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时间:2024-11-16 14:13:03编辑:莆田seo君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精选

这篇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精选,是 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判断题(每道小题 3分 共 12分 )

1. 用来量长短的单位有吨、千克、克. ( )

2. 4个250米是2千米. ( )

3. 小华身高50千克. ( )

4. 1米是10个10厘米. ( )

二、 单选题(每道小题 3分 共 12分 )

1. 小张身高 [ ]

A.140厘米 B.140分米 C.140毫米

2. 一支铅笔长 [ ]

A.20厘米 B.20分米 C.20毫米

3. 一袋大米重 [ ]

A.25千克 B.25克 C.25吨

4. 一筐水果约重 [ ]

A.30克 B.30吨 C.30千克

三、 填空题(1-8每题 2分, 9-16每题 3分, 共 40分)

1. 4千克=( )克

2. 20分米=( )米

3. 45厘米=( )毫米

4. 10米=( )厘米

5. 800毫米=( )厘米

6. 70分米=( )厘米

7. 300分=( )小时

8. 10千米=( )米

9. 47厘米-27厘米=( )厘米=( )分米

10. 在○里填上或=.

2吨○2200千克

11. 1吨-40千克=( )千克

12. 在○里填上或=.

3时 ○ 300分

13. 在○里填上或=.

490克○1千克

14. 1米+3分米=( )分米

15. 在○里填上或=.

4米○400厘米

16. 41毫米+159毫米=( )毫米=( )分米

四、 口算题( 10分 )

(1)15×4×3= (4)480÷8÷6= (7)80÷4+6=

(2)810÷(4+5)= (5)(43-13)×6= (8)120÷6×4=

(3)100-12×8= (6)60+18×5= (9)(24+16)÷8=

(10)20+60÷5=

五、 文字叙述题(每道小题 5分 共 10分 )

1. 250吨是5吨的多少倍?

2. 多少分米是36分米的2倍?

六、 应用题(每道小题 8分 共 16分 )

1. 在7千米长的公路一侧,每隔4米插一根电杆,一共要分多少段?

2. 小丽从家去公园走了1千米又500米,她来回共走了多少米?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试题

