界世界,(b)有机界世界, (c)动物和人的感性世界,(d)人的理性世界 ,(e)抽象的精神产物世界 ,(f) 具体的精神产物世界。波普称由世界1向世界2再向世界3的作用方向为"上向因果关系"。而称反向的反馈作用方向为"下向因果关系",可见,三个世界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由图则可以看出,上向因果关系可表示为:a-b-c-d-e-f,下向因果关系可表示为:f-e-d-c-b-a,而f对a的作用例如人为造成的环境破坏,a对f的反馈作用如地震、台风和腐蚀造成的破坏等等。所以三个世界是一个可逆的完全循环。三个世界的观念最早是由柏拉图提出来的,但是他提的是:具体世界、理念世界和灵魂世界。即柏拉图是把a,b和f作为一个具体世界。而老子则是二元的世界观,即"有”与“无”。老子的二元论显然超越于柏拉图和波普的三个世界论,因为后者的观念虽然已然认定“存在”超越于“人”的局限,但是其中那些可能的“无”仍然属于“有”的从属地位,只有老子才不但将“无”与“有”置于对等地位,甚至于更基本。但是,道和德却是既非物质的又非主观意识的,因为基本的原理、规律本质上既是非物质的,又是非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它们属于" 无"的世界。既不因不同物质而变异,也不因不同符号而变异。波普把世界3定义为人类精神产物的世界,但是波普承认,世界3的对象"人们只能说是发现了他们,而不是发明了他们",所以客观规律的存在并非仅靠人的心智所能发明出来的。因此必须存在游离于心智活动之外的潜在的客观规律,那就是“道”。由此可见,波普、柏拉图和老子一样,都认为世界是复的。因为,a、b是纯粹实的,e、d是纯粹虚的,而c和f则是实虚混合的。
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中的三个世界是指
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中的三个世界是指物理世界、精神世界、客观知识世界。波普尔提出宇宙中存在着三个世界:世界1是物理世界,包括物质和能量;世界2是主观知识世界,即意识状态和主观经验的世界;世界3是客观知识世界,包括由各种载体记录并储存起来的文化、文明、科学技术等理论体系的人类精神产物。认为先有世界1,然后有世界2,最后才有世界3;三个世界又是相互作用的。波普尔的教学成就:波普尔的哲学体系,重点在于批判的理性主义,这即与经典的经验主义及其观测-归纳法泾渭分明。波普尔尤其反对观测-归纳法,他认为科学理论不适用于普世,只能作间接评测。他也认为,科学理论和人类所掌握到的一切知识,都不过是推测和假想,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掺入了想象力和创造性,好让问题能在一定的历史、文化框架中得到解答。人们只能依靠仅有的数据来树立这一科学理论,然而,此外又不可能有足够多的实验数据,能证明一条科学理论绝对无误。
哪些国家没有首都?
新加坡、梵蒂冈、瑙鲁、日本等国家没有首都。1、新加坡新加坡市区中心(金融区)位于新加坡岛的南岸,由于面积仅有719平方公里,所以没有省市县镇等行政单位之分,整个国家也即是一座城市,有“花园城市”的美誉,又是该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2、梵蒂冈全称“梵蒂冈城国”,罗马教廷的所在地,位于罗马西北角的梵蒂冈高地上,面积0.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800人。3、瑙鲁位于中太平洋、赤道以南约60公里处,由一独立的珊瑚礁岛构成,全岛长6公里,宽4公里。瑙鲁无正式首都,政府机关设在亚伦区。总结:一些城国,如新加坡、梵蒂冈等,没有首都。瑙鲁是全世界最小的岛国,面积只有21平方公里(Km²),没有首都,行政机关在亚伦区。日本首都是没有法律规定的,东京是皇室与中央政府的所在地,拥有政治中心的身份。扩展资料关于日本首都的历史:说起日本首都,大部分人脱口而出的答案是“东京”,有些熟知历史的同学们,估计会在“京都”和“东京”之间犹豫,但最后通过百度,依然会选择“东京”。其实,不论是东京还是京都,都不是日本法定意义上的首都,唯一一部确认“东京”为首都的《首都建设法》(1950年颁布)在试行六年之后,就废除了,直到今天,日本在法律意义上是没有“首都”的。“京都”位于关西(1868年之前,京都作为日本首都已经近千年了),“东京”位于“关东,在日本的历史上,关东地区被认为不毛之地。蛮荒之地,所以关西的人事看不起关东的人的;但是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天皇为了更好的控制关东地区,不顾当时关西人民的反对,以“巡游”名义,来到了当时还叫做“江户”的东京,然后不走了,渐渐地,东京成为了日本“名义上首都”,没有法律明文规定。到了1950年,日本颁布《首都建设法》,这部法律明确的指出了东京是日本首都。可惜的是,这部法律在施行了六年后,就被废除了。于是日本又回到没法定首都的时代。所以,直到今天,日本依然没有法律意义上的首都。但是如果你说日本首都“东京”也是没有错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首都
哪一个国家没有首都
日本、瑙鲁都没有法定的首都。1、日本日本宪法和法律都没有明确规定真正的首都,其实这主要是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两京制”。日本京都实行“两京制”主要是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分散首都的城市职能,一个国家的行政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集中在一个城市,首都会变成超级大都市,由此而产生诸如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城市环境问题。第二个原因,当然就是所谓的“狡兔三窟”的道理,“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而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首都。 长安都城1869年,即明治2年,日本天皇和维新政府从京都移驻江户,并把江户改名为东京,这一事件在日本历史上叫做“东京奠都”,而不是“东京迁都”。而且当时明治天皇把居所迁移到东京之时,并没有正式的文件表示日本已经定都东京了,京都还是名义上的首都,东京的皇宫不叫皇宫,没有宫城的名义,而是叫做皇居,京都的皇宫才是真正的宫城,京都皇宫称为京都御所。日本没有法定的首都,无论是日本宪法还是地方法律都没有关于日本首都的具体描述,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东京不是日本的首都,日本没有现代法律意义上的首都。2、瑙鲁位于中太平洋、赤道以南约60公里处,由一独立的珊瑚礁岛构成,全岛长6公里,宽4公里,海岸线长约30公里,最高点海拔61米。瑙鲁陆地面积21.1平方公里,海洋专属经济区面积32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小的岛国。瑙鲁全国共分为14个区,政府机关设在亚伦区,但是却没有正式的首都。至于没有设首都的原因,则是这个国家太小了,面积还没有我国普通的一个乡镇大,所以没有必要设首都。有多个首都的国家一般而言,中央政府所在地即是首都,但是有的国家法定首都和行政首都不在一个城市,比如马来西亚的法定首都是吉隆坡,吉隆坡是马来西亚国会所在地,也是该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但是马来西亚中央政府所在地却在布城,布城是马来西亚的行政首都。吉隆坡荷兰的法定首都在阿姆斯特丹,政府所在地却在海牙。南非更是有三个首都,南非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三个首都的国家:行政首都(中央政府所在地)为比勒陀利亚,司法首都(最高法院所在地)为布隆方丹,立法首都(国会所在地)为开普敦。以上内容参考 光明网-世界上有个国家没有首都,原因却是中国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瑙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