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谁

时间:2024-11-17 10:08:26编辑:莆田seo君

白居易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正确的。白居易(772年2月28日-846年9月8日),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生于河南新郑,祖籍山西太原。他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其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是唐代处于什么时期的诗人

白居易是唐代处于中唐时期的诗人。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白居易得以在宿州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 而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扩展资料: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都有哪些诗人呢?

在中国古代文化艺术殿堂里,陈列着来自各个朝代的文化瑰宝。其中,唐诗和宋词是最引人注目的。唐诗作为引领古代文化潮流的重要文学体裁之一,在唐代289年的民族历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唐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分支,具有批判继承和不断发展的特点。而在唐诗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发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许多比较知名的流派。这些唐诗流派、诗人和作品对唐诗的产生、发展和鼎盛都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白乐天是唐代“三诗人”之一,被称为“诗人妖”,是唐诗众多流派中“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他和同时期的诗人袁震是这一流派的主要推动者。张冀、李慎等唐代著名诗人也是这一学派的主要成员。唐诗的另类流派——新乐府运动白居易对唐诗的影响仅次于李白、杜甫。作为唐代“现实主义”诗风的继承者,白居易的许多诗歌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讽喻和对政治腐败的批判。它也充满了对生活在唐朝的下层人民的同情。白居易创作了《卖炭翁》、《观割麦》、《永愁之歌》;许多新乐府诗,如《新丰断臂翁》,严格遵守他所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并且也完全符合“质与径”、“直与切”;以及“核而实”、“滑而奔放”等“白诗”风格。新乐府运动简而言之,“新乐府运动”是由白居易、袁震等唐代著名诗人发起的一场以“创新”诗歌体系为目的的文化运动。这一运动也得到了许多唐代诗人的积极响应和推动,如张冀、李慎等。这一时期还创作了数千首新的乐府诗。“新乐府运动”中的“信”实际上与古代乐府诗歌有所不同。而在所谓的“顾乐府”中,实际上指的是“韩乐府”。作者认为,中国古代乐府诗具有浓厚的文学和思想内涵。语言更加非正式和口语化。

唐代新乐府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和重要实践者是

唐代新乐府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和重要实践者是元稹与白居易。新乐府运动是由元稹与白居易共同提倡的文学改革运动,与韩愈、柳宗元提倡的古文运动相互呼应。“新乐府”是唐人自立新题的乐府诗,与汉乐府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新乐府不入乐。至于运动宗旨则是在于“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大大强调了诗歌的社会功能和讽谕作用。新乐府的特点: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这一概念首先由白居易提出来。他曾把担任左拾遗时写的“美刺比兴”、“因事立题”的50多首诗编为《新乐府》。新乐府的特点有三:一是用新题。建安以来的作家们歌写时事,多因袭古题,往往内容受限制,且文题不协。白居易以新题写时事,故又名“新题乐府”。二是写时事。建安后作家有自创新题的,但多无关时事。既用新题,又写时事,始于杜甫。白居易继其传统,以新乐府专门美刺现实。三是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新乐府诗多未尝“播于乐章歌曲”。从音乐角度看是徒有乐府之名,而在内容上则是直接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是真正的乐府。

上一篇:交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