【 #三年级# 导语】数学应用之广泛,小至日常生活中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买卖、利率、保险、医疗费用的计算,大至天文地理、环境生态、信息网络、质量控制、管理与预测、大型工程、农业经济、国防科学、航天事业均大量存在着运用数学的踪影。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试题》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试题   一、判断题。   1、量物体的长度用吨作单位。 ( )   2、1小瓶洗发液重250克。( )   3、1厘米有10毫米。( )   4、10个100千克是1吨。( )   二、单选题。   1、蜡笔长约 [ ]   A、6分米  B、6厘米   C、6千克   2、课桌高约 [ ]   A、7厘米   B、7分米  C、7米   3、汽车重约 [ ]   A、3克   B、3千克   C、3吨   4、跳绳长约[ ]   A、2厘米  B、2分米  C、2米   三、填空题。   1吨=( )千克   11吨=( )千克   1米=( )分米  5米=( )分米   1米=( )毫米   9米=( )毫米   1千米=( )米   4千米=( )米   1米=( )厘米  10米=( )厘米   1分米=( )毫米  8分米=( )毫米   1吨+500千克=( )千克   1米-3分米=( )分米   21毫米+29毫米=( )毫米=( )厘米   47厘米-17厘米=( )厘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6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7厘米=( )毫米   在○里填上或=。   (1)4米○1400毫米      (3)910克○1千克   (2)3吨○4500千克    (4)5时○300分   四、口算题。   (1)80÷4=  (2)12÷6=  (3)4000÷8=  (4)96÷3=  (5)150÷3=    (6)300÷5=  (7)420÷6=   (8)21÷7=  (9)630÷7÷3=  (10)15÷5×6=   五、文字叙述题。   1、多少吨的3倍是150吨?   2、120分米是6分米的。多少倍?   六、应用题。   1、在3千米长的公路一边,每隔5米种一棵树,一共要分多少段?   2、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200米长的路,如果他来回走2趟共行多少米? 【篇二】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试题   一、我会填。   1、28×30得()个十,积是()(大写数字)位数。   2、80×()=880;100×()=2100;()×12=3600;25×()=400   3、125×80的积的末尾有()个0。   4、89×101大约是(),积的末尾一定是()。   5、23×4=92,2300×40=()。   6、在180÷(80-50)中,应先算(),再算()。   7、在13×40的积的后面补()个0,与130×400的积相等。   8、□8×92积的末尾一定是()。   9、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小是()位数,是()位数。(大写数字)   二、判断正误。   1、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积一定是三位数。()   2、65×34积的末尾没有0。()   3、乘法估算的结果总是比准确的结果大。()   4、63×27和63×3×9的积相同。()   5、在乘法算式中,积缩小了几倍,两个乘数都缩小了几倍。()   6、一个乘数末尾没有0,积的末尾也一定没有。()   三、选择题。   1、15×20的积是位数,积的末尾有()个0。   A、两   B、四   C、三   2、有10箱饮料,每箱24瓶,一共有()瓶饮料。   A、240   B、24   C、2400   3、20×()=2800。   A、140   B、1400   C、14   4、积是四位数的算式是。()   A、23×32   B、425×31   C、57×24   5、把43连续加19次,结果是()。   B、817   C、368   D、442   6、下面与48×90的计算结果不同的。算式是()。   A、480×9   B、408×9   C、90×48   四、计算。   1、直接写得数。   70×3=  16×3=  36×20=  18×40=  42×50=   24×20=  60×30=  98×100=  50×22=  80×90=   120×30=  12×70=  19×30=  30×40=  25×80=   14×60=  24×30=  130×20=  27×30=  15×50=   2、列竖式计算。   36×25=  46×45=  76×84=  91×64=   3、脱式计算。   500+25×21=  21×12×20=  450÷9×81=  (66+210)÷3=   五、解决问题。   1、《百科全书》每本26元,王老师买了25本,一共需要多少元?   2、商店的一款台灯售价是每个29元,如果买这款台灯17个,共需多少元?   3、商店运来21筐苹果和16筐梨,每筐重62千克,这些水果一共重多少千克?   4、梅花鹿的体重是82千克,大象的体重比它的25倍多16千克,大象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5、实验小学三年级共有11个班,每个班有5个小组,每个小组有15人,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6、有一条路长9876米,每天修76米,修了75天后,还剩多少米没有修? 【篇三】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试题   一、我会填。   1、250×8的积的末尾有()个0,积是()位数。   2、估算89×51,可以把89看作(),把51看作(),结果大约是()。   3、根据38×6=228,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8×60=()  380×()=2280   380×60=()  38×()=22800   4、两个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两个的两位数的积是()。   5、每个足球75元,李老师买了24个足球,买4个足球()元,买20个足球()元,买24个足球(),买240个足球()。   二、公正小法官(对的在括号内画“√”,错的画“×”)。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只能是四位数。()   2、23×38的积大约事800。()   3、一个因数不变,另外一个因数扩大到10倍,积也扩大到10倍。()   4、两个数相乘积一定大于任何一个因数。()   5、32×45和23×54积一样大。()   三、计算。   1、口算。   12×5=  15×6=  20×3=  30×5=   0×8=  200×5=  0+980=  33×3=   20+50×2=  90-30×3=   2、用竖式计算:   36×24=  24×54=  30×57=   32×15=  45×36=  37×27=   42×36=  27×51=  43×62=   三、脱式计算。   600-22×13  125×8×3  (59+187)×3   495+15×23  (19+16)×27  34×7×8   四、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1、李大叔家种了45颗桃树,平均每颗可收65千克桃,李大叔家一共可收桃多少千克?   2、我们想组织500名同学看电影,共有21排座位,每排可坐26人。能坐得下吗?   3、汉章希望小学有31个班,平均每个班有45人。   (1)汉章希望小学一共有多少人?   (2)如果男生有800人,女生有多少人?   4、火车每小时行96千米,小民乘火车从北京到上海用了13时。   (1)北京到上海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小民是7月5日下午7时乘火车从北京出发,他什么时候到达上海?   (3)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你能解答吗?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集锦5篇)

