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会战

时间:2024-11-13 19:22:25编辑:莆田seo君

武汉会战的意义

武汉会战的意义在于此次会战让日本美梦彻底破灭,此战是抗日战争中一次非常重大的转折点,这次战役之后抗日战争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1、日本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被彻底粉碎由于国军的坚强抗击,日本动用了当时能够集结的最大兵力,发挥了陆、海、空装备上的绝对优势,苦战4个半月,不但没有歼灭国军的主力部队,没有使国军的抗战意志和战斗力有所减退,反而使日军的有生力量遭到了严重的打击。武汉会战以后,本来就感兵力不足的日军,随着战线的延长,兵力益发感到不足,无力再组织大规模的战略进攻,而被迫转为战略保守。2、日本国力因损耗过大开始急剧表面化日本是一个岛国,战略物资缺乏,主要依赖输入,而当时日本的经济实力并不很强。为了进行武汉会战,日本“连学校教练用的步枪都被收回”,用于装备扩建的军队。更由于兵员的不断增加,国内劳力、粮食、能源均感不足。武汉会战结束后的1939年,日本军费的支出已达61。56亿日元,已远远超出了日本国家的储备量,从而使“日本国力穷困急剧表面化”,已经失去了充分保障军队军事物资供应的能力。武汉会战经过当时日军刚发动侵华战争,占领南京之后就盯上了中国第二大城市武汉,为了夺得武汉获得粤汉铁路的控制权进而控制住中国的交通、并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日军纠集重兵进攻武汉,我军则坚守阵地抵御敌军,双方就此展开了武汉会战。武汉会战的过程分为很多个阶段和很多个战场,其中前期是日军从各个方位向武汉进军,想要包围武汉,后一同发动进攻。在这一阶段中我军在日军进军途中不断阻击日军,其中在江西万家岭地区薛岳指挥军队成功阻击从此地经过的日军,并歼灭大半日军,此战更是被后人称作万家岭大捷,也迫使日军分调出一部分军队去支援,减轻了武汉方面的压力,是一场完美的胜利。这是武汉会战的过程中在长江南岸的一次战役。在长江北岸的战斗中我军也积极抗敌,使日军南下的速度放慢许多,在大别山北边更是利用富金山成功抵御了日军的进攻,在这期间日军无法绕过去,只能强攻,用轰战机和重炮轰炸都没起到作用,我军拼死守住富金山,使这部分日军无法达到武汉。武汉会战的经过最后阶段是日军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包围了武汉,而我军为了保存有生力量撤出武汉,武汉会战就此结束。

武汉大会战在中国抗战史上有何重大意义?

武汉大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双方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时间最久,规模最大的,也是中国歼灭日军人数最多的一次战役。虽然丢了武汉,但是赢了战略。
1.将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彻底粉碎,这次战役之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是抗日战争中一次非常重大的转折点。
2.日军虽然胜利了,但是也遭受了重创,长时间的消耗,严重损耗了日军有生力量,为日后的抗日胜利埋下伏笔。
3.拖住了日军的步伐,给国共两党积累战斗力,保存民族资产争取了时间和空间。为抗日胜利保存了打下基础。


武汉会战时间

武汉会战时间为1938年6月11日-1938年10月27日。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此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武汉会战的意义:武汉会战的意义相较于抗战其他会战而言,有着明确的,全局的战略意义。武汉会战是中国抗战期间为数不多的,具有明确的,全局的战略意义的大会战。这是武汉会战和其他中国抗战会战不同的地方。为了达到持久抗战,消耗有生力量的效果,中国军队在武器装备整体不如对方的情况下,必须投入大规模作战部队,在不同方向的战场消耗进攻。武汉会战不仅有将士的奋战,武汉老百姓也广泛参与其中。中国军队参战兵力众多,战略目的重大,民众后方踊跃参与。

谁知道武汉会战的经过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问题描述:

在这场战役中,国军和小日本都有什么损失

解析:

