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气指的是哪四气?
四气,又称四性,是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其中寒与凉、热与温的区别仅是程度上的差异,即温次于热,凉次于寒。也就是寒与凉是同一性质,热与温也是同一性质。寒凉与温热是两种对立的药性。此外,还有一些平性药,其寒热偏性不明显,实际上也有偏温偏凉的不同,没有绝对的平性,仍未超出四性的范围。所以四性从本质而言,实际上是寒热二性。药性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其药性属于寒性或凉性,一般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其药性属于温性或热性,一般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脉、回阳救逆等作用。四气的相关历史渊源四气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序录》,指药物“有寒、热、温、凉四气”。但宋代寇宗奭认为“凡称气者,即是香、臭之气,其寒、热、温、凉则是药之性。……序例(《神农本草经·序录》)中‘气’字,恐后人误书,当改为‘性’字,于义方允”。提出将“气”改为“性”,故“四气”又称“四性”。明代李时珍则认为“寇氏言寒、热、温、凉是性,香、臭、腥、臊是气,其说与《礼记》文合。但自《素问》以来,只言气味,卒难改易,姑从旧尔”,主张仍以“气”相称为宜。中药寒、热、温、凉四者,或称为“气”,或称为“性”,古今兼而有之,同时并存,都是指药物固有的属性。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四气 (药物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
四气指的是哪四气?
四气,是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寒凉和温热是对立的两种药性;寒和凉之间、热和温之间,是程度上的不同,也就是说药性相同,但在程度上有差别,温次于热、凉次于寒。由于寒与凉、热之温之间具有程序上的差异,因而在用药时也要注意。如当用热药而用温药、当用寒药而用凉药,则病重药轻达不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反之,当用温药而用热药则反伤其阴,当用凉药反用寒药则易损其阳。四气划分一是五分法。李时珍提出五性分类法,认为“五性焉,寒、热、温、凉、平”。二是四分法。《神农本草经》提出药“有寒、热、温、凉四气”,后世多遵从之。三是三分法。唐代《唐六书》提出“三性说”,曰“三性,谓寒、温、平”。四是二分法。就具体药物而言,仍有偏寒或偏热之不同,分属于寒、热二性。
四风建设是指哪四风
四风建设是指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四种不正之风。这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
四风问题表现:
1、形式主义,群众反映最突出的是追求形式、不重实效,图虚名、务虚功、工作不抓落实。
2、官僚主义,群众最不满意的是办事推诿扯皮多,效率低下,不作为、不负责任。
3、是享乐主义,基层和群众反映最多的是一些领导干部安于现状、贪图安逸,缺乏忧患意识和创新精神。
4、是奢靡之风,主要是条件好了,许多方面做过头,大手大脚、铺张浪费。
“四风”指什么?
四风的内容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这“四风”是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具体表现为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精神懈怠;贪图名利,弄虚作假,不务实效;脱离基层,脱离实际,不负责任;铺张浪费,奢靡享乐,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扩展资料:解决“四风”问题,诚然需要广泛而深入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更需要对准焦距、找准穴 位、抓住要害。1、反对形式主义要着重解决工作不实的问题。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做求真务实的表率。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以“钉钉子”的精神和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2、反对官僚主义要着重解决在人民群众利益上不维护、不作为的问题。始终坚持执政为民,做密切联系群众的表率。坚持以人为本、群众至上,加强与人民群众的直接联系,深入基层接地气。3、反对享乐主义要着重克服及时行乐思想和特权现象;4、反对奢靡之风要着重狠刹挥霍享乐和骄奢淫逸的不良风气。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把有限的财力物力更多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风