  教案做为上课前所需要做的准备,要提升教学的质量好的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教案(集锦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集锦5篇)(一)    教学内容:   科书第x页例1、例2,以及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讨论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知道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含义;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游戏:摸图形。   出示装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纸片的袋子。   提出要求: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袋子,里面装有很多平面图形。请一位同学把它们依次摸出来,其他同学一起说出图形的名称。   2.出示学生摸出的圆形纸片,指出:这是一个圆形纸片(板书:圆)。圆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哪些有趣的特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   板书:圆的认识。   二、教学例   1.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圆吗?举例说一说。   学生交流时,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如果学生说的圆形物体就在身边,可以让他们指一指物体上的圆;第二,课前要准备一些典型的、大小不同的圆形物体或图片,当学生说到这些物体时,可及时呈现出来;第三,如果学生把球当成了圆,可以通过比较让他们知道球是立体图形,而圆是平面图形。   2.追问:说了这么多的圆,看了这么多的圆,大家想不想动手画一个圆呢?先动脑筋想一想,再用手头的工具动手画一画。   3.学生独立画圆。组织交流时,可结合教材所列的画法,有针对性地介绍一些典型画法。如果有学生想到了用圆规画圆,不要急于让他们说出具体的操作过程。   4.启发思考:圆和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   在交流中相机明确: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集锦5篇)(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能说出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能说出空间中物体的左右位置。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   3.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判断空间事物的左与右。    教学难点:   体会“面对面”的物体方向是相反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注:请学生事先以小组的形式,围圈而坐。)   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跟我做”,请你跟我这样做。   (伸出右手,伸出左手,抬起左脚,抬起右脚,摸摸右耳朵,摸摸左耳朵)   要求学生一边跟着说,一边跟着做。 我就跟你这样做   (伸出右手,伸出左手,抬起左脚,抬起右脚,摸摸右耳朵,摸摸左耳朵)   师: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左与右”。   [通过游戏的形式,复习左右。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认识左与右。同时,在游戏的氛围中,可以进行自我纠错。]   二、共同探讨,获取新知   1. 出示题1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左与右,我们到大街上去瞧一瞧!   (揭示课题)   师: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真多,真热闹啊!我们在过马路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过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   (板书)   2. 出示题2   师:小丁丁想过马路,他先看看左,再看看右。他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请个别同学回答。   3. 出示题3   师:这时,小巧也准备过马路。那么,她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独立完成后核对。   4. 小组合作、尝试探究   师:碰巧小胖也在过马路,那么小胖向左、向右又会看到什么呢? 小组讨论。   小结:与小丁丁所看到的正好相反,因为他们是面对面的。   师:那么小亚呢?   小结:与小巧所看到的正好相反,因为他们是面对面的。   [在学生搞清他人身上的左与右,并能说出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的基础上,请学生介绍P8题1的图中每个人的左边和右边分别坐着谁?从而让学生体会“面对面”的物体方向是相反的,为后来说出小胖、小亚向左、向右分别看到什么作铺垫。然后来到大街上找左与右,先是与学生同方向的小丁丁和小巧,教会学生看图的方法,然后是与学生方向相反的小胖、小亚。]   三、设疑问难,总结交流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左与右与在街上”,知道了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碰到左与右。   对于这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问题吗?   [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思考、探索,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掌握了多少,还有什么疑问。]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集锦5篇)(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方法。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概括能力及迁移类推能力。   4、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得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70-30= 90-40= 60-50=   65-20= 37-5= 76-6=   2、笔算下面各题。   54+32= 26+43=   84+3= 17+65=   3、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件出示课本第16页的情境图)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   (1)、谁来说说从这幅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自由发言)   (2)、说说你从哪看出北京赢了?   学生:北京得56票,得的票最多。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道减法问题吗?(学生自由发言)   (4)、引出问题:北京比多伦多多多少票?(纸条粘贴在黑板上)应怎样列式?引导学生列出算式:56-22=   (5)、观察算式,引出课题并板书:两位数减两位数   二、主动探索 获得新知   1、教学例1:56-22=   (1)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怎样算56 减22?   (2)让学生汇报是怎样算的?鼓励算法多样性?   ①口算。   学生1:50-20=30 6-2=4 30+4=34   学生2:56-20=36 36-2=34   (对于学生的回答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②摆小棒。(让学生到实物投影机上展示)   生:北京有56票就先摆5捆又6根,多伦多有22票,就从6根里拿走2根,再从5捆里拿走2捆,剩3捆又4根也就是34票。(注意引导学生说话)   ③笔算。(让学生说,师板演并强调书写格式)   56-22=34   谁来说说在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师生小结:笔算减法和笔算加法一样,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并从个位减起。   (4)、摆圆片。   2、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0页的第1题。   提问:这幅图的圆片表示几?划去的圆片有表示几。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看懂数位上的圆片分别表示什么数,而划掉的圆片又表示什么数,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竖式计算。)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集锦5篇)(四)    学习目标:   1、复习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初步建立图形的等积变形思想。   2、体会转化、估计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教学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作比较充分的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   3、学习重难点:   对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分割与移拼的转化方法    学具准备:学具盒    学习过程:   一、分一分、数一数   1、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   2、怎样数的?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二、移一移、数一数   1、怎样移动右边图形中的一部分,能很快数出它的面积?   2、利用分割与平移,保持面积不变,把多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计算它的面积。   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三、数一数、算一算   1、下面是牧场中一个池塘的平面图。先把池塘上面整格的和不满整格的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数一数各有多少个,再算出池塘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不满整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2、你算出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这样的算法合理吗?   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3、你能算出右边树叶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吗?   四、估一估、算一算   1、采集几片树叶,先估计他们的面积个是多少平方厘米,再把树叶描在第122页的方格纸上,用数方格的方法算促他们的面积。   2、你能用这样的方法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积吗?   五、小结:今天我们进行面积是多少实践活动,怎样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呢?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集锦5篇)(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发现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判断、推理、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4、向学生渗透互相联系,互相对立的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   多媒体课件、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什么是面积?   计算和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那么请看大屏幕。   二、新课导引   1、下面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你怎么数得这样快?你是怎么数的?同学们已经会用数方格的方法求长方形的面积了。如果用这种方法去求一个较大图形或物体的面积(如操场),你会感到怎样?今天我们研究一种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新方法。(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三、教学新课   (一)实验,猜想   请小朋友们拿出1号纸,量一量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再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学生反馈:利用面积计、长乘宽……   猜想: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是长乘宽呢?   (一)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些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A、小组合作,用手中的小正方形摆出你喜欢的长方形。   B、说出你所摆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C、组长把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反馈拼图情况。   探究提示:长方形的面积跟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根据你们小组摆的长方形,你有没有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跟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我们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跟()有关系,有()关系。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反馈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哪组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指名学生说一说。   (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利用迁移,探究知识   把长方形的'长缩短3厘米,求这个图形的面积。   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的时候,这个图形就是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那正方形的面积应该等于什么呢?你可以借助刚刚的小正形摆一摆。(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由此我们发现,只要给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同样只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能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   试一试:   小明家的方桌宽9分米,小明爸爸想给方桌划一块玻璃,请问要划多大的一块玻璃呢?   四、巩固练习   五、课堂   本节课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想一想,这部分知识能帮助你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师: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它也是求其它平面图形面积的基础。通过它我们可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许多图形的面积。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实用篇)