武汉会战经过

徐州会战,中国军队失利,日军得以将南北两战场连接,对进一步侵华造成有利形势。为图早日结束对华战事,以应付可能发生的对苏、英、美的战争,日军实际上未作什么休整,继续深人华中作战。以为击败华中地区中国军队主力、占领中国腹心地区就可结束侵华战争。国民 *** 军事当局对此早有预测,因而在徐州会战之前就提出“保卫大武汉”的号召,陆续抽集兵力,调整部署,作出相应准备,并确定以持久、消耗敌人的战略,争取4至6个月时间。目的:一在于以空间换取时间,内、外战线结合,消耗、挫败敌人;二是及早内迁工厂、内运物资、整备军队、加紧生产,作长期抗战准备;三是争取国际上同情和支援,期待国际战场的开辟以彻底战胜日军。军事委员会作战部署的重点在武汉外围地区,所以武汉保卫战的主要战斗、战役大都在武汉外围地区进行。作战历时4个多月,可分为序战、前方要地防守作战、主要阵地防守作战,以及武汉三镇放弃后阻击日军深人作战等几个阶段。

序战阶段自1938年6月初到7月20日。在此期间,日军由合肥南下的部队在其海军配合下攻占安庆、桐城,中国守军被迫退据潜山、太湖,暂时形成对峙。但自6月下旬起,日本海、陆军相互配合。以蚕食的方法逐步攻占马当、彭泽、湖口等沿江各要地迫近九江取得沿江西犯的有利形势。



前方要地防守作战阶段自7月下旬至8月下旬,前后约1个月。在江北方面,双方曾在太湖、宿松、潜山附近地域反复争夺。黄梅失守后,守军曾组织反击,未能恢复,双方对峙。北翼的守军采取纵深配备,分守霍山、六安及商城、潢川之线。日军占领了霍山、六安一线后,虽与守军在几个方向上对峙,但未作深入攻击。在江南沿江方向,日军利用已控制鄱阳湖的有利形势,于7月下旬在海、陆军配合及空军支援下进占姑塘,作为桥头堡,继而增加兵力,会同沿江进攻的另一部兵力合击九江,九江旋告不守。至此大江南北的重要据点多成为日军集结兵力、从事进攻准备的前进基地。

主要阵地防守作战阶段起自8月下旬。日军正式向汉口进军但江南沿江方面日军被南精路、德星路守军阻击和侧击,进展缓慢,双方长时相持均稍有伤亡。到8月下旬日军增兵猛攻瑞昌。攻占瑞昌后分兵多路,继续西进,均受到守军的阻击。9月下旬沿江进攻的日军经激战后占领富池口要塞。在江北岸方面,守军企图恢复黄梅,未能得手。日军增加兵力趁势进攻。9月初旬武穴、广济相继失陷。守军多次组织反攻,未能恢复。于是日军在海、陆、空军协同下猛攻田家镇要塞。9月下旬该要塞失守。富池口、田家镇要塞陷落后,武汉门户洞开形势严峻。北岸守军继续在新春、兰溪、黄冈一带逐次抗击日军;10月下旬黄陂失陷后继续在阳新、辛潭铺一线抗击日军。到10月中旬,该线被日军突破,阳新、辛潭铺先后陷落。但在鄂赣边境作战的第九战区主力长期在南得、星德、瑞武线上阻击和侧击日军子以极大伤亡。瑞昌陷落后 日军沿瑞德公路继续南进,攻占了南得路上的马回岭。9月下旬,日军第27师团一部及第10师团一部台力沿瑞武公路西犯,企图攻占武宁以威胁德安。第108师团为协同其作战以主力向西迂回。薛岳抽调3个军的兵力将该师团一部歼灭于万家岭附近,日军伤亡惨重。时称“万家岭”大捷。

在北线豫鄂边区方向,自8月下旬起,日军第2军兵分两路进攻,南路经霍山指向商城,北路自六安指向固始。其南路在商城以东地域受到守军阻击,进展缓慢。9月中旬日军攻占商城然后转向西南,企图越过大别山直扑武汉守军凭险抵御,日军到IO月中旬才越过大别山。其北路干9月下旬攻占罗山,迫近信阳经守军反击直到10月中旬方占领信阳。

10月25日,守军主动放弃武汉,武汉保卫战即告结束。第五占区留一部兵力于大别山区,其余撒向平汉线西大洪山和桐柏山区;第九战区留薛岳兵团于南河线,主力沿粤汉线南撤。日军于26日、27日占领武汉三镇11月12日占领岳阳,停止于岳阳、通城一线。


详解武汉会战

详解武汉会战武汉会战简介和武汉会战的故事,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此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为保卫武汉,国民政府重新划分战区,制定战略防御部署,将重点放在武汉外围,从6月到10月底同日军展开了一系列英勇的防御作战,使敌在推进途中付出重大代价。在长江北岸,日军在田家镇要塞攻防战中"战死287人(内军官7),负伤866人(内军官15人),合计1150人,预料还要增加"。在长江南岸,在江西马头镇要塞,中国守军与敌恶战8昼夜,予敌大量杀伤。在富池口(今阳新富池镇)要塞同日军血战近10天,多次击退日军进攻,最后,无耻的日寇竟向国军施放毒气才占领。在庐山南北,国军与敌展开激战,取得万家岭大捷,毙敌3000人,伤敌更多,俘虏30多人,缴获轻重机枪50多挺、步枪1000多枝,军马100余匹。在大别山地区,国军在富金山高地顽强阻击日军,予敌重创,歼敌1000余人,使日军每个连平均减员到40人,营长一级的军官也多有伤亡。同时,国军利用大别山的险峻地形,巧妙阻击日军,激战1个多月,致使日军付出了战死1000人,伤约3400人的代价才得以突破。在河南信阳,国军持续阻击日军,歼敌2600人。武汉会战期间,中国空军和海军也积极参与了作战。在苏联航空志愿大队的配合下,中国空军鏖战长空,与日军航空兵空中大战7次,击毁日机78架,炸沉日舰23艘,有力地支援了地面部队的作战。中国海军在长江上也进行了激烈战斗,在沿江要塞布置水雷,设置海岸炮,并击沉日舰多艘,有力迟滞了日舰沿江进攻,取得了战略上的成功。由于国军各处顽强、持续的阻击,各路日军在付出惨重代价后,迟至10月底才完成由东、南、北对武汉的三面包围。然而,国军从持久抗战的战略角度出发,未与敌决战,而是从武汉地区撤退,保存了有生力量。武汉会战中中国广大官兵总体上是英勇顽强的,曾大量杀伤日军,并给日军以重大打击。但由于最高决策者及有些高级将领作战指导上欠妥,以致在消耗敌人的同时过多地消耗了自己(阵亡将士人数,军事委员会统计为254628人,加上负伤超过40万),主要原因是战役上单纯地进行阵地防御,与日军拼消耗。

武汉会战失败的原因

武汉会战失败的原因中间指挥单位过多,就是历次会战失败的一大原因。这一痛苦的经验,我们老早就知道得很清楚。但到武汉会战时,中间指挥单位不但没有减少,反倒更加多了。师上有军、军团、集团军、兵团,以至战区长官部,真是极叠床架屋之能事,欲其不误事机,又如何可能?争名誉、争地位,是官僚主义的遗毒,然而根深蒂固,牢不可破。如不因势利导,可能引起离心离德的后果。为了团结抗战,两害相权取其轻,叠床架屋的安排,正是有所不得已。对于这个问题,我曾提出“自请降级”的建议,也很难得施行。所以终抗战之世,指挥单位太多的问题,一直未获解决。作战的唯一要诀,就是争取主动,就是要“制人而不制于人”,在战略上是如此,在战术上也是如此。沪战的最大成就,就是在战略上我们已经做到这一点;但是谈到战术,则主动落到我们手里的,可就绝无仅有了。本来抗战只是被迫而起的应战,本质上是以弱敌强不得已的被动战争,所以在战略上我们不能不取守势,然为争取主动,又不得不在战术上取攻势。这一辩证式的原则本极正确,可是轮到实行,就往往无所措手。《孙子·虚实篇》:“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这真是微乎神乎,谈何容易。普通都是能攻者始能守,今我既取守势战略,足见其战略攻势之不可能,不能攻之守,欲使“敌不知其所攻”难矣。故不能攻之守,必采多为之备的守势,其结果就是“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此即所谓备多力分。在备多力分情形之下,难合“五则攻之”的条件,又安能战术上取攻势乎?战略上既取守势,战术上又难取攻势,其必无往而不陷于被动,乃为不证自明之事。被动是兵家三军联合作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即已发展成功的新形势。因为我们没有海军,长江非但不是我们的“天堑”,反而资为敌用,牵制了我们大量的江防部队,结果还是防不胜防,可笑之至。而沿江重镇,在敌海军炮火协同轰击之下,尤感不易守御,这是武汉会战和淞沪会战同有的一大劣势。至于我们的空军,战斗意志虽然很强,可惜兵力悬殊,制空权始终操在敌人手里。所以在阵地作战的士兵,终日在敌机威胁之下作战,倍增攻击上的困难,尤其补给增加困难使士气也因此大受影响。因此,使我们得到一个教训,就是:三军联合作战是现代战争的一个特质,没有强大海、空军配合的陆军,纵然精锐,也终归无济于事。

上一篇:利息保障倍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