  教案主要是用于提升教学质量和提升学习素质,可一篇好的教案又是如何去写的呢?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教学(实用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实用篇)(一)    教学内容: 练习二 Px。    教学要求:   巩固6、7、8、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算式卡、小圆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学生独立完成,请一学生到黑板上练习。   二、画一画,填一填   先让学生画一画,再根据画好的进行填空,注意画图要与填算式相对应。   三、看图做题   1、第3题:生独立看图,完成题目,集体交流,答案不唯一。   2、第4题:先指导看清图意,体会大括号、问号的含义;再由生独立完成题目。   3、第4题的拓展训练。如果船上的总数是人呢?   如果捉迷藏的小朋友是4人呢   四、连一连   指导学生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把得数相同的用线连起来。指名两名学生板演。   五、小动物回家   先在黑板上贴出6、7、8、9四座小房子的图。再组织学生做贴卡片的游戏,帮助它们找回自己的家。找对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   六、数学游戏   先讲评游戏的玩法,再请学生同桌组成一个组玩一玩、填一填。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实用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体会并运用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对这些加法进行比较熟练地口算。   2、使学生能尝试运用所学加法去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数学活动中累积经验,感受数学与现实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3、使学生能与同学互相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操作实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学会并能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握退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小棒、计数器、卡片、图片、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出示松鼠卡片)大家看这是谁呢?   生:小松鼠!   师:对,是小松鼠!大家都很厉害,那么谁知道小松鼠最喜欢吃什么呢?   生:松果!   师:同学们真聪明!今天小松鼠特别开心,因为今天小松鼠的生日,小松鼠跟着松鼠妈妈一起去采它最爱吃的松果,我们一起看看它们采了多少吧!(出示ppt课文情境图)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说一说图中传达的数学信息。(讲解25和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根据图中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   (1)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踩了多少松果?   (2)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松果?   (3)小松鼠和松鼠妈妈一共采了多少松果?(出示问题卡片)   3、给学生实践,让学生说一说、算一算。(出示数学卡片)   4、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   列算式解决问题,25-4=21   提问:从20里面拿掉4根,还是从5里面拿掉4根?(摆小棒计算)   4个珠子是从十位上拿走还是从个位上拿走?为什么?(拨计数器解决问题)   总结:先算个位上的5-4=1,再算20+1=21。   5、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了松果?   列算式解决问题,25-4=21   (提示:这个问题上个问题的算式和算法都一样。)   6、请学生列算式解决小松鼠和松鼠妈妈一共踩了多少松果?   25+4=29   提问:4根小棒摆在5那里还是20那里?摆小棒计算。   4个珠子拨在十位上还是拨在个位上?为什么?拨计数器解决问题。   (总结:先算个位上的5+4=9,再算20+9=29)   7、带学生做游戏(你出几我出几,我们之间相差几)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练习   四、课堂总结   把小松鼠人物化,带领学生发现小松鼠采松果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交流,不用教师刻意牵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能在自然平和的气氛集中注意力并学会知识,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实用篇)(三)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 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 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教具: 教学光盘或教学挂图、学具。    教时: 一课时。    教学课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讲述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   高兴吗?   2、 出示挂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 自己探索   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 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第七、八、九、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   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 实物操作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四、 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五 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巩固深化   1、 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2、 数水果,摘水果   讲述: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子都熟了,有苹果、香蕉等。去数数吧,再把数出的结果告诉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数的?说对了就摘个水果送给你的朋友尝一尝吧!   七、总结评价   我们既能去动物园,还能玩游戏,摘水果,开心吗?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想的?   教后记:1 学生对看图数数很有兴趣,并能根据图说话,掌握了数数的技能。   2 对于事物与图的对应(点的对应)不太清楚。   3 学生还不太能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数数。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实用篇)(四)    教材分析:   《节日礼物》是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学生在观察物体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经历观察物体和5个正方形搭成立体图形的过程,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能区分拍摄一组照片的先后顺序。教材选取了小狗贝贝四次由低到高观察节日礼物的有趣情境,让学生在四个画面上分别标出四次看礼物的顺序,鼓励学生亲身体验,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并让学生体会由远及近位置的变化所引起的观察范围的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涯的重要阶段,是承上启下的年级。是小学数学开始进入系统学习的开始。经过前三年的教学,学生在掌握的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逻辑思维和智能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上都有较明显的提高。   本班的学生接受能力强,能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学习积极性高,兴趣大,有强烈的求知欲、自觉性高。有25%的学生处于中等,学习比较被动,其中有10%的学生自觉性差,不能积极地思考问题。本课需要展开观察、想像、推理等思维活动才能完成,对学生具有挑战性。首先让学生自学观察,再让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和体验,丰富他们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根据提供的情境图,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范围变化。   (2)过程与方法:   ①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等活动,体会并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   ②让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发展学生的运动智能、空间想象智能;   ③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交流等能力的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培养其积极的乐学态度;   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主要以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索活动为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活动过程中增强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③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④通过合作交流,养成互助合作的习惯,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体会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   教学难点:通过由远到近看景物,体会看到的范围会越来越小。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应该是学生这种学习共同体的活动的一种方式,学生互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对话,了解我们自己的学习进步、学习状况,有助于学生克服自己的弱点,了解他人的学习状况,帮助自己学习上取得进步。   内容设定:   伙伴们评评我: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教学中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互评。通过学生的互评,加强学生间信息的沟通,清楚地了解他人的优缺点,进行自我反思,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使竞争与合作意识同步发展。    教学反思: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快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课始的故事导入、课中新知识学习的情境创设等,把学生领入乐学的氛围之中。   2、观察、猜测、交流,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为了使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猜想、小组讨论等活动,体会并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状,并能根据提供的情境图,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范围变化,教学中先让学生分组用五个小正方体学具摆自己喜欢的图形,交流自己所在位置看到的形状,接着,创设小狗观察礼物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猜想(有困难的可用学具模拟体验)然后,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小狗从蹲在地上到最后爬上桌子,它观察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观察的对象又有什么变化?接着,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讨论、交流等活动,体会并判断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物体的范围逐渐缩小。整个过程充满了观察、猜想、体验和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以“做”的方式而不是以“听和看”的方式介入学习。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能力,而且促进了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3、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发现数学知识的价值。   《标准》中明确提出,在数学课上要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用所学的知识主动探索其应用价值。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在实际应用、拓展延伸环节中安排了判断图片观察位置的练习,例如:“有两个侦察员明明和莉莉,他们分别从两个方向观察同一间房子,请你分别标出明明、莉莉看到的情形。”和“说出下列房屋、坦克、汽车的平面图是从什么方位看到的”等。   4、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使其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很多人都认为数学知识是枯燥乏味的,其实数学中充满了美,我们要深入挖掘数学的美,展现数学的魅力。例如:我在拓展练习中安排的“这是两幅意大利比萨斜塔的照片,你知道为什么第二幅照片中的斜塔不斜呢?”和生活延伸中欣赏一些优美的风景、名胜图片等,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使其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5、还给学生评价的权利,让学生自主对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过去课堂教学的总结评价历来是教师的专利,本节课我把评价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主评价,体现了教学的民主与和谐。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实用篇)(五)    教学目的:   通过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列乘法算式,编出3的乘法口诀。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列乘法算式,编出3的乘法口诀。    教具: 三角形图和小棒    教学过程:   一、填一填。   引导学生经历用3连加的过程。可组织学生进行数数的活动,边数小棒边填表。   二、试一试。   1、摆一摆,说一说。   让学生独立摆三角形。   2、编口诀。   让学生在独立摆三角形的基础上,一边写算式一边编口诀。直接写算式、编口诀也是可以的。最后师生共同交流,整理3的乘法口诀。   3、记一记。   记忆口诀时,可以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记忆方法。   布置作业:Px   板书设计:   需要几个轮子   三角形图   乘法算式三的乘法口诀   一、巩固练习。   1、第一题,找朋友。   2、第二题,找规律,填一填。   学生填完后,应交流一下,找到规律。   3、数学故事。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故事情节,使学生感受到其中渗透的思想品德教育,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布置作业:Px。   板书设计:   练习   2、(1)10,15,20,(),()   (2)9,12,15,(),()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供大家参考!
一、填空
1、常见的计量物体轻重的单位( )
2、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瓶酱油重1( ) ,卡车载重8( ) , 1名三年级学生重30( ) ,一张白纸约重3( ),一头大象约重2( ),一个西瓜约重4( )。
3、在( )里填上>、<或=。
5kg()500g 90g( )1kg 1000kg( )10吨
2吨()2000kg 4000g( )4吨 15kg( )1500g
4、填空
2kg =( )g 8kg=( )g ( )吨= 2000 kg
3000g=()kg 6000kg=()吨 ( )kg=5000克

6、称量体重,一般用( )作单位,称量一枚硬币的重量,一般用( )作单位。
7、学校食堂有8吨煤,用了3000kg,还剩( )吨。
二、是非审判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一辆长安小货车载重1kg。      ( )
2、1kg铁和1000g棉花一样重。  ( )
3、小兰体重30g。 ( )
4、一头成年蓝鲸重30kg。( )
5、300g>1kg。 ( )
三、火眼金睛(选填正确答案的代号)
1、最轻的是(   )。
A.7000克   B.2吨   C.2千克
2、一枚2分硬币约重1( )。
A.g     B.kg     C.吨
3、2袋水泥重100(   )。
A.千克    B.克   C.吨
4、1吨铁和1吨木材相比(   )
A.铁重些    B.木材重些  C.一样重
四、算一算。
136kg+128kg=( )kg 86吨-80吨=( )吨
40g+160g=( )g 6kg-4000g=( )kg
400吨+100吨=( )吨 5kg+15kg=( )kg
1600kg-1吨=( )kg 2吨+300kg=( )kg
五、解决问题.
1、在一辆载重5吨的货车上,装有8个集装箱,每个集装箱重600千克,这辆车超载了吗?

2、菜店运来6吨大白菜,上午卖出3000千克,下午全部卖完。下午卖出大白菜多少千克?

3、吊车每次吊35吨货物,照这样吊8次,一共吊运货物多少吨?

4、卡车载重量8吨,有70吨货物,9辆这样的卡车一次能全部运完吗?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
1.晚上,当你面向北极星时,你的后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右面是(  )面。
2.与东南方向相对的是(  )方向,与东北方向相对的是(  )方向。
3.
(1)商场在学校的(  )方向。
(2)学校的西面是(  )。
(3)超市在电*的(  )方向。
(4)汽车站的东面有(  )、(  )。
4.传送带的运动是(  )现象,换气扇的运动是(  )现象。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电梯门的开、关是旋转现象。 (  )
2.人推箱子运动是平移现象。 (  )
3.一架飞机正向东北方向飞行,按原飞行路线返回时,它该往东北方向飞行。 (  )
4.小强家在学校的东北面,学校在小强家的西南面。 (  )
三、操作题。
下面哪些小鱼可以通过平移与蓝色小鱼重合?把它们涂上颜色。
四、看图填空。
1.下面是小明每天上学的路线。
超市在小明家的(  )方向,公交车站在超市的(  )方向,学校在公交车站的(  )方向。
2.在图中写出小动物的家。
(1)熊猫家在森林公园的北面,小鹿家在森林公园的南面。
(2)小羊家在森林公园的东面,小牛家在森林公园的西面。
(3)小花猫的家在森林公园的东北方向,小狗的家在森林公园的西南方向,熊猫家的西边是小兔的家,小羊家的南面是小猪家。
五、解决问题。
1.小淘气收集了如下信息,帮他完成下图。
(1)学校在小淘气家的东南方向,用“△”标出来。
(2)医院在小淘气家的西南方向,用“☆”标出来。
(3)小淘气家在儿童乐园的西南方向,用“ ”标出来。
2.看图回答问题。
海底世界、海上乐园、居民区、果树林、山洞、气象馆分别在中心公园的什么方向?
3.下图是我国一支舰队的平面图。
(1)已知“辽宁”号航空母舰的东面是“杭州”号导弹驱逐舰,西面是“宁波”号导弹驱逐舰,南面是“舟山”号导弹护卫舰,北面是“马鞍山”号导弹护卫舰。在四艘舰艇旁边标出它们的名称。
(2)要使“杭州”号导弹驱逐舰在“马鞍山”号导弹护卫舰的南面,“杭州”号导弹驱逐舰应该行驶到哪个位置?用“☆”标出来。
(3)要使“舟山”号导弹护卫舰在“宁波”号导弹驱逐舰的东面,“舟山”号导弹护卫舰应该行驶到哪个位置?用“ ”标出来。
参考答案
一、1. 南 西 东
2. 西北 西南
3. (1)东北 (2)动物园 (3)西南 (4)邮局 商场
4. 平移 旋转
二、1. ✕ 2. 􀳫 3. ✕ 4. 􀳫
三、
四、1. 西南 正东 东南
2. 小兔家  熊猫家  小花猫家
小牛家   小羊家
小狗家   小鹿家   小猪家
五、1. 略
2. 海底世界在中心公园的西北方向;海上乐园在中心公园的正南方向;居民区在中心公园的正西方向;果树林在中心公园的东南方向;山洞在中心公园的东北方向;气象馆在中心公园的正东方向。
3. 略


上一篇:杨光的爱情故事8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